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利劍出鞘----蘭封劍雲(6)

61946年8月10日黃昏,六縱悄然插到蘭封城外。

王近山根據地形地貌,部署主攻方向在東面和北面,助攻方向在南面和西面。具體任務是,十六旅主攻,十七旅助攻,三縱八旅負責打援。

部隊各自帶開,進入出發地線。

就在戰鬥打響前的一刻鐘,十七旅旅長李德生在報話機裡接到五十團團長張鐮斧的報告:“西郊火車站正停着一列火車,城裡同來一個營的敵人和11輛坦克已經登車,開封開來的另一列火車上有很多敵人,也即將進站。”

李德生問:“消息從哪兒得來的?”

張鐮斧說:“我們從捕獲的一位鐵路巡警口中審出來的!”

李德生道:“繼續監視,沒有我的命令,不可輕舉妄動。”

李德生說完,轉向旅政委何柱成:“老何,剛纔張團長報告,馬上有一來一往兩輛火車進出這裡。我想,來的不能讓它進去,走的不能讓它出去。”

何柱成笑了笑說:“這是一筆好賣買。我打電話給尤太忠,讓他派一個連去炸鐵橋。”

何柱成拿起電話的時候,四十六團在唐明春的指揮下,從東門發起了進攻,才用了7分鐘,指戰員便翻上了城牆。站在城牆上,向城裡打了一梭子機槍,半點反應都沒有。指戰員們就很沒勁地往城裡衝,向城裡衝了很遠,才遇見國民黨軍士兵。

四十六團二營五連的戰士衝進了國民黨蘭封專署。專署裡剛演過戲,唱戲的還沒來得及卸妝。槍一響,頓時亂作一團。臉碰臉,花臉變黑臉,白臉變紅臉,嚇得紅男綠女滿屋子亂鑽。

在東南角,四十六團一營二連戰士包圍了一個彈藥庫。國民黨軍士兵憑藉堅固的圍牆,擺出了抵抗的樣子,怎麼喊話,死賴不出來投降。

二連戰士可不是好惹的,火了,拖來一門山炮,“轟轟”兩聲巨響,慌得國民黨軍士兵大喊大叫:“不要開炮了,不要開炮了!再開炮,彈藥庫給炸了!我們投降!投降啊!”

這邊剛剛兩聲響,突然,西邊又傳來轟隆一聲巨響。原來,尤太忠接到何柱成的電話,派了四十九團工兵班和一個連,把鐵橋給炸掉了。

鐵橋剛炸,從開封而來的火車呼呼地開來。儘管駕駛員已發現了情況,但爲時已晚。火車頭一頭栽下了橋,後面的車皮一車廂一車廂往橋下撞,剩下的幾節沒有撞下去,歪倒在鐵軌外。這時,車廂裡響起了“噠噠噠”的機槍聲——果真是一輛軍列!

車廂裡的機槍聲剛起,三營的機槍應聲而和。戰士們在機槍聲中,撲向車廂。手榴彈一陣猛投,車上的機槍啞巴了。被撞得暈頭轉向的國民黨軍士兵,一個個乖乖地舉起了手。進車廂裡一搜索,乖乖,發洋財了,足足有100多匹大洋馬和一大批軍用物資。從俘虜口中瞭解到,他們是國民黨軍第十八軍十八師直屬隊的官兵,而十八師主力前兩天開往徐州那邊打仗去了。

正在火車被炸的時候,十七旅五十團和四十九團也在車站和南關打的熱火朝天。進攻中,五十團遇上那趟裝車未動的軍列,11輛裝上火車的坦克,一時沒了奔跑的餘地,坦克兵在裡頭轉動坦克猛烈對外射擊。五十團的指戰員們一時無法衝過去,投過去的手榴彈就像蚊蟲咬大象,奈何不得。

但隨着時間的拖延,坦克一輛一輛下了地。

李德生急得團團轉,“馬寧,他孃的,趕快組織部隊挖溝,先困住坦克再說!”

