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草原

從河套平原進入西京道後,王順的定西軍就是所向披靡無往不利,但卻沒有想到自己居然被對手給打了偷襲,這簡直讓定西軍上下怒不可遏。不過好在宋軍反應及時,再加上奉聖州內的遼國將領偷襲的決心也並不是足夠堅決,所以在佔了便宜後便又縮回到奉聖州城池裡面去。

王順也犯了一個常識性的錯誤——他手下的兵將不過纔是奉聖州內遼軍的一倍而已,遠未到達能夠將對手全部包圍吃掉的程度,開始攻城也不過仗着先進的武器來打擊遼軍,想要趁亂得手,不過卻沒有想到遼軍比自己心中想象的還要堅強許多。

前半夜的攻城加上後半夜被敵人所偷襲,圍困奉聖州的宋軍多少顯得疲憊了一些,王順和他麾下的將領們在這個時候居然讓全軍除了放哨的士兵之外,全部都躲在帳篷中睡大覺。當然這些放哨的士兵也不是吃素的。宋軍在看到今天天氣良好的情況下,放飛了八個熱氣球,哨兵站在熱氣球的籃筐中直接用望遠鏡來觀測城中遼軍的動靜。這還不算,炮兵和部分投石機也歸他們來指揮,只要城中遼軍稍有動靜,便將遼軍集結地點從熱氣球上發下來,讓宋軍的遠程武器來根據情況對城中遼軍進行打擊。

火炮不僅可以在第一時間趁對手不備來偷襲敵軍,從而達到轟殺敵方將領完成斬首的任務,其最大的好處便是射程夠遠。至於威力不及大型燃燒彈也只是相對而言——像在滅夏戰爭中,若是城牆不結實加上宋軍運氣足夠好的話,五六個燃燒彈突然集中發射落在一處便可以將城牆炸出一段豁口,甚至能夠將一片城牆給炸塌。

火炮威力遠不及大型燃燒彈,但是炮彈的威力也足夠摧毀城牆上的任何工事。遼軍建造城池的水平遠比党項人要好的多,想用燃燒彈來炸塌他們的城牆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但是燃燒彈可以“定點”清除城牆上遼軍的投石機等守城武器,這就使得城外宋軍的投石機等遠程武器可以靠得非常近。

有了火炮的配合,遼軍在城牆上就如同移動靶標一樣,只要有足夠的價值,哨兵便指揮火炮對城牆上的目標進行炮擊,而投石機、神臂弩和弩炮之間相互配合將城門洞守好。儘管王順所帶的兵將數量上是少了些,但是有了這些遠程武器相互配合到也讓遼軍投鼠忌器,不敢突圍逃跑了。

定西軍是宋軍中少有的非常注重技術兵器的軍隊,加上天機的工匠營的配合,定西軍在武器裝備尤其是在遠程武器裝備上的比例遠遠高於其他宋軍部隊。河套平原也給定西軍成爲快速機動提供了其他部隊所不具備的便利條件,就連定西軍中的步軍也是騎着馬匹的,而且弩炮、神臂弩小型化後便直接掛在馬匹後面可以隨大部隊進行快速機動。這支綜合了遊牧民族和農耕文明長處所組建的部隊,在此時依靠其生猛的戰鬥風格和令人眼花繚亂的武器裝備,死死的控制着奉聖州內的遼軍動彈不得。

到了下午的時候,士兵已經開始起牀就地埋鍋竈飯,而在這個時候宋軍的遠程打擊武器卻加大了向城中的投放頻率。在火炮的精確掩護之下,小型弩炮和神臂弩更加靠近了城牆,城牆上已經基本上沒有遼軍了,而城門洞有大量的神臂弩和弩炮進行看守,使得吃憋的遼軍想要出城利用騎兵的速度反擊對手都不可能。

