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暴雷驚電連天掃(2)

2“這裡危險啊!”

到了1945年9月10日,傅作義集團對晉綏半個多月的進攻,已把綏東解放區全部侵佔。

其實,日軍投降後,搶佔地盤成了蔣介石的首要任務。9月初,在華北,閻錫山出動了7個軍,以主力進佔同蒲路沿線;傅作義出動了4個軍和1個騎兵師,在奪取包頭、歸綏、集寧等城後沿平綏路東進,先頭部隊直指張家口;在華東、中原,蔣介石調動大批部隊,搶佔平漢、津浦路沿線城市,企圖迅速控制戰略要地及交通線,分割解放區,打開通道,搶佔東北。

根據中央軍委指示,殲滅向解放區挑釁、進犯的傅作義集團,解放綏遠,將晉、綏、察、熱、冀解放區連接起來,造成華北解放區有利形勢。

綏遠戰役,由此拉開序幕。

10月18日,晉察冀部隊攻克張皋、隆盛莊;晉綏部隊佔領涼城、陶林,殲傅軍第35軍及暫編騎兵第1旅各一部。

傅作義見此情景,急忙收縮兵力,命令部隊迅速向歸綏集中。10月21日,第67軍軍部及所屬新編第26師由豐鎮撤到卓資山,第32師撤至福生莊、三道營,僞蒙騎兵第5師由新堂撤往六蘇木。

張宗遜密切注視着傅軍的動向。並看出了傅作義想把他那已經分開的五指,匆忙握成拳頭的企圖。他想,如果不抓住時機,恰當處置,傅軍將很快集中歸綏。這樣一來,不僅不能予以各個殲滅,而且會給戰役發展造成困難。張宗遜當機立斷,命令已到商都的獨1旅改變東向集寧、豐鎮的計劃迅速南下,經虎口殺回涼城,直插卓資山,將傅軍攔腰斬斷;命令358旅經寧魯口向八蘇木、天成村靠近,對卓資山形成包圍。

卓資山,在歸綏以東75公里處,北靠大青山的灰騰樑,地勢較高,平綏鐵路穿鎮而過,東向集寧,西通歸綏、包頭,一條公路北至陶林,南達涼城,是綏東的一個交通樞紐,歸綏的屏障。傅作義電令第67軍軍長何文鼎在卓資山堅守1月,以便他調整部署。

10月24日,張宗遜到達卓資山附近,當即奔赴第一線。警衛人員擔心他的安全,上前勸阻說:“司令,危險啊!不要太靠前面去了。”

張宗遜一聽,生氣地說:“你們是怎麼搞的嘛?打仗,能沒有危險?不能因爲有點危險就失掉戰機!讓我走!”

警衛人員無可奈何。當張宗遜來到358旅指揮所時,旅長黃新廷、政委餘秋裡大吃一驚,他們忙上前,握住老旅長的手說:“老領導,你怎麼到這裡來了?這裡危險啊!”

張宗遜也不答話,拉着他們要到前面去觀察傅軍軍情。黃旅長和餘政委趕忙攔阻:“老領導,敵人的炮打得很厲害,不要再往前啦。”

張宗遜瞪了他們一眼說:“打仗還怕炮彈?”

當張宗遜瞭解到卓資山一個師的傅軍有逃跑跡象時,馬上指示說:“要不失時機地發動攻擊。不要因爲我們部隊剛剛趕到,不熟悉情況而喪失時機。你們要一面加速查清敵情,一面部署戰鬥。情況變化了,隨時可以調整,不能按部就班。”

這位共和國上將,不愧是一個卓越的軍事家。張宗遜決定,黃昏時分,發起攻擊。隨即命令:358旅擔任主攻;獨1旅的兩個團在卓資山東面阻擊由集寧來援的第32師。

這時,部隊從抓到的一個“舌頭”那兒,查清了盤踞在卓資山的傅軍是何文鼎的第26師。張宗遜聽到報告,精神一振,指着卓資山方向說:“何文鼎?好嘛,他是我們的老對頭了,這次一定要敲掉他。”何文鼎的部隊在抗戰期間長期駐陝甘寧邊區,多次參加對陝甘寧邊區的包圍。此時,何文鼎系國民黨第67軍軍長。

