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還有誰!

政事堂中,這一刻,突然陷入了鬼魅一般的寂靜之中.整個屋子裡,可以說是落針可聞。但是,這僅僅持續了幾次呼吸的時間,旋即政事堂裡,便是響起了薛通的哀嚎之聲。

“家弟——”

薛通猛地一下撲向了薛離屍體上,這與前一刻他的破口大罵,完全不相符。然而,這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無論是薛離劫持薛通,還是夏正平宣佈當場格殺薛離,都是突然之間發生的。只要是正常人,在面對這種突然事件,是沒有任何的心理準備的。這也就是爲什麼,薛通的態度,前後不一的真實原因。

聽着薛通的哀嚎之聲,夏正平有的只是滿臉冷漠,對於薛離也沒有任何的憐憫。常言道,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然而薛離並不可恨,只是觸犯了夏正平的底線——權力。

在濟州的時候,夏正平被剝奪太子之位的那一刻起,他就明白了一個道理,無論何時何地,都要維護自己所處身份地位的權力。

他已經不再是從前的那個夏正平了,而是一個有着野心的英雄了,或者叫做梟雄更爲貼切一些。從這一刻起,他不再像從前那樣,只知逆來順受,而不知破局前進。儘管他現在只有十六歲,然而已經表現出了一些帝王的特質,比如說冷漠。

獅子從來都不會對獵物產生任何的憐憫之心,而夏正平,現在就是這頭獅子。可惜,薛離不是獵物,而是比獵物更低級的臭蟲!

也許,因爲夏正平的靈魂,發生了質的改變。

《大夏書》記載,瑞和二十五年一月二日,故太子夏正平殺永昌郡尉薛離,自此永昌兵權盡歸夏正平。

“回城!”夏正平收好青銅劍,發出的聲音極爲冷漠,旋即士兵走動的衣甲聲音再一次響起在政事堂中。

“家弟——”

夏正平率軍前往建寧郡,以私通南蠻之罪當場格殺薛離的消息,如同飛蝗一般,不到兩天的時間,就傳遍了整個巴州。

巴子平得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心中不由的驚訝。不過,他終究是州牧,心理素質極爲穩定,決定帶人前往永昌郡,問一問夏正平具體的情況。

事情也許就是那麼巧。

瑞和二十五年一月四日早上,夏正平帶領着軍隊,一路前行,他坐在馬上,已經可以看見永昌郡城的輪廓。

剛一踏入永昌郡的地界,就有人迎了上來,看他的樣子,神色匆匆,似有急事一般。

“殿下,不好了!薛家士族的族長,帶領家丁共計兩百七十餘人,把郡守府衙圍住了!”來人是陳乾,夏正平止住了軍隊的步伐,聽着陳乾的稟報,眉頭不由的擰成一股繩子,“鬧事的還不止薛家士族,還有兵曹、尉曹幾位官員所在的士族,當然其中包括霍家士族!”

“霍平?”聽到‘霍家‘兩個字,夏正平的眉毛倒豎,“你先不要進城去,我和陳國舅率領這一千五百騎兵進去便是可以了!”

一旁的陳慶之,已然明白夏正平究竟想要做什麼了。

殺薛離是一個突然性,解救危機也是一個突然性。

事實上,夏正平早已經預料到了陳乾所稟報的事情。原本他能夠在一月三日趕回來的,但是卻在一月四日回來,其中之一的原因,就是要利用一天的差值,來觀察永昌郡之中,各家士族的反應。

一天的時間,足以讓許多士族,做出屬於他們的抉擇。究竟是要利用這一件事,依靠薛家背後在濟州的力量,反駁夏正平;還是做一隻綿羊,順從這個少年郡守?

