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雛鳳計取交州地

自從漢王夏正平和南蠻之間,建立起了通商互市的關係後,雖然多年之內,沒有彼此之間發生大的戰亂,但是依舊有一些摩擦。

巴州地區還好,那裡有着天斷山脈的阻隔,更有着鎮南關等關隘,使得南蠻的一些部族,無法進入巴州地區。但是蜀州就不一樣了,這裡面向被南蠻佔據的交州,皆是平原地帶,極爲適合騎兵衝殺,也同樣容易遭受到南蠻的進攻。

夏正平之所以要考慮建立一個緩衝地帶,就是要避免這一種情況的發生,但是更深一層次的,夏正平想要杜絕南蠻的威脅。

何士元當然明白夏正平說這一番話的意思,在他眼裡,他同樣希望杜絕南蠻的威脅。眼下,似乎正是一個機會。

南蠻內亂,諸多部族相互攻法,如果能夠派遣一支大軍,逐個擊破,那便是極好的了。南蠻一旦併入大漢的版圖中,那就相當於夏正平所擁有的土地面積,可以和申不易相抗衡了。

換句話來說,夏正平在走一種曲線救國的途徑。南蠻之地,極其廣袤,雖然大多數都是一些不毛之地,但是對於南蠻這個遊牧民族來說,這些不毛之地,並沒有太多的影響。

所謂曲線救國,那便是要佔據南蠻,進而進行下一步的發展,數年之後,便能夠進擊天下。這一點,從地圖的一些態勢上,都能夠看得出來。

首先,現在的夏正平坐擁巴蜀兩個州,雖然同樣物產豐富,但是因爲蜀州新定,人心未必都是向着夏正平的。其後幾年,想要從蜀州出發,進攻遺留下來的北川郡、楚王之地,確實是有一些難了。

但如果,從蜀州進攻交州,卻是極好的。他們可以利用民心之中,對於南蠻的一些仇恨,募集兵力,從而進攻南蠻。

其次,交州原本就是大夏的國土,人心思歸,夏正平若是打着某些旗號攻下交州,那便是大功一件。更何況,交州也是南蠻的聚集之地,如果取了巴州,那就相當於是打破了這個南蠻聚集之地,讓他們損失一大部分人口。

最後一點,也是最爲重要的一點,南蠻如今內亂,是一個極好的機會,若不趁機收復交州,吞併其他部族,佔據整個南蠻之地,將來恐怕就不會有這麼好的機會了。

夏正平熟讀大夏神朝的歷史,自然是明白當年夏太祖對於南蠻的態度,那就是要將其併入自己的治下。或者換句話說,天下之大,莫非王土,不光光是當今的七十二州,就是連曾經從大夏神朝獨立出去的南蠻、新羅等地,都可以說是大夏的國土範圍。

現在的夏正平,只不過是想要將這曾經獨立出去的國土,重新納入自己的統治範圍罷了。他相信自己,能夠做到這一步,更何況,現在的大好機會,擺在他面前,怎麼能夠錯過呢?

“先生果真是明白我的心思,知道我想要做什麼。”夏正平開口,“既然如此,又是看得出來先生胸有成竹,不知道先生有什麼計策?”

他很是直截了當的問何士元,沒有絲毫的隱瞞。今日政事堂上只有他們兩個人,因此可以放得很開。夏正平並沒有等待何士元回答他的問題,而是繼續問道:“想要攻取南蠻之地,就必須要攻取交州,這樣子可以一舉兩得。”

這個一舉兩得,其實應該換一種理解的。攻取南蠻之地,先行攻打交州,如果整個南蠻之地作戰計劃失敗,那麼就有着交州作爲緩衝地區,能夠減少南蠻的襲擾。而如果攻下來,那自然是能夠趁機收復交州之地,同時擴大自己的管轄範圍,所佔有的土地,這一切自然是極好的事情。

何士元沉思了一下,走近了地圖,望着上面山川地理所標註的符號,也看見了交州之地的分界處,那裡是大夏曾經的國土,現在夏正平要將它收回來了。

良久之後,何士元拿着鵝毛羽扇,指着交州之地的一塊山脈地形的符號,緩緩而道:“交州之地的這一處山脈,自北而南的走向,將整個南蠻之地一分爲二。山脈之東,便是交州之地,山脈之西,便是那些不毛之地。”

夏正平聽着何士元的言語,眼神隨着他的鵝毛羽扇在地圖上游走着,那裡正是何士元所說的山脈。

這座山脈,叫做交州山脈,隔開了交州和其餘南蠻之地。因爲山脈高聳,阻擋住了從大海吹向陸地的暖溼氣流,以至於交州山脈以西的地方,到處都是荒漠,處於一種不毛之地。

“先生想要利用這一座山脈做什麼?”夏正平很是好奇,這一條山脈,綿延數百里,不知道能有什麼用。

何士元聞言,點了點頭,繼續說道:“主公,請您派遣兩支兵馬,一支分作三隊,出蜀南三郡,另外一支兵馬,沿着膠州山脈前進,抵達交州最底端,襲擊那裡的郡城,可以一鼓作氣的攻下整個交州。”

