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烽火

不過王靜輝沒有機會爲自己所折騰出來的龐大計劃而感慨了,第二天一早一個小黃門就來敲駙馬府的大門——皇帝急召駙馬入宮議事!

昨天晚上西北急報——清澗守將種諤誘降嵬名山得手,收復了綏州!西夏綏州監軍嵬名山弟弟嵬名夷山暗中向清澗城請降,清澗城守將此時是北宋名將種世衡的兒子種諤,種諤接到嵬名夷山的請降書後,立刻便接受了並且還讓嵬名夷山寫信給他的兄弟嵬名山,打算一鼓作氣把整個綏州都給接收過來,還贈送了一枚金盂做信物。

不過嵬名山正好有事外出,其親信李文喜接到嵬名夷山的勸降書信和金盂信物,李文喜喜出望外,立刻派人聯繫種諤,秘密派出使節聯繫種諤,訂下配合宋軍潛入西夏軍營,到時候就是嵬名山不降也要迫降。

種諤立刻上報朝廷,一邊還聯繫了延州知州陸詵,陸詵得到種諤詳細的密報後,卻認爲西夏主動來降是很少有的事情,雖然最近幾年西夏在邊境衝突中老是吃憋,但聯想到新皇剛剛登基繼位時間不長,怕其中恐怕是有詐,所以建議種諤要慎重不要妄動。

皇帝趙頊接到西北密報的時候,立刻令西北轉運使薛向會同陸詵來詢問種諤關於西夏受降的虛實然後在做打算。薛向和陸詵問明種諤後,這三個人的內部卻出現了分歧——陸詵始終反對種諤誘降西夏軍,在他的眼中雖然這幾年大宋對西夏始終佔上風,但其在西北的軍事實力並不比西夏強多少。一旦是西夏人地圈套,那將會演變成一場災難;而薛向和種諤則認爲得手的可能性非常大。

雙方爭執不下,但還是達成了妥協——由薛向主筆定下了招撫三策送往汴都交由皇帝聖裁,不過薛向在其中耍了個心眼兒——送信的人是他的幕府張穆,張穆臨行前受到薛向的暗示,讓他在皇帝面前力主誘降可行。結果可想而知,有張穆的偏袒性介紹,再加上皇帝趙頊的急功近利,哪有通不過的道理。反而趙頊還怕陸詵從中摯肘,把陸詵調到秦鳳去主持廂軍屯田去了。

皇帝趙頊心急,但種諤比皇帝還要着急,還沒有等朝廷的最終決議到達,便起兵潛入綏州,將嵬名山地營帳團團圍住。嵬名山毫無準備,突然被圍自然是手忙腳亂,這個時候李文喜會同嵬名夷山來勸嵬名山。

一同投降大宋,嵬名山此時也明白自己此時手裡已經沒有改變局勢的砝碼了。無奈之下便舉衆出降。共計首領三百人,戶一萬五千餘,兵萬名,一概就撫,由種諤督軍築城,以鞏固防線。

西夏人自然咽不下這口氣,匆匆發兵來爭奪綏州。但被種諤發兵擊敗,收復綏州全境。陸詵以詔命未至種諤便私自挑起戰爭爲由,打算嚴肅吏治,這個時候正巧張穆從汴都回來,他身上帶着皇帝趙頊的詔書,當然也有陸詵新的任命,陸詵此時也只有仰天長嘆而去了。

西北的戰事算是暫時告一段落。但在大宋朝廷內部卻剛剛陷入了另一場爭論——種諤輕啓邊釁,該不該得到懲罰,昨天晚上就在福寧殿中,朝廷大員已經在脣槍舌劍了。王靜輝則是徹頭徹尾的對這件事根本就不知情,種諤這件事無論是皇帝趙頊還是中書王安石、司馬光或是樞密院的郭逵等人連半個字都沒有和他提及。

