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葫蘆河畔(2)

2葫蘆河畔建設熱358旅接到回師陝甘寧邊區的電令時,正值晉西北勝利開展反“蠶食”鬥爭的時候。120師師長賀龍考慮,爲了堅持反“蠶食”鬥爭,決定將358旅7團仍留在靜樂地區與若鬆的殘部堅持鬥爭,716團、8團,並將獨立旅的715團調歸358旅建制,一同赴陝甘寧邊區。

6月上旬,716團和8團在旅首長機關的率領下,從臨北、臨南地區出發,經磧口、義合、綏德、清澗,於下旬進抵延安以南的葫蘆河畔集結。715團由雙湖峪、馬蹄溝及吳堡地區出發,經瓦窯堡、蟠龍鎮、延安,6月下旬也到達了葫蘆河。

就在358旅全部到達葫蘆河時,隴南人民不堪蔣介石的殘暴統治,民變蜂起。國民黨不得不抽胡宗南5個師前去鎮壓。再加上中國***事前的揭露、聲討和軍事上的充分準備,蔣介石策劃的第3次**至此宣告破產。358旅便在葫蘆河周邊的王家角、寨子灣、張家灣、黑水寺、蘭家灣等地展開興建營房、生產練兵運動,做好大反攻的各項準備工作。

陝甘寧邊區本來就地瘠民貧,人煙稀少,交通不便,當地人民生活極度困苦。1941年和1943年,國民黨曾兩次向陝甘寧邊區發動大規模軍事進攻,實行經濟封鎖,企圖將八路軍困死、餓死在陝甘寧邊區。

爲保障供給,減輕人民經濟負擔,支援長期抗戰,黨中央早在1939年春國內時局逆轉、國民黨停發八路軍一切經費時,便提出了軍隊、機關“生產自給”的經濟方針。358旅自1943年6月進駐葫蘆河地區後,也掀起了生產建設。

358旅剛到葫蘆河地區時,部隊多在野外露營。張宗遜旅長和李井泉政委爲改變部隊住宿條件,一面組織部隊緊張備戰,準備隨時打擊進犯的國民黨軍,一面積極着手建造營房。部隊頂風冒雨,星夜出工,由七八里外的深山密林中搬木料,自制斧頭钁子挖窯洞。短短3個月時間,358旅修建起平房950間,挖窯洞1300孔,解決了部隊住房問題,官兵脫離了半露營的狀態。

營房有了,還要解決吃飯問題。1943年11月開始,358旅官兵人人動手,上到旅長政委,下到普通士兵,每人都開墾荒地。1944年2月20日,旅還專門召開“生產自給”動員大會。李井泉政委在大會上親自做動員,他說:“開展生產運動不僅是爲了渡過經濟難關,解決自己的吃飯、穿衣問題,而且是爲了支援長期抗戰,爲了全面反攻日寇,贏得抗戰的最後勝利奠定雄厚的物質基礎。”

接着,各團又進一步在部隊中進行深入的生產運動教育,批判和克服了“當兵吃糧”的觀念,樹立了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思想。

“首長帶頭,人人動手,把荒山變成良田”,716團首先打出了生產口號。

緊跟着,715團也打出了響亮的口號:“生產就是作戰,爭取在生產戰線中打勝仗!”

8團也不甘落後,在部隊中開展“雙爭活動”:爭當勞動英雄和爭做生產模範。

358旅把官兵們熱愛勞動的勁鼓得足足的,人人下決心、表態度、定指標、訂計劃。好多戰士還給自己定下開荒20畝的計劃,有的戰士增加到30畝、40畝哩。

3月20日,全旅5000把钁頭一齊向荒山進軍,開始了緊張的開荒大戰。張宗遜旅長、李井泉政委、朱明主任等親自帶頭開荒,許多年老體弱、身負數處戰傷的同志都參加到勞動行列中,剛剛從戰場上受傷下來的8團政委餘秋裡,身上還扎着綁帶,也上山來勞動了。

