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大力支持

“聖上,對於火器還有很多改良的辦法,臣這裡還一時沒有想清楚,一種是這種用於守城和攻城的火炮。”王靜輝在這裡略微停了一下,想到宋朝幾乎被遼國和西夏給欺負慣了,設計武器的時候首先想到的便是守城,自太祖太宗皇帝北伐失敗後,這種軍事指導策略便統治大宋高層近百年,所以在武器的設計和使用上也是如此。

果然,還沒有等王靜輝接着向下說,皇帝趙頊便很驚奇的問道:

“愛卿,這火炮還能夠用來攻城嗎?!”

王靜輝心中一陣苦笑,正色說道:“聖上,這火炮的設計的時候,便是攻守兼備,守城自不用說它,若是用來攻城,在一里地之外佈置上四五門火炮,瞄準城門進行轟炸,相信無論是契丹人還是党項人的城門都是經受不起的;若是能夠集中更多的火炮,甚至能夠直接將城牆炸塌!”

王靜輝不知道能不能用黑火藥把城牆炸塌,但他可以肯定若是用火炮來對付開封的城牆,那是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夠完成的事情——他以前造出水泥後,還以爲這個時代的建築物應該沒有比水泥更結實的材料的,但工部的一個侍郎看過後拍拍開封的城牆告訴他——水泥的造價也就是相對便宜些,但若論硬度是絕對比不上開封城牆的。爲此他還求證過,結果是令他非常驚訝的——這個時代的工匠也不知道用了什麼辦法,居然把城牆造得比水泥建築物還要結實,不過似乎真的是生生相剋的存在,這麼結實地城牆只要澆上醋用不了一時三刻。城牆本體澆上醋的那部分便開始變得酥軟——不過打仗的時候上哪裡去找這麼多的醋來澆城牆?想要用醋來瓦解厚度超過兩丈甚至是五丈的開封城牆所用的食醋是個天文數字了,好在這種建築方式造價高昂,只有少數重要地大城纔會使用,連大宋都是如此,遼國和契丹的經濟就更不用說來維持建造如此結實的城牆地了,聽郭逵介紹西夏那裡很多的城寨都是土質夯實的。要是用投石車輪番打擊就會垮掉。

中國千百年來戰爭理論的發展基本上都圍繞攻城野戰來發展的,什麼“聲東擊西”、“調虎離山”等等,萬變不離其宗無非就是把敵人從烏龜殼一般城牆工事裡面誘導到理想的戰場上加以消滅。當今天下三分之中。就數宋朝地野戰能力最爲差勁,守城最好,藉助發達的各式各樣的戰爭武器,宋軍的攻城能力也屬於最強的,絕對不會發生西夏圍困大順城三年不下的糟糕狀況,但即便這樣。攻城戰鬥中傷亡也是很大的,尤其是西北党項人守城雖然不怎麼樣,但藉助強悍的身體優勢,也是讓宋軍很受苦頭的。

皇帝趙頊之所以非常感興趣,就是在於經過三四年地對峙後,宋軍在西北已經難得地佔了上風,在以後的幾年當中他有意要徹底剷除西北來自党項人的威脅,攻城拔寨這肯定是少不了的,能夠多保存一分實力來對付契丹人這是非常寶貴的。有火炮這樣超級兵器來助陣。不僅可以比較迅速的剷除党項人,更能夠保住北方戰線在對党項的戰爭中穩固,威懾契丹人不能妄動。

駙馬的話是很讓皇帝趙頊振奮人心,不過看過震天雷爆炸地場景後,趙頊並不懷疑有這麼大威力的炮彈不難把對手的城牆炸塌,更何況城門了,這樣的攻城戰就簡單多了。

王靜輝將那支燧發後裝步槍的圖紙呈上去說道:“除了火炮之外,這是另外一種火器。不過這是供單個士兵所使用,其原理和火炮差不多,但要更難製造些。這樣將大宋上百種火器集中到兩種火器的製造上,那樣不僅節省許多的武器製造費用,戰力還會大幅增強。當火器製造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不難想象戰場上以往雙方士兵拿着刀劍來廝殺將會演變成大規模的使用火器來戰鬥,戰爭的速度也會大幅加快,一支十萬人手持火槍、火炮的部隊完全可以完成上百萬手持長矛大刀軍隊的任務,即便強如契丹不過是舉手間灰飛煙滅的事情!”

