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七分天下(下)

燕王的始祖,同樣是因爲軍功而受封,成爲諸侯的。最初一代的燕王何其能幹,開疆拓土,抵禦山戎,禦敵於國門之外,硬生生的把封地從一州之地,打到了五州的規模。也正是因爲如此,在大夏神朝立國的數百年的時間內,燕王從一個不入流的小諸侯,成長到一方大諸侯。

然而,燕王始祖之後,一代不如一代,雖然能夠守得住國土,卻缺乏了燕王始祖的那番雄心壯志。如今,何士元提到了燕王的相國燕不成,着實讓夏正平有些疑惑。

燕不成乃是燕王的兄弟,依照自己掌握的情況,這個燕不成屬於那種吃喝玩樂,樣樣都佔全的相國啊!即便他奪位成功,似乎也不足爲慮吧?畢竟,無論是從哪一方面來看,這個燕不成,並不引起人們的注意。

然而,夏正平並沒有糾結這些表象,而是繼續深思了下去,驀地他也是明白了。這個燕不成,怕是和秦趙兩國的國君一樣,都是屬於韜光養晦的人物,他便是試探着說道:“如此看來,這個燕不成,真的要重視起來啊!”

何士元點了點頭道:“人心思變!就跟我之前講的那個變化道理一樣,天下之變,殊途同歸,皆因大夏祖制引起的。現在的各個諸侯國,早已經注意到了這些,有些人開始變法圖強,有些人則是另謀他路。但終究是一句話,這些諸侯都有着爭奪天下的心思,萬望殿下要重視起來啊!”

夏正平聞言,鄭重地點了點頭,旋即就看着地圖,緩緩問道:“那除此以外的遼王、齊王等諸侯王公,又該如何看待呢?”

話音剛落,夏正平就看到,何士元的鵝毛羽扇指向了遼王的封地,那一處地圖上,還刻畫着各種戰爭標識。夏正平有些不解,盯着何士元,何士元感受到了夏正平的目光,就聽得他緩緩說道:“去年的時候,我聽說了一件事,大夏皇帝將遼州的幾個郡城交給了新羅王朝。雖然有這樣的聖旨,然而遼王卻絲毫不遵守。以至於新羅小國,陳兵二十萬於邊境。如今,遼王和新羅之間,可謂是戰爭正酣啊!”

夏正平點了點頭,這一件事他也是知道的,黃安去往永昌的時候,跟他提起過。可惜,那個時候自己已經不是太子了,否則自己必然有辦法阻止父皇這麼做的。

何士元見着夏正平不發表意見,明白他是知道這件事的,便是繼續說道:“遼王這個人,可以說是個守成之君,素無大志,只可北顧新羅,而沒有志向南下中原,因而這一路諸侯,殿下卻不必憂愁!”

“更何況,雙方交戰,不下三五年的功夫,是極難有結果的。殿下也因爲這一條,不必去在意遼王!”

“反倒是楚王,殿下倒是需要多多在意!”

“楚王嗎?”夏正平眼皮耷拉下來,“這個諸侯,野心可是不小啊!”

“的確,這是一個能夠和襄王抗衡的諸侯!”何士元有些凝重的說道,“佔據三州之地,常年想要吞併齊魯兩個諸侯,又有兼容贛州的心思。更何況,他的封地,民衆之多,絲毫不下於襄王啊!”

“殿下取了巴州爲家後,就要進攻蜀州。蜀州數郡攻下之後,就要直面楚王了!這也是我擔心的一點,楚王的謀士極多,如果有人建議楚王,趁着殿下立足未穩的時候攻拔蜀州,那麼情況必然危急!”

“如此這般,爲之奈何?”夏正平臉色變了變,他明白何士元絕不會無的放矢,所謂未雨綢繆,就應當考慮到所有的情況,“楚王的野心人盡皆知,以至於依靠着這個野心,天子都要忌憚他三分,生怕他取了濟州!”

“還有一件事,怕是也不是很好辦啊!”何士元搖了搖羽扇,若有所思的說着,“當年的楚王,也想納陳姬娘娘爲王妃,後來不清楚什麼手段,卻被大夏皇帝接進了宮中去!”

“從各個地方記錄的資料來看,當時的楚王爲了這一件事,大爲惱火,甚至是發兵借道,直逼濟州,討要陳姬。好在,當時其餘的諸侯王也都是各懷心思,明白濟州一旦被攻下,那便是玉石俱焚的節奏,也意味着大夏的滅亡,因此以這種藉口勤王,擊退了楚王。”

夏正平聞言,他也是知道這件事的,不過他有些哭笑不得,畢竟當時自己還沒出生呢!現在看來,自己似乎和那個楚王,有些淵源。

只是因爲這個淵源的緣故,怕是將來和楚王不好相處啊!指不定自己打下了蜀州,又會被楚王擊退。再者,自己北上也要經過楚王的地盤,想來也會發生一些糾葛!

如此一來,這麼多的諸侯,自己最應當注意到的,反而是這個野心勃勃的楚王啊!

