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 雄心勃勃

那錢成皇命在身,不便過多閒言,遂收起笑容,正色道:“天子明詔下,相公且更衣接詔。”

因爲替女兒過週歲生日,徐衛身着便服,自然不能接旨。請內侍安坐稍等,他忙入內更換朝服,淨手焚香以後,入正堂接詔。但見紫金虎頭頂獬豸冠,着紫色羅袍,內襯白花中單,束以大帶,又以革帶系蔽膝,下着白綾襪和黑皮靴,腰帶上掛玉劍和玉佩,另一旁掛錦綬,十分鄭重。

待徐衛大禮拜下之後,錢成展開詔書,朗聲宣道:“制曰,兵勢無常,用兼必勝之將;前者金人扔大兵而來,欲併吞川陝,卿能克敵保關,以致醜類敗北,挫彼虎狼之銳,實爲柱石。今兵出潼關,宣威於洛鄭,盡護陵寢,全朕孝道,殊爲不易。當乘戰勝之勇氣,用恢復於故疆,如此,則濟朕莫大之業者,舍卿而誰?特授武勝、綏德、定邊三鎮節度使,加檢校少師,賜勳柱國,除川陝宣撫副使,免籤書本司公事,專一措置緣邊戰守。望卿總西兵之雄,護諸將之任,佇卒爪牙之功,行暢山河之誓。勉恭乃事,圖報異恩。”

徐衛聽罷,再拜道:“臣接詔,謝恩,萬歲,萬歲,萬歲”而後起身上前,俯首接過天子詔,供於堂上,正待請內侍奉茶,卻見錢成又取一詔,原是太上皇趙桓親筆,沒奈何,再拜一回,又接一詔。

無非就是趙桓表揚徐衛功勞,追憶從前舊事,勉勵他忠君體國云云。徐衛接了詔,錢成又將官家所賜財物、珍寶、及金帶一條轉交。清點無誤後,紫金虎便請一干內侍往花廳奉茶。

至此,徐衛加三鎮節度使,進檢校少師,賜勳柱國,當然十分榮寵,所賜錢財珍寶,當然也價值鉅萬。但這些,要麼是虛的,要麼就是身外之物,真正讓徐衛感到驚喜的,則是“川陝宣撫副使”。之前,宣撫這一要職,都是由政樞二府大臣下放擔任,決沒有武人什麼事。如今局勢艱難,朝廷因勢而變,讓他以武臣之身,充任宣撫副使,很是難得。儘管詔書中說得明白“免籤書本司公事,專一措置緣邊戰守”,也就是說雖然掛名“宣撫副使”,但不管宣撫司日常事務,專門掌管軍事。但一旦掛上這個名,也就是川陝第二號人物,與王庶並列,尤在徐良之上,以後辦起事來就方便許多。

隨後,徐衛到花廳上,幾名內侍都起身行禮,口稱:“見過宣撫相公。”

“不必多禮,請坐。”徐衛笑容滿面。

錢成坐下之後,笑道:“昔日徐宣撫在東京,小人是萬沒想到有今日啊。多年來,小人在君前,時常得報相公捷報,正如大臣所言,公真乃西北柱石也”

徐衛拱手向南,正色道:“此皆賴聖上威靈,臣安敢貪天之功?”

“哎,宣撫相公過謙了。此番用兵,相公響應在側,折郡王與何太保方能重奪襄陽。這一點,朝中是有公論的。”錢成道。

折郡王?哪個折郡王?莫是折仲古?徐衛心中一動,遂追問此事,這才知道,折彥質鎮守行在,禦敵江北在前,指揮大軍,重奪襄陽在後,力挽狂瀾,功蓋當代,朝廷比照復燕雲之功,疏王爵,封汾陽郡王,位在三公之上。何灌也因爲功勞被晉封太保,跟徐紹徐太師一樣,位列三公。

