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軍首任軍長滕海清(3)

節三滕海清對陳毅不客氣地說:“我們指揮你一次不行嗎?”

陳毅過朱壩,這是人人皆知的故事,但卻很少人知道是誰送陳毅過朱壩的。

皖南事蹟發生後,如何平息部隊的一些波動情緒,如何評價反頑鬥爭,是重建的新四軍軍部的首要任務。新四軍代軍長陳毅爲此專門深入部隊,澄清和解釋這些問題。

1941年11月8日下午,駐守在朱壩的新四軍第十一旅接到通知,陳毅要過朱壩,到淮南去。

滕海清接到師部通知後,提前帶上警衛人員到高良澗碼頭迎候。一個多小時後,有條木船靠岸了。滕海清以前雖然沒有見過陳毅,但他從新四軍的報紙上見過陳毅的照片。當陳毅上岸時,滕海清一眼就辨認出來了。於是,滕海清上前行了一個軍禮,並問好。

陳毅下船登岸,尚未站穩,沒法還禮,只是圓瞪起大大的眼睛,問:“你是滕旅長嗎?”

“是!軍長!”滕海清響亮地回答。

陳毅轉眼看了看不遠處的集鎮,說:“那就是高良澗嘍。”

滕海清回答說:“是的,據說從明朝開始,就有這個鎮子。”

“對頭!”陳毅說:“明朝。”

“要不要去鎮上看看?軍長。”滕海清問。

“不看了,時間來不及。”陳毅說完,接着問滕海清,“到你旅部有多遠?”

“不到十里,請軍長上馬。”滕海清爲陳毅等一行預備了幾匹馬。

這時,一匹灰鬃馬昂首“嗷”的叫了一聲。

陳毅盯着這匹馬問:“是害怕,還是抗議?”

滕海清的警衛員靈光地說:“它是向首長問好。”

“小鬼頭,專揀好聽的說。”陳毅笑着說。

警衛員也笑着接上話:“首長不信?你看它只叫喚,一點也沒有蹬腿尥蹶子。”

到了旅部,滕海清把旅領導介紹給陳毅後,說:“軍長,今天晚上就住在這裡吧。”

陳毅說:“不,我今天還要趕路。”

“我們想請你給部隊講講話。”

“那就同大家見見面吧。”

滕海清迅速將旅部和附近直屬隊的幹部集合起來,坐在操場的空地上,請陳毅講話。

陳毅首先簡要地講述了新四軍所面臨的戰爭形勢與肩負的使命,接着便把話題轉到大家希望聽的內容上來:“從去年下半年到今年5月,你們十一旅來路東之前,一直是很艱苦的吧?”

坐在陳毅一側的滕海清回答:“是很艱苦的,不過比長征中爬雪山、過草地好多了。”

“在座的絕大多數同志沒有經過長征,難以比較。從這一點來看,你們要對部隊進行我軍鬥爭歷史的教育。”接着,陳毅提起反頑鬥爭,“你們部隊減員了,又暫時退出了路西根據地,是不是就認爲自己失敗了,而敵人勝利了呢?”

席地而坐的30多名幹部屏氣凝神,等待軍長做出解釋。

{《首任軍長》首發http://ss.QB5200.org/book/36795.html網站。如果您不是在QB5200網站閱讀,就是其他網站的盜貼。盜貼可恥,盜貼不厚道。請讀友支持正版,支持作者QB5200原創首發,您的支持就是對作者的最大鼓勵,多謝!}陳毅說:“這種情況是暫時的現象,從全局看,並沒有改變我們有利的鬥爭形勢嘛。對於我們有利的條件很多,一定能夠取得最後勝利。當然,鬥爭是長期的,曲折的,我們對此要有充分準備。哪一天把日本侵略軍打敗?哪一天把蔣介石打跨?什麼時間建立新中國?只有通過鬥爭才能確定。因此,大家要樹立信心。首先是你們當幹部的要有信心。當過紅軍的同志都知道,全國紅軍最多的時候有30多萬人,到陝北只剩下3萬人;皖南事蹟,新四軍受了損失,同樣沒有被消滅,也在發展。你們十一旅的隊伍,就是有點減員嘛,有什麼了不得的?!對於那些英勇犧牲的同志,我們悼念的最好方式就是前赴後繼,堅決地戰鬥下去!”

