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大宋的戰前準備(上)

楊采薇無疑是興奮的,對她來說官家這是在通過皇后的嘴來告訴她,他在履行當初的承諾,党項人終於獲得了自唐以降便擁有的稱號定難軍!

在每個党項人的心中,他們對李唐王朝的幫助,才使得他們獲得定難軍這光榮又神聖的稱號,雖然李唐王朝已經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可党項人卻依然留存,而趙宋卻不是李唐。

自己的族人終於獲得了大宋的認可,這讓楊采薇心中的石頭落了地,只要党項人擁有稱號,並且能依遼和宋便有了穩定發展的空間,至於接下來李德明想要幹什麼,就不是她拓跋卓然能管得了的。

楊采薇甚至覺得晚上應該好好的服侍趙禎,這樣才能報答他履行諾言,只可惜她不知道這一切都是趙禎的陷阱,此時的趙禎正在樞密院中和一羣武將商議着對党項人的自衛反擊計劃。

党項人不是來攻伐大宋的延州嗎?那大宋就一定要做出反擊,絕不能讓党項人輕易的羞辱大宋的臉面!

西平王和定難軍這倆個名頭足以讓党項人沾沾自喜,但在宋人看來這些多少隻不過是虛名而已,趙禎不在乎,大宋的文武百官更是不在乎,此時的樞密院中不光有武將,還有文臣,兩府的相公幾乎都來了,就連以太子太傅致仕的李迪都被請到了樞密院中。

此時的樞密院雖然還叫樞密院卻與先前有着翻天覆地的變化,建築和陳設完全照搬了軍武院的佈局,連軍情作戰室都是一模一樣,趙禎甚至能根據習慣摸到沙盤下用於推演的小旗子……

沒想到武將的學習能力比文官要強出不少,趙禎很是讚賞,尤其是曹瑋推行的軍禮讓武將有別與文人的禮儀,看的文官很是眼紅。

曹瑋在沙盤上擺出党項人的動態和延州城被圍的情況,各種情報源源不斷的彙集到樞密院中,不光有之前收集的,甚至還有真宗朝的情報,這些東西交給文人分類整理最爲妥帖不過。

王曾等人在考慮政治因素和障眼法,趙禎的西平王和定難軍倆個封賞就能作爲最大的煙霧彈,但文臣們卻覺得不妥,這邊封賞了人家,那邊就派兵攻伐,是否有些出師無名?

趙禎差點暴走,這明明是大宋遭到侵略後的一場自衛反擊戰!明明是有道伐無道的正義之戰!居然能被他們說是師出無名,這也是沒誰了!

“衆卿這樣想朕真的很欣慰,看來你們都是正人君子,可是!”

趙禎加重了語氣道:“党項人叩邊,圍我大宋延州城,夷平堡寨無數,我大宋邊防守軍更是死傷不可計數,更爲讓人憤慨的是党項人居然圍城要挾咱們大宋給予西平王和定難軍的封賞,你們說這是什麼樣的行爲?”

趙禎的話把文臣們問的啞口無言,武將們則是附和道:“強賊行徑!”

趙禎猛然揮手道:“沒錯,這就是強賊行徑!把刀架在你的脖子上和你說可憐可憐我,我家都揭不開鍋了,這是在乞討還是在搶劫?”

魯宗道點頭道:“這就是搶劫!”

“沒錯!現在党項人就是這麼幹的,你們還在擔心大宋師出無名?人家党項人已經笑開了花!朕要你們現在就準備好討賊檄文,並且在表面上還要招待好党項使團,要讓他們感受到如春風般溫暖舒適,讓他們覺得咱們大宋絕不會對党項反攻!要想盡一切辦法從政治上迷惑敵人!”

趙禎的話讓丁謂眼前一亮迅速出班道:“臣以爲可以重開邊境榷場,這樣不光能迷惑党項人,甚至能把戰略所需提前準備並運送到邊境!”

魯宗道出班道:“丁相公所言甚是,老臣覺得還能派遣使臣前往党項授予西平王和定難軍的稱號儀仗服飾等等,明日就上路做足姿態,但速度可以緩緩而行,只要迷惑敵人便可!”

趙禎沒想到自己居然把文臣心中的狼給放了出來,各種君子欺之以方的伎倆層出不窮,趙禎和曹瑋對視一眼微微打了個冷顫,看來文臣天生就是搞陰謀的能手啊!

