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推銷

受到王靜輝初來楚州便興修水利工程獲得淤田收益的啓發,韓琦愣是咬牙切齒的從國庫中撥出六十萬貫資金來專門對汴河水域進行整頓。王靜輝知道後也佩服這個韓琦真夠穩當的,據他所知的歷史,王安石正是在汴河上投入青苗法的錢來修整水利工程,僅淤田就有十萬餘頃,要是實現其目標,不僅能夠使汴河的運力增強,當然也可以像他這樣在楚州除了處理一大批廂兵外,還能撈到不少現金外快,可以立刻賣掉部分土地收回投資。其綜合效應實在是倍增於六十萬貫的投資,並且好處還是長期的。

像這樣的事情,王靜輝早就和韓琦之間的來信中探討過了,考慮到國家財政的緊張情況,王靜輝就向韓琦做“工作”:“楚州水利示範工程”有着榜樣作用,雖然不能適合所有的河流流域,但可以優先解決那些在修整水利工程同時還能夠有相當數量淤田產生的河流,這樣的工程幾乎在一年之內就可以收回投資款項,並且可以順手轉業許多廂兵,其長短期利潤都是不可小視的。

有楚州的淮河作爲榜樣,韓琦他們自然被王靜輝的來信所打動了,只不過王靜輝沒有想到韓琦的第一個目標便是汴河,他可是記得歷史上王安石青苗法最大的水利工程便是汴河流域的修整。王靜輝認爲有些水利工程早就有計劃了,但因爲朝廷財政的緊張所以就壓下不動,不然韓琦也不會這麼巧合去修整汴河流域水利工程,這個工程肯定早就有這份計劃。不知道壓了多長時間了。有機會可以到韓琦那裡去淘淘金,說不定會有很大的收穫。畢竟自己這裡有的是富裕資金,但缺乏好地項目,他從來沒有想過水利工程居然也有這麼賺錢地時候,當然是條旱澇保收的發財之路。

還沒有出正月。大宋各地都是洋溢着新年地氣氛,由於汴河冬季封凍,原本全是水路就可以從楚州直達汴都開封,王靜輝和王韶一行人只好走陸路,這就使得將近五分之四的路程都是陸路了,王靜輝也看到了沿途汴河一些河段有興修水利工程的痕跡,已經幹過一次這種活的他,自然知道韓琦修正水利工程地速度不算慢了,畢竟汴河流域涉及的範圍要比楚州大多了,而且汴河是大運河的一段。還承擔了南北運輸的重任。

汴河水利工程能夠產生的淤田經濟效應,讓韓琦等人認爲興修水利工程是條發家致富之路,從而使得決策的時候阻力降低,但真正更實在的意義便是使得那條脆弱的運輸線保險係數更高些。大宋連年遭災,而維繫國家的重心全都在汴都到杭州這段運河上,國家的財賦全靠這條運河來週轉,而南北之間地貿易也都是由這條運河來維繫,不過這條運河卻連接這兩大河流。最危險的莫過於黃河了,如果黃河遭受大災,可以輕而易舉的讓這條大宋命脈癱瘓上幾個月,而後帶來的泥沙也會使運力大打折扣。所以說不到萬不得已,大宋統治高層如果治理河道淤積的話,是絕對會優先考慮運河水系的。

本來韓琦也想疏通汴河水系。但他窮啊!大宋每年的財政收入高達近六千萬貫,但財政赤字居然還有幾百萬貫之多,真是讓他感到汗顏,好在自己的義子本事夠大,自採用他地方法後,這一年不僅消滅了赤字,刨除官員的“年終獎”外,居然還有百萬餘貫的盈餘,雖然說出去很丟面子,但作爲十一年執政的韓琦來說,今年是他最爲輕鬆的一年——這是他十一年執政生涯中唯一一年沒有虧欠的年份!

