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馬氏兄弟

遼國大定府。

一輛非常罕見的四輪馬車從街市上緩慢行駛着,四輪馬車在這個時代是非常少有的,就是在大宋也不是很常見,據說這種馬車是大宋小王駙馬所設計,坐在裡面舒適的很──不過這也僅僅限於在城市中,若是在大宋汴都周圍還可以使用,但是在遼國道路的交通狀況與大宋中心區域是沒法比的,在城中還好些,一旦出了城那並不平整的土路會讓乘車的人苦不堪言。不過若是真正有眼光的人,譬如說是在大宋已經生活了十餘年的蕭佑丹能夠看到這輛馬車的話,他一定驚呼這是大宋小王駙馬的坐駕──這種馬車表面上和其他“仿造貨”沒有什麼不同,不過真正行家的眼中就大大不同了,它可以在土路上保持高速平穩行駛,並且在車軸上也不知道使用了什麼方法,這種車軸的壽命遠遠長於一般的貨色。

這輛馬車的主人在久居大定府的貴族眼中是非常熟悉的,他是一個漢人,名叫馬人華,字嚴叔,其高祖胤卿爲石晉青州(今屬山東)刺史。當年遼太宗率兵攻至青州,胤卿堅守不降,後來城破被俘,遼太宗讚賞他的忠義便釋放了他,並將其家族遷徙到醫巫閭山,因而安家於此。馬天華的曾祖廷煦曾任南京析津。府(今北京大興)留守,祖父馬淵也曾任中京大定府(今遼寧凌源)副留守。直到他父親這輩擔任地便是中京文思使。

馬人華是馬淵的第二個兒子,從小便聰穎過人,雖然幼年喪父,但長以才學著稱。家庭的鉅變讓他失去了繼續讀書的權力,不過馬人華還是憑藉着自己的努力轉而經商闖出了自己的一番天地。不過馬人華髮家也僅僅是這四五年間地事情,以前他雖然經營酒樓茶肆。也有些產業,但要說豪富卻相差甚遠,他之所以能夠發家是因爲他手中有着最頂級的玻璃製品在出售。

大約是在六年前,一個姓徐的商人找上門來和他談生意,不過這筆生意有些特別,因爲這個名叫徐泰的商人是大宋的珠寶商,他們談論的是讓馬人華做宋朝在大定府的間諜。當時王靜輝的產業開始向遼國和西夏擴張,因爲他知道一個運作有效的情報網絡必須經過多年的經營纔可以發揮出成效,要是等到事情臨來在臨時抱佛腳,靠大筆金錢砸情報收買人心。效果並不好。王靜輝和徐氏地關係天下皆知,所以要在遼國建立情報網絡就必須依靠本地人,在經過仔細蒐羅之後才選上了馬人華,在此之前馬人華的家族史早就被王靜輝給摸的通通透透了。

王靜輝知道遼國已經立朝一百多年,比大宋還要長。而且遼國的創始人耶律阿保機大力引進了漢人的治國方法來治理國家,通過溫和地手段來環節國內契丹人和漢人之間的關係收到了很大的成效。在遼國可不想是大宋那些官員心中所想象的那樣,漢人日夜期盼朝廷的大軍收復故土,老百姓能夠在遼國生活過得去對於“正朔”並沒有多大地興趣,相反爲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在宋軍來臨的時候參軍抵抗也是說不準地事情,這在太祖太宗時代伐遼的時候就已經驗證過了,王靜輝可不會犯這樣的錯誤。

若是想要獲得一般的遼國情報。那在人選上馬虎一下也可以將就使用,但如果想要建立一個有長遠目標的情報系統,那就必須悉心經營,所挑選的間諜也必須是有一定立場的。選來選去,最終焦點集中在馬人華的身上。

