第四章 大事不好

夏正平說完這些,黃安便是識趣高聲唱道:“漢王議事畢,諸位請回吧!”

“臣等告退!”衆臣拱手,逐漸退出了漢王府的政事堂。不過,政事堂內,卻是有一人沒有離開。這人不是別人,正是夏正平的軍師何士元。

夏正平見着何士元沒有離去,他倒是有些意外,想必何士元有什麼重要的事情要稟報自己吧?他這麼想着,揮了揮手,指了指隻身旁的一處位置,道:“先生這邊來!不知道先生獨自留下,對本王有什麼見教嗎?”

“主公啊,您此番改革,旨在廢除士族特權,恐怕會招惹出一些事端啊。”何士元有些憂心忡忡的樣子,“臣下擔心,朝堂之上的這些士族之人,雖然表面順從,但是暗地裡卻未必如此。興許,在主公您看不到的地方,他們已經悄然積聚起了反對您的力量了。畢竟,自古以來,這士族之人,世襲爲官的制度,早已經根深蒂固,其觀念,也不是一時半會能夠改變的。”

“軍師啊,我豈能不知道,那些朝堂上的士族之人心裡的真實想法?我就是要藉助這樣一個機會,拉攏民心的同時,也將背後的那些不服從我的力量,連根拔起。”夏正平揮了揮手,示意自己所講的事情,並不是何士元所猜測的那般,“巴州三十萬大軍不是吃素的,檔案有反抗我的統治,那就是找不自在。”

最後一句話從夏正平口中說了出來,倒是顯得夏正平有些獨斷專橫的樣子。然而,這一點卻是沒有任何辦法的。任何人都希望自己是統治者,而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握有軍隊。夏正平慶幸自己當年做得對,將兵權收歸了己有,否則的話,任由那些郡尉掌控兵權,一旦得知夏正平廢除士族世官的特權的話,那麼就是等於巴州大亂的結果。夏正平自然不願意見到這樣的情形發生,以至於他爲了今日的政令,早就將軍隊中的一些士族之人調離了開來。

現在的巴州三十萬軍隊中,雖然有士族之人在裡面,但是擔任軍官的,作爲將領統帥一部分隊伍的,實在是找不出來。如此一來,整個巴州軍隊,可以說是油潑不進,水潑不出,已經不再是那些士族之人能夠插手的地方了。在巴州的軍隊中,包括馬孟起率領的三萬騎兵,可以說是夏正平一言九鼎。夏正平想讓他們幹什麼,他們就會幹什麼。畢竟,夏正平在諸多郡城實行的屯兵制,已經給這些軍隊兵員帶去了實際的利益。任何人,都會爲利益而獻身,更何況夏正平這個爲他們製造利益的人呢?沒有了夏正平,又怎麼可能有那麼多的糧草,分給從軍之人呢?

“主公既然如此說,那我也大概明白了許多。”何士元眉頭一皺,不過他略微一想,便是明白了許多事情,如果藉助這一次的改革,能夠將士族的根基,從巴州連根拔起的話,可以說夏正平算得上是徹底贏得了民心,“只是事情有所輕重緩急,主公既然下定了決心,不如來個快刀斬亂麻,以免夜長夢多,發生不測!”

他這樣勸是有道理的,畢竟巴州之地,十數個郡城以及關隘,要想將詔令完全傳過去並執行,的確需要花費一些時間的。更何況,每一個郡城的郡守,也未必服從夏正平的詔令,可能是表面上一套,背後一套。如果不集中進行的話,很有可能出現意料不到的狀況。比如,靠近蜀州的郡城,就有可能會投靠蜀王,借用蜀王的力量,來對抗夏正平的策略政令。

甚至是,位於巴郡一側的東平郡,都有可能借助周王力量,來反抗夏正平。這種事情,雖然不太可能發生,但是做好防範措施,卻是有必要的。

“軍師之言,的確如此。”夏正平笑道,“不過,本王在前幾日,已經讓人通知了各處郡城的郡守,前來巴郡,商議一些事情了。按道理來算,今日他們就能夠抵達巴郡了。”

何士元一愣,有些不解,發問道:“主公這是要做什麼?”

“除了少數郡城以外,我是比較放心的,比如趙叔掌管的郡城,相信他就能夠貫徹執行我的詔令。但對於其他的郡城,我並不放心,所以我來個斬首行動。只要將這些郡守控制住了,那些郡城羣龍無首在,自然會順從我的詔令的。就算有反抗的動作,我也拍羽林二十九將,率領一隊人馬,奔赴各個郡城,以進行鎮壓。”夏正平說着自己的計劃,他已經不再是之前的毛頭小子了,而是成長起來,變成一個政治老手了。

何士元聞言,不由得大喜,欽佩道:“主公聖明,此番一些動作,必然能夠成功,穩定您在巴州的絕對統治權。”