來駙馬府通傳的小黃門是王靜輝認識地,路上兩張紙鈔便獲得了他想要的情報。對於種諤誘降嵬名山得綏州地歷史,他也知道,雖然內情不是很清楚,但他知道事件地後續發展便是西夏人要打過來,利用知保安軍楊定的貪心誘殺後便攻佔了保安,與歷史上一樣大宋還是要被西夏鬧騰一下。

王靜輝不知道這個時候皇帝趙頊把他叫過去幹什麼,這件事和他一點兒交集都沒有,自己又能夠幹什麼?不過有一條他心中還是非常清楚的——立刻警告大宋君臣,對西夏萬萬不可大意,否則眼前的勝利很快便會成爲一系列的軍事衝突,人家西夏樑乙埋兄妹可一直盼望着用戰爭來緩解國內兩派的矛盾吶!

王靜輝不希望現在有戰爭發生,如果是小規模的軍事衝突那還好辦,但若演化成大規模地兩國作戰,剛剛節省了三年的軍費又要付出,那可就太得不償失了,要知道大宋財政的好壞全看一年當中是否發生了戰爭,大型戰爭爆發的年份,軍費可以迅速擴張三千萬貫以上,這個數字是王靜輝難以接受的。

雖然出於財政的原因王靜輝現在不希望有什麼戰爭,但並不代表他放棄擴張,相比之下他更欣賞歷史上王韶收復熙河的戰役,中間耗費非常少,人員減損也非常低,這可能是大宋唯一一次不戰而曲人之兵。王韶地軍功來源主要是收復熙河,但在王靜輝的眼中卻並不算什麼,若是放在強漢或大唐,一個文臣到敵軍軍營裡面走上一遭便可以達到這樣的效果。終其宋朝三百年,雖然也有岳飛等著名名將,但若是和秦、漢、唐相比不僅數量上沒法比,戰功上也是遠遠不如,在這樣的狀況下,王韶所取得的成績就變得可圈可點了。

“看來要加強軍事上的變革了,無論是武將、士兵上的培養,還是武器的革新都要加快!”王靜輝在馬車上默默的想到,軍制改革已經比較完善了,郭逵看過後也是讚不絕口,若不是他叮囑萬萬不到拿出來的時機,郭逵早就到皇帝趙頊那邊吹風去了。

除了在幾年前他提出了火藥的最佳配方,用荊輪機鉤改進了弓弩等武器,結合秦軍使用的戰陣加入了西方重裝步兵訓練了重裝步兵矩形方陣,做過這些之後。王靜輝在軍事上便沒有做更多的事情了。武將、士兵需要訓練,但武器裝備也要重視,後世美國大兵單兵素質不怎麼樣,但就是憑先進地武器裝備,愣是打出了世界第一陸軍,作爲解放軍出身的王靜輝對此雖然並不服氣,但也對先進裝備可以大大彌補士兵素質的說法贊成。宋朝沒有馬,這麼重要的砝碼已經加在對手身上了,若是手中的武器不強悍些。那還是要吃大虧,他可不想幹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蠢事。

“是時候該去找沈括和蘇頌了!”王靜輝早就想拜訪這兩個著名的古代科學家了,但明明知道他們兩個人就在汴都,卻沒有時間去拜訪。

這兩個人都是古代頂尖的科學家,都在機械等方面有着不俗的建樹,尤其是沈括被後世成爲科學史上地座標,王靜輝並非是理工科出身,有些事情他只知道一些大致原理。想要靠他做出來那實在是太難爲他了,所以他非常期待沈括和蘇頌兩人能夠給他帶來一個驚喜。有他來提供創意讓他們兩人來負責具體研究。相信將會組成這個時代最爲強悍的武器發明組合。

“駙馬。皇宮已經到了”車伕的輕喚打斷了王靜輝的沉思,他收拾好自己的心緒,在車中對着小鏡子整理了一下自己的着裝——現在有了玻璃鏡子,大宋的朝臣就算買不起大鏡子也會買塊小鏡子專門來整理自己的着裝,免得到時候在皇帝和同僚面前顯得自己邋遢。不過還是有些大臣對這個“潮流”不屑一顧,人家王安石同學就不在乎自己地形象,朝服上經常可以看到一塊塊的油跡。有時候連頭髮都亂地像雞窩一般,可絕對沒有人敢嘲笑他,就是連一向乾淨整潔地皇帝趙頊對王安石的不拘小節也格外的包容。