宰輔韓琦和三司使韓絳在向英宗趙曙最後報出這個統計結果後,坐在御案上地趙曙心中也是鬆了口氣,以前他可是沒有這麼仔細的聽過最終年度財政審覈結果的,但潁王趙頊受到王靜輝的影響,非常注重“數字化”管理,常常跑到三司使韓絳那裡去翻閱各種財務方面的報告,對大宋的現狀瞭解的也越來越深刻,閒暇時間兩父子閒談的時候,英宗趙曙明顯的感覺到自己的兒子成長了許多,自己一問起關於某個方面的事情,趙頊都能對答入流而且還能夠報出具體數字作爲堅實的佐證,這讓英宗趙曙心中感到十分高興,細問之下才知道這是受駙馬的影響。他也開始責成宰輔韓琦和三司使韓絳必須把今年的財政狀況給以具體數字的形勢彙報出來,而不是像以往那樣只是告訴自己大宋虧欠了幾百萬貫——“一百萬貫也是百萬貫,九百萬貫也是幾百萬貫的範疇,朕要知道大宋到底每年有多大的窟窿!”英宗趙曙心中默默的想到!

英宗趙曙的這道命令確實讓身爲計相的三司使韓絳忙碌了半天,而且最忙碌的還是要算宰輔韓琦,他不僅要找韓絳,還要負責聯繫戶部的人做好協調工作,不過好在英宗趙曙知道一些事情是忙不得的,第一次彙報的精度定在千貫的標準上,這使得所有涉及此事的人都暗地裡擦了把冷汗。

英宗趙曙身爲這個龐大帝國的統治者,當然知道帝國的現狀是怎麼樣的,他心中也已經做好了聽到財政赤字的準備,但宰輔韓琦最後呈報上來的結果還是讓他非常欣慰的——利潤和盈利之間雖然不成比例,但也總比聽到赤字強。

當韓琦向英宗趙曙彙報帝國財政狀況的時候,王靜輝和王韶也終於到達了汴都開封。王韶在開封沒有住處,王靜輝自然不會讓他去住客棧,就把王韶直接帶回了駙馬府。但在王靜輝的心中,王韶是要起大作用的,沒有歷史上王安石這樣深受皇帝信任的重臣鼎力推薦,小小地參軍王韶哪能夠平步青雲成爲大宋有數地領兵作戰的將領?!既然自己從王安石手中“劫下”了王韶。自然不願看到他沒有機會重現歷史上地光芒。雖然不能像王安石那樣一下子給提拔他到高位,但給他鋪平道路。憑藉着自己的力量,這應該不算是很困難的事情。

王靜輝心中打定主意後,便開始策劃着怎麼爲王韶鋪平仕途道路了。他身爲大宋駙馬是外戚的身份,對於外戚來說。在歷朝歷代都是防範地重點對象,尤其是北宋年間,歷史上王靜輝就沒有聽說外戚能夠鬧出什麼風波的,駙馬的職位也多是空銜,能夠像他這樣做到軍州事的實差的幾乎沒有,倒是有學士位的,到了南宋時期,外戚的能力纔有所發展,尤其是宋寧宗時期史彌遠好象就和當時的皇后有親戚關係,居然能夠官居執政。並且還暗中影響了皇位繼承,這是宋朝外戚權力的頂峰了,史彌遠也是僅有的那麼一例,其他外戚如駙馬身份也是在南宋地時候才做到了同籤樞密院的職位,但那也是公主死後幾十年的事情了,公主在世時是絕對沒有這個機會的。

王靜輝想了想宋朝外戚的處境,也知道這次他外放楚州擔任實差實在是異數,估計也就是到此打住了。這個時代是大宋最後的輝煌了。開封的包公去世還不到十年,這裡還有韓琦、富弼、歐陽修、司馬光、文彥博這樣眼睛裡揉不得沙子的大臣,他身爲駙馬和這些大臣中私下地關係還都不錯,但如果往上走一步話,說不定就要變成冤家了,而王靜輝自己對權力也沒有什麼奢望。巴不得早點退隱,自然是不會出現這樣不利的狀況。

