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宴請

王靜輝來到大堂,來人還是非常多的,足足擺了兩桌酒席,他沒有想到來的人這麼多,倒是一時間愣住了,旁邊的李管事悄聲在他的耳邊說道:“改之,這些除了出讓地產給你的杭州商家之外,還有一些聞風而動的杭州大商家,他們的家產就是在汴都也是數的上的。今後這肥皂買賣鋪的越大越好,我就做主把這些人都給找來了,反正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你就不用客氣啦!”

王靜輝聽後差點兒沒有摔倒,他沒有想到一直挺威嚴的李管事居然還有這麼可愛的一面,心中思量了一番覺得這也沒有什麼,大不了像在楚州那裡一樣來個肥皂聯盟,把生意在全國第一時間鋪開,反正原本他就打算借雞生蛋,李管事這麼做也正是應了他最初的設想。

王靜輝也知道自己“好利”的“惡名”在外,所以面對商人恐怕是他最爲輕鬆的時候,也不多言,走到主座上拿起一杯酒便向在座的杭州富商敬酒,酒過三巡之後,他便讓家僕將下午切割成塊的肥皂呈上來,分發給各位商人說道:“本人雖貴爲大宋駙馬,但也是經商的,在座的諸位算起來都是我的前輩,這裡也不用客氣,不用稱駙馬,直接稱我的表字即可!杭州人傑地靈,我在這裡修建宅院承蒙各位鼎力相助才這麼順利,但也讓大家多有破費,所以今天召集杭州的各位前輩來赴宴。一是感謝各位前輩地擡愛。二便是合夥做一筆生意!”

杭州這些本地富商功課做地充足,而且駙馬在楚州任軍州事的時候和楚州商人來往密切幾乎共成一體,沒有少遭御史彈劾和士林詬病,這些富商這些傳聞自然不會不知道,所以對於王靜輝這一番“妄言”都是心領神會。不過當他們看到手中肥皂的時候,雖然知道以後財源廣進就靠這小東西了,但卻沒有一個人能夠猜出這東西到底是幹什麼用的。都知道駙馬好說話,所以很快便有人問了這個問題。

王靜輝朝李管事打了一個手勢。李管事自然明白,叫下人端進一個泡着髒衣服的洗衣盆來,反正宴請賓客的大堂非常寬敞,就算在多上兩三倍的客人來,也不會覺得有擁擠地感覺。兩桌客人都想看看駙馬究竟想要做些什麼。當他們看到家僕居然用肥皂將衣服洗的乾乾淨淨地時候,他們都明白這肥皂的功用是什麼了。

王靜輝笑着說道:“不瞞各位,這肥皂一塊成本細算下來不足十文錢,可以用來洗手或是洗衣物都很方便,就算是賣上二三十文。但因爲需求量巨大,一個四口之家一個月用兩塊,大戶人家就更不用提了,集腋成裘,這其中的利潤就不用在下多言了,怎麼樣?如果有意這筆買賣的前輩,就站起來,咱們一起把這筆生意做大。一起發財!”

都知道駙馬嘴邊並不隱諱自己言利,但說話這麼露骨,這讓在座的各位商家老闆也不禁有些異樣,但他們非常喜歡駙馬這麼說話,本來就是這樣,當初賤價出讓地產便是求財,駙馬地話更是深合他們的意思。

不過這肥皂就算是賣上二三十文錢,與自己出讓的地產相比起來還是有些單薄啊。

當中一個五十多歲的商家站起來說道:“駙馬,這利潤分成上怎麼算?”雖然錢少些,但杭州的這些商家也都認了,畢竟對於他們來說,能夠搭上駙馬這條線便是達到目標,相比之下他們所結交地那些官員來說,駙馬至少還和他們一起做生意,沒有吞併他們財產的傾向。

王靜輝說道:“各位放心,在下做生意從來不會賺合作伙伴的便宜,我和徐氏兩家出資四成,你們來出資六成,誰出的多,利潤分成就多。想想這肥皂光是在杭州生產是遠遠不夠的,要是靠運輸又不划算,這筆生意可以依託在下和徐氏旗下的產業,在大宋各個人口能夠達到五萬的城鎮來設立肥皂製造作坊的分店,相信哪怕只要擁有其中地一成的股份,那一年下來的分紅也是一個不小的數字!”

王靜輝知道他們可能瞧不起這肥皂買賣的利潤,但是隻要細心一算便可以知道這中間有着十分驚人的市場——一個五萬人的城鎮,就算五個人一個月用兩塊肥皂,每塊肥皂賣二十文錢,一年下來純利潤也會達到兩三千貫。當然整個大宋能夠達到五萬人口的城鎮可海了去了,汴都開封這樣的巨型城市有一百多萬人口,若是真的順利的話,一年肥皂的利潤達到十七八萬貫不是什麼難事,整個商業網絡一旦運行起來,這裡面的利潤總額恐怕連王安石也會動心!