陳毅的一席話,贏得了熱烈的掌聲。事後,滕海清回憶說:“**長過朱壩,送東風,鼓士氣,可謂正是時候,對於十一旅在路東休整具有重要意義。遺憾的是,**長卻連頓飯都沒顧得上吃,又馬不停啼地離開朱壩,趕赴淮南二師去了。”

1944年9月12日,中央、中央軍委調整了新四軍第四師領導成員,張愛萍就任四師師長兼第九旅旅長。11月,四師所屬的旅級領導進行了調整。滕海清調任第九旅旅長,師參謀長張震兼任第十一旅旅長。第九旅政委是康志強。

1945年8月,日本無條件投降後,中央、中央軍委確定了新四軍的“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方針。同時決定新四軍第三師調入東北;二師、七師和四師第九旅調住山東;華中留下一師與四師(缺九旅)。

10月10日,滕海清和康志強率第九旅北上。10月上旬,抵達集結待命地區山東鄒縣東南一帶。

10月28日,新四軍軍長陳毅來到第九旅駐地,爽快地對滕海清說:“我們又見面了。”

滕海清說:“上一次在朱壩,你說過你的信心極大。”

陳毅笑着說:“你留我講話,不就是希望我說這些嘛。”

“軍長的預見都實現了,我們勝利了!”滕海清高興地說。

“是的,我們勝利了,還要繼續奪取新的更大的勝利!”陳毅說。

當天,第九旅召開了連以上幹部大會,請陳毅軍長做指示。陳毅做了關於形勢和任務的演講,分析了日軍投降後的形勢,重點講述了《雙十協定》是靠不住的“一張紙”。陳毅感慨地說:“八年抗戰,我們經歷了多少艱難困苦的鬥爭,付出了多少代價,蔣介石要來搶勝利果實,哪有這麼便宜的事啊!我們是一寸土也不讓的,國民黨要來,就要丟下買路線。”

陳毅說到“丟下買路線”時,即興賦詩道:“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有人從此過,槍炮留下來!”

會場上頓時響起了歡騰的掌聲。陳毅的“開山栽樹”詩從九旅傳出,傳向華東各地,傳向全國各地,成了戰場經典名句,永久地載入了人民軍隊的史冊之中。

陳毅的演講,讓滕海清看清了《雙十協定》本質,理解了說的“寸土必爭”的道理。共國所謂的“戰略過渡期”很快過去了,解放戰爭全面拉開了序幕。

1945年12月15日,滕海清和康志強率九旅包圍了陶莊,即將發起總攻。陳毅出人意料地來到了九旅前線指揮所。政委康志強說:“司令員,你怎麼到前線來了呢?儘管你的到來給我們很大鼓舞,但我們有責任保證你的安全啊!”

此時,陳毅是新四軍軍長兼山東軍區司令員。多了一個司令員的職務。陳毅笑笑說:“看來官當大了,命也高貴了?!”

康志強說:“這不是你一個人的問題,是有關全局的大事。”

陳毅哈哈大笑起來:“好了,好了。現在肚子餓了,你們有什麼吃的?”

滕海清說:“肚子餓了,給你擀麪條吧。”

飯後,陳毅說:“我累了,給我找個地方睡一覺吧。”

這時,滕海清想起了彭雪楓。爲了陳毅的安全,滕海清便毫不客氣地說:“這裡沒有地方睡覺,你回去睡吧!”見陳毅不答應,滕海清鄭重地勸道:“司令員,你的命令我們從來都是堅決執行的。今天,我們指揮你一次不行嗎?”

“我看你們這些傢伙,強迫命令已經夠厲害了!”陳毅這麼一說,大家都笑了。滕海清趕緊派人護送陳毅離開了前線。

陶莊戰鬥結束,第四、第五、第九旅於1946年1月組建成山東野戰軍第二縱隊。縱隊司令員羅炳輝,副政委趙啓民,參謀長詹化雨。滕海清仍任第九旅旅長。山東野戰軍司令員是陳毅。

1947年1月,山東野戰軍和華中野戰軍正式合併爲華東野戰軍,司令員由陳毅擔任。原山東野戰軍第二縱隊改爲華東野戰軍第二縱隊,所屬各旅改稱師。第九旅改稱第六師。滕海清和康志強分別任六師師長、政委。

1947年7月,滕海清調任華東野戰軍第十三縱隊副司令員。三個月後,1947年10月,陳毅讓滕海清回到老部隊,當第二縱隊的司令員。此時,滕海清的老搭檔康志強,升任二縱當政委。