想到這裡王靜輝也自嘲的笑了笑,不可能人人都喜歡王安石那個樣子,至少蘇老爺子就看王安石不順眼,自己是學醫的,也不喜歡王安石那個邋遢勁。要是放在後世王老同學恐怕連老婆都找不到。

暗中腹誹了王安石几句後,王靜輝跟隨着小黃門一路來到福寧殿,在殿外便聽到了裡面爭吵的聲音,心中也在暗歎:這怎麼越看越像後世西方國家議會中吵架的場景,放在中國歷史上這種場面可是少見地很。

見到駙馬來到大殿中,所有人都閉上了嘴巴,王靜輝是駙馬,這樣的身份是不可能參加這樣的會議的,但自他出現以來經常出入福寧殿,大宋統治高層已經默許了這麼一個異類的存在,就像王安石漠視自己的外表着裝一樣,儘管同樣有御史拿這個來彈劾他,但依然受到皇帝的寬容。

皇帝趙頊也是被底下這幫大臣吵地有些心煩了,尤其是司馬光對種諤誘降嵬名山收復綏州極爲反對,就連已經推出大宋政壇的魏國公韓琦也在河北發來札子,陳述這樣做的危害,他們都不想看到平靜幾年的宋夏邊境再次鬧得狼煙四起。

皇帝趙頊需要一個兩派之外的人來做緩衝,說白了便是做夾心餅乾,當然這個人還必須要有長遠的眼光,並且和兩派的人關係都很好纔可以,想來想去駙馬王靜輝便是上天送給他的一樣,不過這樣的話可不能由他說出來,於是深體聖心的曾公亮站出來提議讓駙馬王靜輝來福寧殿議事,居然得到了所有大臣的認同。

不過在駙馬沒有來之前,大家誰也不肯鬆勁,自然要極力爭取一番,畢竟誰也不知道駙馬會站在哪一邊,若說最有把握的人自然是皇帝趙頊和王安石了,王靜輝曾經非常明確的告訴趙頊,宋朝收拾西夏就在十年之內,所以王靜輝主戰的姿態在他的心中已經確立了,想來不會阻礙。而王安石則是從廂軍屯田的計劃中猜測到王靜輝對西夏用兵的蛛絲馬跡,雖然不知道人家心中具體是怎麼想的,但可以肯定駙馬是絕對不會站在司馬光一邊的。

皇帝趙頊將御案上的札子交給旁邊的司職太監,王靜輝接過來快速的翻看了一遍,大致上和自己所知道的歷史沒有什麼出入,只是把事件描述的更清楚了些。當然還有他那個在河北地便宜義父魏國公韓琦的札子。

王靜輝在此時對魏國公韓琦的態度非常重視,韓琦是大宋少有的出則爲將,入則爲相的人物,別看這個老傢伙已經不得皇上寵信了,但在北方事務上,朝中唯一和他有同樣分量的話語權的人只有前樞密使富弼了,但是富弼對自己事業的起點——代表大宋和遼國和談是十分厭惡的——他簽訂了向遼國貢獻歲幣地協議,所以在這點上富弼是遠不如韓琦厲害的,至少歷史上韓琦死的時候。遼國上下君臣到將士都大大的鬆了口氣——有韓琦一人可當十萬精兵!