經過了一年多的考驗,馬人華終於被王靜輝選定爲大宋在遼國建立情報系統地根基,當然爲了保險起見,像這樣的高級情報節點根基還有四五個之多,他們之間都不認識。也不會有聯繫,以他們爲基礎各自發展情報網絡,這樣就有五套情報網絡在同時爲大宋工作,即便其中的一套出現了問題,那也不會影響到大局。不過在這五套情報網絡中,馬人華情報網工作最爲出色,取得的情報也最多最有效。

馬人華對於當宋朝的間諜並沒有什麼牴觸,因爲他哥哥的名字叫做馬人望,兄弟兩人的名字合起來便是“人望華”!馬家雖然在遼國生活百年之久,但馬家先祖的事蹟一直被家族所流傳下來,儘管包括馬人望在內馬家有很多人在遼國爲官,甚至馬人望現在已經是遼國中京度支司鹽鐵判官,但馬家是少有保持“正朔”明確態度的漢人,他們期待着有一天漢人的軍隊能夠收復故土,建立如漢唐一般強大的漢人國度。有這樣的家族,所以馬人華在知道自己的生意夥伴居然是“大宋朝廷”派來的使者,不禁喜出望外──大宋還沒有忘記遼國,還沒有忘記收復自己的故土!

不過後來馬人華在一年之後才知道,當時來聯繫自己的並不是大宋官方,徐泰不過是徐氏一個資格非常老的高層管理人員,背後的老闆是大宋的新狀元公王靜輝。這些是他在一年後秘密到大宋汴都面見王靜輝的時候才知道的。馬人華在知道事情的真相後,並沒有失望,而是更加興奮──那個時候王靜輝已經是大宋的駙馬爺了,當時他也見到了英宗趙曙的手詔命小王駙馬刺探遼國軍情──這也就是說他的老闆王靜輝並不是單獨自行其是,而是有大宋皇帝的直接關注。

馬人華並不知道這只是王靜輝的一個障眼法,他的老丈人是給他了這份手詔,但這也只是英宗趙曙的一個態度而已,畢竟趙曙的腦袋還沒有發燒,西夏的威脅近在咫尺。大宋國內又有着很多弊病,至於遼國……趙曙根本沒有什麼心思來關注遼國,他也有自知之明──自己地身體狀況實在是差的很,不要說是看到平遼,能夠看着大宋日益強大壓服西夏就已經知足了。不過通過王靜輝,英宗趙曙還是非常明白情報對於一個國家有着怎樣的意義。大宋對於遼國的認識還只是從大宋來往於遼國的使者口中得知,對於這麼一個宿敵,僅僅處於這樣的瞭解程度是遠遠不能夠滿足需要地,出於長遠考慮英宗趙曙纔給王靜輝這份密詔──當時的大宋重臣韓琦、富弼等人對於這份密詔壓根兒就不知道!

一開始的時候,王靜輝只交給馬人華一些最簡單的任務──比如繪製遼國的大致地圖,收集一切能夠收集到的情報,對遼國的政治派系和主要大臣的情況。不過馬人華幹得卻非常起勁,身爲商人的他能夠更好的理解王靜輝地意圖,他所經營的茶館、酒樓、客棧正是適合收集情報的好地方,甚至是市井傳聞都詳細的記錄下來並且附上自己的分析傳送回大宋。

馬人華情報系統之所以能夠受到王靜輝地重視。就在於他不像其他同在遼國的情報系統一樣,眼中只有那些高級情報。王靜輝知道想讓剛剛纔有些雛形的情報系統收集國家戰略層面的情報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相反大宋對遼國太過生疏,與其好高騖遠,還不如腳踏實地地幹些最基礎的事情。只要有助於瞭解遼國動向的情報,即便是市井流言他也需要,而馬人華地作爲更符合他的意圖。