王靜輝便說便想到手持熱武器的宋軍在敵國的領土上攻城拔寨收復失地,洗刷百年來“弱宋”的恥辱。不過與駙馬不同,其他三個人很難想象火藥武器能夠真正替代刀劍等冷兵器成爲戰爭的主角,不過他們倒是都是見識過火藥兵器的威力,若不是考慮到造價成本問題,無限制的用火器武裝一支部隊,確實其戰力可以達到一個令人驚駭的水平,剛剛過去的保安城之戰,十幾萬党項軍士不過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之內便土崩瓦解,這其中火器功不可沒。

看着趙頊臉上疑惑的神情,王靜輝自嘲的笑了笑說道:“臣這麼說,聖上和兩位大人肯定以爲臣在癡人說夢,不過春秋戰國之前哪裡有鐵製兵器?鐵製兵器淘汰青銅兵器是大勢所趨,這便是伎術官員和工匠們努力的成果,所以說我們很難預料到今後士兵手中拿着的是什麼樣的兵器,只有幹過製造出來經過實戰檢驗之後才知道!聖上,研製火器不僅耗費巨大,時間超常,中間困難更是難以預料,臣決意以私人之財產爲國研製利器以掃平朝廷外患,現在只是懇請聖上能夠給予支持,派出得力的朝廷官員從中調度,調集伎術官員來協助臣便可!”

皇帝趙頊雖然從小在士大夫們的包圍下成長,琴棋書畫六藝皆精,但對於科學技術沒有沈括蘇頌那樣造詣精深,不過在場的幾人當中,只有他相信王靜輝的話——能夠將火器大規模的裝備宋軍形成超強的戰鬥力以平衡遊牧民族的騎兵優勢,原因很單純——駙馬從來沒有空口說白話打白條地習慣,所有的事情都是說道做到。相反沈括、蘇頌對科學技術精通,但長期以來的思維習慣使他們認爲火器不過是戰爭武器中的輔助工具而已。從來沒有想過熱兵器和冷兵器之間的區別,更新換代這樣的事情更是連想都不敢想。不過好在沈括和蘇頌不是司馬光、王安石那樣在皇帝心中有着極高分量地大臣,他們兩人也不願意開着口,畢竟火器的威力他們也是知道的,拋開成本地因素,有着充足火器的部隊打仗自然厲害。這四年當中宋軍對党項人所取得軍事勝利基本上都和火器有着不可分割的聯繫。

“愛卿可有什麼需要?朕可一應滿足,時間長些沒有什麼,兩年可否?!”皇帝趙頊說道。

王靜輝說道:“兩年時間肯定不夠!不過兩年時間足可以讓臣製作出火炮了。雖然還不能將這種火炮應用到實戰當中,但絕對可以使聖上見到有史以來威力最爲強大的火器,聖上可以通過這火炮來了解火器在戰爭中的重要性!給臣兩年的時間,也可以匯合衆多名家想出如何降低火藥地生產成本辦法,到時候大宋製造各種火器的成本將會降低到現在的五成左右,臣所設想的將火器大規模裝備軍隊就會變成現實!”

皇帝趙頊站起來在御案前走了兩圈說道:“好!朕就應了愛卿。此事就由愛卿來負責,研製新型火器若有所需就來找朕,中書省和樞密院的相公樞使也會盡量配合!”說完走到王靜輝的身邊繼續說道:“朕知道改之你家財萬貫,不過若是有所在錢糧上有所虧欠,儘管向朕開口,若是火炮真的能夠做出來,那朕在內庫中撥出些銀錢來也是值得!”