同樣王靜輝記得嵬名山投降大宋事件之後,正是由於韓琦自動請纓調往西北經略陝西,才大大的震懾了西夏,沒有使事件繼續惡化下去。

雖然王靜輝現在看到的這份韓琦的奏章是反對種諤輕啓邊釁的,但他心中知道歷史上韓琦在得知種諤得手後就立刻上書朝廷加強西北軍事戒備嚴防西夏偷襲。最難能可貴地便是西夏奪取保安之後,滿朝的大臣都爭吵要拿種諤治罪歸還西夏綏州地時候,韓琦又再一次站出來力主和西夏對抗,堅決不還綏州。正是歷史上韓琦在這一事件上地作爲更符合王靜輝的心意。所以他對韓琦的札子格外重視。

王靜輝看完札子後,把札子交還給司職太監。在心中組織了一下語言說道:“聖上。種諤已經誘降得手,無論我們怎麼做都已經太遲了,重要的是保住戰果,保住綏州不失,並且還要在西北加緊戒備,嚴防樑乙埋偷襲西北來報復綏州事變!”

王靜輝一開口,福寧殿中主戰的大臣心中都鬆了一口氣——只要駙馬開口站在他們這一邊。以駙馬這麼受皇帝寵信,多半這件事就大局已定了。

“聖上!臣以爲駙馬之言不可!此例一開,恐怕西北諸路就永無寧日了!有種諤在前那西北的各個地方官沒事也會生出事端來,西夏若是不罷休,大戰一起國力難以支持!駙馬難道不怕成爲我大宋的罪人嗎?!”司馬光在王靜輝話音剛落心中便是一沉,沒有想到駙馬居然是主戰地態度,這實在是出乎他的預料之外。很少動怒的司馬光不知道怎麼的,說話的聲調也不由得高了許多。

皇帝趙頊聽後眉頭不禁一皺,心中十分不悅,說道:“君實先生此言太過了吧!”

如果說先前福寧殿議事的時候皇帝趙頊還有所顧忌,並沒有公開表明自己的態度,但此時他地話無疑是使此事板上釘釘了,心中也不禁有些黯然。

“聖上,君實先生此言並不爲過!”王靜輝的話在這個時候倒是更像炸彈一樣,把福寧殿中的衆位君臣給鬧糊塗了——難道駙馬的腦子壞掉了?!連司馬光自己也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了,用異樣的眼光看着王靜輝。

“聖上,君實先生的顧慮是十分有道理的,西北離大宋中心太過遙遠,現在兩國交兵在後勤供給上大宋便陷入了劣勢,党項騎兵激動靈活,大宋又輸了一籌。雖然大宋有震天雷等武器,但這些都是用來防守的,與騎兵相比上下有別,所以君實先生的擔心是正確的!”

“愛卿是不是過慮了?!”皇帝趙曙皺着眉頭說道,顯然王靜輝的這幾句話動搖了他的幻想,對於這個亦師亦友的駙馬,他的話在皇帝的心中有着非常特殊的分量,對於駙馬說話的方式他太瞭解了,先揚後抑是駙馬典型的說話方式,恐怕若是自己再堅持下去,駙馬更難聽的話將會緊隨其後,這不禁讓他的話軟了下來。

“聖上,現在大宋實在是不宜和西夏有比較大的衝突,畢竟西北前線距離大宋太過遙遠,雖然修整了洛陽到延安府的道路,但長途運輸輜重耗費巨大,至少在目前和西夏打仗實在不划算,容易拖累大宋,所以臣才同意君實先生的話,臣不想做大宋的罪人,更不敢誤導聖上!”

“那剛纔愛卿所言之意是什麼?”

“臣剛纔所言便是請朝廷對西夏加強防範,此時種諤誘降得手,這已經是大大得罪了西夏,無論我們再怎麼做,西夏的報復都會要到來,而且嵬名山已經依附大宋,若是不妥善安置,那以後再想誘降別人就困難了。所以臣的建議是先卸去種諤兵權召回汴都,急調陸詵回綏州坐鎮,加固城牆以待西夏來犯;再通令西北各州、軍、監,嚴令不允許地方官、守將私自對西夏採取軍事行動,如有違反者定斬不繞!最後便是請魏國公韓大人經略陝西各路,有魏國公坐鎮西北,全權調動大宋在西北的各個將領、兵員、物資,想党項小兒自然不敢妄動!”

