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烏雲密佈(1)

(本書在2008年度入選全國"萬村圖書"工程,定向支援甘肅省農村書店建設)1南征三九隆冬,大雪紛飛。一支部隊從峰口出發,由石首渡江,經鰱魚須、梅田湖徑取南縣。這支部隊的軍旗上寫着“紅二軍團”4個字。紅2軍團是根據的指示,截斷武(漢)長(沙)鐵路,以配合紅1軍團、紅3軍團南征計劃。

1930年10月15日,紅6軍紅17師由監利陶家埠渡江,經長崗廟、松木橋向華容攻擊;紅16師由調關渡江,首殲萬庚的敵人,接着配合紅17師,一舉攻下華容。短短7天功夫,至10月22日,紅2軍和紅6軍分別佔領了南縣、華容,殲敵新編第11師及南、華等縣的僞團防共1000餘人。

攻克南縣、華容後,紅2軍團勢如破竹,至11月,便佔領了公安、藕池、黃山頭,殲李宗鑑的新編第7旅一部和載季韜團一部,乘勝佔領津市,直逼戰略重地澧州。澧州是在賀龍率紅2軍與紅6軍在公安會師時,被敵陳運夔部搶佔去的。

紅2軍團突然出現在江南,佔領津市圍攻澧州,湖南守軍甚爲恐慌,湖南最高指揮長官何健連忙命令陳運夔部堅守澧州,又命令退縮安鄉的新編第11師殘部、駐臨澧的李國鈞旅和駐慈利的陳渠珍師前往增援。

11月9日,國民黨湘軍先後進抵新州、東山鋪一線,一部已抵達澧水南岸。紅2軍團主要兵力集中攻城,僅有一部兵力扼守澧水北岸。相持了兩天,敵援兵均已逼近,紅2軍團腹背受敵。賀龍根據前委的意見,決定放棄對澧州的圍攻,撤出津市,直取石門。

國民黨湘軍布兵重點放在保衛澧州,其他地方兵力空虛。11月13日,紅2軍團輕取石門。攻下石門後,賀龍把石門作爲臨時後方,作爲繼續向常德進攻的基地。部隊在石門進行休整,同時,打土豪分田地,建立了地方政權。

何健布兵保衛澧州,卻沒有對壘,還丟失石門、磨崗隘、子良坪、太平街、南圻坪等地,不甘居下風。於是,他在11月下旬,重新布兵,向石門方向形成進攻態勢。賀龍率主力迎擊敵人,鄧中夏率紅6軍紅17師留守石門。此時的鄧中夏,是由中央新任命的湘鄂西特委書記兼紅2軍團政委。

11月21日,賀龍率部隊在夾山寺擊潰敵新編第11師。

11月23日,在佘氏橋殲殘敵李國鈞旅一部,乘勢佔領臨澧縣城。賀龍在臨澧城裡,從敵人的報紙上獲得消息,紅1軍團、紅3軍團已撤出長沙,蔣介石和閻錫三、馮玉祥軍閥混戰已結束,國民黨軍大批南調,有攻紅2軍團之勢。

紅6軍參謀長劉仁載向賀龍報告:“據繳獲的文件中得到情報,津市的敵人有向我石門進攻的企圖。”

賀龍說:“國內形勢發生了變化,可考慮把部隊撒到合口。在合口召開前委會議,必須重新研究一下部隊的行動計劃。”

賀龍和參謀長劉仁載不謀而合。劉參謀長說:“我也是這個意見。”