只要在大義上站住腳跟,剩下來用什麼手段都無所謂了,尤其是在官家支持的情況下,連李迪都陰笑着說要派遣佛門高僧前往党項鹽州宣講佛法,順便能讓高僧勸誡或者收買党項各部落的首領……

文臣自然是想着各種聲東擊西或者迷惑敵人的策略,而武將則是考慮如何的用兵。

趙禎執意的要用改造基本完成的天子四衛前往,在他的眼中捧日軍,神衛軍,龍衛軍,天武軍已經有了基本的戰鬥素養,差的就是真刀真槍的實戰了。

這次對党項人的自衛反擊戰便是他們的磨刀石,但趙禎也沒有過分信賴他們,相比起上四軍的中央禁軍,西北禁軍則是有着更多的優勢。

大宋的軍隊可分爲禁軍、廂軍和鄉兵三部分,其中廂軍和鄉兵戰鬥力相對較弱,而且趙禎已經把廂軍結合在荊湖等嶺南之地開荒屯田了。

作爲軍中主力的禁軍,其實同樣分爲三部分,河北禁軍、西北禁軍以及中央禁軍,至於南方各路,所有的禁軍加在一起,其數量也不及以上三部中地任何一部。

西北禁軍因駐紮民風彪悍陝西,又長期對党項人作戰,因而保持強悍戰鬥力,但他們的紀律渙散,十分難以管理。

這西北軍也是大宋名將和強軍的搖籃,赫赫有名的金刀老令公楊業楊無敵便是出自西北軍,而內屏中國,外攘夷狄的折家軍也算是西北禁軍的一員。

所以趙禎希望天子四衛的上四軍和西北禁軍能通過這次合作發現自己身上的不足和對方的優點,如果沒有党項人叩邊的話,趙禎原本是打算讓一半的上四軍和西北禁軍換防,另一半的和河北禁軍換防,這樣便能整頓紀律渙散的軍隊了。

但這次的機會卻是極好,想加深友誼的三種方法就是一起扛過槍,一起同過窗,一起分過贓……

趙禎相信由狄青和楊懷玉率領下的上四軍能很快和西北禁軍融入在一起,畢竟這兩個原本水火不相容的人都能走到一起,何況是當兵吃糧並沒有什麼大沖突的禁軍?

一幫人文臣武將謀劃了半天最後決定襲擊的地點就定在之前李迪提議的鹽州和距離大宋最近的洪州。

之所以沒有發兵一處是因爲這兩州之地互爲犄角之勢,一點遭到党項人的報復,便可守望相助,而且距離大宋的定邊軍,保安軍極近,隨時都能馳援。

就這樣文臣們興奮的回去中書省商議細節去了,而武將則是對着沙盤仔細的推演着戰爭的走向和發展,最後曹瑋等人得出,如果大宋能順利拿下鹽州和洪州甚至是在不遠處的長城故道!