五十團副團長馬寧,應聲組織部隊挖溝。沒有想到,溝渠根據困不住坦克。

李德生火速向王近山報告。王近山調了幾具火箭筒,一陣猛打,竟把火車上的彈藥打着了,火光沖天,彈片橫飛。沒有想到,靠前指揮的四十九團一營營長向濟公和二營營長張凱都被飛來的彈片擊中,最後光榮犧牲。

部隊只好按兵不動——趴在地上。

十七旅的遭遇,傳到十六旅韋傑那兒。韋傑說,“老尤,你帶上我們在武安繳獲來的美式火箭筒,協助一下火車站方向。”

十六旅副旅長尤太忠自然知道這美式火箭筒的厲害。當時,在武安繳獲來的時候,大家不知道這傢伙有多麼厲害,但韋傑把部隊集合起來,當場試驗,看看它能打穿多厚的牆時,尤太忠是親眼見過這傢伙的厲害,竟把三四米厚的鋼筋水泥牆打穿捅塌。

尤太忠帶着部隊帶着美式火箭筒,趕到火車站附近時,被眼前的情景驚呆了:車站周圍,子彈和炮彈碎片像下暴雨一樣,密密麻麻地罩下來。雙方人馬都躲藏着,動彈不得。坦克自然被困在裡面,成了甕中鱉。

尤太忠下令:“原地休息!”

戰士們喝水的喝水,吃飯的吃飯,勘察地形的勘察地形,組織部署的組織部署。

整整3個小時過去了,彈藥車漸漸炸的差不多了,直到最後有一聲沒一聲地響幾下,徹底銷聲匿跡。

這時,王近山也到了前沿。他對尤太忠說:“命令部隊,把敵人往南面趕,等着看好戲吧!”

尤太忠會心地一笑,帶着部隊按王近山的意圖發起了攻擊。國民黨軍拖着半條小命,瘋了似的往南逃。呵呵呵,南面是一口大水塘,戰士們像趕鴨子一樣,把他們趕了下去。

王近山說的好戲就開始了:400多人,當官的,當兵的,還穿旗袍的,燙髮官太太。他們丟了槍,丟了炮,在水塘裡面,胡攪在一起,你拉倒我,我擠翻你,這裡尖叫,那裡罵娘,亂七八糟地往岸上擁。

“恭候”多時的五十團三營戰士,把這些“落湯雞”一個一個拎上來。有的戰士還罵道:“他媽的,這哪是‘落湯雞’,根本就是一頭頭‘蠢肥豬’,死沉死沉的!”

就這樣,折騰到天亮,蘭封戰役勝利結束。據“軍史大事記”記載,“六縱攻克蘭封,全殲國民黨軍第五十五師七十四旅二二O團(欠一個營)及蘭封縣保安團等共三千餘人。”

話說王近山正在高興地指揮部隊清理戰利品,一輛嶄新的吉普車停在了王近山跟前,從車上跳下屬配六縱作戰的三縱八旅旅長馬忠全。

跳下車的馬旅長,給王近山敬了一個禮,說:“王司令員,這一仗打得真過癮,我們還發了財,戰利品堆成了山。這主要是你指揮英明,這輛吉普車就送給你表表心意!”

原來,三縱八旅配合攻打羅王車站,馬忠全指揮部隊一鼓作氣,打掉了車站一個營的守軍,拿下了羅王車站,車站面裡的東西,全讓馬忠全收繳了。

王近山高興地握住馬忠全的手,說:“有你們配合,我很放心!你們打得好!”

馬忠全見王近山高興,斗膽說:“王司令員,戰利品太多,我想讓部隊往後方運!”

王近山手一揮,早把“一切繳獲要歸公”的規定拋到九霄雲外去了,慷慨地說:“這個沒有問題!”

馬忠全那個高興啊!可三天後,野戰軍司令員劉伯承和政委鄧小平知道了這事,馬忠全怎麼也高興不起來了。馬忠全爲此捱了一個處分。

馬忠全走後,王近山坐上馬忠全送來的吉普車回縱隊指揮部。在車上,王近山想到了十八旅,想到了肖永銀;王近山準備給肖永銀的十八旅一個“補償”,分一塊“糖果”給肖永銀。

王近山下車跨進縱隊指揮部,政委杜義德就遞過來一份剛剛收到的電報。王近山接過來一瞅,咧嘴笑開了,“真是天助我也!”

