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好消息

永昌的城各處城樓,旌旗迎着北風,不斷飛舞着。天寒地凍的日子,就連空氣中,都充滿着肅殺的氛圍。

夏正平登上城樓,望向南方天際,此時已是正午時分,五里之外的胡家屯,卻難以見到軍隊燒火做飯留下的炊煙。

“長雲,你算算,南蠻已經有多少日沒有好好吃東西了?”夏正平見着這一情況,眉頭一皺,“年關將近,蜀州那邊也沒發來消息,也不知道具體情況如何了!”

手握青龍偃月刀的關長雲,此時一愣,心中有些不解。八殿下,怎麼關心起來南蠻了?

南蠻死活,跟大夏神朝有關嗎?這是關長雲疑惑的地方?

雖然心中疑惑,但是關長雲還是做出了回答:“根據陳乾遞過來的戰報看,已經有五天的時間了!”

這件事情,卻是真的,關長雲身爲羽林軍的人,自然能夠看得到戰報內容的。

他也是極爲佩服陳乾的,沒想到陳乾,根據何士元的謀劃,以及夏正平的指點,竟然能把那一支騎兵,運用的神出鬼沒,不斷騷擾着南蠻大軍的糧道。而正是因爲神出鬼沒,南蠻大軍竟是無可奈何,拿他們一點辦法也沒有。

一支四千人的騎兵,竟是活生生的把六萬南蠻大軍,拖在了距離永昌城外五里地的胡家屯。

這是智慧與蠻力的比拼,沒有智謀,只有蠻力,又如何在戰爭中取勝?這一點,怕是跟南蠻之人不習教化有關。

夏正平聽着關長雲的回答,眉頭一皺,緩聲說道:“五天了啊,那看樣子,南蠻餓的不行了啊!”

自從陳乾提交了戰報,夏正平就知道,南蠻的糧道不穩,必然會導致軍中無糧的結局。

南蠻之中,並不是沒有人意識到問題的重要性。他們在這一段時間裡,也派出大規模的騎兵,護衛糧道,然而每次都無功而返。

當然,他們也考慮過改變糧道,然而事情往往出乎他們的意料,不論他們怎麼改變糧道,總歸會被襲擾,導致糧車運輸不便。

這其實也難怪南蠻想不通了,南蠻的糧道一定是要連接着蛇谷出口的,那是他們糧道的關鍵出口,駐守着大量的南蠻士兵。

然而,無論糧道怎麼改變,只要順着蛇谷出口跟蹤,就能發現糧車的運輸路線,所以南蠻的糧道總是在改變着。只不過,起始地和目的地沒有變過,因而容易找到。

也就是爲什麼,夏正平第一次單挑孟昂,戰敗的時候,陳乾騎兵襲擾糧道的效果最好。

那個時候,正好是南蠻大軍放鬆警惕的時候。再往後,就是糧道的變化,及警惕的加強,因而第一次襲擊的效果,是最好的。

雖然這麼說,但是自從南蠻大軍入境以來,糧道的不斷受到襲擾,最終讓他們陷入了今日夏正平所看到的境況。

夏正平大概能夠猜得出,南蠻大軍的統帥孟傑,恐怕已經氣得不輕。

他心中在捉摸着該怎麼處理這件事情,怕是不久之後,南蠻要自行退兵了。夏正平倒不是想南蠻退兵的事情,而是要藉此機會,撈到一份利益。

年年南蠻都來侵略大夏,自己年年要抽出時間對付南蠻,也不是個辦法。如果有什麼方法,讓南蠻安穩上幾年,自己在永昌站穩腳跟以後,實現大發展,就是一件極爲完美的事情了。

正思索間,城樓的階梯處,出現了陳慶之的身影。夏正平見此,趕緊迎了上去道:“舅舅,如此急切,有什麼事情?”

“你看看這份帛書!”陳慶之臉上流露出欣喜,“何長風與陳旭,似乎把工作做到了完美!”

