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零八十二章問題所在

趙禎當然不會覺得這些人的叛變是什麼大問題,問題不在這些人的身上,相反在這些人所帶的東西上。

棘輪弩,火器,鎧甲,這些死物纔是趙禎所在意的事情,五千漢家百姓在高原上能活下來多少還是個未知數。

不是每個人都能適應高原的氣候,威武軍駐紮在青海一代,雖然這裡也是高原,可相比更高的吐蕃高原,卻是不值一提。

雖然趙禎在提高大宋百姓的文化,但事實上這個時代的人大多數還是容易被蠱惑的,民智這東西是把雙刃劍,一旦開啓什麼樣的問題都會出現。

所以趙禎不敢隨意的打開這個潘多拉的魔盒,這也就造成了這個時代的百姓容易被蠱惑,眼下的威武軍就是這樣。

趙禎的身後是另一羣威武軍的將士,事實上他們比誰都要憤怒,不光有憤怒還有委屈。

畢竟是威武軍中出現了叛徒,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就算是威武軍上下有七八萬張嘴也解釋不清楚。

連累的曾經的袍澤不說,即便是把這些人追回來了威武軍的軍威也會受到影響和打擊。

而連帶着出現的一系列懲罰就更不用說了,大軍駐守邊關最怕的便是在物資和軍功上被懲罰,一旦被限制倒黴的不光是軍中將士,還有他們帶來的軍屬。

但誰又能想到兩個營的人馬居然會投敵,這是威武軍上下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根本就沒有理由這麼做啊!

官家就在蘭州,距離青海路不過咫尺之遙,在這種情況下根本就沒有理由投敵。

不光威武軍上下想不通,就算是趙禎自己也想不明白,呆在邊軍之中再怎麼不堪也應該比叛國投降吐蕃要好得多,日子也應該過的舒適,高原之上的困苦這些人不會想不到的,爲何要這麼做?