不過爲了給王韶謀個好出身,讓他在戰場上發揮他歷史上所起的作用,說不得也要走動走動爲王韶延譽了。在以文治爲標榜的宋朝來給一個將軍謀出路,其困難可想而知,但這並沒有難道王靜輝,不過讓他爲難的是把王韶推薦給誰更好、更穩妥、能夠最大限度發揮王韶威力的人。

樞密院帝國參謀部地參謀總長郭逵固然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問題是王靜輝的身份是駙馬,這樣明目張膽的舉薦官員,尤其是個武將,恐怕會惹來那些神經緊張的文官的猜忌,他可不想給自己找這個麻煩。

既然大道不能走就走偏門吧,王靜輝到達汴都後,在駙馬府中梳洗一番後,便帶着王韶來到了潁王府邸。王靜輝正是要把王韶推薦給潁王趙頊,他知道趙頊是個好戰份子,歷史上他在繼位成爲神宗皇帝后,曾經身着戎裝到慈壽宮去給曹太后請安,而且當年他向富弼詢問治國之策的時候,富弼告訴他“能夠二十年口不言兵便是富國之策”,他居然毫不猶豫的將富弼貶黜汴都回到洛陽養老去了,刨除年輕皇帝看不慣守舊派的那一套外,從本質上說,趙頊這個傢伙還是非常向往漢武帝的武功的。

王靜輝雖然對富弼這樣的老臣主張國家修養生息的政策表示贊同,但決不會認爲大宋二十年之內沒有滅掉西夏,或者徹底把西夏踢出宋遼夏“三國遊戲”的實力。在王靜輝的眼中,西夏在歷史上只不過是遊走在遼國和大宋之間左右逢源,趁火打劫的強盜之輩,根本沒有資格稱爲國家的綜合實力,否則《新華字典》後面的朝代表中就該有西夏的一席之地,若不是他讀宋史,根本就不知道西夏的歷史的皇帝是誰。按照王靜輝的估計,大宋照此速度平穩發展五年後,就可以有實力在宋夏邊境上處於主動攻擊的地位,由於沙漠和騎兵因素,滅掉西夏難度實在是有點高,但重傷它讓它從此一蹶不振,隔斷西夏和遼國相互牽制大宋徹底淪爲大宋的一個小屬國,在他的眼中卻是容易的很。所以他主張在這五年中對西夏採取柔性措施,控制西夏的經濟和文化,等到實力夠強的時候,就徹底封鎖,困死西夏!

歷史上太子繼位後,太子府的舊人都會成爲新皇帝的班底,除了韓琦、富弼這樣名望甚重的大臣能夠屹立不倒外,這個政治格局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而太子府的舊人就充當了新鮮血液的角色,只要不是實在草包無能。基本上都會受到重用。王靜輝相信王韶是個腳踏實地地人。不然歷史上地王韶也不會在科舉不中後,便遠赴邊境“採訪邊情”了。他能夠獻出《平戎三策》,便是他近二十年的積累。王靜輝相信他能夠得到潁王趙頊地賞識,待到趙頊繼位後,他便是出任軍方高級將領的不二人選。

這個過程的長短顯然沒有保證。因爲就連王靜輝也說不準英宗趙曙現在究竟能夠活多長時間,如果他日夜陪伴在趙曙身旁來安排老丈人的生活起居,趙曙活上十年也不是沒有可能地事情。但趙曙身患的是心血管疾病,這種病症即使是在二十一世紀也是個定時炸彈,潁王趙頊繼位時間也是個未知數。