皇帝趙頊是個有爲的皇帝,若說太祖太宗皇帝北伐是恢復漢唐故土舊有的思想在支持,趙頊則是一心爲了成爲比肩漢武唐宗那樣地一代明君。難爲僅僅二十多歲地趙頊身爲皇帝不僅僅是勵精圖治。個人生活也沒有絲毫浪費奢華。

王靜輝聽後也是大爲感動。說道:“聖上,朝廷日後還有許多要用錢的地方,西北還將會有很大的動作,大捷過後也需要獎賞將士,這都需要銀錢來支持。臣深受皇恩未立寸功,聖上只需要多派些人手,或是伎術官員,或是宮中精明強幹的內侍來主持。這研製費用上臣不敢動用內庫的銀錢,內庫銀錢乃是朝廷之根本,朝廷若有危急之事纔可動用!”

皇帝趙頊也多半猜到駙馬會這麼說,也沒有過多的糾纏此事,只是這新型火器的研究試製乃是大宋一等一的機密事件,所以在選址運作上萬萬不可有絲毫地馬虎之處,皇家四大園林之中的後園面積龐大,除了重大的節日慶典之外有皇帝率官員去之外,基本上處於閒置,最後敲定在後園湖中的島上來集中核心伎術官員來進行火炮設計研製,至於具體制作的作坊則是在距離商務印書館不遠的地方。那裡的河流水力資源豐富,朝廷將會將那片地皮除了商務印書館之外全部圈下,在那裡將會興建新的兵工作坊來生產火器。

幾天之後,無心、天機、濟成等六兄弟終於回到了駙馬府,他們向王靜輝彙報了在戰爭前後在西北所作所爲之後,聽得王靜輝也是唏噓不已暗道僥倖,不過他們誰都沒有主動提起過冰封毒殺西夏國相樑乙埋的事情,好象這件事從來就沒有發生過,畢竟駙馬府中人多嘴雜,根本就不是商量這件事的地方,王靜輝也早就向他們下了嚴令要埋沒這件事情,甚至六兄弟中無心和天機到現在也不知道這件事的絲毫消息。

從無心的口中王靜輝得知西夏的和談使節也在一兩天之後達到汴都開封,王靜輝知道自己實在是不能再等韓琦的回信了,在和談中對於俘虜的問題肯定是重點,他必須要提前搞定這件事封住党項人和朝中反對派大臣的嘴巴。

請求面聖絲毫沒有耽擱,皇帝趙頊現在正好在中書省與相公們商議同事,內侍直接就將王靜輝帶到了中書省。皇帝趙頊看到這份奏章之後並沒有說什麼,把奏本把戰報給王靜輝閱覽,最詳細的便是關於俘虜的部分,這本身就是有意讓駙馬來接手。一方面還駙馬的人情,另外便是四年前大順城之戰的俘虜確實給大宋地基礎建設狠狠的節省了一筆資金。

大順城之戰的俘虜其中一部分是党項貴族,這些党項貴族原本是在已故西夏皇帝諒祚親軍中服役,但被俘之後,根據駙馬的建議採用贖回的方式,同時也是駙馬力主獅子大開口。狠狠的敲了一筆,這筆錢和俘虜直接把路從汴都城修到了延安府,大大地方便了中央朝廷與西北之間的聯繫。後有被駙馬買下用來開荒、修路、疏通河道,現在死傷大半,剩下得也只剩半口氣吊命了。