1948年9月,淮海戰役展開。滕海清和康志強率二縱,鏖戰輾轉近1500公里,與敵短兵相搏40多次,殲滅國民黨軍第一O七軍軍部及所轄的二六O師、二六一師;第七十軍九十六師、三十二師、一三九師;以及第七十二軍、五軍、十二軍、十六兵團、六兵團各一部,俘國民黨軍3.65萬餘人。

1949年2月,中央軍委命令,華東野戰軍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陳毅任三野司令員;華東野戰軍第二縱隊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一軍。軍長、政委分別由滕海清和康志強擔任。滕海清成了人民解放軍第二十一軍首任軍長。二十一軍隸屬三野七兵團建制。

此後,滕海清和康志強率領二十一軍參加渡江戰役,並千里追擊,攻取杭州城。1949年5月3日,滕海清被任命爲二十一軍兼任杭州警備司令。這道命令,意味着二十一軍要防務杭州。然而,僅僅三天時間,5月6日,滕海清被免去了杭州警備司令一職,率二十一軍進軍浙江東部沿海地區剿匪。

原來,5月4日,七兵團政委譚啓龍收到第二十三軍軍長陶勇的一份電報稱,二十三軍在郎廣戰鬥中傷亡1.3萬人。傷亡如此之大,表明該軍元氣大傷,急需休整,補充兵員。於是,兵團下令調二十三軍進杭州,一邊休整,一邊執行防務。幾天後,兵團才知道是譯電員筆誤,傷亡數字多寫了一個“0”。事實不是1.3萬人,而是1300人。

譯電員的筆誤,改變了兩個軍的部署。滕海清任杭州警備司令的歷史也因此只有3個晝夜72個小時。事隔多年後,陳毅還開過一次滕海清的玩笑:“你是古今中外任職最短暫的城防官。”

1950年11月,解放軍軍事學院開學,二十一軍軍長滕海清成爲了軍事學院的首批學員。1952年8月,滕海清以優異成績畢業,並留學院任高級系一班副主任兼黨支部書記。1954年6月,滕海清任軍事學院高級系副主任。1955年9月,滕海清被授予中將軍銜。1961年10月,滕海清調任北京軍區副司令員。

1967年5月,內蒙古軍區改爲省級軍區。司令員劉賢權未到職,中央軍委派滕海清到內蒙古,兼任內蒙古軍區代理司令員。1975年11月,滕海清調任濟南軍區副司令員。1987年3月,滕海清離職休養。

開國將星留青史,故里青山埋忠骨。1997年10月26日,滕海清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1998年4月1日,按滕海清的囑咐,滕海清的骨灰從北京送往大別山北麓,安葬在安徽省金寨縣的紅軍烈士陵園中。

{《首任軍長》首發http://ss.QB5200.org/book/36795.html網站。如果您不是在QB5200網站閱讀,就是其他網站的盜貼。盜貼可恥,盜貼不厚道。請讀友支持正版,支持作者QB5200原創首發,您的支持就是對作者的最大鼓勵,多謝!}

