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推託

想到還沒有人給報紙寫稿子,王靜輝頓時有些發矇——自己光想着如何去推廣報紙了,卻沒有想到連新聞稿的來源都還沒有着落呢!

不過好在《梅雪》創刊都三年了,其編輯部的豪華陣容和高質量的稿件已經在大宋士子心中佔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王靜輝可以藉助《梅雪》和自己的號召力,來召集人手進行短期的突擊培訓組成編輯部和記者,不過這中間還是有一個要命的問題——時間,他缺少培養一個基本合格編輯和記者的時間。

在以前的時空中,王靜輝在團部的本身職務是軍醫,不過也同時兼任筆桿子,寫一些宣傳材料,連團部領導的先進事蹟都是由他來主筆的,對於寫新聞,他雖然說不上是精通,但理論上的書他可是讀過不少,先不論寫出來的怎麼樣,比畫兩下子還是可以,況且在這個時代,有誰能夠比他更懂新聞?他就不信那些寫出名傳千古詩詞的大文豪還寫不來一篇新聞稿?!

理論上宣傳媒體是沒有政治立場的,但即便是在後世,王靜輝也沒有聽說那個新聞集團身後沒有政治勢力在支撐的,最鼎鼎大名的便是美國之音了,那是兩個政治集團陣營的對峙的產物。從福寧殿雙方的支持和反對上來看,誰都想讓這份即將要誕生的報紙爲他們說話,成爲他們口舌。不過王靜輝可不願意發生這樣的事情,無論是保守派還是改革派的做法都不能夠讓他滿意,歷史上這兩派之間的鬥爭並沒有因爲王安石和司馬光地去世而終止。反而愈演愈烈。兩派輪流得勢相互傾軋,明確地站在一方就等於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面。這對明鏡報今後地發展也不利。

“這份報紙本來就是爲老百姓說話的,報紙的主旨便是爲民請命吧!”旁邊已經快要分娩的蜀國公主手中拿着針線在給即將誕生地孩子縫製衣服,丈夫要辦報紙的事情她也知道的非常清楚,看着王靜輝興高采烈的像一個孩子一樣在她身旁描述報紙的好處。趙淺予心中充滿了甜蜜的感覺。

憑着敏銳的直覺,蜀國長公主知道丈夫平時心中裝的事情很多,很多夜晚看到王靜輝獨自一人披着件單衣也不點燈便坐在書案旁邊,不知在思索什麼。王靜輝一直也沒有變,如同自己第一次見到他一樣——眼中閃爍的都是無窮的智慧,丈夫因爲自己而進入官場,也同樣是因爲自己不能不如仕途地巔峰,縱觀丈夫幾年來所做的種種,都是在爲了百姓,爲了大宋。對人甚少有評價的太皇太后都出言讚許道:“駙馬乃國士,不過惜是癡人!”

王靜輝想要爲報紙定下一個基調以招攬大宋才子投身其中,蜀國公主看到丈夫單手拖着頭在那裡苦思,她想都沒有想便出言說出了“爲民請命”。王靜輝聽後豁然開朗,心中才明白自己太過於困在原來的歷史棋局中了,他現在沒有必要看王安石和守舊派的臉色,刊印發行報紙本來的意願便是爲天下百姓說話,哪裡用得着這麼複雜——爲百姓張目便是報紙的立場!

“爲民請命”在嘴裡面念着還是有些不是很合適。這太容易犯忌了,讓御史抓住自己的小辮子,王靜輝倒不是很在乎,反正蝨子多了不怕咬,不過以後可不僅僅是隻有自己一家報紙地,其他人可就沒有自己那麼好的運氣了。王靜輝略微思考了一下便改道:“還是‘爲民立言’吧!這樣不會讓閒雜人想得太多!”

蜀國長公主笑了笑。未至一詞,只是放下手中的針線活兒,用手撫摸自己隆起的肚子,王靜輝笑着走過來說道:“小傢伙又不老實了?娘子真是辛苦了!”在他的心目中,趙淺予永遠是那麼嫺靜典雅,婚後聚少離多的生活並沒有削減他對妻子真摯地感情,反而越來越濃厚,越來越依戀,只有在妻子的身邊,他才覺得自己像浮萍一樣的生活有了着落,自己的努力纔有了方向。