王靜輝在手頭上的情報網絡經過仔細塞選之後,最終選定重點扶持馬人華情報網,在財力物力甚至是武力上加以支援。馬人華也沒有辜負王靜輝希望。在王靜輝的支持下,馬人華主攻遼國的高端奢侈品市場,按照王靜輝的話來說。只要你能夠將手頭這些奢侈品賣給遼國的貴族便是大功一件。同樣馬人華手中的攻關利器便是玻璃製品,遼國高端玻璃製品幾乎都是由他來提供的,他已經成爲遼國貴族中地新寵。

對於發展情報網絡獲得更多更有價值的情報,賄賂是絕對不可少的一項──按照王靜輝的指示,馬天華行賄的主要目標就放在魏王耶律乙辛和張孝傑身上。張孝傑在與親戚的宴會上曾經有句“名言”──“無黃金百萬兩,不足爲宰相家!”

爲了滿足張孝傑和耶律乙辛的胃口,馬人華拼命的向這兩個人的家中贈送禮物。一開始的時候,馬人華還因爲這些禮物太過貴重而感到擔心,但是王靜輝在得知他已經搭上耶律乙辛和張孝傑的線後。不僅大喜過望來信指示他儘管送禮,耶律乙辛和張孝傑的家人從上到下連府中的雜役都不能放過,只要能讓兩人吃下這些禮物便是他馬人華的大功,現在的投入不過是本錢而已。王靜輝還在信中套用了一句後世名言:“捨不得孩子套不來狼!”告訴馬人華不要顧忌金錢方面的問題,只要能夠經營好這條線,他便是大宋的功臣。

王靜輝的話絕對不是空頭支票,而是切實的實際行動──遼國皇帝壽辰時候大宋送給耶律洪基的玻璃佛像,同樣做工精美的佛像在耶律洪基壽辰半月後便經馬人華的手送到了耶律乙辛和張孝傑的府上。有了後臺老闆王靜輝的支持,馬人華深感知遇之恩,他雖然是個商人,但骨子裡面還是非常講義氣的,刺探情報更加賣力,以報王靜輝的知遇之恩。

在大宋成立情報局後,馬人華更是作爲王靜輝直接領導的大宋駐遼情報網。爲了穩住馬人華的心,王靜輝在汴都開封、楚州、杭州都爲他購買了地產,每年單獨給馬人華的報酬就在十萬貫之多,其他情報網活動經費是另外單算的。幾年來王靜輝在馬人華情報網上花的經費不下三百萬貫,這還沒有算上最大宗的玻璃製品,若是按照遼國玻璃製品的價格來計算的話,那真是在千萬貫了,由此可見王靜輝對馬人華下了多大的功夫。

雖然王靜輝對馬人華下的本錢極高,但對馬人華的要求卻極少,幾年來很少對馬人華下達什麼具體要求。這也是他出於保護馬人華這個高級情報頭子地需要,在王靜輝的眼中,好鋼要用在刀刃上,也許經營多年的情報網絡,真正爆發的時候就只是一瞬間──就在這一瞬間給予敵人最致命的一擊!

馬人華今天乘車去經常去的酒神居就是領取這樣地任務,他也是昨天晚上才接到通知。讓他去酒神居會客,那裡有從汴都來的“客人”,專門給他下達情報。五六年了,汴都從來都沒有明確給他收集情報的指令,一向都是由他單獨自行其是,汴都方面只負責提供給他金錢和努力的方向。尤其是在馬人華接觸上耶律乙辛和張孝傑後,投入更是多的不可想象,按照馬人華的分析,汴都那個老闆對這兩個人是非常看重的,但是出乎意料之外卻沒有任何針對這兩個人的行動指令發出。不過馬人華一直在等待,他相信那個年輕人不會幹賠本的買賣,現在一直隱忍不動只能說明那個年輕人所要圖謀的事情十分重大──重大地程度隨着時間的推移慢慢積累,而馬人華也一直期待着,他早就下定決心。哪怕拼上性命也在所不惜!