“就先讓王韶成爲潁王趙頊的幕僚吧!這樣以王韶的真本事肯定能夠獲得趙頊的賞識和信任,雖然不能夠讓王韶一下子如歷史上那樣破格提拔、一步到位,但這樣做更符合朝廷大佬們積累資歷的觀念,況且這個時候是大宋修養生息的好機會,沒有必要去刺激原本已經內訌的西夏,搞不好會讓他們又團結在一起。那可就不好了,先讓他們慢慢自相殘殺消耗國力吧!”王靜輝在邁入潁王府邸的時候心中想到。

潁王趙頊正好在家中研讀書籍,聽到駙馬來訪,自然是趕快讓人請進來。等趙頊見到王靜輝的時候,卻發現自己地妹夫身旁還站着一個孔武有力的黑漢,嚮往武功的趙頊自然能夠感受到王韶的軍人氣質。王靜輝見狀便給他們兩個人互相介紹,趙頊得知他面前站着的人居然是和駙馬和寫《對西夏長期戰略札子》的王韶,頓時熱情起來。連連誇獎王韶。王韶認爲自己和駙馬寫的那道奏章,自己實在是沒有出什麼大力氣,幾乎都是駙馬搭建起來的,聽到趙頊誇獎自己,弄得他心中實在是不好意思,好在他歲數大臉又黑。只不過顯得他地臉更黑了而已。

王靜輝看到王韶那份尷尬樣子,心中簡直是笑破了肚皮,但爲了挽救這個大宋名將,他還是忍住了,說道:“殿下,王參軍常年身處西北前線,對宋夏交界地區有着很深的瞭解。我和王參軍在楚州偶然相識,一見如故引爲知己,便和寫了這道《對西夏長期戰略札子》,王參軍可是在其中有了很大的功勞,近日來此便是想讓殿下認識一下王參軍,好了解一下真實的宋夏邊境對峙的狀況,這可是那些邊疆大人奏章中看不到的!”

王韶聽王靜輝稱讚他在那道奏章中有很大功勞,便開口說道:“殿下,駙馬稱讚過譽了,韶不過是略盡微薄之力,奏章在臣認識駙馬之前便已經寫好了,臣不過是提供了一些參考意見而已,駙馬言重了!”

王靜輝在一旁聽過後,心中暗喜:這個王韶還是挺實事求是地,不過你做夢也想不到這奏章是我抄襲你的成果,也不過是我牽制別人手中的一張牌而已,你這個人才纔是我最看重的,那道奏章哪裡有收復熙河、斷西夏後路重要,沒有你王韶,大宋還不知道要花多少錢財來收拾西夏呢!

不過王韶的推辭在潁王趙頊的眼中卻是謙遜的表現,因爲他雖然知道王靜輝曾經給軍方貢獻過火器和快速牀弩的製造方法,但論起戰略佈局卻從來沒有顯現過,有這個王韶在王靜輝身旁,王韶對軍略的熟悉加上王靜輝的奇思妙想,兩人和寫那道奏章纔算是正常,王韶的謙讓在趙頊的眼中反倒是一種難得的優良品質了。

此時三人相互談論了一下西北的情況後,趙頊對王韶非常滿意,便把王靜輝和王韶邀請到另外一間書房,那間書房和王靜輝在楚州懸掛地圖的書房佈置差不多,兩人所用的地圖都是出自樞密院所精製的地圖,這讓王韶確實開了眼界。在這間書房中,在王靜輝的授意下,王韶主講了那道奏章中對西夏合圍的前三道武力政策,趙頊也是聽的津津有味,王靜輝在一旁觀察他們兩個人的交談,知道自己最初的目的算是達到了——趙頊並不排斥王韶,和歷史一樣,趙頊對王韶的才能也是十分看重的,不過趙頊現在還不是神宗皇帝而已。

王靜輝看到這樣的情形心中也算是有了個底,他非常害怕因爲自己的緣故而白白糟蹋了王韶的軍事才能,畢竟自己不能成爲歷史上王安石那樣秉持朝政的強力政治人物,這讓他心中多少有些擔心,但現在看來自己完全沒有那個必要。