此時王靜輝才驀然驚覺——肥皂產業纔是他心中真正向往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真可謂是一塊肥皂在手,幾萬人的飯碗便可輕易解決,這遠比暴利中的暴利玻璃產業能夠解決的問題可強多了!

一直以來王靜輝所苦苦尋求的便是如何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給更多的人解決飯碗問題,紡織業曾經讓他欣喜若狂——並不是因爲紡織能夠給他帶來多大的利潤,他並不在乎錢的問題,關鍵是創造多少個就業崗位!

在他看來只要有不斷的就業崗位誕生,就可以極大的緩解土地兼併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在沒有全面開發南洋等地的土地之前,儘可能的將失去土地的農民變成產業工人,這樣便可以極大的緩解宋朝的社會矛盾,減少因爲土地兼併而產生的農民起義的可能性。

在王靜輝看來,農民起義雖然可以通過改朝換代來對全國土地進行重新洗牌,但不過是換個皇帝解決不了老問題。用不了多久隨着人口的增加這將會又成爲社會地老大難。同時帶來地社會危害極爲嚴重——一次改朝換代就要人口減少一半,在他眼中實在是太可怕了!土地兼併問題在某種程度上促進了改朝換代的進行,這使得中國在歷史的怪圈中不斷的轉圈。

對於土地兼併,王靜輝的心中沒有什麼深刻的感覺,但是對於失去飯碗人羣的壯大對社會地穩定性帶來危害,這可是他深有感觸的——在後世衡量一個國家政局是否穩定,其中“失業率”是一個重要地指標。

後世中國在改革開放的時候還不斷的挖空心思來降低社會失業率,來保障社會穩定發展。放在這個時代。“失業率”就是失去土地農民數量的代名詞,若是“農民失業率”持續升高或是居高不下,那離爆發農民起義的時間也就不遠了!

這個時代地中國也僅僅是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還遠沒有達到工業化的水平,王靜輝心中突然有了一個思路——將“農民失業率”向“工業”轉化。其實王靜輝不知道的是在這個時代。宋朝的生產力水平已經遠遠超過了處在工業革命前夕的英國,無論是在鋼鐵、礦業、紡織等手工業方面,都全面超過了後世地英國,不過可惜的是宋朝一直是靠“自己的內需”來拉動經濟,沒有想到向外擴展。鋼鐵產量以幾倍的規模超過英國,但都是用來製作兵器,用在民生方面反而很少,無法有效的推動社會發展。

宋朝國內的市場很難容下已經是高度發達的手工業,產品賣不出去,海外市場有沒有被充分的重視起來,陸上傳統地交易路線——絲綢之路因爲党項和大宋關係的交惡而中斷,此時的西方對東方的認識便是契丹爲中國的代名詞。表現最突出的便是俄語中的中國便是“契丹”的音譯。陸上商業交流通道被堵塞,目光又沒有投在海上,只會造成手工業產品打不開銷路,連生存都是問題,更不要說是容納失去土地的農民,最終帝國經濟還是要被大量失去土地的農民所拖垮。也許命運和王靜輝開了一個玩笑,把他送到宋朝來,現在才讓他發現其中的一些徹底改變這片古老土地的方法,雖然還有些模糊,但前面已經露出了一絲曙光。

另外一位杭州商人說道:“駙馬,這畢竟是小本生意,在整個大宋來設立作坊,這可能嗎?!”

王靜輝在意識到肥皂產業的關節後心情格外的舒暢,雖然這個商人說的話有些難聽,可能若不是顧忌到自己是駙馬的身份,恐怕當場就要走人了。他笑着說道:“正是因爲肥皂是小本生意,所以要想從這裡面賺大錢,唯一的選擇便是在整個大宋的各個州路的中心城市全面鋪開設立作坊!在下到想問問各位心中一年要賺多少錢纔算是大生意呢?!”

宴會上的杭州商人剛纔還都在心中咒罵那個提出這個弱智問題的商人,這不是削駙馬的面子嘛!肥皂賺不賺錢倒是先放在一邊,只要能夠搭上駙馬這條線,那還愁不會發達?只要從駙馬主導的大宋皇家海運的訂貨單中分上一杯羹,那也會實現家產翻番!不過當看到駙馬不知道爲什麼聽到這麼刺耳的話後,心情還這麼好,看來駙馬好說話的程度遠遠超乎他們的想象之外,所以在王靜輝反問到他們什麼是大生意的時候,都放下心中的疑慮,都在和左右討論什麼是大生意了。

當然,這些杭州商人也並非無能之輩,在這交通發達的杭州,雖然城市面貌遠遠不如汴都開封那樣繁華大氣,但中間隱藏的富商也是極爲富有的,水平各有高低,心中大生意的標準也不一樣,整個大堂中雖然說不上變成菜市場那樣喧鬧,但氣氛也是熱烈的很。

王靜輝見到他們左右商量也定不出一個大生意的標準,便笑着說道:“由於各位前輩產業不同,可能這標準也各不相同,但晚輩想了想將這標準定爲一年賺上三十萬貫的純利潤,相比在座各位應該不會有什麼異議吧?!”