張宗遜從陣地前沿回到358旅指揮部,對黃旅長說:“你們一定要集中兵力攻擊龍山灣北側高地和西山頂。那是兩個制高點,又是何文鼎的側後,拿下它,對於打垮何文鼎的防禦作用很大。”他反覆叮囑黃旅長:“這一仗,要打得快,打得猛,打得好!速戰速決,力爭全殲。”

速戰,才能夠各個擊破增援的傅軍,全殲,就會使盤踞歸綏的傅軍士氣沮喪,爲戰役發展創造條件。黃旅長深知此層道理,根據張宗遜司令員的意圖,迅速作出了部署:8團從卓資山西面向龍山灣、西山頂及車站的傅軍實施主要突擊,突破傅軍陣地後,即向卓資山北側高地發展,分割殲滅卓資山西端及西頂地域的傅軍;716團從卓資山南面向街內進攻,突入後繼續向卓資山北側高地發展,殲滅街內和卓資山高地的傅軍;715團以1個營從卓資山東面向北側1號高地的傅軍進攻,得手後繼續向卓資山高地發展,從東南方向配合8團和716團圍殲傅軍,其餘部隊配備在二道溝西側高地,準備阻擊從東北方向來援的傅軍,並隨時準備加入進攻卓資山的戰鬥。

根據張宗遜司令員的作戰命令,重點放在卓資山東面,阻擊由集寧來援的傅軍。獨1旅迅速作了兵力部署:2團1營繼續配置在六蘇木,擔任司令部預備隊;2團主力配置在小蘇計至烏蘭大壩地區準備機動;714團活動於旗下營以南的三道溝和鬥金山地區,以一個營活動於三道營以南高地,與友鄰部隊的獨立3旅取得聯繫。

10月24日晚8時,部隊部署完畢,攻擊隨即開始。

主攻部隊勇敢機智,迅速佔領了制高點,而後,穿插分割,逐一殲傅軍。他們充分發揮了夜戰、近戰的特長,戰鬥發展異常迅速。8團沿六蘇木西北高地東側貼着傅軍運動,1營輕快地攻佔西營子,爾後向新民街車站進攻,3營不費多少力氣,便攻佔了龍山灣和西山頂的傅軍。8團2營作爲第二梯隊,在尾1營後也迅速跟進。

要說仗打得一點困難都沒有,那是假的。當8團1營順利突入西營子,攻佔鐵路橋後,便遇到了新民街車站附近傅軍的猛烈火力,阻塞了前進的道路。此時,8團3營向龍山灣、西山頂進攻,利用地形隱蔽接近了傅軍的陣地,在輕機槍和重機槍,還有迫擊炮等火力的支援下,3營官兵兵分兩路向傅軍進攻,一路是9連向龍山東北高地進攻的,一路是10連和11連向西山頂進攻的。戰鬥到20時許,西山頂和龍山灣高地的一個營的傅軍全部被擊潰。再說,1營受阻後,在炮火的支援下,也於20時左右突破傅軍陣地,21時攻佔車站。

傅軍混亂之際,8團2營從1營左翼投入戰鬥,超越1營直插卓資山北側高地,3營9連也從龍山灣高地向卓資山北側高地發起進攻,配合2營攻佔卓資山北側傅軍陣地。

8團打得勇猛之際,716團和715團也打得轟轟烈烈。

716團於黃昏發起攻擊後,2營從南面向卓資山進攻,由於地形開闊,被傅軍火力阻於小河南側不能前進。團長張樹芝再次組織火力,將1營投入戰鬥。兩個營並肩戰鬥,繼續向傅軍衝擊,1營於21時左右突破傅軍前沿陣地,攻入卓資山街內,並乘勝向北面高地發展時,2營也突入卓資山街內,協同1營殲滅駐守的傅軍。

715團也是在黃昏後,發起了攻擊。1營從卓資山東南面繞到北側1號高地,偵察後得知,二道溝西側高地沒有傅軍,1營當即向觀音廟西側高地展開進攻,團直屬隊和2營、3營在1營之後行動,進佔二道溝以北及其西側高地。21時左右,1營攻佔觀音廟西側高地傅軍陣地後,1連和3連從東面、2連從東北面迅速向卓資山高地進攻。戰鬥到拂曉前,當8團攻佔了卓資山東北高地西側,716團攻佔了卓資山東北高地南側時,715團也佔領了卓資山東北側。至此,傅軍最後一個集團工事陣地完全被包圍了起來。