夏正平聞言,面龐上也流出一絲的欣喜,他接過帛書,仔細閱讀,發現果真如同陳慶之說的那樣,何長風與陳旭,把交代給他們的任務,做的極爲完美。

這兩個人,不僅僅在南蠻各個部族之間,散佈了流言,還真的說服了一些酋長,做好奪取大酋長之位的準備。

這就讓流言變成現實,南蠻大酋長孟傑,不得不做出抉擇。

有些東西,真真假假,譬如流言一樣,說出去可以是假的,但是卻有辦法讓它變爲真實的事情。何長風與陳旭,就是這麼做的。

南蠻之地的流言四起,再加上一些奪位的蛛絲馬跡,就直接構成了酋長奪位大酋長的既定事實。

這樣子,就使得流言傳聞,變成了它所說的那樣。

南蠻諸多部族之間,彼此猜忌,酋長又是互相爭奪大酋長之位,大酋長孟傑,一旦聽到這個既定事實的消息,必然會有所行動。這行動,必然是從永昌城外五公里的胡家屯退軍。

不僅僅是如此,孟傑甚至可能下令,讓蜀南三郡的十萬南蠻大軍也撤離。

如果不撤兵,那樣的話,一旦南蠻境內的那些部族聯合起來,孟傑的大酋長之位就難以保住了。

帛書上雖然沒有說明蜀南三郡的情況如何,但夏正平能夠猜到,此時蜀州境內,南蠻大軍正在緩緩撤離,要不然蜀王就會不斷的向自己求援。

夏正平思索了一下,便是開口道:“看樣子,這是個好消息。同時也給我們一個信號,南蠻要撤軍了。但是撤軍之前,必然會請求我們送還孟昂。”

陳慶之聞言,似是聽出了什麼意思,沉吟了一下,道:“殿下,您的意思是……”

“倒不如做個順水人情,把孟昂還給南蠻,也好找他們談些條件!”夏正平的嘴角彎了起來,有些奸詐的樣子,“不趁着這個機會撈一把,怕是我在永昌沒有安寧的日子!”

這話說的不錯,只要南蠻不給個承諾,就難以保證永昌不受侵犯。至於大夏神朝的其他地方,夏正平並沒有考慮,他只要南蠻不侵犯永昌郡就行。

南蠻這個民族,是極爲重視信義的民族,雖然他們狼子野心,但是一旦許下承諾,絕不會食言。

這就是夏正平想到的地方,也是最放心的一件事情。

“如此甚好,也可以讓鎮南關那邊的壓力,稍微減小一些。”陳慶之點了點頭,卻是思索着另外一些事情,“只是,誰去南蠻那裡走一遭?或者說,等他們派人索要孟昂的時候,趁機提要求?”

關長雲見着兩人如此說,便拱手道:“殿下,國舅爺,要不讓小的去?”

夏正平聞言,卻是一笑,擡手阻住道:“過幾日,我親自去拜訪孟傑!”

他本就有這樣的想法,畢竟他心中還想着其他一些事情。但是,陳慶之與關長雲的反應,卻是有些激烈。

“殿下,誰都可以去南蠻大軍的營寨中做使者談判,唯獨您不能去!”