“我看過形勢圖,現在整個交州,每一座郡城,都是被一個部族所佔據的,這一點,是極好的現象。您想想看,這些部族之間,因爲南蠻大酋長的位置,而相互攻伐,那就相當於是給了我們各個擊破的機會。”

“因爲彼此相互攻伐,我們攻取那些郡城的時候,即便是相鄰的部族,也會見死不救的。南蠻是以姓氏聚集的遊牧民族,也是以姓氏爲劃分的部族,他們之間的利益交錯,彼此互爲仇敵,並不是十分團結。因此,主公您可以尋找到各個擊破的機會。”

“原來如此!”夏正平聞言,竟是不住的點頭,何士元的計策,的確是很好的一個。

他已經明白,沿着交州山脈,抄後的那一支兵馬,是一支主要兵力,快速突襲交州背後,可以做到出其不意。

當下,夏正平沉思了一下,便是讓何士元統領這一支軍隊,另外腦海中也是有了三人人選,統領蜀南三郡的人馬,準備正面進攻交州。

漢王十年十二月,他正是下達了出擊交州,征戰南蠻的任務。第一支第一部分兵馬,由關長雲率領,出南海郡;第一支第二部分兵馬,出隆江郡,由黃瀚生率領;第一支第三部分,則是由趙恩銘率領,出安陽郡。另有一支兵馬,則是何士元率領,馬孟起爲主將,翻山越嶺,輕快鐵騎攻伐交州南方州郡。

連續一個月,戰事不斷,捷報頻傳,數十元戰將,建功立業於交州,諸多南蠻部族,見着夏正平的大軍,皆是出城投降,不敢抵抗。

一時之間,夏正平派出的兩支大軍,橫掃整個交州之地,將這塊地區,重新納入了當今天下的範圍。

交州以南,依舊是南蠻之地。南蠻的諸多部族,待得交州全部陷落之後,方纔醒悟過來,停下了彼此之間的爭鬥。

然而,他們發現這個事情的時候已經晚了,交州已經到了夏正平的手裡。縱然是他們想要舉兵來襲,那也要看看夏正平駐紮在交州之地的兵力。

整個交州,駐紮着夏正平的二十萬大軍,雖然不多,但是極爲精悍,要不然也不可能在短短一個月內,橫掃整個交州地區。

然而,就算南蠻發現了,他們也無法抗衡夏正平了,因爲這一時刻,夏正平另有安排了。他已經讓負責守衛巴州的將領,出兵南蠻,同時致書西羌和雍王,約他們一起進攻南蠻。而自己,則是另外派遣了一支軍隊,從膠州出發,對南蠻進行合圍。

猶如一盤散沙的南蠻各個部族,自然無法抵抗夏正平,一時之間,整個南蠻地區,狼煙再起,戰端再開。

早有人將這一切的消息,報告給了天下的其他諸侯。

漢王十一年一月,申不易大會羣臣於濟州皇城內,開口的第一件事便是有關於夏正平的。

“去年歲末,那苟且偷安的夏正平,吞併了蜀州之地,又是取了交州。現在更是傳來消息,說是要和西羌一道,連通雍王,共同夾擊南蠻,攻伐南蠻之地。”申不易神色很是不自然,“如果他真的成功的話,那麼這整個天下之中,三分以內,他有其二。”

衆多大臣聽聞此言,自然是議論紛紛。申不易這麼一說,也是自然要告誡諸位大臣,他們申朝想要稱霸,可能面臨的敵人。

“啓稟主公,那夏正平所佔據的蜀州、巴州、交州甚至是即將攻下的南蠻之地,都是比較清苦的,完全比不上濟州。”

“以此看來,我們不必太過操心。更何況,在我們的南面,有着楚王、周王作爲緩衝。萬一到時候這個夏正平北上進軍,有着這兩外諸侯王的緩衝,我們也是可以做好準備的。”

“太傅大人此言差矣,這個夏正平終究是我們的大敵,你看看他手下戰將千員,坐擁兵馬數十萬,已經能夠和楚王相比了。若是真的開戰,可能楚王敗得還要快點。更何況,他還是有着一支水師的,到時候沿海北上,進攻我濟州怎麼辦?”