“該是做些什麼的時候了!”看着妻子隆起的肚子,王靜輝心中默默的想到。

“爲民立言?!”蘇軾兄弟驚訝的說道。

王靜輝笑着看着他們點點頭,隨手給他們關於報紙說明的小冊子,蘇洵看過後轉手遞給旁邊的蘇軾兄弟。明鏡報將會是大宋第一份報紙,也是這個時空中第一份真正意義上的報紙,秉承着王靜輝一貫的“豪華陣容”情節,他自然第一個想到的編輯人選便是蘇軾兄弟。而且他挽救了蘇軾老爹的生命,相信蘇軾兄弟對此一定不會拒絕,況且蘇軾成名可比他早多了,大宋年輕學子幾乎都唯蘇軾兄弟馬首是瞻。王靜輝的名望雖高,但一直忙於政事無暇和同齡的士子相互交流,其實他也很討厭那種醉生夢死的生活,整天吟詩作詞和那些腦袋發燒的年輕人滿腹牢騷會讓他很不舒服,這也是令士林非常稱奇的地方——文章風流,但人確已經成了老頭兒。

蘇洵經過王靜輝親自安排的全方位治療後,因爲沒有先進的醫療設備所以無法判斷他的肺結核是否痊癒,但他已經半年多沒有哮喘咳嗽的症狀了,經過汴都幾個名醫診斷後,認爲其病症已經完全痊癒了,他也成就了胡全漢在杏林中的名聲——《癆病治療初探》一書除了王靜輝的名字外還掛上了胡全漢的名字。這使得蘇家對王靜輝施以援手非常感激,幾次想報答王靜輝,但都被婉言謝絕了,最後王靜輝看到蘇洵身上沒有官職,便希望蘇洵能夠到華英書院去教書,老爺子欣然前往。

對於王靜輝想辦報紙,蘇老爺子的熱情可比蘇軾兄弟高多了,立刻對此表示想要加盟其中。王靜輝的來意蘇軾是很清楚的。雖然他對駙馬搞出來地“寒暑論”有些微詞,但還是非常欽佩他地爲人。再說報紙也正契合了讀書人“以天下爲己任”的想法,所以贊成自然不在話下,不過可慮地便是蘇軾兄弟身上皆是官身,恐怕會有所不便。但也答應向王靜輝推薦幾個非常有才華的年輕士子到編輯部中供職。

對於蘇家提供的幫助,王靜輝心中是十分滿意的,憑藉着蘇家三父子在士林中地號召力,報紙還沒有出版發行,便可以先聲奪人,再加上《梅雪》這幾年來的所積累下來的人望,可以預見報紙的銷量和影響將會是非常有保障的。

不過此時王靜輝心中也有一種隱憂——蘇軾已經不是原來歷史上的蘇軾了,到現在爲止他的政治觀點更傾向於王安石,但這也是可以理解的——蘇軾正是在爲父丁憂後看到新法對社會生產力的破壞,和百姓生活水平的嚴重下降後。纔開始脫離王安石創立“寒暑派”地。

既然蘇軾在改革派成爲年輕一代的翹楚,他招來的人自然都是血氣方剛之輩,王靜輝先前爲了避免政治風險,自己親自給報紙套上了一個緊箍咒,但要是放在這些人面前,估計不會起到什麼作用,而且報紙將會演變成爲王安石的口舌,這可不是他所願意看到的。到時候等到保守派得勢的時候,難免要遭到清洗。

在史書的記載中蘇洵一向不買王安石的面子,雖然到了這個時代後經過王靜輝親自證實他並沒有寫過那篇著名地《辯奸論》,兩人同爲當世文壇領軍人物居住又這麼近,但卻沒有任何往來,這實在不是很合情理。從蘇洵的嘴裡。王靜輝也聽出他對王安石屢召不起而得來的大名十分不感冒,兩人關係可見一斑,真是不知道他怎麼處理和兒子之間關係的。

“報社必須在變幻莫測的政治風雲中站穩腳跟!”王靜輝心中默默的想到。此時一個絕佳地人選浮上了他的腦海——歐陽發,歐陽修的大兒子,雖然僅有數面之緣,但他那溫文儒雅的風度實在是讓王靜輝心折。見過歐陽發之後,王靜輝才知道當初自己剛到這個時空的時候一心只想見見蘇偶像是多麼的幼稚可笑,人家歐陽發身上自然散發的書香氣息,纔是更具魅力的君子。

歐陽修是參知政事,雖然權勢上沒有韓琦那樣張揚火爆,但也是大宋頂級官員之一,歐陽發完全可以靠父親而謀取一個好的出身,但他卻放棄了恩萌,也不準備參加科舉考試,無意功名的他只是想靜靜的在學問上求發展。這樣一個不爲外利所動有氣節的謙謙君子,纔是王靜輝心目中負責報社編輯的最佳人選,相比之下蘇軾兄弟名氣雖然大,但終究給他一種浮躁的感覺,可見能夠給人留下深刻影響的人未必是名氣大的人。

王靜輝回到駙馬府後,屁股還沒有坐熱,趙公公便走過來對正在花園中曬太陽的駙馬伕婦說道:“駙馬,韓公、富公、司馬光大人還有王安石大人都分別請駙馬過府一敘!”