在對手這樣低下的防禦體系下,宋軍的大中型投石機瘋狂的向城牆開始靠攏,燃燒彈、轟天雷、石塊等不要本錢地在哨兵觀測結果下向城內有遼軍集合的地方精確地投擲出去。一時間就在宋軍吃飯的當口,城內的遼軍卻在這個時候受到了宋軍遠程武器的無情打擊。任何一個將領來到這裡看到這樣的形勢都可以輕而易舉的做出最佳的判斷,城中的遼軍根本就沒有任何機會了。

等到宋軍吃完飯後,王順下達了集結命令,重點在奉聖州的南門和西門擺好架勢,其餘北門和東門宋軍力量雖然被削弱,但他們卻得到了更多的神臂弩和弩炮來看守所對應的城門。這樣的佈置會使得任何一個膽敢走出城門洞的遼軍在第一時間被紛飛而至的箭支射成刺蝟,或者乾脆被小磚頭打得頭破血流。

在宋軍開始集結的同時,王順終於下達命令,讓大型投石機換上大號燃燒彈向城內投射。這一次王順也終於在昨天被遼軍偷襲激出了怒火下,開始使用自己手中能夠使用的最富有衝擊力的進攻來拿下這座城池,也不再在乎城池的完好程度了。只要城內的遼軍能夠有足夠堅韌的信心,王順並不介意將整個奉聖州夷爲平地!

由於戰況的發展,就王順所知他已經不可能再碰到什麼像樣的大城池了,而進攻析津府方向的中路軍有着全宋軍最好的後勤支持和武器裝備,自己就是把手中全部的大型燃燒彈用光也不用在乎,因爲中路軍根本不需要他的支持。

大型燃燒彈的破壞效果是十分明顯的,大型投石機將這種最大號的燃燒彈投擲進入城中後,在奉聖州內立刻騰起了一陣又一陣的黑煙,連接在一起後在熱氣球上的哨兵眼前呈現了一片活火熔城的景象。尤其是宋軍主攻的南門和西門,其周邊只要是在大型投石機射程範圍內的建築沒有一座是完好的,城內的遼軍人馬混亂,各條街道上都有四處奔跑的遼軍,不過只要還在大型投石機射程範圍內,都毫無例外的被燃燒彈巨大的爆炸威力撕碎身軀。

採用燃燒彈開始轟擊奉聖州的同時,南門和西門前也被宋軍各自集中了幾門火炮直接向城門開火。奉聖州的城門在第一輪炮擊後便被數枚同時而至的炮彈炸成碎片,城門洞中躲避燃燒彈的遼軍也立刻遭了殃。三輪射擊後,城門洞內被清掃一空,處處都是遼軍士兵的殘肢斷臂。

宋軍在將城門炸開後,城內的遼軍就已經非常清楚宋軍的下一步作爲了。儘管遭到了重大損失,但是遼軍士兵還是冒着箭雨石塊登上城頭,用手中的弓箭射向攻城的宋軍,意圖負隅頑抗。不過很快這些數量不多還堅持在城頭上阻止宋軍攻城的遼軍便受到了非常高“規格”的款待——數門火炮立刻掉轉炮口,繼續開始對城頭上的遼軍進行炮擊,不消一會兒,膽敢在城頭上露面的遼軍便被宋軍消滅乾淨。

相對於遼軍一片慌亂的景象,宋軍的攻城部隊則顯得不疾不徐非常有章法。王順也一改定西軍那種在正規宋軍將領眼中的那種“胡亂一氣”攻城法,穩步地將自己的大軍壓上,各種攻城器械也開始有效的運作起來。不過唯一有些缺憾的是,箭樓和嘹樓上的宋軍根本沒有任何作爲,因爲城頭上的遼軍已經徹底被遠程武器擊垮了,根本沒有給他們多少發揮的餘地。他們只得用弓箭來收拾城頭上爲數不多的殘餘抵抗者。