第四十七章 奪軍第四十五章 亂政皇子第五十章 莫須有第八章 專賣第三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八章 專賣第二章 賤民?第三十三章 衛燼第三十一章 平北郡之戰第二十六章 竊國之賊第三章 後下手遭殃第三章 後下手遭殃第十六章 忽悠第二十二章 病重第三十五章 舌戰諸官第三十一章 七分天下(中)第四十六章 年關第三十章 雍南郡第三十章 神醫出手第十二章 血濺三步第七章 駁第六章 諸侯形勢第四十九章 棄北川雛鳳燒城第三十二章 戰國第二十三章 題字第三十二章 戰國第六章 建寧郡反第五十一章 殺薛離第十一章 詐降第十二章 永昌改制第五章 襄王本意第一章 指桑罵槐第十一章 張富貴的作死秀第三十五章 另有其人第二章 朝陽宮第四十九章 矯詔第四十六章 年關第二十二章 病重第九章 鎮南將軍第二十二章 大曹正第五十三章 您請便!(四千字大章送上!)第二十五章 烽火臺上狼煙起第十五章 十五年第四十三章 承諾第四十章 無名之主第四十四章 臨機制宜之權第四章 城下搦戰第四十九章 矯詔第十八章 百年諸侯賊第六章 農政書第二十七章 醉龍的勸誡第五十一章 夏正平大戰申不易第三十二章 前因後果第三十九章 求親第十一章 名不虛傳第三十六章 奔油江王朝身死(四千字大章爆發,求支持!)第二十二章 三江湖第十二章 血濺三步第八章 巡查街道第十二章 血濺三步第四十八章 弄巧成拙(爲諸位書友的支持而加更的三千字大章)第九章 尉遲破第十七章 師出有名第三十九章 聲東擊西第三十五章 攻安陽雛鳳用計第五十章 莫須有第三十九章 聲東擊西第四十七章 申不易御駕親征第四十章 許千言第三十七章 流言四起第十五章 第一位謀士第三十章 神醫出手第三十八章 抗旨第二十四章 蜀王急信第十五章 十五年第二十八章 大戰起兮雪飛揚第四十章 許千言第五十章 取三江漢王用計第三十一章 平北郡之戰第十二章 血濺三步第九章 煮鹽、曬鹽第二十五章 大朝議第十九章 狗急跳牆第三章 不改制,死路一條第四章 出人意料第三十三章 初見成效第四十八章 夏正平鬥將首勝第十六章 張冠李戴第三十章 七分天下(上)第四章 城下搦戰第二十章 兼聽之策第十四章 小心思第十章 三十萬大軍第二十九章 生死人,肉白骨(下)第二十四章 真相第一章 帝王風度第二十九章 未雨綢繆第十六章 忽悠
第四十七章 奪軍第四十五章 亂政皇子第五十章 莫須有第八章 專賣第三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八章 專賣第二章 賤民?第三十三章 衛燼第三十一章 平北郡之戰第二十六章 竊國之賊第三章 後下手遭殃第三章 後下手遭殃第十六章 忽悠第二十二章 病重第三十五章 舌戰諸官第三十一章 七分天下(中)第四十六章 年關第三十章 雍南郡第三十章 神醫出手第十二章 血濺三步第七章 駁第六章 諸侯形勢第四十九章 棄北川雛鳳燒城第三十二章 戰國第二十三章 題字第三十二章 戰國第六章 建寧郡反第五十一章 殺薛離第十一章 詐降第十二章 永昌改制第五章 襄王本意第一章 指桑罵槐第十一章 張富貴的作死秀第三十五章 另有其人第二章 朝陽宮第四十九章 矯詔第四十六章 年關第二十二章 病重第九章 鎮南將軍第二十二章 大曹正第五十三章 您請便!(四千字大章送上!)第二十五章 烽火臺上狼煙起第十五章 十五年第四十三章 承諾第四十章 無名之主第四十四章 臨機制宜之權第四章 城下搦戰第四十九章 矯詔第十八章 百年諸侯賊第六章 農政書第二十七章 醉龍的勸誡第五十一章 夏正平大戰申不易第三十二章 前因後果第三十九章 求親第十一章 名不虛傳第三十六章 奔油江王朝身死(四千字大章爆發,求支持!)第二十二章 三江湖第十二章 血濺三步第八章 巡查街道第十二章 血濺三步第四十八章 弄巧成拙(爲諸位書友的支持而加更的三千字大章)第九章 尉遲破第十七章 師出有名第三十九章 聲東擊西第三十五章 攻安陽雛鳳用計第五十章 莫須有第三十九章 聲東擊西第四十七章 申不易御駕親征第四十章 許千言第三十七章 流言四起第十五章 第一位謀士第三十章 神醫出手第三十八章 抗旨第二十四章 蜀王急信第十五章 十五年第二十八章 大戰起兮雪飛揚第四十章 許千言第五十章 取三江漢王用計第三十一章 平北郡之戰第十二章 血濺三步第九章 煮鹽、曬鹽第二十五章 大朝議第十九章 狗急跳牆第三章 不改制,死路一條第四章 出人意料第三十三章 初見成效第四十八章 夏正平鬥將首勝第十六章 張冠李戴第三十章 七分天下(上)第四章 城下搦戰第二十章 兼聽之策第十四章 小心思第十章 三十萬大軍第二十九章 生死人,肉白骨(下)第二十四章 真相第一章 帝王風度第二十九章 未雨綢繆第十六章 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