11月26日,部隊全部撒到合口。在合口,舉行了前委會議。會上,賀龍和劉仁載主張,部隊經公安、藕池撤回洪湖蘇區,準備迎接敵人的圍攻。

而鄧中夏力爭打城市。會上,鄧中夏行使了政治委員最後決定權,堅持再打津市、澧州,以實現其奪取常德的既定方針。

12月1日,紅2軍團再次進逼津、澧。2日,紅6軍兵分兩路向駐津市的敵新編第11師發起進攻。一路由紅49團和紅50團組成,從石灰港方向出發,發起強攻,敵人抵抗頑強,戰鬥異常激烈,剛佔津市街口,敵隨即猛烈反撲,紅49和紅50團不得不退出。另一路由紅48團、紅51團組成,從白洋堤出發,在中渡口就遇到敵人阻渡,直至半夜,始渡河接近津市,戰鬥中,指戰員傷亡很大,紅6軍參謀長劉仁載英勇犧牲。好在賀龍命令紅46團和警衛團及時增援,纔將敵人擊退,佔領了津市。

同日,紅2軍以迅猛動作,將澧州守軍陳運夔部包圍。因澧州城牆堅固,又缺乏攻城武器,久攻不下。鄧中夏火了,斥責賀龍說:“你圍而不打,是不是因爲紅2軍是你的!”

賀龍反駁說:“紅2軍是黨和人民的,怎麼能說是我賀龍的呢。你問問戰士們吃飯了嗎?餓着肚子能打仗呀!”賀龍說的也是事實。紅2軍團由於連續作戰,給養困難,減員嚴重。鄧中夏又是盲動主義,只會照搬蘇聯的做法,幾經折騰,部隊已不到萬人,處境十分艱難。

鄧中夏極爲不滿,便說:“那你帶一個排去親自籌糧。”

賀龍二話沒說就出發了。他在路上碰到舊友葉光吉趕着幾百匹騾子,馱着貨物進城販賣。賀龍老遠便認出來了,大聲叫道:“老葉呀,你這麼多騾子,當大老闆了!”

葉光吉見是賀龍,非常高興地說:“呀喂,賀大指揮啊,真是有緣千里來相會啊!你到哪裡去啊?”

賀龍告訴他:“我們現在比較困難,想去籌點糧,向你借點,不會推託吧!”

葉光吉馬上答應,並且很認真地說:“呀喂,我把騾子和貨全交給你,不過有個條件,讓我當紅軍。”

賀龍見葉光吉頂真起來,便認真起來說:“你當紅軍我舉雙手歡迎!不過,我有個要求,你得戒大煙戒和賭博!”

葉光吉爽快地答應了。他們用貨物向農民換得了一批糧食,拉回戰地,解了戰士們餓着肚皮打仗的燃眉之急。

鄧中夏見賀龍用了幾百匹騾子拉回了糧食,心裡樂滋滋的,嘴上不知說什麼好。

天色漸漸暗下來了,濃雲密佈的夜空,藉着彎月的微光,依稀可以看出一團團烏雲,趁着風勢翻滾而來。而此時的形勢,如同這夜空。鄧中夏要打的澧州,卻曠日持久不能結束;紅1軍團和紅3軍團撤退長沙後,何健調敵第19師李覺部糾集湘西土著武裝,部分兵力對紅2軍團的臨時後方基地石門形成了包圍之勢,敵主力逐步向監澧前進,抵進到澧水南岸的停弦渡、萬河、寶塔灣一線;敵新編第11師殘部配合第19師,發起向石門反撲。

12月12日、14日,前委先後兩次召開會議,討論目前形勢,決定行動方案。會議討論氣氛異常激烈。賀龍和多數同志都主張回洪湖參加反“圍剿”。鄧中夏強調洪湖湖流湖泊多,部隊不利行動,堅持紅2軍團離開洪湖,提出另創根據地。

革命鬥爭的征途中,不但有來自敵人的圍困和圍剿,還有來自內部和各種錯誤路線的幹攏,這就使革命鬥爭變得更加複雜和險阻。12月中旬,部隊被迫退到楊林市。鄧中夏既想攻劉家場,把劉家場作爲中心地,與敵決戰,又想另創根據地。在這種舉棋不定,遲疑不決中,部隊盲目地停留在楊林市。12月17日早晨,敵人從西齋、寶塔市及官橋、石子灘一線,向紅6軍發起了猛烈進攻。敵一路佔領西齋後,立即以優勢兵力,側後迂迴過來。

