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已晚,唐興、甘棠、鍾隸師徒三人,聽到門外彝家人來回走路的聲音,便沒了睡意。索性師徒三人決定出去看看熱鬧,出門前唐興交代兩個徒弟,雲貴和中原習俗不同,說話行事一定要小心謹慎,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兩個徒弟聽了唐興的話點頭稱是,便跟着師父推門出去了。
唐興師徒從房間來到院中,看見幾個壯小夥每人抱着一個罈子。罈子高的高,矮的矮,胖的胖,瘦的瘦,大的大,小的小,長得都不一樣。唐興師徒不明白罈子裡面裝的什麼,就問了問幾個彝家後生。
唐興客客氣氣的,朝幾個彝家後生拱拱手道:“幾位後生,我們是漢人,剛來雲貴還不懂此地風俗。我們師徒見你們每人抱着一個罈子,這些罈子是做什麼用的?”
幾個彝家後生並不理睬他,不過有個年齡偏大的人停住腳步放下罈子,告訴唐興師徒,罈子裡裝的是過年要用到的蕎麥甘酒,說完這個年齡偏大的人也離開了。
唐興師徒本想再問下去,但這位彝家漢子走得急,他們也就不追問了。一會兒的工夫,唐興師徒來到外面看見來往的人穿梭不斷,家家戶戶門前都放着大批乾柴,唐興師徒走了沒幾步,遇到一位彝家老漢。
唐興見這位彝家老漢坐在一片開闊地,邊上有幾個石凳子,臉上長着老年斑,雪白的鬍鬚垂在前胸,穿得很是精細。唐興雖不懂彝家穿着打扮的講究,但唐興看得出來,這位彝家老漢,像個有學問的人。於是唐興就走上前去,和這個彝家老漢攀談。
唐興道:“老哥!我們師徒是漢人,剛到雲貴還不知此地風俗,您能向我們師徒講講此地習俗嗎?”
那老漢看看唐興師徒疑惑的問:“你們要幹什麼?”
“不幹什麼,我們師徒就是想了解一下此地習俗。”
“是這樣!”彝家老漢突然朝唐興師徒笑笑,“請坐吧!”
隨後彝家老漢,把唐興師徒讓到石凳上坐下。唐興師徒坐定後,彝家老漢便發問了。
“你們想知道什麼?”
唐興看看街上走動的人羣,朝彝家老漢拱拱手問道:“老哥!您就給我們講講彝族年吧。”
彝家老漢看看唐興師徒,捋下鬍鬚說道:“彝族年的頭夜叫覺羅基……”
那彝家老漢說,彝族年的頭夜叫覺羅基,覺羅基過後爲期三天的彝族年便開始了。三天的新年,每一天都有自己的名字,第一天稱爲“庫斯”,第二天名叫“朵博”,第三天人稱“阿普機”。
彝族年的來歷跟彝家的一個傳說有關。很多年前,山上住着一戶三兄弟的彝族人家,他們年年辛勤種植,而天王卻年年派神兵天將,拱翻他們的土地,毀壞他們的莊稼。
有一年他們逮住一個天將,大哥主張殺,二哥主張打,三弟主張問清楚再說。於是大哥、二哥聽了三弟的建議,開始審問天將。
天將說他是奉了天王的旨意,被迫幹壞事的。天將還告訴他們,天王爲了壟斷大地,想決天河之水淹沒大地。
弟兄三人問天將怎麼辦,天將提出讓大哥在山腳下建一座錫房,建議二哥在山坡蓋一座鐵房,告訴老三在山頂修一座泡木房就可以避難了。於是弟兄三人按天將說的,各修一個房子住進去。誰知十三天後,洶涌的洪水席捲而來,住在錫房裡的大哥和住在鐵房子裡的二哥,都沉在水底淹死了。只有三弟住的泡木房子浮在水面,水退後停留在一個山頭,三弟才逃過一劫。
很多逃難的飛禽走獸,來到三弟的泡木房子避難。三弟不僅沒趕走那些飛禽走獸,還熱情讓他們住下。後來三弟想娶天王的女兒爲妻,那些寄居在三弟家裡的飛禽走獸,就一起商量,決定幫三弟成全他的婚事。
某一天,天王撥開雲頭巡視人間,發現山頭上還剩下一座房子,房頂上有幾隻高叫的烏鴉。因爲烏鴉高叫,是不祥的預兆。天王忙叫妻子打開天書,查詢到底有什麼不好的事發生。