人都是趨吉避凶,趨利避禍的動物,追逐強大的力量是人的本能,眼下事情與人性相違背,其中必有蹊蹺,這也是趙禎爲何要追捕這些人的另一個原因。

騎兵在草原上的速度極快,爲了追捕那些叛國者,大軍選擇了輕裝簡從,一律換成了胸甲以減輕馬匹的負擔。

趙禎從未擔心過追捕不到的問題,他到了青海路之後正巧趕上了這場鬧劇,趙禎的旨意也能以最快的速度傳下去。

大軍幾乎在半個時辰之內就開拔了,和趙禎一同而來的還有蔡伯俙,本來蘇洵是要跟隨侍駕的,但趙禎嚴令他留守青海路以防事變。

秘閣的三人同樣沒有跟隨,趙禎做事最喜歡的便是留下後手以防萬一。

既然已經出了岔子,那就不能再犯更多的錯誤,蔡伯俙在馬背上已經顛簸的七葷八素,趙禎自己也在努力的調整身體以適應馬匹高速奔跑的節奏。

叛逃的五千人中有一部分婦孺,行軍速度根本就沒法和輕裝簡從的騎兵相提並論,更不用說他們還有大量的輜重需要運輸。

因爲趙禎的突然到來打亂了他們原本計劃好的時間差,趙禎一切從簡的旨意下達後,大軍便以最快的速度衝出了青海路的邊界。

踏白軍這樣的獵犬早已被趙禎撒了出去,想要在廣闊的高原上追尋叛軍的蹤跡,踏白軍是最強大,最靈敏的斥候。

騎兵在平原上奔馳的速度極快,因爲趙禎在大軍之中,所以威武軍的將士不自覺的價快速用一種包裹的方式把趙禎護在其中。

威武軍對待趙禎是充滿感激的,在發現有人叛逃投敵之後,官家並沒有罪責威武軍,也並沒有讓剩下的人爲那一千多人“還債”。

若是放在往常,必會威武軍必會受到罪責,既然官家沒有這麼做而是欽點大軍追索叛賊,這便說明官家對威武軍還是信任的。

雖然趙禎什麼都沒做,但卻比做什麼都要穩定軍心,收買軍心,這是以心換心的行爲,既然趙禎沒有罪責,那蘇洵更不會罪責威武軍。

憋着怒意的威武軍山呼海嘯似得衝在最前面,恨不得把叛徒們碎屍萬段,心中既是憤怒又是羞愧。

收買人心這招對於趙禎來說早已是駕輕就熟的事情,無辜的人當然不應該受到罪人的牽累,否則只會失去更多的民心。

既然叛變已經成爲事實,那就沒有必要再給威武軍以更多的壓力,他們自己清楚應該用什麼樣的行爲爲自己贖罪。

天邊出現一匹白馬,白馬上是白甲的騎士,在極速奔跑中展現了高超的騎術,這是踏白軍的斥候。

他的到來也說明了新的消息,發現了叛軍的跡象。

大軍並沒有因爲踏白軍的到來而減速,依舊在前進,踏白軍的騎士進入軍中,稟報所發現的情況。

騎士從容的穿過一道道防衛圈,在複雜的陣形中靈巧前進,四周的騎士自然的爲他分開道路。

“啓稟官家,五里外的大風口發現叛軍行蹤!”

趙禎點了點頭:“再探,務必咬住他們,劉將軍派出精銳騎繞過大風口堵截,朕要攔住他們一個也不許走失!”

威武軍都指揮使劉熙在馬上抱拳接旨,隨着皇帝的旨意,整個大軍開始再次加速。

大風口就是一個山谷,在兩座山之間的一處通道,幾乎每年都有大風,風力極強,即便是高原上的吐蕃人也不願從這裡通過,稍有不慎就會被山上滾落的巨石或是巨風颳起的碎石砸傷。

但叛軍對高原地形不熟,又或是軍中有吐蕃人引路,急於趕路的叛軍別無選擇只能從這條險路通過。

誰知道原本打算節省時間的他們在這裡遇到了大風,通行困難,每走一步都是在推着風牆前進。

耽誤下行程的他們這才被踏白軍追上,背叛者彷彿從始至終就不受老天的待見,處處刁難他們。

威武軍的精銳已經開始繞道,他們要以最快的速度抵達大風口的另一邊,在那裡他們就能從逆風變成上風。

他們知道一旦形成合圍,這些叛軍便插翅難逃,大風口根本就沒有別的出路,唯有一條死路!