在夏正平做出判定薛離有私通南蠻之罪的時候,他就知道這個事情,肯定瞞不過各家士族的眼睛。

他之所以快速前往建寧郡,很大一個程度,就是怕消息外傳,導致薛離逃脫。薛離一旦逃脫,那麼就意味着,自己雖然掌握了永昌兵權,但形勢也要比原本的複雜。好在,速度趕得上,看那樣子,薛離並不知道自己要殺他。

夏正平自幼生活在皇宮中,習文學武的同時,也熟讀各種兵法。兵法歸根結底,就是一個詞,那就是突然性。也就是打破常規,運用對方心心理弱點,從而達到奇蹟的效果。

現在,夏正平只不過是將兵法的這一套理論,用在了對付薛離的身上罷了。此時,聽着陳乾的稟告,夏正平恰好能夠以這種突然性,率軍掃除永昌郡中的反對自己的士族力量,那麼到時候,就能夠必然掌握永昌上下的所有形式。

他是皇子,他不需要有任何的反對聲音。身邊的人可以提出建議,但絕不是類似薛離的那種反抗。

他要的就是絕對統治,或者說是,對永昌郡的絕對掌握,不僅僅是兵權上,還包括理政方面。

一千五百軍快速前進着,在沒有任何徵兆之下,進入了永昌郡城。

此時,永昌郡的郡守府衙之前,一大幫人聚集在那裡,彼此拿着武器,和守衛郡守府衙的對峙着。

關長雲站在侍衛和衆人之間的空出地帶上,手中的青龍偃月刀橫在身前,臉上一股殺氣,雙眼死死盯着眼前薛家、霍家等士族之人。

“哐當——”一聲,關長雲把青龍偃月刀的純鋼長柄,往地上了磕了一下,旋即冷聲說道:“擅自圍攻郡城府衙,乃是死罪!”

“死罪?哼哼?他一個皇子,濫殺無辜郡尉,就不是死罪了?”

“永昌郡城不是他的,而是我薛家的!”

“我薛家先祖,歷經數十年開拓,治軍理政,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我大哥那樣的人物,怎麼能說殺就殺呢?”

“兄弟們,不要跟這些人廢話,衝進府衙,奪了郡守大印,這永昌郡城,就是我們的了!”

不知是誰喊了一句,這一條街道上的家丁,完全涌動了起來。

吵雜之聲瞬間響了起來,許多侍衛的防線,都出現了窟窿。

“你敢!”關長雲眉毛倒豎,手中的青龍偃月刀,一個橫劈下去,離他最近的一個家丁,原本想要衝過人牆進入府衙,此時卻被這一個橫劈攔腰一擊,“噗通——”一聲瞬間上下身分離,顯然被腰斬!