到了5月,開荒還不到60天,全旅開荒面積達14萬畝,超額完成了預定任務。出現了開荒400畝以上、超過任務指標一倍的8團3連和7連,這兩個連隊開荒660畝,平均每人開荒55畝。戰士劉振福天天揮汗大幹,汗水溼透了衣服,鮮血染紅了鎬把,他全然不顧,開荒開出了120畝,被部隊樹爲“勞動英雄”。

此後,在播種、中耕、收穫、打場、入倉等一系列的農業生產勞動中,358旅官兵向當地農民學習經驗,合理組織安排勞動,抓緊季節加強田間管理,精耕細作。一年後,終於獲得了秋季豐收。共收糧食2萬多噸,蔬菜276萬斤,養牛、羊、豬、雞等3100多頭。

1945年,358旅生產進入第2年。此時,他們勞動熱情空前高漲,各連都解決了10個月的糧食,1年時間的蔬菜、食用油、馬草、馬料和草煙自給有餘,每人還備足了兩雙草鞋的麻繩。爲了做到勞逸結合,旅團領導不得不勸阻起早摸黑、帶病、冒雨勞動的現象。

1945年6月,是抗日戰爭即將結束的時候,也是鋤草的季節。此時,中央軍委命令358旅開赴山西呂梁山,擴大晉西北根據地……

{本章節選自《虎嘯萬里——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征戰紀實》一書,該書由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可在網上購買到實體書!本書在2008年度入選全國"萬村圖書"工程,定向支援甘肅省農村書店建設~~~謝謝您的喜歡!}{首發http://ss.QB5200.org/book/36795.html網站。如果您不是在QB5200網站閱讀,就是其他網站的盜貼。盜貼可恥,盜貼不厚道。請讀友支持正版,支持作者QB5200原創首發,您的支持就是對作者的最大鼓勵,多謝!}