再說卓資山山上的傅軍,爲首的是第67軍軍長何文鼎,他怎麼也沒有想到,一夜功夫,會落得如此慘淡。當8團3營深入攻佔了西山頂後,何文鼎率領的部隊就表現出了動搖和混亂,有的呻吟吶喊,有的匆忙慌亂的奔跑,穿梭在街內的也好,往復在陣地坑道上的也罷,好像逃出毀掉蟻穴的螞蟻一樣,昏亂得向不同方向,或急走,或快跑。何文鼎本人也緊張地提前率特務營向白銀村和金盤莊逃竄,他的新編第26師第76團和第78團,經358旅從西、南、東三個方向一夜折騰,大部分傅軍已斃,少數傅軍殘部在拂曉前蝟集卓資山高地集團工事內固守待援。

前方打了一夜仗,張宗遜司令員在指揮所裡也一夜未眠。在戰鬥最激烈的時候,他對警衛班的戰士們說:“你們呆在我身邊幹什麼?趕快去參加戰鬥。我現在用不着你們,一個人也不用!戰場上多一個人,勝利就會來得快,快去!”張宗遜司令員身邊的警衛人員都是從基層挑選來的***員,誰不想上戰場去與傅軍廝殺?首長一開口,一個個都奔向了槍聲最激烈的地方。當然,他們並沒有忘記留下幾個人來保衛首長的安全。