形勢急劇變化,敵一部突入街河市,另一部接近楊林市,形成了分割紅2軍和紅6軍,直接威脅軍團指揮部之勢。是夜,軍團指揮部向劉家場轉移,部隊開始撤離。

12月24日,部隊在劉家場集合後,經子良、泥沙、赤綏河向鶴峰安全轉移。安全轉移後,根據中央指示,紅2軍團改編爲紅3軍,賀龍任軍長,鄧中夏任政治委員,孫德清任參謀長,柳克明任政治部主任。下轄紅7師、紅8師、紅9師。紅7師師長由孫德清兼任,李劍任政委;紅8師師長是王一鳴,王鶴任政委。紅9師是由活動在洪湖蘇區的部隊編成的。

由於鄧中夏的錯誤領導,南征以來,軍團兵力減員嚴重,革命力量遭遇空前損失。

{本章節選自《虎嘯萬里——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征戰紀實》一書,該書由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可在網上購買到實體書!本書在2008年度入選全國"萬村圖書"工程,定向支援甘肅省農村書店建設~~~謝謝您的喜歡!}{首發http://ss.QB5200.org/book/36795.html網站。如果您不是在QB5200網站閱讀,就是其他網站的盜貼。盜貼可恥,盜貼不厚道。請讀友支持正版,支持作者QB5200原創首發,您的支持就是對作者的最大鼓勵,多謝!}