而且折仲古這個封號是有來歷的,唐代名帥郭子儀,因爲功勞蓋世,皇帝稱讚他“雖朕之家國,實由卿再造”,進而封“汾陽郡王”,世稱郭汾陽。如今折彥質又封“汾陽郡王”,說明把他當作郭子儀一般對待。其榮寵,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錢成說完,還特地補了一句:“折郡王因科舉出身,屬文階,加之資歷極厚,因此殊遇。”他說這話,就是怕徐衛不服氣,有想法。試想,若單以軍功論,徐衛不在任何人之下,且川陝因有他才得以保全,威名暴於南北,何以獨獨折彥質封王,卻不管他?再者,有宋一朝,武臣受到壓制,對權力的慾望不高,卻最喜攀比這些虛頭巴腦的東西。從前,節度使不知多少人血紅着眼盯上,如今節度使已不稀奇。折彥質一封王,則郡王之爵,就成了武臣終極追求目標,徐衛能不眼氣?

不過,錢都知還真就想錯了,徐衛還真就不在乎這些虛的,他關心的是實實在在的權力。莫說折彥質封個二字王,哪怕就是封個一字並肩王又怎樣?能當飯吃嗎?不過就是叫着好聽一些而已。

再者,歷史上,自從漢高帝劉邦殺白馬而盟劉氏諸王,定下“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的規矩以後,凡是異姓封王的,要麼就是將被奪權,要麼就是篡位預備隊,幾乎都沒有好下場。

折彥質跟我有私交,他如今封王,我不但不忌妒,反而替他擔心。他是党項人,以外族的身份封王,現在沒人說什麼,等到將來局勢平定後,必然招致非難。如果換作是我,躲都來不及,哪敢接受?

雖然徐衛不眼紅,但當着天使的面,他必須得有個態度,遂笑道:“折郡王力挽狂瀾,功勳彪炳,世所欽服,這不用說。但‘功蓋當代’,言之過早吧?”

錢成一聽這話,趕緊應聲道:“那是那是,方今國難當頭,正是建功立業之時,往後如何,誰又知道?”

徐衛又問起太上皇和皇帝的近況,作爲外臣,這個樣子他必須得裝。當得知趙桓風疾好轉,又能勉強行走時,作欣喜狀。最後,才問到了自己的三叔。徐紹一直抱病在身,因爲是宰相,日理萬機不可能避免,因此情況不太好。徐衛深爲擔憂,不但憂叔父的病,更憂徐紹將滿腔熱血,一腔忠義都獻給趙宋,可能到頭來……

錢成一班內侍沒有在陝西過多停留,不久之後即回朝覆命。一到杭州,他就被太上皇趙桓召去,詢問川陝情況。錢成如實報告,稱川陝之地,有二徐主持,局面大爲好轉。真個兵精糧足,士氣高昂,且在光復區的恢復生產也卓有成效,值得期待。

趙桓特地問了徐衛的態度,錢成也絲毫不加掩飾,除了描述徐衛受封的欣喜,和關切三聖的忠心以外,更着重提到了紫金虎對於折彥質封王的反應。說徐衛雖然表面上很大度,但心裡多少有些不服氣,聲稱“功蓋當代,言之尚早”。

趙桓十分高興,甚至得意洋洋地對兒子說,看吧,這就是我給你選的棟樑之臣。

徐衛擔任宣撫副使以後,在陝西,是上下悅服。他手下那些驕兵悍將自然沒得說,姚平仲、劉光世、楊彥、王稟、王彥諸路帥守也誠心稱賀。至於上頭,徐處仁因爲眼疾的緣故,必須得借重王庶和徐良,對於徐衛升任宣撫副使,他是樂觀其成的。宣撫處置司中有人議論,說徐衛已經總節西軍,如今又充宣撫之重,恐非好事。但徐處仁絲毫不以爲意,還說荊湖何灌,也是武臣出身,尚且官拜宣撫使,甚至有臨機專斷之權,徐衛爲什麼不可以?