“至於種諤這次誘降嵬名山佔綏州,這本有違宋夏協議,但現在與西夏的報復相比並不重要了,重要的便是保住綏州的同時,控制西北局勢不能再惡化,大宋需要時間!”

第405章 牛刀小試第3章 壯麗第6章 贈杯第366章 遠交近攻第385章 官制改革第225章 舌戰第113章 推銷第103章 準備第334章 李代桃僵第189章 說親第419章 志向第287章 九味居條款第369章 奴隸第274章 進步第90章 前奏第395章 內訌第302章 取捨第46章 收官第36章 上崗第275章 誘惑第249章 陣地第385章 官制改革第93章 病危第109章 應急中心第415章 諷刺第331章 捨棄第130章 一人第175章 聯手第224章 大力支持第145章 急招第177章 中書會議第176章 借題發揮第15章 印刷第19章 蜂窩煤第375章 海上第300章 反對第96章 吏治第53章 爭取第362章 分裂第417章 格局第281章 西北第245章 訟師第34章 波瀾第427章 廉政第313章 亂局第430章 相聚第216章 亮旗第257章 變而變第147章 國之發防第411章 功成第353章 合力第30章 經濟侵略第195章 放火第375章 海上第357章 迷霧第373章 各安其命第412章 抉擇第150章 賭局第373章 各安其命第419章 志向第373章 各安其命第95章 徵兆第127章 利誘第224章 大力支持第233章 校場閱兵第224章 大力支持第231章 誘惑第173章 拒受第213章 針鋒相對第122章 曹太后第132章 宿命第379章 火上澆油第50章 進策第99章 包公第372章 新書第299章 范進中舉第381章 硫球第35章 演戲第104章 議事第214章 蘇頌沈括第325章 內應第271章 重建第3章 壯麗第271章 重建第71章 奇思第166章 愛的結晶第375章 海上第126章 長相守第307章 投身第219章 許諾第29章 文化產業第71章 奇思第198章 掃興而歸第312章 反治第214章 蘇頌沈括第2章 觀光第369章 奴隸第296章 反間第392章 謎底第11章 手術
第405章 牛刀小試第3章 壯麗第6章 贈杯第366章 遠交近攻第385章 官制改革第225章 舌戰第113章 推銷第103章 準備第334章 李代桃僵第189章 說親第419章 志向第287章 九味居條款第369章 奴隸第274章 進步第90章 前奏第395章 內訌第302章 取捨第46章 收官第36章 上崗第275章 誘惑第249章 陣地第385章 官制改革第93章 病危第109章 應急中心第415章 諷刺第331章 捨棄第130章 一人第175章 聯手第224章 大力支持第145章 急招第177章 中書會議第176章 借題發揮第15章 印刷第19章 蜂窩煤第375章 海上第300章 反對第96章 吏治第53章 爭取第362章 分裂第417章 格局第281章 西北第245章 訟師第34章 波瀾第427章 廉政第313章 亂局第430章 相聚第216章 亮旗第257章 變而變第147章 國之發防第411章 功成第353章 合力第30章 經濟侵略第195章 放火第375章 海上第357章 迷霧第373章 各安其命第412章 抉擇第150章 賭局第373章 各安其命第419章 志向第373章 各安其命第95章 徵兆第127章 利誘第224章 大力支持第233章 校場閱兵第224章 大力支持第231章 誘惑第173章 拒受第213章 針鋒相對第122章 曹太后第132章 宿命第379章 火上澆油第50章 進策第99章 包公第372章 新書第299章 范進中舉第381章 硫球第35章 演戲第104章 議事第214章 蘇頌沈括第325章 內應第271章 重建第3章 壯麗第271章 重建第71章 奇思第166章 愛的結晶第375章 海上第126章 長相守第307章 投身第219章 許諾第29章 文化產業第71章 奇思第198章 掃興而歸第312章 反治第214章 蘇頌沈括第2章 觀光第369章 奴隸第296章 反間第392章 謎底第11章 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