對於死在自己手裡的戰俘,王靜輝並沒有太多地傷感和負罪感,雖然他是後世之人,又是醫生出身。人道主義對他來說是天經地義,不過他也知道遊牧民族在宋朝之前和之後給華夏帶來了怎樣的災難,尤其是元蒙更是讓漢人人口銳減。在這個時代,對於兩種不同文明的碰撞較量,王靜輝早就把人道主義丟到垃圾桶裡面去了,在歷史民族的舞臺上只有鐵與血,失敗的一方固然可以翻身重來,但元氣大傷這樣的事情王靜輝是絕對不願意看到地,他也不希望給後人帶來更多的麻煩。若是他知道成吉思汗的祖譜的話。那他會毫不猶豫的幹掉這個惡魔的祖先——在後世王靜輝的那個時代,居然國人會拍電視來歌頌這個殺人狂,也許成吉思汗是英雄,但他開了文明的倒車,對於這樣的人王靜輝是絕對不會手軟地,更何況是党項俘虜?!

中書省地各位相公將王靜輝的奏章傳閱了一遍之後,心中都已瞭然——該來的還是要來,駙馬早就盯上這批俘虜了。雖說俘虜最終的用途都是爲朝廷做事,駙馬本人一點好處也沾不上,不過就是不知道這個駙馬爲什麼一條路走到黑,偏偏要置這些俘虜與死地。

司馬光看到幾位相公都不說話,心中雖然覺得自己必須攔住這件事,不過駙馬買下俘虜這種事情早就有前車之鑑,多半也是徒勞,況且樞密使文彥博不在這裡,不然也可以掙上一爭。

正當司馬光想要了做人事進言反對的時候,旁邊的王安石站出來截斷了他的話:“聖上,臣以爲駙馬之意可以通過!一來可修路疏通河道,駙馬在奏章中已經說的很明白了,若是不用俘虜而驅使百姓地話,那便成了隋煬帝第二勞民傷財之舉,與朝廷財政無益!二是正如駙馬所說,党項人也不會因爲我大宋歸還俘虜而肯與我交好,雙方的仇恨自四年前諒祚身死大順城便已經結下,也不是這樣可以了結的,是以臣贊同駙馬之意!”

與司馬光驚異於王安石態度不同,皇帝趙頊自然通過趙公公早就知道駙馬與王安石、郭逵之間有過聯繫,要不是党項使者來得快,恐怕現在韓琦的來信也是多半會這麼說,所以趙頊聽後點了點頭。

司馬光見王安石已經點頭同意,知道這件事多半就這麼定下了,自己如何反對也是無濟於事,司馬光爲官一生,也知道治國不是幾本儒家經典就可以搞定的,要不然也不會有朝代更迭了,從朝廷的角度來看,駙馬纔是真正佔了大義,所以也就三緘其口沉默不言,以這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不滿。

購買俘虜的價錢是王靜輝在奏章中寫出來的,雖然現在還不知道俘虜的具體數量,但總共不到七萬俘虜報價是兩百萬貫,這個數字也是夠讓中書省的相公們炸舌的數字,怎麼看這個從來都沒有去過秦樓楚館的駙馬是個真正的敗家子。不過皇帝趙頊當然沒有真的狠狠搜刮駙馬一頓,這一場仗由於採取了大肆掠奪的方式來進行,使得保安城戰役成爲大宋歷史上第一次盈利的戰爭,兩百萬貫與所獲得的馬匹牛羊相比雖毫不遜色,但趙頊沒有必要在這個問題上斤斤計較。

最終皇帝趙頊大筆一揮以一百萬貫賣給了駙馬,而且這筆錢也不是以現金來結算,而是用來匯入大宋興國銀行來投資西北屯田所用,這使得王靜輝原本準備的三百萬貫省了下來,簡直就是白送。這也是皇帝趙頊看到了俘虜的好處,另外便是急於在和談密使到來之前避免橫生枝節所致——党項人上次就在俘虜問題上吃了駙馬的虧,高昂的贖回費用可不是每個党項家庭所能夠掏得起的,最後也只有貴族和稍有家底的党項人能夠贖回,可笑當時的党項使者還滿口和駙馬比着背聖人語錄,被駙馬駁得無地自容。

