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淮海嘯(2)

2這個人的名字叫粟裕。那麼,粟裕是在什麼時候什麼時機怎樣向中央軍委和建議的呢?

1948年9月24日7時,濟南戰役結束的頭一天早晨,粟裕給中央軍委發了一個電報,這個電報的中心內容就是建議進行淮海戰役。電文是這樣說的:

軍委並報華東局、中原局:

(一)至此刻爲止,攻濟戰鬥已突入內城六個團,敵極混亂,決乘此時機於白晝繼續攻殲該敵。如內城之敵解決,則固守城南郊千佛山、馬鞍山之敵,亦易解決(齊魯大學之敵昨已投降)。估計攻濟戰鬥日內即可完全結束,但援敵邱兵團直至今晨,纔開始自商邱(今河南省商丘)以北分向曹縣、城武(今山東成武)間地區北進,而黃兵團則尚未完全集結。但以現有材料計,該兵團之六十四師亦到達碭山地區。李兵團則尚在固鎮及其以東地區。似此,如援敵知濟南已被我完全控制,則停止北援,而轉爲加強警備,以防我主力南進之可能性,似較繼續北援之可能性爲大。如敵仍繼續北援,我們當按既定之方針殲滅援敵。如敵停止北援,則我們下步行動,擬作如下建議:

1、爲更好的改善中原戰局,孤立津浦線,並迫使敵人退守(至少要加強)江邊及津浦沿線,以減少其機動兵力,與便於我恢復江邊工作,爲將來渡江創造有利條件,以及便於爾後華野全軍進入隴海路以南作戰,能得到交通運輸供應的方便,和爭取華中人力、物力對戰爭的支持,建議即進行淮海戰役,該戰役可分爲兩階段:

第一階段以蘇北兵團(須加強一個縱隊)攻佔兩淮(本書作者注:淮陰和淮安),並乘勝收復寶應、高郵,而以全軍主力位於宿遷至運河車站沿線兩岸,以殲滅可能來援之敵。如敵不援或被阻,而改經浦口、長江自揚州北援,則我於兩淮作戰結束前後,即進行戰役第二步,以三個縱隊攻佔海州、連雲港,結束淮海戰役,爾後全軍轉入休整。

2、只進行海州作戰,僅以攻佔海州、新浦、連雲港等地爲目的,並以主力控制於新安鎮(今江蘇省新沂)、運河車站南北及嶧棗線,以備戰姿態進行休整。此案對部隊休整(只有攻城部隊須稍事休整,至昨黃昏爲止,攻城部隊之六個縱隊僅傷亡八千餘人,昨晚及今晨傷亡尚不在內,依此傷亡並不算大)更便利,但亦增加今後攻佔兩淮的困難(敵可能增兵)。

3、全力向南求援敵之一部而殲滅之,但在濟南攻克,敵人加強警惕,可能退縮,恐不易求戰。

4、全軍即進入休整,如此對部隊有好處,但易失去適宜作戰——“秋涼氣候和濟南失守後加於敵人之精神壓力”。

(二)究應如何請電示,但不論採何方案,建議華東局立即令魯南及濱海地武(地方武裝)將臨沂之王洪九部包圍,以待濟、徐作戰結束後,加派一部主力(如僅以地武殲該敵很難奏效)攻殲該敵。

(三)饒政委(饒漱石)今明可抵職部,到後當將爾後行動再請示饒政委。

粟敬晨七時首倡淮海戰役的粟裕,就是在這個時候這種情況下提出此役的。後來,評價說,“淮海戰役打得好,好比一鍋夾生飯,還沒有完全煮熟,硬是被你們一口一口地吃下去了。淮海戰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

粟裕的建議,很快得到了的同意。第二天,即9月25日,親自執筆,以中央軍委的名義起草電文,同意舉行淮海戰役。這個電文是這樣說的:

我們認爲舉行淮海戰役,甚爲必要。目前不需要大休整,待淮海戰役後再進行一次休整。淮海戰役可於十月十號左右開始行動。你們應利用目前半月時間,使攻濟部隊獲得短時休息,然後留一個縱隊位於魯西南起牽制作用,吳化文亦應移至魯西南,其餘全部南下,準備進行幾個作戰:

(一)估計不久邱兵團將退回商、碭地區,黃兵團將回至新安鎮、運河車站地區,你們第一個作戰,應以殲滅黃兵團於新安、運河之線爲目標。

(二)殲滅兩淮高寶地區之敵,爲第二個作戰。

(三)殲滅海州、連雲港、灌雲地區之敵,爲第三個作戰。

進行這三個作戰是一個大戰役,打得好,你們可以殲敵十幾個旅,可以打通山東與蘇北的聯繫,可以迫使敵人分散一部兵力去保衛長江,而利於你們下一步進行徐州、浦口線上之作戰。因此,你們應在酉灰以前做好有關這一戰役的充分的準備工作,要開一次像上月曲阜會議那樣的幹部會,統一作戰意志,調整內部關係。

在粟裕的建議下,的目光聚集到了徐州。此時,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等人也表示支持粟裕的建議,同意乘勝進行淮海戰役。

當然,此時包括粟裕在內,都沒有料到,淮海戰役越打越大,直至最後竟然成了國共兩軍的決戰。

就在濟南戰役結束之際,的目光轉到了徐州時,蔣介石產生了一個想法,國民黨軍一敗再敗,一退再退,但退到長江邊上是最後底線,決然不能再退了。於是,蔣介石盤算開來,如果部隊只能退到長江的話,那麼,徐州便是關鍵所在。蔣介石明白一個十分淺顯的道理:守江必固淮,固淮必保徐州;徐州得失和江北、江南的安危密切相關。

徐州成了雙方聚焦地。實在馬虎不得。

蔣介石特派參謀總長顧祝同親赴徐州部署作戰。

則決定由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組成淮海戰役總前委,以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爲常委,鄧小平爲書記,統一領導和指揮淮海前線作戰和支前工作。

