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鴻門宴(上)

見着一衆官員沉默不言,襄王的怒火,就蹭蹭的爬上了腦門,喝道:"平日裡大道理都是一籮筐,現在關鍵時刻,一個個原形畢露了是不是?"

包括劉文成在內的一衆官員,聽着襄王劉鎮的這句話,面色不禁羞紅起來。

這也是沒辦法啊,誰讓來人是個被廢的太子呢?我們能想出什麼轍,鬼知道他爲什麼要來拜訪襄王!

賈文和往前走了一步,小聲問道:“主公,他送來的拜帖裡面,沒有提到什麼事情嗎?比如拜訪潁川何士元之類的?”

這一件事,還是剛剛劉文成猜測的,具體的事情,還得看拜帖上怎麼說。然而,這些人終究是低估了夏正平的智商,拜帖之上,緊緊寫了幾句話:

行將仲春,清明踏青,無所遊歷,特前往荊襄九郡,以觀中原氣象,拜會襄王殿下!

襄王已然將這句話念了出來,衆人就是知道,怪不得襄王會發出那樣的牢騷。這個夏正平,做事還真是嚴密,竟然不透露一絲口風。

“二三月的時節,的確是草長鶯飛的日子,只是怕這個皇子無福消受!”有人發出牢騷,“主公,既然你是支持皇長子的,爲何不來個一不做二不休?"

“此話何意?”襄王循聲望去,言語之中依舊充斥着怒氣,待得他見着那人,臉上卻是有些欣喜,“徐璋,難道你有什麼辦法?”

衆人聞言,就是望向了徐璋。只見得那人,生的白白淨淨,但卻看上去比一般人沉穩。

徐璋這個人,襄王府中長史,又兼着荊襄九郡的總參軍。只不過,徐璋很少在政事堂中發言,衆人也是將他當做空一樣,今日聽着徐璋之言,衆人方纔重視起來。不過,看襄王的那個樣子,似乎徐璋的建議,很符合襄王的口味。

徐璋緩步走出班列,略微沉思了一番,道:“諸位大人,所憂慮的,不過是夏正平皇子的身份!”

這一句話,確實說到了衆人的心坎裡。可不就是這樣子的嗎?那個夏正平,可是個實打實的皇子啊!

你要說不按照拜帖上的去做,人家遲早憑藉皇子的身份,在士族之中宣傳襄王的不好之處,到時候就會導致人心的離散。

然而,你要說按照拜帖上所說的做,可上面什麼事也沒提,你讓襄王怎麼辦?難不成,真的讓襄王去陪這個夏正平,去遊覽整個荊襄九郡不成?

更何況,襄王的支持對象,決定了他與夏正平之間,是一種敵對的關係。這纔是關鍵之處,也是最難以應付的。你要是對其表現出友好的一面,反而讓襄王結盟的一方勢力產生誤會;你要是對其產生敵意,那麼身爲皇族子嗣,定然會將襄王的不敬,傳播至許多士族耳中。

儘管,後面的一點,沒多大影響,然而樹活一層皮,人活一張臉,襄王好歹也是一方諸侯,也是要臉面的人物,自然不願意看到後面這一點的出現。

許多人想到這裡,不由得嘆息起來,這個夏正平,真是給襄王出了個難題啊!

“我們不妨就依照皇子之禮,來對待這個廢太子?”徐璋見着衆人有所反應,便是接着說道,“以皇子之禮,來對待他,並不是十分的親密,也不會爲皇長子所懷疑,更不會被人誤會。這樣子一來,就可以掩人耳目了,使人挑不出毛病來。”

是啊,既然這個夏正平是個皇子,那幹嘛不按部就班呢?這完全沒有必要,另外想辦法!

襄王聽着這句話,也是一愣,方纔恍然大悟,看樣子是自己多慮了。不管這個夏正平來到荊襄九郡,下了拜帖,想要幹什麼,他的身份都是皇子。自己這個諸侯,以對待皇子之禮,對待他,也算得上規規矩矩的。

這樣子做,一方面能夠掩飾自己的敵意,另外一方面,也能夠受到極好的讚譽,說自己擁護皇族等等。

“然而……”

衆人聽着徐璋的一句話的轉折,心中原本升起的某些想法,再一次沉了下去。

徐璋見着衆人的臉色有了變化,不再停頓,而是繼續說道:“然而,這個夏正平,終究是我們的敵人,更何況薛離的書信中,已然挑明瞭這個皇子,有着不可預測的危險性!”