第二十四軍首任軍長王必成(1)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8)第一章 利劍出鞘----劍勢(1)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3)第 十 章 血路?汝河險情(4)第四部 皮旅:一八一師(5)第十五章 天下第一團的由來(1)第四章 突出重圍(5)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8)第五章 豫皖劍韻(4)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30/31)第十章 暴雷驚電連天掃(4)第二節 賀炳炎讓江東生見識打仗本領第十章 暴雷驚電連天掃(2)第 七 章 戰士,在戰火中永生(2)第十一章 血路?淮河險夷(3)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2)第十二章 大別山的冬天(1)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30)第十三軍首任軍長周希漢(2)第十六章 淮海嘯(4)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2)第六部 大潛伏(7)第二章 烏雲密佈(1)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10/11)第七章 家仇國恨民族氣(3)第六部 大潛伏(1、2)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25/26)第六部 大潛伏(8、9)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12/13)第十六章 淮海嘯(2)第四部 皮旅:一八一師(18/19)第二十一軍首任軍長滕海清(2)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33)第二十一章 將軍洞 ? 星裡湖(3)第二十二章 槍聲逼近大觀樓(2)第一節 保衛中央蘇區——羅元髮指揮一個團接替兩個師的陣地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6)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25/26)第十九章 西南人心(3)第 八 章 六營集風波(1)十五軍首任軍長秦基偉(1)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19/20)第十三章 兩打榆林(5)第二十章 出國第一仗(1)第二部 太原(27)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6)第二部 太原(3)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20/21)第八章 殺盡日兵如殺草(4)第十二章 隴東三邊(3)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5)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4)第十二章 大別山的冬天(4)第四部 皮旅:一八一師(18/19)第十九章 西南人心(1)第十五章 襄樊役(4)第四部 皮旅:一八一師(3/4)尾 聲:劍魂第十九章 劍隨心移(3)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25)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5)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9)第二十四軍首任軍長王必成(4)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23/24)第九章 葫蘆河畔(2)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24)第二部 太原(21)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9)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10/11)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5)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第二章 利劍出鞘--蘭封劍雲(2、3)第二十二章 槍聲逼近大觀樓(2)第六部 大潛伏(3、4)第五章 雁門關?大青山(3)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2/3)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19/20)第二部 太原(4)第三章 血洗大楊湖(7)第二章 利劍出鞘----蘭封劍雲(4、5)第十二章 隴東三邊(1)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19/20)第十九章 西南人心(3)第十三軍首任軍長周希漢(2)第九章 葫蘆河畔(3)第二章 利劍出鞘----蘭封劍雲(6)第三章 血洗大楊湖(9、10)第六部 大潛伏(10、11)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20/21)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9)第六章 劍指豫北(2)第八章 殺盡日兵如殺草(4)第二部 太原(13)第六部 大潛伏(5、6)二十五軍首任軍長成鈞1:造化第八章 殺盡日兵如殺草(6)第二部 太原(20)第一章 利劍出鞘----劍勢(3)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20)
第二十四軍首任軍長王必成(1)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8)第一章 利劍出鞘----劍勢(1)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3)第 十 章 血路?汝河險情(4)第四部 皮旅:一八一師(5)第十五章 天下第一團的由來(1)第四章 突出重圍(5)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8)第五章 豫皖劍韻(4)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30/31)第十章 暴雷驚電連天掃(4)第二節 賀炳炎讓江東生見識打仗本領第十章 暴雷驚電連天掃(2)第 七 章 戰士,在戰火中永生(2)第十一章 血路?淮河險夷(3)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2)第十二章 大別山的冬天(1)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30)第十三軍首任軍長周希漢(2)第十六章 淮海嘯(4)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2)第六部 大潛伏(7)第二章 烏雲密佈(1)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10/11)第七章 家仇國恨民族氣(3)第六部 大潛伏(1、2)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25/26)第六部 大潛伏(8、9)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12/13)第十六章 淮海嘯(2)第四部 皮旅:一八一師(18/19)第二十一軍首任軍長滕海清(2)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33)第二十一章 將軍洞 ? 星裡湖(3)第二十二章 槍聲逼近大觀樓(2)第一節 保衛中央蘇區——羅元髮指揮一個團接替兩個師的陣地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6)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25/26)第十九章 西南人心(3)第 八 章 六營集風波(1)十五軍首任軍長秦基偉(1)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19/20)第十三章 兩打榆林(5)第二十章 出國第一仗(1)第二部 太原(27)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6)第二部 太原(3)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20/21)第八章 殺盡日兵如殺草(4)第十二章 隴東三邊(3)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5)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4)第十二章 大別山的冬天(4)第四部 皮旅:一八一師(18/19)第十九章 西南人心(1)第十五章 襄樊役(4)第四部 皮旅:一八一師(3/4)尾 聲:劍魂第十九章 劍隨心移(3)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25)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5)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9)第二十四軍首任軍長王必成(4)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23/24)第九章 葫蘆河畔(2)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24)第二部 太原(21)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9)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10/11)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5)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第二章 利劍出鞘--蘭封劍雲(2、3)第二十二章 槍聲逼近大觀樓(2)第六部 大潛伏(3、4)第五章 雁門關?大青山(3)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2/3)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19/20)第二部 太原(4)第三章 血洗大楊湖(7)第二章 利劍出鞘----蘭封劍雲(4、5)第十二章 隴東三邊(1)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19/20)第十九章 西南人心(3)第十三軍首任軍長周希漢(2)第九章 葫蘆河畔(3)第二章 利劍出鞘----蘭封劍雲(6)第三章 血洗大楊湖(9、10)第六部 大潛伏(10、11)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20/21)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9)第六章 劍指豫北(2)第八章 殺盡日兵如殺草(4)第二部 太原(13)第六部 大潛伏(5、6)二十五軍首任軍長成鈞1:造化第八章 殺盡日兵如殺草(6)第二部 太原(20)第一章 利劍出鞘----劍勢(3)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