王近山顧不得與杜義德商量,拿起電話,要通了肖永銀的電話:“老肖嗎?你知道‘杞人憂天’那個典故嗎?”

蘭封打了一個大勝仗,讓王近山和杜義德指揮的六縱露足了臉,喝彩聲不斷。

兄弟縱隊都道:“誰讓六縱命好呢,在蘭封發了財!”

韋傑更是興奮地嘟噥:“俗話說得好啊!做鬼也要搶頭先,不能當個餓死鬼,是不?!”

惟獨十八旅肖永銀,腦袋包裡還裝着委屈:憑什麼硬生生把到手的“令箭”收回去?!手心手背都是肉嘛,憑什麼他孃的厚此薄彼?!肖永銀坐在指揮所生氣的時候,值班參謀報告,王近山司令員在電話裡找他。

肖永銀拿過電話,話筒裡就響起了王近山的聲音:“老肖嗎?你知道‘杞人憂天’那個典故嗎?”

肖永銀沒好氣地說:“不就是怕天塌下來的那個故事嗎?還典故個娘!”

電話裡的王近山也不生氣,說:“對,對,對!就是那個‘杞人憂天’的娘,杞縣。軍區指示:繼續調動敵人,擴大戰果。你趕快奔襲杞縣!”

本章節選自《利劍出鞘——中國人民解放軍征戰紀實》一書,該書由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可在網上購買到實體書!謝謝您的喜歡!

{首發http://ss.QB5200.org/book/36795.html網站。如果您不是在QB5200網站閱讀,就是其他網站的盜貼。盜貼可恥,盜貼不厚道。請讀友支持正版,支持作者QB5200原創首發,您的支持就是對作者的最大鼓勵,多謝!}