夏正平擺了擺手,便是呵呵道:“軍師之言,怕是過獎了。能走到這一步,我們也是極爲不容易的。軍師不是出自士族,想必也看的清楚這其中的弊端在哪裡,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若是不進行改革,我深怕自己會走老路,成爲千古的罪人。”

“的確如此。”事實上,在何士元的心中,是極爲支持這樣的改革的。他自身不是世官之人,自然明白世襲官職的弊端。一旦世襲官職,久而久之就會講一個家族固定在了某個位置上,從而讓他們掌控了許多的資源,相當於凌駕於衆多百姓的頭頂上。何士元是受到過這種待遇的,若不是他才華出衆,恐怕也不會被許多人看的起。

他看的清楚,自然支持夏正平這麼做,他的擔心,只是因爲某些方面的。殊不知,那些方面,已經被夏正平處理的極爲穩妥。以至於,不是一般人,極難領悟到夏正平這麼做的用意。

夏正平將何士元留在了政事堂中,又是說了一番話,方纔起身回到後庭去用膳。直至下午的時候,有官員通報,說各郡郡守已經抵達巴州,夏正平方纔再一次出現在了政事堂內。

下午,政事堂內的官員,已經換了一次面孔。除了巴郡郡守之外的,其餘郡城的郡守都在這裡。夏正平掃了一眼,心裡盤算着時間,大概這個時候,廢除士族世襲爲官特權的命令,已經發布出去了吧。事實上,這樣一個命令,早在之前就已經離開了巴郡。

夏正平時間計算的極爲精準,命令抵達各個郡城的時間,正是這些郡守抵達巴郡的時候。這樣子,就能夠完美錯開一些事情,打他們個措手不及。

“今日召集諸位前來,不爲其他的,只爲一件事情,相信在座的各位,必然感興趣。”夏正平的聲音之中,不帶任何的感情色彩,顯然是在陳述一件極爲平常事情的真實情況,“說出來的話,諸位也不要大驚小怪。”

“主公請說無妨!”一些郡守摸不準夏正平的脈,只好不痛不癢的回答道。他們是曾經夏正平治理之下的郡守,如今歸於夏正平了。事實上,若不是當年夏正平的實力強大,恐怕這些人也不會服從於夏正平。畢竟,在他們眼裡,夏正平至始至終都是個叛國篡逆之賊。只是爲了保住自己的士族,他們才選擇了歸順。

與他們的想法一致,當初夏正平攻佔他們的郡城之時,也是考慮到這些人所佔據的士族之人勢力太大,自己有所忌憚,所以讓他們依舊治理原本郡城。除了均爲額的兵權收歸夏正平手中,其餘的一切都沒有任何的變化。

然而,現在的夏正平,已經是今非昔比了。對巴州軍隊有着絕對的統治,壓根就不怕巴州那些深不可測的士族。就算他們聯合起來,他們有人能抵擋得住夏正平的這三十萬大軍嗎?當然,那些只是極端情況罷了,夏正平也不過是假設。

聽着衆人的言語,夏正平嘴角笑了笑,手一揮,在他身邊的黃安,便是上前一步,展開一份帛書,念道:“即日起,巴州境內,所有士族之人,所擔任的官職,不可世襲。三年一考覈,以確定其能力高低。能力高的人,晉升職位,能力低的人,撤銷其職,發回原籍,不再錄用。”

“啊——”政事堂內的諸多郡守,聞聽黃安的言語,皆是驚訝,旋即他們的臉色變得陰沉下去了。這是要出大事了啊,世襲之官不再,士族之人豈不是要鬧翻了?

更何況,他們本就是郡守,指望着傳承官職給自己的兒子呢,這一下,夏正平的這道政令,直接將他們一竿子打翻在地,讓他們沒法直起身子來。或者說,換句話說,從今往後,巴州境內,所有的官職將不會再是父子相承,而是黃安口中的考覈。

這一件事情太可怕了,爲什麼沒有提前知曉這種消息,也好做準備啊,或者說是暗中使一個絆子,讓自己活得更多的利益啊。他們的神色,變得很是陰沉,這一切,已經讓夏正平看在眼裡了。