第 九 章 羊山集(5)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25/26)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9)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22)第四章 突出重圍(2)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10/11)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19/20)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8)第十二章 大別山的冬天(3)第五節 最後傳奇:人死還當顧問第十一章 延安!延安!(1)引子:一軍史話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17)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30)十五軍首任軍長秦基偉(3)第二章 利劍出鞘----蘭封劍雲(4、5)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5)第八章 殺盡日兵如殺草(4)第一章 利劍出鞘----劍勢(3)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1)第二部 太原(16/17)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9)第二章 利劍出鞘----蘭封劍雲(4、5)第五章 雁門關?大青山(5)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8)第五章 雁門關?大青山(4)第十五章 天下第一團的由來(4)第 九 章 羊山集(4)第三章 血洗大楊湖(5)第十二章 大別山的冬天(2)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5)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4)第一節 保衛中央蘇區——羅元髮指揮一個團接替兩個師的陣地第二部 太原(22/23)第三章 血洗大楊湖(9、10)二十五軍首任軍長成鈞3:莽撞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8)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3)第二章 烏雲密佈(4)十五軍首任軍長秦基偉(1)第二章 利劍出鞘----蘭封劍雲(1)第二章 利劍出鞘----蘭封劍雲(6)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4)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34)第三章 血洗大楊湖(8)第十七章 揮戈荔北(1)第十二章 大別山的冬天(2)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21)第二部 太原(1/2)第四部 皮旅:一八一師(1/2)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5)第一節 後衛變前鋒——獨臂將軍第二十四軍首任軍長王必成(2)第六部 大潛伏(5、6)第二部 太原(5/6)第十五章 襄樊役(5)第二部 太原(9/10)第十九章 西南人心(3)第二部 太原(16/17)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3)第四章 突出重圍(4)第三章 血洗大楊湖(7)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19/20)第三十四軍首任軍長何基灃(3)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23/24)第二十章 基谷山 ? 牡丹峰(3)第三章 血洗大楊湖(1、2)第五章 雁門關?大青山(2)第十六章 淮海嘯(3)第十三章 王家店的槍聲(2)第二節 保衛紅色首府——羅元發率一個旅硬是頂了七天七夜第十二章 大別山的冬天(1)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2)王必成(3):虎軍長和他的虎威(下)第二十二章 槍聲逼近大觀樓(2)第十七章 揮戈荔北(4)第 八 章 六營集風波(2)第二部 太原(24)第三節 猛虎掏心:打襄陽一反常規第十二章 大別山的冬天(2)第二十章 出國第一仗(3)第十二章 隴東三邊(2)第十六章 西府戰役(4)第十八章 怪事:投降只舉一隻手(3)第三章 血洗大楊湖(5)第 十 章 血路?汝河險情(3)第十三軍首任軍長周希漢(2)第六章 劍指豫北(4)第十三章 兩打榆林(5)第二部 太原(25/26)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21/22)第二部 太原(3)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22)第一節 急中生智:幾句話嚇退一個旅第五節 最後傳奇:人死還當顧問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1)第三十四軍首任軍長何基灃(2)第六章 劍指豫北(5)
第 九 章 羊山集(5)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25/26)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9)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22)第四章 突出重圍(2)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10/11)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19/20)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8)第十二章 大別山的冬天(3)第五節 最後傳奇:人死還當顧問第十一章 延安!延安!(1)引子:一軍史話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17)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30)十五軍首任軍長秦基偉(3)第二章 利劍出鞘----蘭封劍雲(4、5)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5)第八章 殺盡日兵如殺草(4)第一章 利劍出鞘----劍勢(3)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1)第二部 太原(16/17)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9)第二章 利劍出鞘----蘭封劍雲(4、5)第五章 雁門關?大青山(5)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8)第五章 雁門關?大青山(4)第十五章 天下第一團的由來(4)第 九 章 羊山集(4)第三章 血洗大楊湖(5)第十二章 大別山的冬天(2)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5)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4)第一節 保衛中央蘇區——羅元髮指揮一個團接替兩個師的陣地第二部 太原(22/23)第三章 血洗大楊湖(9、10)二十五軍首任軍長成鈞3:莽撞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8)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3)第二章 烏雲密佈(4)十五軍首任軍長秦基偉(1)第二章 利劍出鞘----蘭封劍雲(1)第二章 利劍出鞘----蘭封劍雲(6)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4)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34)第三章 血洗大楊湖(8)第十七章 揮戈荔北(1)第十二章 大別山的冬天(2)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21)第二部 太原(1/2)第四部 皮旅:一八一師(1/2)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5)第一節 後衛變前鋒——獨臂將軍第二十四軍首任軍長王必成(2)第六部 大潛伏(5、6)第二部 太原(5/6)第十五章 襄樊役(5)第二部 太原(9/10)第十九章 西南人心(3)第二部 太原(16/17)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3)第四章 突出重圍(4)第三章 血洗大楊湖(7)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19/20)第三十四軍首任軍長何基灃(3)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23/24)第二十章 基谷山 ? 牡丹峰(3)第三章 血洗大楊湖(1、2)第五章 雁門關?大青山(2)第十六章 淮海嘯(3)第十三章 王家店的槍聲(2)第二節 保衛紅色首府——羅元發率一個旅硬是頂了七天七夜第十二章 大別山的冬天(1)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2)王必成(3):虎軍長和他的虎威(下)第二十二章 槍聲逼近大觀樓(2)第十七章 揮戈荔北(4)第 八 章 六營集風波(2)第二部 太原(24)第三節 猛虎掏心:打襄陽一反常規第十二章 大別山的冬天(2)第二十章 出國第一仗(3)第十二章 隴東三邊(2)第十六章 西府戰役(4)第十八章 怪事:投降只舉一隻手(3)第三章 血洗大楊湖(5)第 十 章 血路?汝河險情(3)第十三軍首任軍長周希漢(2)第六章 劍指豫北(4)第十三章 兩打榆林(5)第二部 太原(25/26)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21/22)第二部 太原(3)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22)第一節 急中生智:幾句話嚇退一個旅第五節 最後傳奇:人死還當顧問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1)第三十四軍首任軍長何基灃(2)第六章 劍指豫北(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