第309章 烏龍第112章 王韶第303章 縱橫第412章 抉擇第391章 突襲第313章 亂局第146章 傳位第99章 包公第203章 決絕第307章 投身第238章 宴請第24章 赴宴第417章 格局第290章 多管齊下第415章 諷刺第361章 新變法派第286章 契機第97章 捷報第47章 人口販子(下)第375章 海上第337章 殺伐西夏(一)第144章 最後的寧靜第309章 烏龍第105章 銀行第48章 治療(上)第119章 體檢第316章 生死邊緣第381章 硫球第194章 冰封第357章 迷霧第194章 冰封第187章 烽火第315章 完勝第306章 斷仇第70章 漸變第342章 殺伐西夏(六)第284章 野心第17章 身份第342章 殺伐西夏(六)第334章 李代桃僵第388章 風雨欲來第125章 煩心第386章 疑惑第394章 生疑第135章 互算第90章 前奏第222章 火器之王第25章 技驚四座第271章 重建第111章 巧合第48章 治療(上)第257章 變而變第209章 轉變第109章 應急中心第87章 戰報第340章 殺伐西夏(四)第391章 突襲第108章 糧食第125章 煩心第250章 堅持第39章 盤算濮議第219章 許諾第424章 留學生第387章 法律第193章 書童第247章 水利第422章 根本第133章 莫測第146章 傳位第378章 風起雲涌第358章 挑撥第138章 新事業第434章 定局第69章 醫道第273章 奠基第133章 莫測第405章 牛刀小試第154章 軍火第384章 公益第303章 縱橫第126章 長相守第278章 顧忌第246章 燃燒彈第261章 答辯第297章 擴張第332章 送行第148章 風起第163章 雙刃劍第400章 女直第345章 殺伐西夏(九)第114章 大師第205章 血戰第191章 風滿樓第214章 蘇頌沈括第135章 互算第145章 急招第183章 情報第39章 盤算濮議第89章 貪污第433章 出擊
第309章 烏龍第112章 王韶第303章 縱橫第412章 抉擇第391章 突襲第313章 亂局第146章 傳位第99章 包公第203章 決絕第307章 投身第238章 宴請第24章 赴宴第417章 格局第290章 多管齊下第415章 諷刺第361章 新變法派第286章 契機第97章 捷報第47章 人口販子(下)第375章 海上第337章 殺伐西夏(一)第144章 最後的寧靜第309章 烏龍第105章 銀行第48章 治療(上)第119章 體檢第316章 生死邊緣第381章 硫球第194章 冰封第357章 迷霧第194章 冰封第187章 烽火第315章 完勝第306章 斷仇第70章 漸變第342章 殺伐西夏(六)第284章 野心第17章 身份第342章 殺伐西夏(六)第334章 李代桃僵第388章 風雨欲來第125章 煩心第386章 疑惑第394章 生疑第135章 互算第90章 前奏第222章 火器之王第25章 技驚四座第271章 重建第111章 巧合第48章 治療(上)第257章 變而變第209章 轉變第109章 應急中心第87章 戰報第340章 殺伐西夏(四)第391章 突襲第108章 糧食第125章 煩心第250章 堅持第39章 盤算濮議第219章 許諾第424章 留學生第387章 法律第193章 書童第247章 水利第422章 根本第133章 莫測第146章 傳位第378章 風起雲涌第358章 挑撥第138章 新事業第434章 定局第69章 醫道第273章 奠基第133章 莫測第405章 牛刀小試第154章 軍火第384章 公益第303章 縱橫第126章 長相守第278章 顧忌第246章 燃燒彈第261章 答辯第297章 擴張第332章 送行第148章 風起第163章 雙刃劍第400章 女直第345章 殺伐西夏(九)第114章 大師第205章 血戰第191章 風滿樓第214章 蘇頌沈括第135章 互算第145章 急招第183章 情報第39章 盤算濮議第89章 貪污第433章 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