一旦收復長城故地,對大宋來說其中的政治意義遠勝戰略意義,這意味着大宋自開國以來再次收服華夏故土,無論是對党項人還是遼人都是一個極大的震懾。

第一千八百零七章狼狽爲奸的事情總會發生第兩千四百三十八章夜郎自大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下)第四百零三章夏竦的陰謀第兩千零六章恍然大悟第兩千五百二十九章中毒的羅馬皇帝第七百二十二章蒸汽之車第二百二十八章御書房中三兩事第六十七章上朝三兩事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宋的禮與威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虛虛實實第五百五十六章祥瑞天降第六百九十八章歷史的天空第四百八十章君臣夜話第一千九百七十五章另闢蹊徑第一千八百七十七章援軍抵達第兩千零八十七章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第兩千四百八十六章大宋的要求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提前的十字軍東征第兩千五百九十九章認同感,從軍隊開始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蠢蠢欲動的西域第一千零三十七章送死可不行!第九百五十三章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第六百第五十六章無人能擋第三百六十五章先知與惡魔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韓家歸附第二百零七章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一千三百零六章楊懷玉的桎梏第兩千四百二十七章“送一程”第二百一十八章大宋皇家軍事學院第一千八百五十九章敵人的敵人第四章內侍陳琳第七百四十二章巧妙的計策第一千零三十一章永遠消除閉關鎖國的可能第二百五十五章皇帝的大婚(中)第兩千二百八十章失之桑榆收之東隅第九百三十七章死的早不如死的巧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趙禎的“噗南幣”第五百五十八章漢人的敬天法祖第四百四十八章意料之外第兩千一百八十七章趙禎的“胡蘿蔔”第兩千五百二十二章江山社稷第一千零九十五章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第四百二十七章帳中對第二百一十九章忘戰必危第一千八百五十六章敲山震虎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消失的破虜營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蘇軾的難題第七百二十九章蹴鞠的魅力第五百四十八章破竹之勢第兩千零九十七章國丈與包拯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一千九百八十五章成功的遊說第七百一十章獻俘卸甲第兩千六百三十四章文明發展的必然結果第九百一十九章無解的天子,不甘的鳳凰第一千八百三十二章國事家事第兩千四百零一章政治的另一種形式第一百四十二章殺雞儆猴第五百二十四章小人的便宜佔不得第一千三百零六章楊懷玉的桎梏第兩千零二十七章民心的自信第五百一十六章遼朝密諜第九十二章父子協議第兩千三百五十三章何爲“有道”?何爲“無道”?第四百零一章盛世與恐懼第一千九百八十七章吐蕃最聰明的兩個人結盟了第九百七十八章特務頭子的首次會面第兩千一百六十五章聖君的“門道”第八百九十五章老農賀禮價千金第一千九百八十三章轉道青塘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誰動了皇權?第六百六十四章不瘋魔不成活第三百九十七章意外發生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后遭算計第四百八十四章趙禎的決心第一千四百零五章軍中生活第一千九百三十三章北方傳來的震動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完顏烏古乃的“幫忙”第八百九十七章紮營博浪沙第五百零五章張儉與蕭惠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被出賣的契丹,被出賣的蕭撻裡第兩千六百四十章上帝站在哪一邊?第兩千零八十四章罪人的底線第兩千五百七十二章塞爾柱的皇帝來了第二百三十五章東方巨響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天家的守歲第六百九十五章燕雲光復帶來的經濟利益第兩千二百九十三章“大棒和甜棗”第三百八十一章遼人的噩耗第三百六十八章宗室間的明爭暗鬥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角廝羅值不值得信任?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趙禎的注意力第一千零五十八章絕望之地,倭國第一千零五十三章開國公的傻兒子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乾坤在握第兩千一百九十四章踏破鐵鞋無覓處第兩千四百四十九章“最好”的大宋第兩千四百二十九章新興之城第八百四十九章鋼鋒重騎
第一千八百零七章狼狽爲奸的事情總會發生第兩千四百三十八章夜郎自大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下)第四百零三章夏竦的陰謀第兩千零六章恍然大悟第兩千五百二十九章中毒的羅馬皇帝第七百二十二章蒸汽之車第二百二十八章御書房中三兩事第六十七章上朝三兩事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宋的禮與威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虛虛實實第五百五十六章祥瑞天降第六百九十八章歷史的天空第四百八十章君臣夜話第一千九百七十五章另闢蹊徑第一千八百七十七章援軍抵達第兩千零八十七章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第兩千四百八十六章大宋的要求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提前的十字軍東征第兩千五百九十九章認同感,從軍隊開始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蠢蠢欲動的西域第一千零三十七章送死可不行!第九百五十三章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第六百第五十六章無人能擋第三百六十五章先知與惡魔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韓家歸附第二百零七章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一千三百零六章楊懷玉的桎梏第兩千四百二十七章“送一程”第二百一十八章大宋皇家軍事學院第一千八百五十九章敵人的敵人第四章內侍陳琳第七百四十二章巧妙的計策第一千零三十一章永遠消除閉關鎖國的可能第二百五十五章皇帝的大婚(中)第兩千二百八十章失之桑榆收之東隅第九百三十七章死的早不如死的巧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趙禎的“噗南幣”第五百五十八章漢人的敬天法祖第四百四十八章意料之外第兩千一百八十七章趙禎的“胡蘿蔔”第兩千五百二十二章江山社稷第一千零九十五章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第四百二十七章帳中對第二百一十九章忘戰必危第一千八百五十六章敲山震虎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消失的破虜營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蘇軾的難題第七百二十九章蹴鞠的魅力第五百四十八章破竹之勢第兩千零九十七章國丈與包拯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一千九百八十五章成功的遊說第七百一十章獻俘卸甲第兩千六百三十四章文明發展的必然結果第九百一十九章無解的天子,不甘的鳳凰第一千八百三十二章國事家事第兩千四百零一章政治的另一種形式第一百四十二章殺雞儆猴第五百二十四章小人的便宜佔不得第一千三百零六章楊懷玉的桎梏第兩千零二十七章民心的自信第五百一十六章遼朝密諜第九十二章父子協議第兩千三百五十三章何爲“有道”?何爲“無道”?第四百零一章盛世與恐懼第一千九百八十七章吐蕃最聰明的兩個人結盟了第九百七十八章特務頭子的首次會面第兩千一百六十五章聖君的“門道”第八百九十五章老農賀禮價千金第一千九百八十三章轉道青塘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誰動了皇權?第六百六十四章不瘋魔不成活第三百九十七章意外發生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后遭算計第四百八十四章趙禎的決心第一千四百零五章軍中生活第一千九百三十三章北方傳來的震動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完顏烏古乃的“幫忙”第八百九十七章紮營博浪沙第五百零五章張儉與蕭惠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被出賣的契丹,被出賣的蕭撻裡第兩千六百四十章上帝站在哪一邊?第兩千零八十四章罪人的底線第兩千五百七十二章塞爾柱的皇帝來了第二百三十五章東方巨響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天家的守歲第六百九十五章燕雲光復帶來的經濟利益第兩千二百九十三章“大棒和甜棗”第三百八十一章遼人的噩耗第三百六十八章宗室間的明爭暗鬥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角廝羅值不值得信任?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趙禎的注意力第一千零五十八章絕望之地,倭國第一千零五十三章開國公的傻兒子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乾坤在握第兩千一百九十四章踏破鐵鞋無覓處第兩千四百四十九章“最好”的大宋第兩千四百二十九章新興之城第八百四十九章鋼鋒重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