除了衆多爬城牆的宋軍之外,還有很多的宋軍排着整齊的防守隊列向城門洞進發。不過在他們打前鎮的是四輛並行的神臂弩和弩炮,通過城門洞邊移動邊直接向城內發射箭支和轟天雷。神臂弩的穿透力驚人,而轟天雷在人羣中殺傷力倍增。在幾輪發射後,守在城門口的遼軍受到了嚴重的傷害。集中在城內城門洞出口的遼軍即刻被神臂弩和弩炮所驅散,只得避開城門洞的直線方向小心謹慎地站在城牆的兩邊準備阻擊從這裡進城的宋軍。

馬上快要到達城門洞的時候,神臂弩和弩炮突然向兩邊讓開,後面的宋軍隊列也整齊地讓開了一條通路。城門洞另外一側的遼軍終於等到機會和宋軍面對面硬抗了。結果卻發現這條由宋軍讓開的通路......上正快馬駛來一列凶神惡煞般的宋軍騎兵,剛剛見到宋軍面的遼軍還沒有做出反應,便被一陣陣的爆炸聲所淹沒——這是宋軍騎兵手中的手榴彈!

前面幾個宋軍騎兵在扔出手中的手榴彈後,便從馬上抽出長長的斬馬刀,夾緊戰馬揮舞着手中的斬馬刀衝進了遼軍陣營,一時間掀起了一片腥風血雨。在這隊騎兵衝過之後,後面的宋軍也不管什麼隊形了,直接跑步跟在騎兵的後面一擁而上快步通過被遼軍將士鮮血染紅的城門洞,衝進了奉聖州。城牆和城門洞很快便被宋軍所佔領,源源不斷的後續部隊藉着這個機會快速上前以增強前鋒的力量擴大戰果。

隨着城內戰局的糜爛,遼軍也開始失去了繼續抵抗宋軍的勇氣,小隊的遼軍在城中四處亂竄打算尋找生路,不過這些遼軍不是被宋軍殲滅便是做了宋軍的俘虜。城內的遼軍在完全被宋軍分割開來之前,能夠形成抵抗力量的全部都集中到了東門和北門附近,見城內戰事不可爲後,便各自打開城門向外衝鋒打算殺出一條血路。

剛剛打開城門,早就嚴陣以待的宋軍立刻用手中的武器向對手作出了迴應,神臂弩的殺傷力在這個時候體現的最爲突出,力量強大的箭支居然在穿過了三四人後直接將“人串”釘在了城牆上,更有不計其數的由弩炮發射的小石頭。城內遼軍在城門口往返突圍了數次之後,都被宋軍堅決地打回到城內。遼軍在北門和東門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卻沒有換來出路,而宋軍卻好整以暇專門守住城門出口等遼軍自己衝出來來增添自己的戰功,這個局面不禁讓遼軍將領有些吐血。

隨着入城的宋軍越來越多,遼軍愈發顯得危險了。在城中的建築物阻礙了騎兵的發揮,而宋軍派進城中的騎兵則是五六成羣,帶領着大隊步軍在城中進行穿梭。只要見到遼軍便是一通手榴彈扔過去,然後小隊騎兵衝鋒上前刺穿遼軍混亂的防線,後面的宋軍繼續沿着騎兵的腳步進行衝擊。這種戰術使得遼軍抵抗起來更加困難。雖然他們也有騎兵,但是宋軍手中的手榴彈爆炸卻很容易讓他們跨下的戰馬受驚,而宋軍騎兵的戰馬顯然受過專門的訓練對爆炸聲並不受影響。此消彼漲後,遼軍在城內匆匆組織起來的戰線一再被宋軍所突破,後面的遼軍抵抗心理快速崩潰,投降的遼軍越來越多。

奉聖州的攻城戰一直持續到半夜,直到最後一個遼軍將領被宋軍包圍意圖抵抗被射成了刺蝟後,終於結束了。王順則在這個時候好整以暇和自己的兄弟開始進城,後續的部隊則擔負清掃戰場,撲滅建築物的大火,四處搜索遼軍殘餘,這些整整折騰了一個晚上。在黎明再次照耀奉聖州的時候,這裡終於完全屬於大宋了。

看着還四處冒煙的奉聖州,王順和他的兄弟們也正聽着部下的彙報。這次奉聖州之戰直接殲滅了城中的六萬遼軍,至此遼國西京道再也沒有一支能夠超過五千人的軍隊了,剩下的殘魚爛蝦都是草原部落的私兵,哪裡是定西軍的對手?!