馬人華可能低估了自己的作用,其實他平時傳遞回來的情報對於王靜輝來說已經是非常重要了,他的哥哥馬人望是清寧八年(宋朝仁宗嘉祐七年,公元1063年)地進士及第,歷任松山縣(今內蒙古赤峰東南)縣令。因爲在官炭事件中不屈服於當年的中京留守蕭吐渾的威壓,被蕭吐渾關押百天還堅持爲民請命打動了蕭吐渾,蕭吐渾將這件事上報於朝廷。並且全部批准了馬人望的要求。後來馬人望轉任涿州新城縣(今屬河北)知縣,這個縣與大宋接壤,是驛道必經之地,馬人望治理不煩擾把行,吏民對他敬畏愛戴,遼國的使臣有出使大宋回來後,遼國皇帝詢問他們朝廷外面地事情,大都推薦馬人望,這種情況尤其是在耶律金貴擔當使者之後更加明顯──馬人華向耶律金貴身上也沒有少花錢。鹹雍五年(公元1070年)馬人望被快速提升爲中京度支司鹽鐵判官。馬人望在擔任鹽鐵判官後,大量非常有價值的情報也隨之被送回大宋情報局本部,這對王靜輝分析遼國軍事實力非常有幫助。

馬人華大把的金錢撒出去,他地手中有着太多的東西──玻璃器物、高級珠寶、誘人的高度白酒,這些東西成爲他手中的利器,廣泛的結交遼國各層精英,同時在耶律乙辛和張孝傑的引薦之下,他得以接觸更多的大人物,甚至連宮中都有他的眼線。最爲美妙的是經過王靜輝地特別安排,馬氏兩兄弟分屬不同的陣營──哥哥馬人望充當正面角色,雖然不是明確屬於太子陣營,但卻有向之靠攏的傾向,並且最爲重要的便是馬人望有吏治之才,走正路化身爲一介能吏;而弟弟馬人華是通過大量的金錢成爲遼國權貴當中的新寵,雖然手中並沒有實權,但通過金錢攻勢在大定府極爲吃香,同時他也爲哥哥用錢開路,保證哥哥的職位快速升遷,從而獲得更多更有價值的情報。

“老爺,已經到地方了!”一個年近三十的壯漢非常嫺熟的將馬車平穩的停了下來,低聲對車廂中的馬人華說道。這名壯漢也是非常有來頭的人物──遼國境內只要消息稍微靈通一些的人都知道大盜趙鍾哥,這可是個無法無天的大強盜,殺人越貨對趙鍾哥來說不過是小菜一碟,實在不足以彰顯自己的惡名,他甚至還侵犯皇宮,搶劫宮女及宮中物品,這種行爲簡直是做到了強盜的極致,想來在這相對太平的時代,趙鍾哥足以名列天下盜賊之首了。

趙鍾哥的來歷馬人華是知道的,當時汴都方面的人將趙鍾哥帶到自己面前,他還不知道在遼國人人聞風喪膽的大強盜居然就在他眼前。不過惡人自有惡人磨,趙鍾哥打劫了王靜輝的商隊,結果被王靜輝所嫉恨,通過趙公公派出了宮中侍衛千里追殺趙鍾哥將其帶到了大宋。王靜輝本來想把這個著名的大盜給幹掉,不過想來想去還是拜託趙公公用盡方法折磨趙鍾哥,終於使他向王靜輝效忠,放回遼國聽用。

馬人望歷史上確有其人,《遼史》中還專門有一章《馬人望傳》,不過在戒唸的書中依據《馬人望傳》爲藍本進行改編,虛構了馬人華這個人物。當然在本書中馬氏兄弟兩人的故事情節都是虛構的,就連他們的年齡也做了改動,但是關於馬人望的官場生涯確實是真的。至於大盜趙鍾哥也是歷史上的一號人物,他也是遼國的漢人,不過趙鍾哥侵犯皇宮的“壯舉”是發生在三十多年之後,追捕趙鍾哥歸案的正是馬人望,馬人望被趙鍾哥所傷,但依然如狗皮膏藥一樣追捕趙鍾哥,終於緝拿歸案,這也是歷史事實,現在將這個人物也弄到本書當中,同樣是虛構情節,還請各位讀者不要過於深究。