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21)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8)第十三章 兩打榆林(7)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8)第二章 烏雲密佈(3)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21/22)第九章 葫蘆河畔(1)第廿一章 百戰經典?金城防禦(1)十五軍首任軍長秦基偉(4、5)第三章 力挽狂瀾(3)第 九 章 羊山集(1\2)第八章 殺盡日兵如殺草(4)第四部 皮旅:一八一師(18/19)第十五章 襄樊役(1)王必成(3):虎軍長和他的虎威(下)第三章 血洗大楊湖(6)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5)第廿一章 百戰經典?金城防禦(1)第二十章 出國第一仗(2)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23/24)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17)第十二章 大別山的冬天(5)第八章 殺盡日兵如殺草(5)第 九 章 羊山集(3)第三節 保衛首都領空——羅元發擔任北京軍區空軍司令員第十軍首任軍長杜義德(4、5)第十二章 隴東三邊(8)第十二章 隴東三邊(7)第十二章 隴東三邊(7)第十一章 延安!延安!(4)第八章 殺盡日兵如殺草(2)第六章 齊會?陳莊?太行山(2)第一章 南昌 ? 洪湖(3)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5)第三十四軍首任軍長何基灃(4)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7/8)開卷語第二章 利劍出鞘----蘭封劍雲(6)第四部 皮旅:一八一師(1/2)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5)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1)第八章 殺盡日兵如殺草(2)第十三章 王家店的槍聲(4)第二十章 基谷山 ? 牡丹峰(1)第十五章 天下第一團的由來(3)第一章 利劍出鞘----劍勢(2)第二十四軍首任軍長王必成(2)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6)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2)第 四 章 戰士,在戰爭中成長(1、2)第十八章 怪事:投降只舉一隻手(1)第三章 力挽狂瀾(2)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3)小序 賀炳炎第十九章 劍隨心移(2)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4)第二部 太原(5/6)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22)第廿一章 百戰經典?金城防禦(3)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29)第十章 暴雷驚電連天掃(6)第二十一章 將軍洞 ? 星裡湖(2)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2)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4)第十四章 王近山重仗劍(1)第十二章 隴東三邊(4)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8)第二章 利劍出鞘--蘭封劍雲(2、3)第八章 殺盡日兵如殺草(2)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3)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5)第十一章 延安!延安!(5)第十五章 襄樊役(5)第十軍首任軍長杜義德(2)第六章 劍指豫北(3)第十六章 西府戰役(1)第十三章 王家店的槍聲(1)第六部 大潛伏(1、2)第十六章 西府戰役(3)第十三章 兩打榆林(4)引 子第二章 利劍出鞘----蘭封劍雲(7、8)第十二章 隴東三邊(4)第六部 大潛伏(10、11)王必成(3):虎軍長和他的虎威(上)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2)第三章 血洗大楊湖(5)第四章 突出重圍(1)第十一章 血路?淮河險夷(3)第十二章 隴東三邊(2)王必成(3):虎軍長和他的虎威(中)第二十一軍首任軍長滕海清(3)第十二章 隴東三邊(3)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16)第廿一章 百戰經典?金城防禦(4)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9)第五章 雁門關?大青山(4)第十二章 隴東三邊(7)第二部 太原(8)第二部 太原(14)
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21)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8)第十三章 兩打榆林(7)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8)第二章 烏雲密佈(3)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21/22)第九章 葫蘆河畔(1)第廿一章 百戰經典?金城防禦(1)十五軍首任軍長秦基偉(4、5)第三章 力挽狂瀾(3)第 九 章 羊山集(1\2)第八章 殺盡日兵如殺草(4)第四部 皮旅:一八一師(18/19)第十五章 襄樊役(1)王必成(3):虎軍長和他的虎威(下)第三章 血洗大楊湖(6)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5)第廿一章 百戰經典?金城防禦(1)第二十章 出國第一仗(2)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23/24)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17)第十二章 大別山的冬天(5)第八章 殺盡日兵如殺草(5)第 九 章 羊山集(3)第三節 保衛首都領空——羅元發擔任北京軍區空軍司令員第十軍首任軍長杜義德(4、5)第十二章 隴東三邊(8)第十二章 隴東三邊(7)第十二章 隴東三邊(7)第十一章 延安!延安!(4)第八章 殺盡日兵如殺草(2)第六章 齊會?陳莊?太行山(2)第一章 南昌 ? 洪湖(3)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5)第三十四軍首任軍長何基灃(4)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7/8)開卷語第二章 利劍出鞘----蘭封劍雲(6)第四部 皮旅:一八一師(1/2)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5)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1)第八章 殺盡日兵如殺草(2)第十三章 王家店的槍聲(4)第二十章 基谷山 ? 牡丹峰(1)第十五章 天下第一團的由來(3)第一章 利劍出鞘----劍勢(2)第二十四軍首任軍長王必成(2)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6)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2)第 四 章 戰士,在戰爭中成長(1、2)第十八章 怪事:投降只舉一隻手(1)第三章 力挽狂瀾(2)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3)小序 賀炳炎第十九章 劍隨心移(2)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4)第二部 太原(5/6)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22)第廿一章 百戰經典?金城防禦(3)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29)第十章 暴雷驚電連天掃(6)第二十一章 將軍洞 ? 星裡湖(2)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2)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4)第十四章 王近山重仗劍(1)第十二章 隴東三邊(4)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8)第二章 利劍出鞘--蘭封劍雲(2、3)第八章 殺盡日兵如殺草(2)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3)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5)第十一章 延安!延安!(5)第十五章 襄樊役(5)第十軍首任軍長杜義德(2)第六章 劍指豫北(3)第十六章 西府戰役(1)第十三章 王家店的槍聲(1)第六部 大潛伏(1、2)第十六章 西府戰役(3)第十三章 兩打榆林(4)引 子第二章 利劍出鞘----蘭封劍雲(7、8)第十二章 隴東三邊(4)第六部 大潛伏(10、11)王必成(3):虎軍長和他的虎威(上)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2)第三章 血洗大楊湖(5)第四章 突出重圍(1)第十一章 血路?淮河險夷(3)第十二章 隴東三邊(2)王必成(3):虎軍長和他的虎威(中)第二十一軍首任軍長滕海清(3)第十二章 隴東三邊(3)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16)第廿一章 百戰經典?金城防禦(4)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9)第五章 雁門關?大青山(4)第十二章 隴東三邊(7)第二部 太原(8)第二部 太原(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