第三十七章 流言四起第二十六章 竊國之賊第九章 微服私訪第十一章 詐降第三十六章 真相第十四章 王師北上第八章 巡查街道第六章 建寧郡反第二十一章 三年第四十章 無名之主第二十六章 竊國之賊第四十二章 燒連營陸慷建功第四十三章 漢王義釋黃瀚生第七章 駁第三十五章 攻安陽雛鳳用計第二十六章 落鳳坡第三十四章 刺客第四章 車伕公羊假第二章 先下手爲強第二十九章 頭盔第十八章 曾經的大夏第十三章 楚王歸降第五十二章 還有誰!第二十六章 三江湖大戰(下)第六章 水淹建寧郡第五十章 莫須有第十三章 宮刑第三十七章 得捷報漢王賞軍第二十一章 三年第三十四章 議取蜀州(下)第二十五章 弒君第一章 指桑罵槐第四十四章 臨機制宜之權第五十一章 夏正平大戰申不易第二十五章 大朝議第四十六章 收北川蜀王自焚第三十二章 七分天下(下)第四十八章 弄巧成拙(爲諸位書友的支持而加更的三千字大章)第十八章 翰林院第九章 微服私訪第四章 車伕公羊假第二十二章 病重第四十八章 夏正平鬥將首勝第八章 專賣第一章 昭明太子第三十二章 七分天下(下)第八章 專賣第四十一章 效仿舊事第三十二章 七分天下(下)第十八章 曾經的大夏第四十七章 申不易御駕親征第四十一章 戰隆江漢王鏖兵第三十章 詐第四十五章 亂政皇子第十七章 師出有名第三十章 七分天下(上)第六章 農政書第十八章 東野小城第十四章 王業不偏安第三十一章 七分天下(中)第十五章 女扮男裝第五章 心中有民第三十八章 好消息第三十九章 事必躬親第二十章 漢王第二十五章 大朝議第四十三章 漢王義釋黃瀚生第十七章 商量第二十一章 三年第三十八章 施琢公大戰漢水第九章 鎮南將軍第四十七章 申不易御駕親征第一章 帝王風度第七章 官商第十五章 交易第四十八章 夏正平鬥將首勝第三十章 神醫出手第三十八章 拜見雍王第八章 專賣第四章 賀子先第十六章 考校新官第五十章 取三江漢王用計第六章 過蜀州第三十四章 刺客第二十二章 三江湖第三十六章 奔油江王朝身死(四千字大章爆發,求支持!)第五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四十一章 轉道西羌第二十九章 出使雍王第十二章 永昌改制第二十五章 三江湖大戰(上)第五章 心中有民第七章 政事堂第四十三章 漢王義釋黃瀚生第四十八章 弄巧成拙(爲諸位書友的支持而加更的三千字大章)第三十五章 攻安陽雛鳳用計第十九章 狗急跳牆第五十四章 巴州漢王三連駁第十九章 攻取彰徳郡第十八章 翰林院
第三十七章 流言四起第二十六章 竊國之賊第九章 微服私訪第十一章 詐降第三十六章 真相第十四章 王師北上第八章 巡查街道第六章 建寧郡反第二十一章 三年第四十章 無名之主第二十六章 竊國之賊第四十二章 燒連營陸慷建功第四十三章 漢王義釋黃瀚生第七章 駁第三十五章 攻安陽雛鳳用計第二十六章 落鳳坡第三十四章 刺客第四章 車伕公羊假第二章 先下手爲強第二十九章 頭盔第十八章 曾經的大夏第十三章 楚王歸降第五十二章 還有誰!第二十六章 三江湖大戰(下)第六章 水淹建寧郡第五十章 莫須有第十三章 宮刑第三十七章 得捷報漢王賞軍第二十一章 三年第三十四章 議取蜀州(下)第二十五章 弒君第一章 指桑罵槐第四十四章 臨機制宜之權第五十一章 夏正平大戰申不易第二十五章 大朝議第四十六章 收北川蜀王自焚第三十二章 七分天下(下)第四十八章 弄巧成拙(爲諸位書友的支持而加更的三千字大章)第十八章 翰林院第九章 微服私訪第四章 車伕公羊假第二十二章 病重第四十八章 夏正平鬥將首勝第八章 專賣第一章 昭明太子第三十二章 七分天下(下)第八章 專賣第四十一章 效仿舊事第三十二章 七分天下(下)第十八章 曾經的大夏第四十七章 申不易御駕親征第四十一章 戰隆江漢王鏖兵第三十章 詐第四十五章 亂政皇子第十七章 師出有名第三十章 七分天下(上)第六章 農政書第十八章 東野小城第十四章 王業不偏安第三十一章 七分天下(中)第十五章 女扮男裝第五章 心中有民第三十八章 好消息第三十九章 事必躬親第二十章 漢王第二十五章 大朝議第四十三章 漢王義釋黃瀚生第十七章 商量第二十一章 三年第三十八章 施琢公大戰漢水第九章 鎮南將軍第四十七章 申不易御駕親征第一章 帝王風度第七章 官商第十五章 交易第四十八章 夏正平鬥將首勝第三十章 神醫出手第三十八章 拜見雍王第八章 專賣第四章 賀子先第十六章 考校新官第五十章 取三江漢王用計第六章 過蜀州第三十四章 刺客第二十二章 三江湖第三十六章 奔油江王朝身死(四千字大章爆發,求支持!)第五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四十一章 轉道西羌第二十九章 出使雍王第十二章 永昌改制第二十五章 三江湖大戰(上)第五章 心中有民第七章 政事堂第四十三章 漢王義釋黃瀚生第四十八章 弄巧成拙(爲諸位書友的支持而加更的三千字大章)第三十五章 攻安陽雛鳳用計第十九章 狗急跳牆第五十四章 巴州漢王三連駁第十九章 攻取彰徳郡第十八章 翰林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