王靜輝聽後一愣,旋即就明白過來——這幾個分別代表不同立場的人肯定能夠敏銳的感覺到報紙的輿論導向作用,任誰都想把報紙拿來給他們服務,所以現在自己纔會受到這些大佬的側目。

不管怎麼說,報紙還沒有發行就受到朝廷的高度關注,這既是好事也是令王靜輝非常棘手的問題——他不想得罪人,尤其是這幾個下請帖的老傢伙,他們中的任何一個王靜輝都得罪不起,同時給他下請帖,這讓他感到非常爲難。

不過他還是把這些煩心事放到一邊,對趙公公說道:“在下還沒有謝過趙公公代爲遮攔之恩呢!”

趙公公自然知道王靜輝爲什麼感謝他,躬身說道:“駙馬爺整日忙碌,難免會有疏忽,老奴不過是給駙馬拾缺補遺罷了!況且這次完全是爲了挽救歐陽大人的病情,事急從權,相信沒有人敢多嘴的。”

王靜輝笑了笑說道:“雖然是在下事急從權的疏忽,但這事若是落在有心人手裡先發制人。就算聖上仁慈。恐怕在下也會落得個‘大不敬’之罪使皇家顏面盡失!”

“駙馬本是少年老成之人,老奴一生閱人無數。但像駙馬這樣年輕又穩重地人,老奴還真是頭一次看到。太上皇和太皇太后當初安排老奴到駙馬身邊,就是害怕駙馬木秀於林招惹非議,存下了保全之心。老奴所做不過是完成太上皇和太皇太后地囑託罷了,駙馬應該謝的是兩位官家對你地愛護之心!”

“嗯!太上皇和皇上對在下有知遇之恩,日後我必爲大宋肝腦塗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趙公公聽後笑咪咪的點了點頭,王靜輝拿着手裡四位大臣的請帖虛心問道:“公公見多識廣,四位大人同時宴請在下,這讓在下很是爲難。現下風雲詭異,在下也看不透這潭水有多深,特請教公公教我!”

旁邊坐在藤椅上蜀國長公主也幫腔說道:“公公以前長伴仁宗皇帝身旁,就指點指點這個什麼都不懂的呆子吧!”

雖然明明知道眼前這個老太監是奉了太上皇和太皇太后之命來監視自己地一舉一動的。但王靜輝行事自問對得起大宋,對得起老趙家,沒有什麼秘密可以隱瞞的,他更看重趙公公的政治資歷,如果能夠爭取到老太監的支持指點,那對於他來說是極爲寶貴的,可以省卻很多麻煩事。相信自己的老婆也是這麼想的,不過聽到蜀國長公主說自己是呆子。王靜輝還是差一點兒就當場絕倒。

趙公公笑咪咪的說道:“長公主言過了,駙馬可不是呆子,他可是老奴見過的最聰明地人,若說駙馬是呆子,那大宋可就沒有聰明人了!不過誠如駙馬所言:這潭水太深了,當下又是風高浪急的端口。若是貿然趟過去,恐怕會有很大的麻煩,相信駙馬心中已經有計較了吧!”

王靜輝沉吟了一會兒說道:“皇上現在又是銳意進取,難免會使一些人不高興,這四位大臣在朝堂之上分屬三方,這幾封請帖幾乎就是把在下拉到風尖浪口之上,在下以爲爲今之計,也說不得讓我做回烏龜躲躲了!”

趙公公笑道:“駙馬果然是好計算!此時也只有躲爲上策了,這四場飯局恐怕沒有一頓是好吃的,老奴就是怕駙馬一時許下諾言到時候兌現不了,或是前後矛盾遊走兩邊,日後終究是個禍患!”

“我一個駙馬終日遊走相門,終究會爲言官所不容,雖說是爲了大宋籌劃,再加上我身上背的彈章也不少了,但能夠讓人少說幾句,總還是好的!”王靜輝淡淡的說道,“既然別人的酒菜不是這麼好吃,今天還是我親自下廚,給公公做上幾道佳餚,還有聖上賜下地好酒,相信定能夠讓公公胃口大開!”

“早就聽說府中下人常說駙馬有一手好手藝,老奴嘴饞但總是趕不上機會,這次終於能夠一飽口福了,不過四位大人若是問起來,老奴該怎麼迴應呢?”趙公公笑着問道。看着他那笑咪咪的雙眼,王靜輝知道自己找的理由合情合理讓人無法歸罪於他。

王靜輝把蜀國長公主的小手握在手中,淡淡的說道:“就請公公代爲轉達四位大人,說長公主殿下臨盆在即,身體忽有不適,在下要陪伴長公主左右很難離開,無心赴宴了!”

趙公公聽後點點頭說道:“老奴明白了,公主還要好生注意身體纔是!”說完便悄悄的退了出去。

蜀國長公主用手掐了一下王靜輝腰間地軟肉笑着說道:“你可真夠狡猾的了!”