他說這話,一來是出於對徐衛的信任和愛護,二來,徐衛雖然掛個名,但並不管宣撫司的日常工作,對他幾乎沒什麼影響。

到三月,春暖花開,徐衛離了秦州,馬不停蹄地視察各路,爲收復全陝作調研。經歷多年發展,陝西各路基本從鄜州慘敗的陰影中恢復過來。這當然是帥守們領導有方,卻也離不開政策的支持。

在調研視察過程中,不用徐衛開口,帥守們主動詢問關於收復全陝的事情。尤以熙河帥姚平仲爲最。徐衛視察熙河,他寸步不離地陪同,多次提及出兵。也難怪,姚平仲在當初東京勤王之時,就已經作到了承宣使,累年來,時運不濟,沉沉浮浮,至今沒能建節。就盼望着西軍收復全陝,建個節度使作作。涇原帥王稟,也表達了期望反攻的意思,甚至承諾,只要宣撫相公你一聲令下,我們涇原可出精兵四萬,會同環慶劉大帥,從保安軍打過去,直搗延安府。

這兩位大帥如此積極,當然是有原因的。這回東征,徐衛只動用了秦鳳軍和兩興軍,功勞自然也是這兩司的將領得。其他將守看在眼裡,能不着急?如今不比從前,誰還敢擁兵自重?大家都在同一面軍旗下效力,何分彼此?

對於大帥們的熱情,徐衛善加撫慰,囑咐各路帥守好生養精蓄銳,光復全陝之機,爲時不遠。

回到秦州以後,徐衛就召集劉子羽、吳玠、張慶、馬擴等人商議,一致認爲,如今西軍士氣正旺,而敵人日漸疲敝,當乘此良機,一舉收復全陝。最晚最晚,也當在今年秋收以後發動攻勢。再遲的話,金國就有可能在陝西和河東作出調整,以防備西軍。而從現在開始,就應該着手準備。

徐衛將這件事寫成報告,以陝西制置使的身份上報綿州。徐處仁接獲以後,茲事體大,也不敢獨斷,會同王庶、徐良、張浚、趙彬等人商議,最終確定,可行

幾年來,四川屯糧一百多萬斛,可供十餘萬大軍半年之用,況且陝西各路自身多多少少也有些存糧,雖然不便審計,但這事宣撫司是知道的。至於錢,也不愁,東征的斬獲加上自身的積蓄,應付一次大規模舉兵足夠。

徐處仁唯一擔心的是,各路西軍之間不能團結協作。儘管徐衛治軍很在成效,各路帥守都甘受節制,但那是平時,真要打起來會不會上下一心,又另當別論。有鑑於此,在給陝西制置司的覆函中,他再三強調,務必在戰前統一步伐,免生事端。

請求得到批准,徐衛馬上召集諸路大帥至秦州召開軍事會議。在會上,徐衛明確表態,今年秋收以後,七到九月之間,擇機反攻一舉收復陝西

這次軍事會議,不單單是動員,徐衛還作出了詳細的佈置。一旦戰端開啓,永興、秦鳳、熙河、兩興四路兵馬,集中全力,從關中平原上向東突進,拿下同州,直抵黃河斷絕陝西金軍退路和河中府金軍的入援之道而後轉兵北上,取丹州,攻延安。與此同時,涇原兵入環慶,經保安軍,從陝北撲往延安,與主力會師。而後猛攻延安府,能速勝則速勝,不能,則圍點打援。

與前幾次反攻相比,這一次西軍的戰略有了重大轉變,主要體現在鄜州上。鄜州是陝西重鎮,金人歷來在此佈置重兵駐防。要打延安,無論走哪一條路,都不可能無視鄜州。此前,徐衛也一直把奪下鄜州作爲收復全陝的先決條件。

但這一回,他放棄了這個策略。轉而主張集中優勢兵力,直搗賊巢不給金軍從容調動的機會,只要把延安圍住,鄜州金軍必然來救,他來一個我殺一個,來兩個殺一雙,看誰拼得過誰

在這個戰略裡,各路都要出動,獨環慶例外。首先,環慶是諸路中實力最弱的,其次,在西軍主力出動以後,鄜州金軍萬一出奇招,不救延安,而攻坊州,然後進入耀州,威脅長安,乃至鳳翔,甚至蜀口,這不可不防。環慶帥司的任務,就是緊守坊州,不讓鄜州金軍出來,閉門打狗