威武軍的將士幾乎都在憤怒爆發的邊緣,人就是這樣,當被曾經最信任的人背叛,心中的怒火可要比被小人暗算還要來的高漲。

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貿易與戰爭第七十二章劉娥背後的女人第一百九十六章廬陵歐陽修第六百四十三章無形張開的網第兩千四百章戰場上的“藝術”第五百一十四章帝王氣魄第一百八十九章子弟兵第八百四十二章來自北方的狼第兩千五百六十六章抵達阿母城第七百零七章神童被打了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草原父子第一百七十九章來自蛇蠍美人的威脅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千年于闐之危第一千八百三十章朝會三兩事第一千零九十九章歷史的答案?第一千九百六十二章吐蕃人的精神壁壘第一千七百二十六章大宋的報復第一千八百四十三章利國監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名存實亡的自治第三百一十八章萬千吉兆,盛世佳節(下)第二百七十二章蒙了!都蒙了!第九百六十一章善與惡第八百七十二章人不爲己天誅地滅!第一千九百十四章圍爾擊之第七十六章太子的秋收第五百八十章以管窺豹第兩千三百一十四章皇帝挖的坑第五百一十一章價值幾何第一千八百八十五章劍指塞爾柱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被出賣的契丹,被出賣的蕭撻裡第一千八百四十三章利國監第七百二十四章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三書六禮第九百四十一章遼朝的想法第兩千四百五十七章舊漕新運第一千九百二十二章大到讓自己恐懼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神衛軍的作用第兩千一百六十章甚囂塵上第三百四十九章真兇找到了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三七分賬?第一千五百八十章伊州之圍第九百八十二章宋遼之間的心思第兩千五百一十一章袞冕之下的皇帝第一千九百七十章貪婪本無錯第一千九百零四章全線崩潰第八百八十一章歐陽修面聖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偷樑換柱第一千零九十一章商賈禁絕第四百八十一章雲南舊事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蠢蠢欲動的西域第兩千二百七十八章賢覺與贊普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廢帝第一百六十六章兩老者辯天第五百零三章小人物的影響第兩千二百九十九章漢家變了第七百六十五章巾幗不讓鬚眉第兩千四百章戰場上的“藝術”第兩千五百二十二章江山社稷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完顏烏古乃的“幫忙”第一千四百六十章遼計(上)第七百六十四章上京黑手第二百七十四章皇帝眼中的輕重緩急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大宋的“給予”“索取”第一千零七十六章女真人的心思第六百八十六章突如其來的炮聲第一千七百零六章契丹人在上京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變爲族內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第兩千四百五十五章瀘州的酒和火鍋第兩千五百五十五章大宋的新疆路第一千七百六十一章政策引導第一千九百五十二章聖人由誰祭?第七百四十二章巧妙的計策第兩千五百二十六章世界的橋樑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看不見的恐宋心理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三山夾兩盆”第兩千五百一十章趙禎的“相對論”第八百二十四章結案與未來第一千九百四十九章商人重義第一千五百零九章天國王朝第兩千兩百一十三章聖旨執行不得第九百五十九章歸於王化第一千五百零七章唯有利益永恆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大國博弈第兩千三百一十章曹家的退出第三百八十四章真實的謊言第兩千零一十章吐蕃的信心第七百二十一章羊毛戰爭第二百九十九章城牆上的格物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隔空而問第兩千零一十八章敗軍之將何以言勇第六百零四章今軍無事,就使蹴鞠第兩千零四十一章聖山下的奇蹟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道阻且長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儒家思想的內外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債券的發行第兩千二百八十八章牆倒衆人推第三百九十五章何爲正義?第七十一章太子的力量
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貿易與戰爭第七十二章劉娥背後的女人第一百九十六章廬陵歐陽修第六百四十三章無形張開的網第兩千四百章戰場上的“藝術”第五百一十四章帝王氣魄第一百八十九章子弟兵第八百四十二章來自北方的狼第兩千五百六十六章抵達阿母城第七百零七章神童被打了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草原父子第一百七十九章來自蛇蠍美人的威脅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千年于闐之危第一千八百三十章朝會三兩事第一千零九十九章歷史的答案?第一千九百六十二章吐蕃人的精神壁壘第一千七百二十六章大宋的報復第一千八百四十三章利國監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名存實亡的自治第三百一十八章萬千吉兆,盛世佳節(下)第二百七十二章蒙了!都蒙了!第九百六十一章善與惡第八百七十二章人不爲己天誅地滅!第一千九百十四章圍爾擊之第七十六章太子的秋收第五百八十章以管窺豹第兩千三百一十四章皇帝挖的坑第五百一十一章價值幾何第一千八百八十五章劍指塞爾柱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被出賣的契丹,被出賣的蕭撻裡第一千八百四十三章利國監第七百二十四章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三書六禮第九百四十一章遼朝的想法第兩千四百五十七章舊漕新運第一千九百二十二章大到讓自己恐懼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神衛軍的作用第兩千一百六十章甚囂塵上第三百四十九章真兇找到了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三七分賬?第一千五百八十章伊州之圍第九百八十二章宋遼之間的心思第兩千五百一十一章袞冕之下的皇帝第一千九百七十章貪婪本無錯第一千九百零四章全線崩潰第八百八十一章歐陽修面聖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偷樑換柱第一千零九十一章商賈禁絕第四百八十一章雲南舊事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蠢蠢欲動的西域第兩千二百七十八章賢覺與贊普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廢帝第一百六十六章兩老者辯天第五百零三章小人物的影響第兩千二百九十九章漢家變了第七百六十五章巾幗不讓鬚眉第兩千四百章戰場上的“藝術”第兩千五百二十二章江山社稷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完顏烏古乃的“幫忙”第一千四百六十章遼計(上)第七百六十四章上京黑手第二百七十四章皇帝眼中的輕重緩急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大宋的“給予”“索取”第一千零七十六章女真人的心思第六百八十六章突如其來的炮聲第一千七百零六章契丹人在上京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變爲族內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第兩千四百五十五章瀘州的酒和火鍋第兩千五百五十五章大宋的新疆路第一千七百六十一章政策引導第一千九百五十二章聖人由誰祭?第七百四十二章巧妙的計策第兩千五百二十六章世界的橋樑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看不見的恐宋心理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三山夾兩盆”第兩千五百一十章趙禎的“相對論”第八百二十四章結案與未來第一千九百四十九章商人重義第一千五百零九章天國王朝第兩千兩百一十三章聖旨執行不得第九百五十九章歸於王化第一千五百零七章唯有利益永恆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大國博弈第兩千三百一十章曹家的退出第三百八十四章真實的謊言第兩千零一十章吐蕃的信心第七百二十一章羊毛戰爭第二百九十九章城牆上的格物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隔空而問第兩千零一十八章敗軍之將何以言勇第六百零四章今軍無事,就使蹴鞠第兩千零四十一章聖山下的奇蹟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道阻且長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儒家思想的內外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債券的發行第兩千二百八十八章牆倒衆人推第三百九十五章何爲正義?第七十一章太子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