“如此說來,我們做足了表面功夫的同時,還要進行極大的提防。這其中,最大的可能就是避免何士元與孔明亮仕官永昌!”

徐璋說的沒錯,夏正平的的確確是襄王將要面對的敵人。

“殺人有時候可以不用我們親自動手,天災人禍,處處有之!”

徐璋沒有將話說的很直白,他身爲總參軍,自然研習過許多兵法,深有謀略,這也是襄王賞識他的原因。此時,襄王聽着徐璋沒有挑明言語之中的意味,便是明白了其中的用意。

襄王府上的這麼多官員,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忠心於襄王的,很大一部分還是人心向着大夏皇族的。如果挑明瞭要依照某種外力去謀害夏正平的話,必然會被人傳揚出去。

事實上,徐璋的話,也足夠直白,但只是一句話而已,更何況襄王沒有表態,沒有理由去臆測,襄王要針對夏正平這個皇子。

衆多官員聽着徐璋的話,已然默不作聲,這些事情,已經不是他們能掌控得了的,決策權並不在他們的手中,而是在襄王那裡。

襄王裝作樣子,沉思了許久,在拜帖上一邊寫一邊念道:“聞聽八皇子親來,着令襄陽鴻門酒樓擺酒接風洗塵,萬望八殿下於二月八日午時抵達,於本王共進午宴,聊表心意!”

這是規規矩矩的接待,讓人絲毫挑不出毛病。

襄王寫罷,便是叫人送了出去,而後宣佈散朝,卻將徐璋、劉文成等三五個心腹之人留了下來。

襄陽郡的一處館驛之中,夏正平接到了回帖,仔細讀着上面的內容,有些捉摸不定,他不明白這個襄王要搞什麼鬼。

“拜帖上給襄王出了個難題,這個襄王給的回帖上,也給我除了個難題!”夏正平不由得自語起來,這個襄王果真不好對付,這第一下,就探明瞭襄王身邊,有着極重要的謀士,在輔佐他。

“公子,那我們是去還是不去?”南山客接過了夏正平手中的拜帖,“這件事還是需要考慮一下的!”

夏正平聽着南山客的話,不由得點了點頭,道:“一場鴻門宴而已,我乃大夏皇子,有什麼能夠值得我害怕的呢?”

他的言語之中,充斥着皇族特有的威嚴,讓人無法質疑。

公羊假此時喝了一口茶,聽着夏正平這麼說,略微思索了一番道:“神朝舊事,公子難道不記得當年太祖陛下單刀赴會之事了嗎?”