第183章 情報第277章 民生與軍事第212章 正名第71章 奇思第47章 人口販子(下)第121章 開誠佈公第4章 鑑寶第308章 暗流第113章 推銷第409章 草原第330章 壓力第305章 新式武器第48章 治療(下)第214章 蘇頌沈括第75章 兼容幷蓄第209章 轉變第147章 國之發防第202章 攻守第144章 最後的寧靜第228章 渴望第312章 反治第399章 接力第25章 技驚四座第304章 交換第426章 圈套第220章 三封信第123章 走馬觀花第365章 叛亂第213章 針鋒相對第420章 馬屁第101章 來信第190章 波瀾再起第399章 接力第24章 赴宴第166章 愛的結晶第255章 發現第352章 尾巴第388章 風雨欲來第127章 利誘第51章 難眠第19章 蜂窩煤第340章 殺伐西夏(四)第76章 裝備第47章 人口販子(上)第280章 毒藥第163章 雙刃劍第255章 發現第331章 捨棄第45章 試探第21章 出書第324章 淡出第402章 劍拔弩張第291章 蛻變第361章 新變法派第254章 沈括改行第5章 競拍第359章 責問第103章 準備第335章 定西軍第71章 奇思第262章 未雨綢繆第148章 風起第14章 策論第411章 功成第6章 贈杯第15章 印刷第86章 赴任第33章 拜訪第155章 天文數字第333章 緩兵第189章 說親第284章 野心第224章 大力支持第406章 錦州第354章 圖利第152章 歸來第242章 地產第109章 應急中心第104章 議事第114章 大師第249章 陣地第371章 軍制改革第278章 顧忌第346章 殺伐西夏(十)第347章 賀壽第358章 挑撥第238章 宴請第337章 殺伐西夏(一)第182章 殺心第363章 團聚第313章 亂局第58章 憂慮第193章 書童第409章 草原第62章 亡羊補牢第258章 統計局第287章 九味居條款第63章 路難第362章 分裂第232章 武策
第183章 情報第277章 民生與軍事第212章 正名第71章 奇思第47章 人口販子(下)第121章 開誠佈公第4章 鑑寶第308章 暗流第113章 推銷第409章 草原第330章 壓力第305章 新式武器第48章 治療(下)第214章 蘇頌沈括第75章 兼容幷蓄第209章 轉變第147章 國之發防第202章 攻守第144章 最後的寧靜第228章 渴望第312章 反治第399章 接力第25章 技驚四座第304章 交換第426章 圈套第220章 三封信第123章 走馬觀花第365章 叛亂第213章 針鋒相對第420章 馬屁第101章 來信第190章 波瀾再起第399章 接力第24章 赴宴第166章 愛的結晶第255章 發現第352章 尾巴第388章 風雨欲來第127章 利誘第51章 難眠第19章 蜂窩煤第340章 殺伐西夏(四)第76章 裝備第47章 人口販子(上)第280章 毒藥第163章 雙刃劍第255章 發現第331章 捨棄第45章 試探第21章 出書第324章 淡出第402章 劍拔弩張第291章 蛻變第361章 新變法派第254章 沈括改行第5章 競拍第359章 責問第103章 準備第335章 定西軍第71章 奇思第262章 未雨綢繆第148章 風起第14章 策論第411章 功成第6章 贈杯第15章 印刷第86章 赴任第33章 拜訪第155章 天文數字第333章 緩兵第189章 說親第284章 野心第224章 大力支持第406章 錦州第354章 圖利第152章 歸來第242章 地產第109章 應急中心第104章 議事第114章 大師第249章 陣地第371章 軍制改革第278章 顧忌第346章 殺伐西夏(十)第347章 賀壽第358章 挑撥第238章 宴請第337章 殺伐西夏(一)第182章 殺心第363章 團聚第313章 亂局第58章 憂慮第193章 書童第409章 草原第62章 亡羊補牢第258章 統計局第287章 九味居條款第63章 路難第362章 分裂第232章 武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