也就到了這個時候,王順才知道這些天和他對抗的對手是誰——耶律孟簡。遼軍主將的確是在第一天的炮擊中被火炮擊中身亡了,但是正因爲耶律孟簡在奉聖州,才使得遼軍組織起來抵抗宋軍的進攻,並且還在晚上偷襲了宋軍。沸騰文學整理收藏

耶律孟簡也是大宋情報局所關注的對象之一,他是耶律屋質的第五代孫,在遼國“三逾越”中的耶律屋質家族享有崇高的地位。即便在耶律屋質去世快百年的現在,他的家族依然是遼國最受尊敬的契丹家族之一。

耶律孟簡因爲反對耶律乙辛而被流放,情報局之前的判斷他是在上京道,後來磨古斯叛亂後就失去了他的消息,沒有想到他已經到了西京道而不是像以前那樣返回大定府。正是因爲耶律孟簡的指揮和威望才使得失去最高將領的奉聖州遼軍沒有崩潰,一直在抵抗宋軍的攻勢,才使得奉聖州攻城戰打得這麼艱苦。

奉聖州被宋軍攻破之後,耶律孟簡也上陣抵抗宋軍,不過這一次他真的死在了亂軍之中。後來他的屍體也被找了出來,在確認是耶律孟簡後,被王順厚葬在奉聖州西邊的土丘上。對於這麼一個給定西軍造成相當大麻煩的對手,王順也沒有什麼好說的,說是佩服也算不上,畢竟兩國交兵各爲其主。

宋遼兩國百年糾纏結下的恩怨實在是太多了,爲了避免自己的子孫受到奴役,王順也是竭力率領指揮宋軍攻城掠地,爲了打垮對手而奮鬥,這些不過是自己的民族延續一線生機罷了。有時候王順也在想,對遼國更有幾代人仇恨的楊家,到了楊崇嶽這一代看來是要作出一個了斷了,尤其楊崇嶽手握重兵,到時候攻下析津府豈不是血流成河?!

不過這些都不關王順的事,楊崇嶽如何指揮中路軍作戰是楊崇嶽的事情,自己也對繼續東進沒有了多大的動力,只是沿途攻克了幾個比較大的城鎮後,在情報局的指點之下來到了一處地勢險要的地方埋伏起來,專門等着析津府派來援助奉聖州的軍隊。不過在埋伏了數天之後,終於確定析津府是不會派人來奉聖州了,桑乾河南面的中路軍攻勢如潮,析津府看來也是岌岌可危,自然是派不出多餘的兵力來管奉聖州的死活。

對於析津府王順並不感興趣,這樣的戰功對他來說只能夠算是麻煩,絕對不是好事,不過他還是留下了兩萬定西軍和三萬從河東路出發的宋軍混合五萬向析津府繼續進發。王順也寫了一封信交給佩澄,讓他帶領這支軍隊去會合楊崇嶽,並且把這封信帶到。他只是將自己的兵力交給楊崇嶽來指揮,到時候得了戰功楊崇嶽也絕對不會少了自己這一份,並且任何一個將領都不會嫌兵多,這也算是承了自己的人情。

楊崇嶽與王韶和種諤不同,他對王順還是非常接納的,並且在當年西夏戰爭中也多有扶持。王順能夠在短時間內連克五城把西夏打得雞飛狗跳,這如果離開了楊崇嶽從旁掩護是絕對不可能做到的。況且當年楊崇嶽也把自己軍中的火器等補給給自己不少,今天這麼做也是還了當日一個人情。

與楊崇嶽的家族和契丹人的恩怨不同,王順和他的兄弟們自小接受王靜輝的教導,他們的眼光遠要比楊家和契丹人恩怨要看得遠。王順這一次帶兵出征提前完成了自己的任務,剩下來的便是把目光投向北方——那裡的草原纔是自己真正建功立業的地方!