第二十九章 出使雍王第二十二章 病重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下)第二十章 兼聽之策第六章 過蜀州第二十二章 大曹正第三十一章 七分天下(中)第十二章 北伐中原第八章 奪權第五章 斬殺薛世成第九章 微服私訪第十三章 假虞滅虢第十二章 血濺三步第四十六章 收北川蜀王自焚第十九章 狗急跳牆第三十六章 真相第十六章 考校新官第二十五章 弒君第五章 襄王本意第一章 大變革第八章 專賣第二章 又三年第二十七章 醉龍的勸誡第三十九章 事必躬親第十七章 士族世官第五十章 莫須有第三十六章 真相第三十八章 拜見雍王第二十四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三十五章 攻安陽雛鳳用計第二章 賤民?第十四章 西域南山客第十七章 商量第十五章 交易第二章 賤民?第四章 賀子先第三十五章 春祭第四章 大事不好第三十六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十四章 小心思第十四章 西域南山客第四章 賀子先第四十一章 戰隆江漢王鏖兵第十二章 永昌改制第七章 駁第二十章 歲月如流水第三十二章 前因後果第二十八章第五十三章 您請便!(四千字大章送上!)第四章 大事不好第四十六章 年關第三章 花魁柳如煙第三十七章 賄賂令狐傷第十三章 宮刑第二十五章 大朝議第十四章 南蠻來使第三十二章 七分天下(下)第七章 官商第四十五章 亂政皇子第三十九章 黃瀚生據守隆江第四章 出人意料第三章 後下手遭殃第二十七章 雛鳳之謀第二十章 漢王第四十五章 並南蠻暹羅來使第三十四章 神秘女子第三十七章 流言四起第十五章 女扮男裝第五十四章 巴州漢王三連駁第十四章 王業不偏安第三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四十六章 年關第十四章 王業不偏安第四章 大事不好第二十八章第二十一章 三年第二十一章 三年第二十四章 真相第四十章 許千言第十一章 名不虛傳第六章 農政書第五章 斬殺薛世成第二十二章 三江湖第二十八章 生死人,肉白骨(上)第三十五章 攻安陽雛鳳用計第三十九章 聲東擊西第十六章 忽悠第十六章 忽悠第三章 後下手遭殃第二章 先下手爲強第一章 昭明太子第九章 尉遲破第二十七章 大夏神朝亡了第一章 大變革第二十三章 奪詔第二十一章 吳越之地第七章 政事堂第三章 不改制,死路一條第三十一章 七分天下(中)第三十三章 衛燼
第二十九章 出使雍王第二十二章 病重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下)第二十章 兼聽之策第六章 過蜀州第二十二章 大曹正第三十一章 七分天下(中)第十二章 北伐中原第八章 奪權第五章 斬殺薛世成第九章 微服私訪第十三章 假虞滅虢第十二章 血濺三步第四十六章 收北川蜀王自焚第十九章 狗急跳牆第三十六章 真相第十六章 考校新官第二十五章 弒君第五章 襄王本意第一章 大變革第八章 專賣第二章 又三年第二十七章 醉龍的勸誡第三十九章 事必躬親第十七章 士族世官第五十章 莫須有第三十六章 真相第三十八章 拜見雍王第二十四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三十五章 攻安陽雛鳳用計第二章 賤民?第十四章 西域南山客第十七章 商量第十五章 交易第二章 賤民?第四章 賀子先第三十五章 春祭第四章 大事不好第三十六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十四章 小心思第十四章 西域南山客第四章 賀子先第四十一章 戰隆江漢王鏖兵第十二章 永昌改制第七章 駁第二十章 歲月如流水第三十二章 前因後果第二十八章第五十三章 您請便!(四千字大章送上!)第四章 大事不好第四十六章 年關第三章 花魁柳如煙第三十七章 賄賂令狐傷第十三章 宮刑第二十五章 大朝議第十四章 南蠻來使第三十二章 七分天下(下)第七章 官商第四十五章 亂政皇子第三十九章 黃瀚生據守隆江第四章 出人意料第三章 後下手遭殃第二十七章 雛鳳之謀第二十章 漢王第四十五章 並南蠻暹羅來使第三十四章 神秘女子第三十七章 流言四起第十五章 女扮男裝第五十四章 巴州漢王三連駁第十四章 王業不偏安第三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四十六章 年關第十四章 王業不偏安第四章 大事不好第二十八章第二十一章 三年第二十一章 三年第二十四章 真相第四十章 許千言第十一章 名不虛傳第六章 農政書第五章 斬殺薛世成第二十二章 三江湖第二十八章 生死人,肉白骨(上)第三十五章 攻安陽雛鳳用計第三十九章 聲東擊西第十六章 忽悠第十六章 忽悠第三章 後下手遭殃第二章 先下手爲強第一章 昭明太子第九章 尉遲破第二十七章 大夏神朝亡了第一章 大變革第二十三章 奪詔第二十一章 吳越之地第七章 政事堂第三章 不改制,死路一條第三十一章 七分天下(中)第三十三章 衛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