第十軍首任軍長杜義德(4、5)第五節 最後傳奇:人死還當顧問第一節 急中生智:幾句話嚇退一個旅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28)第六章 劍指豫北(1)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0)第六章 齊會?陳莊?太行山(3)第六章 齊會?陳莊?太行山(4)第四章 突出重圍(3)第二十四軍首任軍長王必成(4)第二十一軍首任軍長滕海清(3)第十二章 隴東三邊(5)第二十二章 槍聲逼近大觀樓(1)第六部 大潛伏(5、6)第一章 南昌 ? 洪湖(3)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30)第十軍首任軍長杜義德(1)第十九章 西南人心(1)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21/22)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25)第 十 章 血路?汝河險情(2)第二節 保衛紅色首府——羅元發率一個旅硬是頂了七天七夜第三章 血洗大楊湖(1、2)第十九章 劍隨心移(2)第七章 家仇國恨民族氣(5)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8)第六章 齊會?陳莊?太行山(1)第六部 大潛伏(7)第六節 追悼會,賀龍元帥特派王震參加第十一章 延安!延安!(1)第十九章 西南人心(2)第二部 太原(14)第十四章 王近山重仗劍(2、3)十五軍首任軍長秦基偉(2)第二十一軍首任軍長滕海清(2)第一節 保衛中央蘇區——羅元髮指揮一個團接替兩個師的陣地第十一章 延安!延安!(3)第 十 章 血路?汝河險情(3)第五章 雁門關?大青山(3)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18)第七章 家仇國恨民族氣(2)第十一章 延安!延安!(3)第十六章 淮海嘯(1)第 四 章 戰士,在戰爭中成長(1、2)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22/23)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6)第二部 太原(13)第十二章 隴東三邊(6)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35)第六部 大潛伏(1、2)第四部 皮旅:一八一師(5)第十一章 延安!延安!(2)第七章 家仇國恨民族氣(6)第廿一章 百戰經典?金城防禦(1)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9)第 九 章 羊山集(1\2)第七章 家仇國恨民族氣(4)第二部 太原(28/29)第三章 血洗大楊湖(8)第四章 突出重圍(1)第三章 血洗大楊湖(6)第六章 齊會?陳莊?太行山(3)第二部 太原(19)第二十章 基谷山 ? 牡丹峰(1)第二章 利劍出鞘----蘭封劍雲(7、8)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9)第廿一章 百戰經典?金城防禦(2)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5)第八章 殺盡日兵如殺草(6)第二部 太原(18)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4)第三章 血洗大楊湖(9、10)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9)引子:一軍史話第四章 突出重圍(4)第十三軍首任軍長周希漢(3)第九章 葫蘆河畔(3)第二十章 出國第一仗(1)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7)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2)第二部 太原(9/10)第二部 太原(18)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1)第三章 血洗大楊湖(6)第三章 血洗大楊湖(5)第六章 劍指豫北(4)第十章 暴雷驚電連天掃(4)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8)第二部 太原(4)第十二章 隴東三邊(2)第二章 利劍出鞘----蘭封劍雲(1)王必成(3):虎軍長和他的虎威(下)第二部 太原(12)第 七 章 戰士,在戰火中永生(2)第六章 劍指豫北(3)第十二章 隴東三邊(8)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4)王必成(3):虎軍長和他的虎威(下)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4)第六章 劍指豫北(2)
第十軍首任軍長杜義德(4、5)第五節 最後傳奇:人死還當顧問第一節 急中生智:幾句話嚇退一個旅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28)第六章 劍指豫北(1)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0)第六章 齊會?陳莊?太行山(3)第六章 齊會?陳莊?太行山(4)第四章 突出重圍(3)第二十四軍首任軍長王必成(4)第二十一軍首任軍長滕海清(3)第十二章 隴東三邊(5)第二十二章 槍聲逼近大觀樓(1)第六部 大潛伏(5、6)第一章 南昌 ? 洪湖(3)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30)第十軍首任軍長杜義德(1)第十九章 西南人心(1)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21/22)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25)第 十 章 血路?汝河險情(2)第二節 保衛紅色首府——羅元發率一個旅硬是頂了七天七夜第三章 血洗大楊湖(1、2)第十九章 劍隨心移(2)第七章 家仇國恨民族氣(5)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8)第六章 齊會?陳莊?太行山(1)第六部 大潛伏(7)第六節 追悼會,賀龍元帥特派王震參加第十一章 延安!延安!(1)第十九章 西南人心(2)第二部 太原(14)第十四章 王近山重仗劍(2、3)十五軍首任軍長秦基偉(2)第二十一軍首任軍長滕海清(2)第一節 保衛中央蘇區——羅元髮指揮一個團接替兩個師的陣地第十一章 延安!延安!(3)第 十 章 血路?汝河險情(3)第五章 雁門關?大青山(3)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18)第七章 家仇國恨民族氣(2)第十一章 延安!延安!(3)第十六章 淮海嘯(1)第 四 章 戰士,在戰爭中成長(1、2)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22/23)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6)第二部 太原(13)第十二章 隴東三邊(6)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35)第六部 大潛伏(1、2)第四部 皮旅:一八一師(5)第十一章 延安!延安!(2)第七章 家仇國恨民族氣(6)第廿一章 百戰經典?金城防禦(1)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9)第 九 章 羊山集(1\2)第七章 家仇國恨民族氣(4)第二部 太原(28/29)第三章 血洗大楊湖(8)第四章 突出重圍(1)第三章 血洗大楊湖(6)第六章 齊會?陳莊?太行山(3)第二部 太原(19)第二十章 基谷山 ? 牡丹峰(1)第二章 利劍出鞘----蘭封劍雲(7、8)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9)第廿一章 百戰經典?金城防禦(2)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5)第八章 殺盡日兵如殺草(6)第二部 太原(18)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4)第三章 血洗大楊湖(9、10)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9)引子:一軍史話第四章 突出重圍(4)第十三軍首任軍長周希漢(3)第九章 葫蘆河畔(3)第二十章 出國第一仗(1)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7)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2)第二部 太原(9/10)第二部 太原(18)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1)第三章 血洗大楊湖(6)第三章 血洗大楊湖(5)第六章 劍指豫北(4)第十章 暴雷驚電連天掃(4)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8)第二部 太原(4)第十二章 隴東三邊(2)第二章 利劍出鞘----蘭封劍雲(1)王必成(3):虎軍長和他的虎威(下)第二部 太原(12)第 七 章 戰士,在戰火中永生(2)第六章 劍指豫北(3)第十二章 隴東三邊(8)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4)王必成(3):虎軍長和他的虎威(下)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4)第六章 劍指豫北(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