徐衛這個戰略,是他和吳玠等人經過深思熟慮才構成的。不敢說萬無一失,但他們都有信心,必能收復全陝,把金人趕過黃河去。各路帥守沒有任何異議,就等着秋收進兵。

陝西制置司將方略報給徐處仁以後,這位宣撫相公聽畢大喜,擊案讚歎道“吾得之矣”,不作他想,只等着當真正的“川陝宣撫處置使”。之前,他雖然擔着這個差遣,但陝西東部一直被金人佔據,如今,終於可以名正言順了。

徐衛雄心勃勃,他甚至規劃着,收復陝西以後,西軍就馬不停蹄打過黃河去,在宋軍多年不至的河東狠狠攪他一攪讓金人大大地歡喜一番

而他現在也確實有這個實力,二十萬西軍枕戈待旦,兵精糧足,士氣高昂。除了精銳的步軍,他手裡已經有了規模破萬的馬軍,足夠在關中平原上跟金軍一較高下。

萬事具備,東風不欠,陝西光復,已經指日可待

然而,世事無常,就在徐衛緊鑼密鼓地開始籌備,四川方面已經在調集糧草銀餉等物資,馬上就要往陝西運時,老天居然慷慨了一回,或者說,跟川陝官員和西軍將士開了個大玩笑。

建武四年,五月。行朝的君臣都還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之中,大金國就來錦上添花了。

杭州城,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御營使徐紹官邸。

因爲近來病情加重,更兼宋軍已經取得防守作戰的勝利,徐紹沒有去政事堂辦公,朝廷日常工作暫時由首相朱勝非主持。皇帝也表示了對老臣的優待,除了賞賜藥物,更派了多名御醫替徐紹診治,並隨時聽取彙報。又派內侍到徐府,囑咐徐紹好生休養,不必操心國事。

可徐紹是個閒不住的人,儘管在家養病,他還是讓相關官員把公文送到他家裡,以便隨時審閱,並把意見轉達給朱勝非。

書房裡,老相公穿得整齊,這麼熱的天他把門窗緊閉,正一邊咳嗽,一邊審閱着文書,手中的筆不停地在公文上批示着。門吱嘎一聲開了,他的髮妻徐夫人端着一個盤子,裡面裝着湯藥進來。

聽丈夫咳得讓人揪心,徐夫人上前道:“相公在家養病,就應該靜心,怎麼還審文書?御醫怎麼說來着?”

“無妨,左右也是閒着,看看文書,也給他們一點頭緒。”徐紹隨口道。

徐夫人將湯藥放下,道:“莫不是朝廷就你一個人?曉事的,知道你是好意,不解的,還認爲你抓着不放,何苦惹人閒言?”

“嘴長在人家身上,隨他去吧。”徐紹不爲所動。

徐夫長暗歎一聲,端了藥碗遞到丈夫面前,徐紹接過,卻一直端在手裡忘了喝,一邊咳,一邊批。妻子提醒他,他卻走了神,喃喃道:“怎麼盡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

忽地,有家人在房外報道:“相公,許樞密來了。”

許翰是徐紹的堅定盟友,後者雖然認爲他缺乏機巧,過於莽撞,但也承認,若論盡忠於國,至誠於民,沒有人比得上他。因此,折節相交。聽聞他到,徐紹這才放下筆,咕咕將藥喝下,便請許翰到書房相見,徐夫人自退。

不多時,身着公服的許翰步入書房,進來第一句話就是:“相公還閉門在家,外頭已經變了天”

這話非同小可,驚得徐紹一怔,怎麼就變了天?遂追問道:“樞密相公此話從何說起?”