“楚王,的確是個麻煩!”何士元突然頓了一下,將指在地圖上的鵝毛羽扇,移向了濟州的位置,旋即臉色沉重的說道,“然而更麻煩的,莫過於濟州!或者,全天下的諸侯,都不足爲慮,所擔心的也正是濟州!”

“這一點,又該作何解釋?”夏正平有些疑惑,濟州屬於一州一郡的類別,那裡就一座城池,似乎並不值得注意,“和天下的諸侯相比,即便是最爲弱勢的那些藩鎮之主,濟州幾乎都屬於不入流的行列!要不然,大夏皇帝的威嚴,也不會如此的沒落,只因爲控制的實際領土,實在是太少了!”

何士元點了點頭,肯定了夏正平的言論,道:“雖然如此,但是殿下有沒有想過,您的父皇一旦駕崩,濟州將會被誰統治?”

夏正平聞言,臉色就連翻變了變,不知該如何回答這個問題。或者說,這個問題壓根就沒有答案。

大夏皇帝駕崩以後,必然因爲秘密建儲的緣故,而導致皇子奪位局面的出現。可是,在這根本的原因,必須知道,誰纔是這個秘密建儲的人選!

此時的夏正平,陷入了一絲的迷茫,竟然不知道該如何考慮這個問題了。要知道,秘密建儲的人選,也關乎着自己的利益!

假設,自己就是秘密建儲的人選,那麼大夏皇帝駕崩以後,將來即位登基的應該是自己。可是,那個時候自己恐怕身在永昌,而回不了濟州。

更何況,因爲遠離了濟州,而導致濟州不在自己的控制之下,最終的結果,哪怕自己在永昌名正言順的登基做皇帝,也是偏安一隅,而濟州又是將會落於他人之手。這個他人,指的自然是那些參與奪位的皇子。

而自己去過不是人選,同樣也會對濟州失去了影響力,同樣也會是濟州落入那些皇子的手中。

也許是同樣的結果,但卻造就了不同的局面。如果自己登基,可能會因爲皇帝的麪皮,而能維持大夏的穩定,反而可以以一種和平的方式統一全國。如果是別人,那麼大夏將會徹底混亂!

儘管最初的一種設想,也會有戰爭的發生,但總歸會推遲一點。

不過,無論哪種情況,這個濟州該怎麼辦,這是個問題!

“先生之言,儘管說來!”夏正平表達出了自己的不安,“濟州的確是個麻煩!”

“殿下卻是忘了嗎?”何士元笑了笑,“濟州周圍的土地面積,可不下於十幾個州啊!”

“更何況,無論是大夏皇長子,還是身爲丞相的申不易,在他們的內心深處,都有搶奪皇位的意願!也許,殿下對這一點並不知曉,但我預料,天下之亂,依舊在乎這兩個人!”

“但,無論是誰在濟州做了皇帝,或統治了濟州,那麼其結果很有可能是拿濟州周圍的藩鎮州郡開刀!”

夏正平聞言,臉上盡顯駭然之色,這個何士元恐怕掌握了天下的命脈啊!

天下七十二州,看着挺多的,然而這實際上很多州都是一州一城,稱爲藩鎮!

大夏立國之初,太祖陛下考慮到有功之人實在太多了,便是分封了一些藩鎮之主,位於濟州城的外圍,以作屏障!

而各個皇子,濟州的文武大臣,十有八九都是和這些一州一城的藩鎮之主,有些關聯的!如果這些藩鎮聯合起來,將來天下的諸侯,誰敢不重視?只因爲,這些人佔據的土地近乎全國的一半!

所謂,七分天下,藩鎮之主獨佔其三!

夏正平有些頭皮發麻,沒想到最終的結果會是這個樣子,也更沒想到,衆多的藩鎮之主,聯合起來比自己想象的還要麻煩!

“不過,殿下卻不用憂愁!”何士元笑了笑,“這些藩鎮之主的聯合,在我的眼中,不過是草芥罷了!”

夏正平聞言,方纔放下心來,自己得到了何士元,難道還怕這些藩鎮嗎?要知道,衆多的藩鎮之間,彼此都是有着矛盾存在,自己到時候只需要利用這些矛盾,就能夠實現各個擊破!

“秦、趙、襄、楚、燕、濟州以及殿下,這便是我七分天下的局勢分析,一旦成型,所耗費的時間,大概是二三十年!二三十年之後,殿下當實行仁政,鼓勵三軍,便是能大有作爲!”

“至於齊、魯、遼等諸侯王及散落的藩鎮,殿下不必憂慮!”