第146章 傳位第400章 女直第249章 陣地第364章 伏兵第421章 創新第285章 退卻第66章 互援第369章 奴隸第216章 亮旗第152章 歸來第342章 殺伐西夏(六)第192章 難耐第20章 言論之防第170章 預示第186章 漂白第180章 默契第100章 成果第180章 默契第113章 推銷第377章 刺殺第48章 治療(上)第64章 懇求第286章 契機第423章 抽血第414章 做戲第256章 神壇第121章 開誠佈公第203章 決絕第54章 上邪第318章 藉口第226章 改變第246章 燃燒彈第164章 推託第365章 叛亂第78章 制舉第313章 亂局第29章 文化產業第205章 血戰第430章 相聚第131章 新時代第422章 根本第247章 水利第86章 赴任第305章 新式武器第152章 歸來第335章 定西軍第244章 一語成第421章 創新第137章 試探第387章 法律第252章 攤牌第125章 煩心第335章 定西軍第366章 遠交近攻第355章 馬氏兄弟第200章 誘敵深入第27章 新年第301章 設套第334章 李代桃僵第81章 賜婚第192章 難耐第285章 退卻第43章 轉機第252章 攤牌第125章 煩心第222章 火器之王第366章 遠交近攻第115章 苦惱第76章 裝備第218章 狼外婆第14章 策論第42章 得失之間第109章 應急中心第202章 攻守第48章 治療(上)第102章 安石第117章 見面第140章 和平第26章 漣漪第100章 成果第112章 王韶第59章 潛移默化第369章 奴隸第144章 最後的寧靜第287章 九味居條款第341章 殺伐西夏(五)第244章 一語成第74章 心事第207章 樑太后第2章 觀光第368章 後院起火第401章 急流勇退第234章 去職第229章 軍費第30章 經濟侵略第400章 女直第309章 烏龍第229章 軍費第393章 扯動
第146章 傳位第400章 女直第249章 陣地第364章 伏兵第421章 創新第285章 退卻第66章 互援第369章 奴隸第216章 亮旗第152章 歸來第342章 殺伐西夏(六)第192章 難耐第20章 言論之防第170章 預示第186章 漂白第180章 默契第100章 成果第180章 默契第113章 推銷第377章 刺殺第48章 治療(上)第64章 懇求第286章 契機第423章 抽血第414章 做戲第256章 神壇第121章 開誠佈公第203章 決絕第54章 上邪第318章 藉口第226章 改變第246章 燃燒彈第164章 推託第365章 叛亂第78章 制舉第313章 亂局第29章 文化產業第205章 血戰第430章 相聚第131章 新時代第422章 根本第247章 水利第86章 赴任第305章 新式武器第152章 歸來第335章 定西軍第244章 一語成第421章 創新第137章 試探第387章 法律第252章 攤牌第125章 煩心第335章 定西軍第366章 遠交近攻第355章 馬氏兄弟第200章 誘敵深入第27章 新年第301章 設套第334章 李代桃僵第81章 賜婚第192章 難耐第285章 退卻第43章 轉機第252章 攤牌第125章 煩心第222章 火器之王第366章 遠交近攻第115章 苦惱第76章 裝備第218章 狼外婆第14章 策論第42章 得失之間第109章 應急中心第202章 攻守第48章 治療(上)第102章 安石第117章 見面第140章 和平第26章 漣漪第100章 成果第112章 王韶第59章 潛移默化第369章 奴隸第144章 最後的寧靜第287章 九味居條款第341章 殺伐西夏(五)第244章 一語成第74章 心事第207章 樑太后第2章 觀光第368章 後院起火第401章 急流勇退第234章 去職第229章 軍費第30章 經濟侵略第400章 女直第309章 烏龍第229章 軍費第393章 扯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