10月25日上午8時左右,358旅的716團和8團官兵對卓資山傅軍發起了最後集團工事攻擊,當5門山炮向傅軍陣地轟擊時,傅軍已無待援意志,戰鬥很快結束了。

至此,卓資山戰役結束,全殲新編第26師4000餘人,俘虜了中將師長張士智,可惜,在押解途中逃跑了。何文鼎呢?戰鬥打響後,他就提前偷偷溜走了。

第二章 利劍出鞘----蘭封劍雲(1)第四部 皮旅:一八一師(16)王必成(3):虎軍長和他的虎威(上)第五章 雁門關?大青山(4)第二部 太原(1/2)第十一章 延安!延安!(1)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3)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4)第 九 章 羊山集(1\2)第十軍首任軍長杜義德(3)第六部 大潛伏(10、11)第二十一軍首任軍長滕海清(1)第十六章 淮海嘯(5)第十一章 延安!延安!(5)第十五章 襄樊役(2)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9)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8)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16)第二部 太原(13)第廿一章 百戰經典?金城防禦(3)第十七章 揮戈荔北(1)第十二章 隴東三邊(5)第二十章 基谷山 ? 牡丹峰(4)第六部 大潛伏(1、2)第二十一章 將軍洞 ? 星裡湖(5)第六章 齊會?陳莊?太行山(4)第十二章 隴東三邊(7)第八章 殺盡日兵如殺草(6)第六部 大潛伏(5、6)第六章 齊會?陳莊?太行山(3)第三章 血洗大楊湖(8)第五章 豫皖劍韻(4)第二十二章 槍聲逼近大觀樓(2)第十六章 淮海嘯(3)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8)第十三軍首任軍長周希漢(3)十五軍首任軍長秦基偉(2)第二部 太原(7)第一章 利劍出鞘----劍勢(4)第十三章 兩打榆林(5)第三章 力挽狂瀾(1)第四部 皮旅:一八一師(1/2)第 八 章 六營集風波(1)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16)小序 王近山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9)第十一章 血路?淮河險夷(1)第十五章 襄樊役(3)第二十一章 將軍洞 ? 星裡湖(2)第廿一章 百戰經典?金城防禦(2)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31)第二章 利劍出鞘----蘭封劍雲(6)第十六章 西府戰役(1)第二章 烏雲密佈(1)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3)第十軍首任軍長杜義德(2)第十八章 怪事:投降只舉一隻手(1)第三十四軍首任軍長何基灃(2)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4)第十六章 淮海嘯(4)第三章 力挽狂瀾(3)第 四 章 戰士,在戰爭中成長(1、2)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6)第十九章 劍隨心移(3)第四章 突出重圍(4)第四部 皮旅:一八一師(5)第二十二章 槍聲逼近大觀樓(1)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12/13)第九章 葫蘆河畔(4)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17)第二章 烏雲密佈(2)第六章 劍指豫北(4)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7)第十二章 隴東三邊(4)第六章 劍指豫北(3)第四章 突出重圍(5)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17)第六部 大潛伏(5、6)第六章 劍指豫北(4)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9)第六章 劍指豫北(1)第七章 家仇國恨民族氣(4)第二部 太原(25/26)第十七章 揮戈荔北(3)第十三章 兩打榆林(4)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4)第廿一章 百戰經典?金城防禦(4)第二十章 基谷山 ? 牡丹峰(3)第二部 太原(22/23)王必成(3):虎軍長和他的虎威(上)第十一章 延安!延安!(4)第一節 保衛中央蘇區——羅元髮指揮一個團接替兩個師的陣地第八章 殺盡日兵如殺草(3)第十一章 延安!延安!(1)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6/17)十五軍首任軍長秦基偉(3)第十章 暴雷驚電連天掃(5)第一章 南昌 ? 洪湖(3)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9)
第二章 利劍出鞘----蘭封劍雲(1)第四部 皮旅:一八一師(16)王必成(3):虎軍長和他的虎威(上)第五章 雁門關?大青山(4)第二部 太原(1/2)第十一章 延安!延安!(1)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3)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4)第 九 章 羊山集(1\2)第十軍首任軍長杜義德(3)第六部 大潛伏(10、11)第二十一軍首任軍長滕海清(1)第十六章 淮海嘯(5)第十一章 延安!延安!(5)第十五章 襄樊役(2)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9)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8)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16)第二部 太原(13)第廿一章 百戰經典?金城防禦(3)第十七章 揮戈荔北(1)第十二章 隴東三邊(5)第二十章 基谷山 ? 牡丹峰(4)第六部 大潛伏(1、2)第二十一章 將軍洞 ? 星裡湖(5)第六章 齊會?陳莊?太行山(4)第十二章 隴東三邊(7)第八章 殺盡日兵如殺草(6)第六部 大潛伏(5、6)第六章 齊會?陳莊?太行山(3)第三章 血洗大楊湖(8)第五章 豫皖劍韻(4)第二十二章 槍聲逼近大觀樓(2)第十六章 淮海嘯(3)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8)第十三軍首任軍長周希漢(3)十五軍首任軍長秦基偉(2)第二部 太原(7)第一章 利劍出鞘----劍勢(4)第十三章 兩打榆林(5)第三章 力挽狂瀾(1)第四部 皮旅:一八一師(1/2)第 八 章 六營集風波(1)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16)小序 王近山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9)第十一章 血路?淮河險夷(1)第十五章 襄樊役(3)第二十一章 將軍洞 ? 星裡湖(2)第廿一章 百戰經典?金城防禦(2)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31)第二章 利劍出鞘----蘭封劍雲(6)第十六章 西府戰役(1)第二章 烏雲密佈(1)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3)第十軍首任軍長杜義德(2)第十八章 怪事:投降只舉一隻手(1)第三十四軍首任軍長何基灃(2)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4)第十六章 淮海嘯(4)第三章 力挽狂瀾(3)第 四 章 戰士,在戰爭中成長(1、2)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6)第十九章 劍隨心移(3)第四章 突出重圍(4)第四部 皮旅:一八一師(5)第二十二章 槍聲逼近大觀樓(1)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12/13)第九章 葫蘆河畔(4)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17)第二章 烏雲密佈(2)第六章 劍指豫北(4)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7)第十二章 隴東三邊(4)第六章 劍指豫北(3)第四章 突出重圍(5)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17)第六部 大潛伏(5、6)第六章 劍指豫北(4)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9)第六章 劍指豫北(1)第七章 家仇國恨民族氣(4)第二部 太原(25/26)第十七章 揮戈荔北(3)第十三章 兩打榆林(4)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4)第廿一章 百戰經典?金城防禦(4)第二十章 基谷山 ? 牡丹峰(3)第二部 太原(22/23)王必成(3):虎軍長和他的虎威(上)第十一章 延安!延安!(4)第一節 保衛中央蘇區——羅元髮指揮一個團接替兩個師的陣地第八章 殺盡日兵如殺草(3)第十一章 延安!延安!(1)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6/17)十五軍首任軍長秦基偉(3)第十章 暴雷驚電連天掃(5)第一章 南昌 ? 洪湖(3)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