第八章 望月臺下揚名第二十四章 真相第二十五章 三江湖大戰(上)第四十章 夏正平刮骨療毒第三十七章 得捷報漢王賞軍第三十八章 抗旨第十九章 攻取彰徳郡第二十三章 奪詔第三章 後下手遭殃第五章 斬殺薛世成第二十四章 蜀王急信第三十三章 衛燼第十七章 商量第十五章 第一位謀士第三十五章 另有其人第二十三章 奪詔第二十一章 三年第三十三章 議取蜀州(上)第四十三章 承諾第五十章 莫須有第二十一章 吳越之地第一章 大旱第十三章 宮刑第十七章 士族世官第十一章 名不虛傳第十四章 王師北上第二十九章 頭盔第五十二章 還有誰!第五十三章 荊州醉龍三連輸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下)第七章 政事堂第六章 過蜀州第四十七章 奪軍第十九章 時不我待第十一章 名不虛傳第三十九章 求親第三十六章 田曹曹正第三十章 詐第二十五章 大朝議第一章 大變革第十四章 王師北上第二十章 認死理的程湯第三十一章 平北郡之戰第十九章 時不我待第二十二章 病重第四十一章 效仿舊事第十六章 張冠李戴第二十八章 生死人,肉白骨(上)第十章 襄州雛鳳第三十三章 不爲我所用,必爲我所殺第一章 指桑罵槐第十四章 南蠻來使第三章 花魁柳如煙第十六章 考校新官第三十九章 事必躬親第三十九章 黃瀚生據守隆江第三十五章 攻安陽雛鳳用計第二十六章 殿下求策第三十五章 舌戰諸官第二十一章 三年第四十章 許千言第九章 微服私訪第二十章 兼聽之策第九章 大快人心第一章 指桑罵槐第二十七章 醉龍的勸誡第十一章 稱帝第十四章 王師北上第四十九章 棄北川雛鳳燒城第八章 望月臺下揚名第三十六章 田曹曹正第二章 賤民?第二十七章 雛鳳之謀第十五章 第一位謀士第二十四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三章 後下手遭殃第四十九章 矯詔第三十八章 拜見雍王第十章 要搶王的女人第十一章 裸衣相鬥(上)第十八章 東野小城第五十章 取三江漢王用計第二十四章 真相第四十三章 承諾第五十三章 您請便!(四千字大章送上!)第二十三章 奪詔第五章 襄王本意第四十章 許千言第六章 水淹建寧郡第四十一章 效仿舊事第三十八章 好消息第七章 狠角色第十七章 師出有名第十五章 女扮男裝第十三章 英雄出自草莽,高士起於寒門第三十九章 聲東擊西第三十三章 初見成效第一章 大旱第十一章 詐降
第八章 望月臺下揚名第二十四章 真相第二十五章 三江湖大戰(上)第四十章 夏正平刮骨療毒第三十七章 得捷報漢王賞軍第三十八章 抗旨第十九章 攻取彰徳郡第二十三章 奪詔第三章 後下手遭殃第五章 斬殺薛世成第二十四章 蜀王急信第三十三章 衛燼第十七章 商量第十五章 第一位謀士第三十五章 另有其人第二十三章 奪詔第二十一章 三年第三十三章 議取蜀州(上)第四十三章 承諾第五十章 莫須有第二十一章 吳越之地第一章 大旱第十三章 宮刑第十七章 士族世官第十一章 名不虛傳第十四章 王師北上第二十九章 頭盔第五十二章 還有誰!第五十三章 荊州醉龍三連輸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下)第七章 政事堂第六章 過蜀州第四十七章 奪軍第十九章 時不我待第十一章 名不虛傳第三十九章 求親第三十六章 田曹曹正第三十章 詐第二十五章 大朝議第一章 大變革第十四章 王師北上第二十章 認死理的程湯第三十一章 平北郡之戰第十九章 時不我待第二十二章 病重第四十一章 效仿舊事第十六章 張冠李戴第二十八章 生死人,肉白骨(上)第十章 襄州雛鳳第三十三章 不爲我所用,必爲我所殺第一章 指桑罵槐第十四章 南蠻來使第三章 花魁柳如煙第十六章 考校新官第三十九章 事必躬親第三十九章 黃瀚生據守隆江第三十五章 攻安陽雛鳳用計第二十六章 殿下求策第三十五章 舌戰諸官第二十一章 三年第四十章 許千言第九章 微服私訪第二十章 兼聽之策第九章 大快人心第一章 指桑罵槐第二十七章 醉龍的勸誡第十一章 稱帝第十四章 王師北上第四十九章 棄北川雛鳳燒城第八章 望月臺下揚名第三十六章 田曹曹正第二章 賤民?第二十七章 雛鳳之謀第十五章 第一位謀士第二十四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三章 後下手遭殃第四十九章 矯詔第三十八章 拜見雍王第十章 要搶王的女人第十一章 裸衣相鬥(上)第十八章 東野小城第五十章 取三江漢王用計第二十四章 真相第四十三章 承諾第五十三章 您請便!(四千字大章送上!)第二十三章 奪詔第五章 襄王本意第四十章 許千言第六章 水淹建寧郡第四十一章 效仿舊事第三十八章 好消息第七章 狠角色第十七章 師出有名第十五章 女扮男裝第十三章 英雄出自草莽,高士起於寒門第三十九章 聲東擊西第三十三章 初見成效第一章 大旱第十一章 詐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