第十二章 裸衣相鬥(下)第十五章 三個月第十九章 攻取彰徳郡第十三章 英雄出自草莽,高士起於寒門第二十一章 吳越之地第三十五章 春祭第十四章 小心思第五十二章 還有誰!第三十六章 奔油江王朝身死(四千字大章爆發,求支持!)第五十四章 巴州漢王三連駁第十章 要搶王的女人第三十五章 春祭第十六章 六籍第五十一章 夏正平大戰申不易第七章 政事堂第六章 過蜀州第四章 出人意料第十一章 稱帝第二十九章 頭盔第九章 鎮南將軍第七章 狠角色第二十三章 相視一笑如昔日第三十章 七分天下(上)第七章 政事堂第二章 朝陽宮第三十章 雍南郡第二十章 漢王第三十六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七章 安撫民衆第十一章 張富貴的作死秀第五十四章 巴州漢王三連駁第十四章 王師北上第十六章 張冠李戴第十二章 永昌改制第二十二章 病重第二十二章 三江湖第二十五章 大朝議第一章 帝王風度第四十三章 承諾第十五章 三個月第十三章 楚王歸降第二十七章 心病第十三章 英雄出自草莽,高士起於寒門第二章 又三年第九章 尉遲破第二十三章 賈公舞劍,意在皇子第十五章 交易第八章 水師第十四章 南蠻來使第二章 朝陽宮第二十七章 心病第四十二章 約法三章第十六章 封禪泰山,千古一帝(大結局)第十八章 翰林院第三十五章 舌戰諸官第三十六章 田曹曹正第十七章 商量第二十七章 雛鳳之謀第十四章 小心思第四十二章 約法三章第十五章 十五年第九章 煮鹽、曬鹽第四十七章 奪軍第四十六章 年關第三十五章 攻安陽雛鳳用計第二十四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二十五章 弒君第五十章 莫須有第三十八章 施琢公大戰漢水第九章 尉遲破第二十九章 未雨綢繆第三十章 雍南郡第一章 帝王風度第三十七章 得捷報漢王賞軍第三十五章 舌戰諸官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下)第十四章 王師北上第一章 帝王風度第三十四章 祖制不可違第三十二章 七分天下(下)第十四章 王師北上第三十三章 衛燼第二十三章 賈公舞劍,意在皇子第七章 安撫民衆第十一章 稱帝第二十五章 弒君第十三章 對酒當歌第八章 專賣第十三章 宮刑第二十三章 奪詔第十八章 東野小城第六章 諸侯形勢第二十四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三章 三堂會審第五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三十七章 得捷報漢王賞軍第二十三章 相視一笑如昔日第二十四章 蜀王急信第四十三章 漢王義釋黃瀚生第三十三章 衛燼
第十二章 裸衣相鬥(下)第十五章 三個月第十九章 攻取彰徳郡第十三章 英雄出自草莽,高士起於寒門第二十一章 吳越之地第三十五章 春祭第十四章 小心思第五十二章 還有誰!第三十六章 奔油江王朝身死(四千字大章爆發,求支持!)第五十四章 巴州漢王三連駁第十章 要搶王的女人第三十五章 春祭第十六章 六籍第五十一章 夏正平大戰申不易第七章 政事堂第六章 過蜀州第四章 出人意料第十一章 稱帝第二十九章 頭盔第九章 鎮南將軍第七章 狠角色第二十三章 相視一笑如昔日第三十章 七分天下(上)第七章 政事堂第二章 朝陽宮第三十章 雍南郡第二十章 漢王第三十六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七章 安撫民衆第十一章 張富貴的作死秀第五十四章 巴州漢王三連駁第十四章 王師北上第十六章 張冠李戴第十二章 永昌改制第二十二章 病重第二十二章 三江湖第二十五章 大朝議第一章 帝王風度第四十三章 承諾第十五章 三個月第十三章 楚王歸降第二十七章 心病第十三章 英雄出自草莽,高士起於寒門第二章 又三年第九章 尉遲破第二十三章 賈公舞劍,意在皇子第十五章 交易第八章 水師第十四章 南蠻來使第二章 朝陽宮第二十七章 心病第四十二章 約法三章第十六章 封禪泰山,千古一帝(大結局)第十八章 翰林院第三十五章 舌戰諸官第三十六章 田曹曹正第十七章 商量第二十七章 雛鳳之謀第十四章 小心思第四十二章 約法三章第十五章 十五年第九章 煮鹽、曬鹽第四十七章 奪軍第四十六章 年關第三十五章 攻安陽雛鳳用計第二十四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二十五章 弒君第五十章 莫須有第三十八章 施琢公大戰漢水第九章 尉遲破第二十九章 未雨綢繆第三十章 雍南郡第一章 帝王風度第三十七章 得捷報漢王賞軍第三十五章 舌戰諸官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下)第十四章 王師北上第一章 帝王風度第三十四章 祖制不可違第三十二章 七分天下(下)第十四章 王師北上第三十三章 衛燼第二十三章 賈公舞劍,意在皇子第七章 安撫民衆第十一章 稱帝第二十五章 弒君第十三章 對酒當歌第八章 專賣第十三章 宮刑第二十三章 奪詔第十八章 東野小城第六章 諸侯形勢第二十四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三章 三堂會審第五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三十七章 得捷報漢王賞軍第二十三章 相視一笑如昔日第二十四章 蜀王急信第四十三章 漢王義釋黃瀚生第三十三章 衛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