許翰看起來有些忿忿不平,走到徐紹案桌之前,眉頭緊鎖,滿面晦暗,也不知在跟誰置氣。

第56章 論邊事第196章 託媒說親第328章 動粗第456章 捨近求遠第315章 集結耀州第405章 雙管齊下第724章 西部王第304章 曲端奪城第145章 力挽狂瀾第八百四十九章第242章 整軍備戰第八百四十五章第184章 壯志雄心第四百一十六章第166章 金殿沸騰第37章 已婚少婦與黃花閨女第300章 鐵管火器第27章 黃知縣有請第389章 劉子羽第433章 棋逢對手第76章 死戰第102章 張九月第646章 首倡分割第51章 風將第471章 哀兵必勝第四百一十四章第127章 攪局第458章 固若金湯?不堪炮擊!第293章 風向突變第125章 契丹人第614章 河西走廊第155章 設伏第263章 後顧無憂第296章 最年輕的帥臣第681章 三國同盟第115章 攀親第42章 小螞蚱第129章 秘密抓捕第391章 火燒麥田第739章 謀而後動第四百二十章第241章 策反李植第545章 虎牢關第280章 紫金虎來了第641 兀朮的哀嘆第4章 打砸黑店 併肩子上第四百一十二章第468章 深夜驚魂第609章 縱橫捭闔第561章 東進壺口第14章 勇氣不是靠嘴說的第174章 初露鋒芒第492章 試炮第277章 紫金虎來了第368章 誰是大爺第180章 擾敵軍心第256章 八方支援第四百一十三章第660章 公道在人心第707章 兀朮第124章 細作第八百六十七章第122章 冠禮第470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9章 王八蛋縣尉第36章 手下留情 我等投降第774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206章 司儀行政第431章 調虎離山第441章 徐九當爹了第789章 風雲再起第239章 搶佔先機第12章 徐家莊的二愣子們第799章 川陝躍進第537章 楊彥上位第58章 報捷第267章 總攻在即和七百五十七章還鄉團第615章 養寇第405章 雙管齊下第35章 瓦罐裡捉王八第796章 狗改不了吃屎第200章 嚴肅點 拜堂呢第63章 來了第227章 還以顏色第727章 南方軍官團第446章 偶遇佳人第八百四十四章第132章 二次南侵第323章 血債第820章 邊境大逃亡第810章 翅膀硬了第183章 粘罕北撤第512章 生財之道第247章 詔書飛傳第694章 疑人不用第228章 全部繳械第243章 觀念問題第135章 苦果第296章 最年輕的帥臣
第56章 論邊事第196章 託媒說親第328章 動粗第456章 捨近求遠第315章 集結耀州第405章 雙管齊下第724章 西部王第304章 曲端奪城第145章 力挽狂瀾第八百四十九章第242章 整軍備戰第八百四十五章第184章 壯志雄心第四百一十六章第166章 金殿沸騰第37章 已婚少婦與黃花閨女第300章 鐵管火器第27章 黃知縣有請第389章 劉子羽第433章 棋逢對手第76章 死戰第102章 張九月第646章 首倡分割第51章 風將第471章 哀兵必勝第四百一十四章第127章 攪局第458章 固若金湯?不堪炮擊!第293章 風向突變第125章 契丹人第614章 河西走廊第155章 設伏第263章 後顧無憂第296章 最年輕的帥臣第681章 三國同盟第115章 攀親第42章 小螞蚱第129章 秘密抓捕第391章 火燒麥田第739章 謀而後動第四百二十章第241章 策反李植第545章 虎牢關第280章 紫金虎來了第641 兀朮的哀嘆第4章 打砸黑店 併肩子上第四百一十二章第468章 深夜驚魂第609章 縱橫捭闔第561章 東進壺口第14章 勇氣不是靠嘴說的第174章 初露鋒芒第492章 試炮第277章 紫金虎來了第368章 誰是大爺第180章 擾敵軍心第256章 八方支援第四百一十三章第660章 公道在人心第707章 兀朮第124章 細作第八百六十七章第122章 冠禮第470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9章 王八蛋縣尉第36章 手下留情 我等投降第774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206章 司儀行政第431章 調虎離山第441章 徐九當爹了第789章 風雲再起第239章 搶佔先機第12章 徐家莊的二愣子們第799章 川陝躍進第537章 楊彥上位第58章 報捷第267章 總攻在即和七百五十七章還鄉團第615章 養寇第405章 雙管齊下第35章 瓦罐裡捉王八第796章 狗改不了吃屎第200章 嚴肅點 拜堂呢第63章 來了第227章 還以顏色第727章 南方軍官團第446章 偶遇佳人第八百四十四章第132章 二次南侵第323章 血債第820章 邊境大逃亡第810章 翅膀硬了第183章 粘罕北撤第512章 生財之道第247章 詔書飛傳第694章 疑人不用第228章 全部繳械第243章 觀念問題第135章 苦果第296章 最年輕的帥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