一瞬間的事情,衆人便是反映了過來,盯着關長雲,像是看着魔鬼一樣。

關長雲滿臉殺氣,將青龍偃月刀磕了一下地上,冷聲喝道:“還有誰!“

第二十六章 落鳳坡第三十三章 不爲我所用,必爲我所殺第二十九章 出使雍王第三十五章 另有其人第五章 襄王本意第八章 專賣第四十七章 申不易御駕親征第三十九章 黃瀚生據守隆江第四章 車伕公羊假第七章 安撫民衆第四十章 許千言第五十二章 何士元智鬥孔明亮第十六章 六籍第六章 農政書第十七章 師出有名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下)第四十二章 日落之城第十六章 考校新官第三十五章 舌戰諸官第二十一章 吳越之地第二十三章 題字第二十三章 題字第十二章 血濺三步第二十五章 弒君第十七章 苦情計第十九章 攻取彰徳郡第三章 三堂會審第二章 又三年第四十四章 雛鳳計取交州地第二十三章 題字第二章 天下腹地第十一章 裸衣相鬥(上)第四十二章 日落之城第三十章 雍南郡第十六章 考校新官第三章 後下手遭殃第二章 又三年第七章 官商第三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三十六章 真相第三十四章 神秘女子第六章 諸侯形勢第三章 不改制,死路一條第十一章 裸衣相鬥(上)第二十四章 真相第四十三章 承諾第三十三章 衛燼第三十六章 奔油江王朝身死(四千字大章爆發,求支持!)第十五章 十五年第二十五章 大朝議第四章 車伕公羊假第二十五章 弒君第十一章 稱帝第六章 諸侯形勢第九章 鎮南將軍第三十一章 平北郡之戰第二十七章 醉龍的勸誡第四十五章 並南蠻暹羅來使第三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三十二章 前因後果第十六章 張冠李戴第十一章 裸衣相鬥(上)第四十三章 漢王義釋黃瀚生第二十一章 代受刑責第二章 先下手爲強第四十六章 年關第二章 朝陽宮第三十四章 議取蜀州(下)第二十六章 三江湖大戰(下)第二十六章 竊國之賊第十六章 考校新官第四十九章 矯詔第二十七章 心病第十八章 百年諸侯賊第十章 勸進第三十一章 回馬槍第三十一章 晏嬰舊事第六章 農政書第三十四章 祖制不可違第二十九章 出使雍王第十六章 忽悠第二十章 兼聽之策第二章 賤民?第十三章 宮刑第十四章 王業不偏安第十章 三十萬大軍第二十章 認死理的程湯第五十三章 荊州醉龍三連輸第三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十章 要搶王的女人第十一章 稱帝第六章 水淹建寧郡第十五章 交易第十四章 小心思第七章 駁第五十一章 殺薛離第二十七章 心病第三十三章 議取蜀州(上)第二十章 歲月如流水
第二十六章 落鳳坡第三十三章 不爲我所用,必爲我所殺第二十九章 出使雍王第三十五章 另有其人第五章 襄王本意第八章 專賣第四十七章 申不易御駕親征第三十九章 黃瀚生據守隆江第四章 車伕公羊假第七章 安撫民衆第四十章 許千言第五十二章 何士元智鬥孔明亮第十六章 六籍第六章 農政書第十七章 師出有名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下)第四十二章 日落之城第十六章 考校新官第三十五章 舌戰諸官第二十一章 吳越之地第二十三章 題字第二十三章 題字第十二章 血濺三步第二十五章 弒君第十七章 苦情計第十九章 攻取彰徳郡第三章 三堂會審第二章 又三年第四十四章 雛鳳計取交州地第二十三章 題字第二章 天下腹地第十一章 裸衣相鬥(上)第四十二章 日落之城第三十章 雍南郡第十六章 考校新官第三章 後下手遭殃第二章 又三年第七章 官商第三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三十六章 真相第三十四章 神秘女子第六章 諸侯形勢第三章 不改制,死路一條第十一章 裸衣相鬥(上)第二十四章 真相第四十三章 承諾第三十三章 衛燼第三十六章 奔油江王朝身死(四千字大章爆發,求支持!)第十五章 十五年第二十五章 大朝議第四章 車伕公羊假第二十五章 弒君第十一章 稱帝第六章 諸侯形勢第九章 鎮南將軍第三十一章 平北郡之戰第二十七章 醉龍的勸誡第四十五章 並南蠻暹羅來使第三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三十二章 前因後果第十六章 張冠李戴第十一章 裸衣相鬥(上)第四十三章 漢王義釋黃瀚生第二十一章 代受刑責第二章 先下手爲強第四十六章 年關第二章 朝陽宮第三十四章 議取蜀州(下)第二十六章 三江湖大戰(下)第二十六章 竊國之賊第十六章 考校新官第四十九章 矯詔第二十七章 心病第十八章 百年諸侯賊第十章 勸進第三十一章 回馬槍第三十一章 晏嬰舊事第六章 農政書第三十四章 祖制不可違第二十九章 出使雍王第十六章 忽悠第二十章 兼聽之策第二章 賤民?第十三章 宮刑第十四章 王業不偏安第十章 三十萬大軍第二十章 認死理的程湯第五十三章 荊州醉龍三連輸第三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十章 要搶王的女人第十一章 稱帝第六章 水淹建寧郡第十五章 交易第十四章 小心思第七章 駁第五十一章 殺薛離第二十七章 心病第三十三章 議取蜀州(上)第二十章 歲月如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