天王的妻子,剛打開書櫃,就看到幾隻耗子將天書咬得殘破不堪。天王氣得到處追耗子,追的過程中,天王誤闖了蟒蛇的領地,被蟒蛇咬傷腳趾,痛得死去活來。
這時一隻雲雀飛來告訴天王,青蛙能治好他的傷。所以天王的妻子,立即請來青蛙。青蛙要天王夫妻答應,把女兒嫁給三弟,才答應給天王治傷。無奈的天王夫妻,只好答應了青蛙。青蛙見三弟的婚事圓滿成功,便救了天王。
天王傷好以後,心性大變,不再爭強好勝,也不再想壟斷大地了,真把女兒嫁給了三弟。
再之後三弟娶天王女兒爲妻,花狗獻上他尾巴上粘的三立稻穀。三弟夫婦把這三立稻穀種下去,秋天收穫了三吊穀穗。第二年春天,三弟夫婦將三吊穀穗種下,收穫了九百吊穀穗。再一年之後,三弟就收穫了千斤稻穀。
三弟夫妻倆,爲了慶祝豐收,在十月初一到十五之間的某一天,煮上白花花的米飯,宴請曾救過他的天將,和成全他們婚事的飛禽走獸們。
千百年來,三弟的習慣就演變成現在的彝族年。彝家人在每年秋收之後,都要隆重地慶祝新年,以祭奠祖先,慶賀當年豐收,同時預祝來年取得好收成。
……
唐興師徒聽了彝家老漢的介紹,才知道彝族年,竟起源於一個美麗的傳說。唐興師徒正聽得起勁,本想讓彝家老漢接着講。但這位彝家老漢卻說,天色已晚,以後有時間再說。
說完這位彝家老漢就離開了,唐興師徒叫了幾次彝家老漢,可他頭也不回就走了。
唐興師徒看看四周,發現一個人也沒有了,又看看夜空裡的月亮,不禁吃了一驚。可不是嘛,現在已是後半夜了,所以唐興師徒也回去休息了……
之後幾天,唐興師徒又在雙阿部看到,雙阿部每家每戶,都在準備米麪、鹽巴、豆花等,他們還把房屋內外,院子周圍打掃的乾乾淨淨。
過年頭一天,也就是年三十。天剛剛破曉,各家各戶在簡易的坑竈內點燃篝火,燒着燙豬水等待殺年豬人的到來。殺豬人來到時,主人向他們敬“殺豬酒”。接着殺豬人就從長輩和年長人那裡開始殺豬。唐興師徒看到,彝家人把年豬的心、膽等內臟,都分開放置很是講究。
唐興師徒不懂,彝家人爲什麼這麼做,就想找人問一問。他們四處瞧看,發現了友拉,於是唐興師徒,跟友拉寒暄一番,便向友拉請教了。
唐興客客氣氣的問道:“友拉將軍,我們師徒發現,大家把豬的心、膽等內臟都分開放置,這有什麼說法嗎?”
友拉看看唐興師徒說道:“這是彝家人自古傳下來的規矩,心代替來年的氣候,捏起來質地堅硬,說明來年天旱,質地軟着說明來年不澇。膽代替來年主人的吉凶,膽汁不多也不少,表示來年主人家吉祥如意,反之就是不吉祥……”
友拉還沒說完,就被諾都土司派來的人叫走了。於是友拉向唐興師徒說聲抱歉,就跟着那人走了。
友拉走後,唐興師徒看到,一個上年紀的彝家漢子,從殺好的年豬身上,割點舌苔,背溜、肝子,豬腎,燒過之後溶在木碗裡,用來敬獻祖先。
唐興師徒接着往前走,走了沒一會兒,就到了巳時,該吃飯了。
做個解釋,洪武年間,人們只吃兩頓飯,一頓在巳時左右,也就是現在的九點前後。另一頓是在申時上下,也就是現在的下午四點左右。
回到正文!
唐興師徒正愁沒有飯轍,這時他們看到曾見過的那位彝家老漢,正準備和兒孫們吃飯。唐興師徒看到這一幕計上心來,主動和這位彝家老漢打招呼。彝家老漢見是唐興師徒,又趕上飯點,就邀請他們一起吃飯。
唐興師徒先是客套一番,就坐下里和這位彝家老漢一起吃飯了。這位彝家老漢的小兒子,大概十四五歲的模樣,看到唐興師徒坐下來,一臉的不高興,還在嘴裡輕聲嘀咕“假客套”三個字,隨後彝家老漢的小兒子就出去了。唐興師徒沒聽見這位彝家小兒子說的話,也就沒跟他計較。
唐興師徒請這位彝家老漢這裡吃過飯,又在雙阿部看了半天,很快就到了漢人所說的除夕夜,彝家人口中的覺羅基。就在今夜,唐興師徒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