第123章 走馬觀花第412章 抉擇第207章 樑太后第390章 摩擦第401章 急流勇退第259章 殺雞敬猴第80章 參謀第248章 迴歸第246章 燃燒彈第191章 風滿樓第389章 貿易第218章 狼外婆第21章 出書第119章 體檢第216章 亮旗第201章 追殺第388章 風雨欲來第12章 算賬第106章 賞賜第33章 拜訪第89章 貪污第135章 互算第405章 牛刀小試第108章 糧食第115章 苦惱第368章 後院起火第217章 試製第37章 修書第281章 西北第222章 火器之王第75章 兼容幷蓄第239章 沉醉第158章 芥蒂第187章 烽火第231章 誘惑第308章 暗流第162章 首富第254章 沈括改行第244章 一語成第416章 勒索第389章 貿易第20章 言論之防第52章 心意第76章 裝備第74章 心事第36章 上崗第420章 馬屁第45章 試探第79章 新生第346章 殺伐西夏(十)第185章 教訓第157章 十里送行第43章 轉機第330章 壓力第248章 迴歸第415章 諷刺第141章 因勢利導第410章 鐵與血第433章 出擊第50章 進策第126章 長相守第74章 心事第338章 殺伐西夏(二)第59章 潛移默化第232章 武策第380章 功成第17章 身份第81章 賜婚第236章 人情第80章 參謀第201章 追殺第243章 測度第108章 糧食第19章 蜂窩煤第129章 銷路第309章 烏龍第381章 硫球第162章 首富第252章 攤牌第134章 王靂第295章 主戰第199章 公道之言第285章 退卻第138章 新事業第80章 參謀第24章 赴宴第150章 賭局第264章 勘查第233章 校場閱兵第383章 取捨第231章 誘惑第67章 扭轉第315章 完勝第192章 難耐第418章 新政治勢力第249章 陣地第90章 前奏第46章 收官第198章 掃興而歸第225章 舌戰
第123章 走馬觀花第412章 抉擇第207章 樑太后第390章 摩擦第401章 急流勇退第259章 殺雞敬猴第80章 參謀第248章 迴歸第246章 燃燒彈第191章 風滿樓第389章 貿易第218章 狼外婆第21章 出書第119章 體檢第216章 亮旗第201章 追殺第388章 風雨欲來第12章 算賬第106章 賞賜第33章 拜訪第89章 貪污第135章 互算第405章 牛刀小試第108章 糧食第115章 苦惱第368章 後院起火第217章 試製第37章 修書第281章 西北第222章 火器之王第75章 兼容幷蓄第239章 沉醉第158章 芥蒂第187章 烽火第231章 誘惑第308章 暗流第162章 首富第254章 沈括改行第244章 一語成第416章 勒索第389章 貿易第20章 言論之防第52章 心意第76章 裝備第74章 心事第36章 上崗第420章 馬屁第45章 試探第79章 新生第346章 殺伐西夏(十)第185章 教訓第157章 十里送行第43章 轉機第330章 壓力第248章 迴歸第415章 諷刺第141章 因勢利導第410章 鐵與血第433章 出擊第50章 進策第126章 長相守第74章 心事第338章 殺伐西夏(二)第59章 潛移默化第232章 武策第380章 功成第17章 身份第81章 賜婚第236章 人情第80章 參謀第201章 追殺第243章 測度第108章 糧食第19章 蜂窩煤第129章 銷路第309章 烏龍第381章 硫球第162章 首富第252章 攤牌第134章 王靂第295章 主戰第199章 公道之言第285章 退卻第138章 新事業第80章 參謀第24章 赴宴第150章 賭局第264章 勘查第233章 校場閱兵第383章 取捨第231章 誘惑第67章 扭轉第315章 完勝第192章 難耐第418章 新政治勢力第249章 陣地第90章 前奏第46章 收官第198章 掃興而歸第225章 舌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