王靜輝用唱戲的強調怪聲怪氣的說道:“娘子誤會小生了,這不是你我夫妻難得這麼安靜的享受一下嘛!”

看到丈夫做出的怪臉,惹得花園中一片歡聲笑語,讓遠處太皇太后送來服侍蜀國長公主的丫鬟心中好是羨慕,也期盼自己能夠有個好歸宿,不過駙馬對長公主也是出了名的專情,心下也是有些黯然。

女人天生便是愛聽故事的,蜀國公主笑過之後又纏着王靜輝給他講故事——《封神演義》,這是以前王靜輝在原來的時空中幼年時候爺爺拿來給他當識字教材的小說,現在拿來給自己的老婆講講自然是哄得蜀國長公主如癡如醉。

王靜輝心下想到這《封神演義》又是個向百姓推廣報紙的好招數,以後難免要把那些後世名家《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什麼的拿來盜版盜版了,反正這種事情他也不是幹過一兩次,做起來正是順手的很!

第406章 錦州第177章 中書會議第81章 賜婚第60章 將至第414章 做戲第402章 劍拔弩張第345章 殺伐西夏(九)第341章 殺伐西夏(五)第412章 抉擇第411章 功成第419章 志向第289章 寸草不留第73章 獻寶第319章 天變第128章 借雞生蛋第369章 奴隸第98章 俘虜第68章 平息第290章 多管齊下第277章 民生與軍事第37章 修書第424章 留學生第319章 天變第148章 風起第427章 廉政第424章 留學生第291章 蛻變第229章 軍費第326章 談判第42章 得失之間第233章 校場閱兵第134章 王靂三百六十七章 貿易第236章 人情第206章 兵敗第181章 擴張的心臟第358章 挑撥第380章 功成第242章 地產第61章 雨至第55章 難治第170章 預示第137章 試探第393章 扯動第410章 鐵與血第142章 不速之客第415章 諷刺第73章 獻寶第360章 政治交換第331章 捨棄第430章 相聚第1章 英雄第243章 測度第122章 曹太后第38章 收徒第33章 拜訪第124章 財源第424章 留學生第257章 變而變第309章 烏龍第28章 文聯第268章 預警第279章 矛盾第81章 賜婚第26章 漣漪第192章 難耐第419章 志向第310章 衝突第276章 事故第221章 告辭第268章 預警第394章 生疑第308章 暗流第152章 歸來第119章 體檢第305章 新式武器第151章 同行第413章 清單第96章 吏治第344章 殺伐西夏(八)第391章 突襲第137章 試探第60章 將至第362章 分裂第44章 目的第140章 和平第143章 言弊第78章 制舉第329章 削藩第344章 殺伐西夏(八)第299章 范進中舉第307章 投身第253章 三策之辯第23章 請帖第20章 言論之防第313章 亂局第287章 九味居條款第126章 長相守第38章 收徒
第406章 錦州第177章 中書會議第81章 賜婚第60章 將至第414章 做戲第402章 劍拔弩張第345章 殺伐西夏(九)第341章 殺伐西夏(五)第412章 抉擇第411章 功成第419章 志向第289章 寸草不留第73章 獻寶第319章 天變第128章 借雞生蛋第369章 奴隸第98章 俘虜第68章 平息第290章 多管齊下第277章 民生與軍事第37章 修書第424章 留學生第319章 天變第148章 風起第427章 廉政第424章 留學生第291章 蛻變第229章 軍費第326章 談判第42章 得失之間第233章 校場閱兵第134章 王靂三百六十七章 貿易第236章 人情第206章 兵敗第181章 擴張的心臟第358章 挑撥第380章 功成第242章 地產第61章 雨至第55章 難治第170章 預示第137章 試探第393章 扯動第410章 鐵與血第142章 不速之客第415章 諷刺第73章 獻寶第360章 政治交換第331章 捨棄第430章 相聚第1章 英雄第243章 測度第122章 曹太后第38章 收徒第33章 拜訪第124章 財源第424章 留學生第257章 變而變第309章 烏龍第28章 文聯第268章 預警第279章 矛盾第81章 賜婚第26章 漣漪第192章 難耐第419章 志向第310章 衝突第276章 事故第221章 告辭第268章 預警第394章 生疑第308章 暗流第152章 歸來第119章 體檢第305章 新式武器第151章 同行第413章 清單第96章 吏治第344章 殺伐西夏(八)第391章 突襲第137章 試探第60章 將至第362章 分裂第44章 目的第140章 和平第143章 言弊第78章 制舉第329章 削藩第344章 殺伐西夏(八)第299章 范進中舉第307章 投身第253章 三策之辯第23章 請帖第20章 言論之防第313章 亂局第287章 九味居條款第126章 長相守第38章 收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