就這樣,淮海戰役開始進入人們的視線……

第四章 突出重圍(2)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14/15)第四節 朝鮮失利:毛澤東調查王近山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9)開卷語第三章 力挽狂瀾(2)第二十章 出國第一仗(3)第 十 章 血路?汝河險情(2)第十六章 西府戰役(1)第 七 章 戰士,在戰火中永生(2)第六章 齊會?陳莊?太行山(4)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34)第六部 大潛伏(10、11)第十一章 延安!延安!(1)第十九章 西南人心(2)第二章 利劍出鞘--蘭封劍雲(2、3)第十二章 隴東三邊(6)小序 賀炳炎第二部 太原(28/29)第十章 暴雷驚電連天掃(6)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3)第十七章 揮戈荔北(5)第二章 利劍出鞘----蘭封劍雲(4、5)第十二章 大別山的冬天(5)第六章 齊會?陳莊?太行山(4)王必成(3):虎軍長和他的虎威(上)第二部 太原(24)二十五軍首任軍長成鈞5:輝煌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2)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24)第六部 大潛伏(8、9)第二十一章 將軍洞 ? 星裡湖(6)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6)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20/21)第 十 章 血路?汝河險情(2)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23/24)王必成(3):虎軍長和他的虎威(下)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8)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35)王必成(3):虎軍長和他的虎威(上)王必成(3):虎軍長和他的虎威(下)第二節 保衛紅色首府——羅元發率一個旅硬是頂了七天七夜第六章 齊會?陳莊?太行山(1)第十二章 大別山的冬天(1)第二十章 出國第一仗(1)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29)第一節 保衛中央蘇區——羅元髮指揮一個團接替兩個師的陣地第六章 齊會?陳莊?太行山(3)第十二章 隴東三邊(8)小序 王近山第十二章 隴東三邊(1)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2/3)第十軍首任軍長杜義德(1)第十三章 王家店的槍聲(4)第二十章 出國第一仗(3)第二十四軍首任軍長王必成(1)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14/15)尾 聲:劍魂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7)十五軍首任軍長秦基偉(4、5)第十章 暴雷驚電連天掃(6)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2/3)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16)引子:一軍史話第一章 南昌 ? 洪湖(3)第二部 太原(27)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9)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17)第二節 保衛紅色首府——羅元發率一個旅硬是頂了七天七夜第十四章 三攻運城(2)第一章 利劍出鞘----劍勢(4)第十章 暴雷驚電連天掃(2)第九章 葫蘆河畔(5)第二部 太原(1/2)第十九章 西南人心(2)第四章 突出重圍(2)第十九章 西南人心(1)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32)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5)第二十四軍首任軍長王必成(1)第四章 突出重圍(3)開卷語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4)第三章 血洗大楊湖(6)第二十四軍首任軍長王必成(2)第 七 章 戰士,在戰火中永生(3)第十一章 延安!延安!(5)第二部 太原(28/29)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30/31)第五章 雁門關?大青山(4)第十三章 兩打榆林(4)第三章 力挽狂瀾(3)第一章 南昌 ? 洪湖(3)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第十五章 襄樊役(2)第五節 最後傳奇:人死還當顧問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5)第三章 力挽狂瀾(3)第二十一章 將軍洞 ? 星裡湖(1)
第四章 突出重圍(2)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14/15)第四節 朝鮮失利:毛澤東調查王近山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9)開卷語第三章 力挽狂瀾(2)第二十章 出國第一仗(3)第 十 章 血路?汝河險情(2)第十六章 西府戰役(1)第 七 章 戰士,在戰火中永生(2)第六章 齊會?陳莊?太行山(4)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34)第六部 大潛伏(10、11)第十一章 延安!延安!(1)第十九章 西南人心(2)第二章 利劍出鞘--蘭封劍雲(2、3)第十二章 隴東三邊(6)小序 賀炳炎第二部 太原(28/29)第十章 暴雷驚電連天掃(6)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3)第十七章 揮戈荔北(5)第二章 利劍出鞘----蘭封劍雲(4、5)第十二章 大別山的冬天(5)第六章 齊會?陳莊?太行山(4)王必成(3):虎軍長和他的虎威(上)第二部 太原(24)二十五軍首任軍長成鈞5:輝煌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2)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24)第六部 大潛伏(8、9)第二十一章 將軍洞 ? 星裡湖(6)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6)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20/21)第 十 章 血路?汝河險情(2)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23/24)王必成(3):虎軍長和他的虎威(下)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8)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35)王必成(3):虎軍長和他的虎威(上)王必成(3):虎軍長和他的虎威(下)第二節 保衛紅色首府——羅元發率一個旅硬是頂了七天七夜第六章 齊會?陳莊?太行山(1)第十二章 大別山的冬天(1)第二十章 出國第一仗(1)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29)第一節 保衛中央蘇區——羅元髮指揮一個團接替兩個師的陣地第六章 齊會?陳莊?太行山(3)第十二章 隴東三邊(8)小序 王近山第十二章 隴東三邊(1)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2/3)第十軍首任軍長杜義德(1)第十三章 王家店的槍聲(4)第二十章 出國第一仗(3)第二十四軍首任軍長王必成(1)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14/15)尾 聲:劍魂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7)十五軍首任軍長秦基偉(4、5)第十章 暴雷驚電連天掃(6)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2/3)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16)引子:一軍史話第一章 南昌 ? 洪湖(3)第二部 太原(27)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9)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17)第二節 保衛紅色首府——羅元發率一個旅硬是頂了七天七夜第十四章 三攻運城(2)第一章 利劍出鞘----劍勢(4)第十章 暴雷驚電連天掃(2)第九章 葫蘆河畔(5)第二部 太原(1/2)第十九章 西南人心(2)第四章 突出重圍(2)第十九章 西南人心(1)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32)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5)第二十四軍首任軍長王必成(1)第四章 突出重圍(3)開卷語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4)第三章 血洗大楊湖(6)第二十四軍首任軍長王必成(2)第 七 章 戰士,在戰火中永生(3)第十一章 延安!延安!(5)第二部 太原(28/29)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30/31)第五章 雁門關?大青山(4)第十三章 兩打榆林(4)第三章 力挽狂瀾(3)第一章 南昌 ? 洪湖(3)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第十五章 襄樊役(2)第五節 最後傳奇:人死還當顧問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5)第三章 力挽狂瀾(3)第二十一章 將軍洞 ? 星裡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