“一年三十萬貫的利潤?這當然不少!”儘管在座地各位那家地家產都有幾十萬貫,生平經手的生意規模亦不在少數。但這三十萬貫意味這什麼。他們心中還是頗爲震撼的。“難道這肥皂真的能夠這麼賺錢?!”所有人心中都在想這個問題,這當中也自然包括李管事和徐鉦,尤其是徐鉦心中暗暗叫苦:“這怎麼可能?!這牛皮若是吹爆了,恐怕日後在杭州街面上,自己都沒臉做人了!”

王靜輝便把剛纔心中所想的產業規劃又仔細的說了一遍,中間少不得用汴都開封的市場來打比方,當場便把衆位商家說地掉了下巴——這小東西居然這麼賺錢?!不過想想也是。這些杭州商人都是走南闖北的強人,基本地見識還是有的——能夠數得出來人口超過五十萬的城市不下三四十個。每戶最低人口按五人一個月用兩塊肥皂來計算,那將是個遠遠超過駙馬利潤估計的天文數字!

在座的衆位杭州商業“強人”們經過簡單地加減乘除計算後得出一個最基本的結論——肥皂大大的賺錢!這小東西成本低廉,就算每塊賣上十五文錢也能夠賺上一倍的利潤,只要能夠賣的出去,再小地生意也架不住人多。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將會是這筆生意的真實寫照。最可怕的是眼前這個年輕駙馬手中還掌握着一個非常恐怖的銷售渠道——海外貿易!駙馬既然摻和進來做了這筆生意,那肯定少不了在這海外貿易的採購訂單中有這麼一項,這麼算下來,肥皂這個有些發褐色的小東西在他們眼中儼然變成了一個個小金塊!

王靜輝看了看所有的賓客的臉上表情變化便以心中瞭然——這些傢伙終於被自己說得心動了!他笑呵呵說道:“在座地衆位前輩,有誰願意和在下來做這筆生意?!”

下面的杭州商人都笑道:“如此賺錢的買賣。哪裡還不做之理?!”本來答謝宴變成了一次商業策劃會,衆人誰都沒有吃飯的心思,這也影響到了王靜輝的胃口——這可是徐鉦費心請來杭州大廚精心張羅的一桌飯菜,可惜只能夠看着流口水了。

在仔細敲定了各個方面環節的細節之後,已經是快半夜了,王靜輝舉杯說道:“只要我們能夠熬過最初的推廣階段,讓大宋的百姓都知道用肥皂洗滌是件很方便的事後,就是我們坐着數錢的時候了。希望大家都能夠鍛鍊一下,免得到時候數錢數到手抽筋!”

王靜輝引用後世的一段“名言”引起了所有人會心的大笑,都紛紛說道:“這賺錢的大頭都讓駙馬得去了!”

面對這樣的打趣,王靜輝聽後只是神秘的微笑並不回答,而徐鉦則是站起來大聲說道:“大家這可誤會了,駙馬和徐氏入股的這四成股本所得的紅利將會用在籌建西湖學院上面。大家可能都知道駙馬在汴都開封建了華英書院,現在駙馬來到杭州也打算建這麼一座書院!”

衆人聽後都不禁讚歎,雖然中間也少不得有兩三個人暗中在罵駙馬是傻子,但大多數人都被駙馬如此仗義疏財的行爲而打動,都紛紛表示出資捐助。現在就算是在王靜輝從未踏足過的江南地區,也都知道當今大宋小王駙馬對辦書院支持讀書人有着令人驚異的“嗜好”,在以文治立國的大宋,這樣的做法是十分受推崇的。王靜輝朝李管事對視一笑,心中也佩服徐鉦如此機智,有這些杭州地頭蛇來協助,再加上自己的學生李慎就是杭州最高行政長官,那還有什麼事情做不成的?!有這些人來協助,那他有信心在最短的時間內將西湖書院建成一個江南最大的書院。

李管事不知道王靜輝爲何如此重視辦學,在他看來不過是搏取一個好名聲罷了,縱然有多次王靜輝曾經解釋到這是改變商人地位的行爲,但李管事還是感覺到這其中的緣由遠遠不止王靜輝所說的那麼簡單,不過這終究是一件好事,他也不缺錢,更何況徐氏和駙馬是綁在一根線上的螞蚱,跟着駙馬的腳步就是了。

不過王靜輝現在不缺錢,他更想推廣楚州的模式,將這些杭州商人聯合起來建立一個強大的商會。雖然商會的結構和功能在這個時代還顯得很原始,相比之下更像是個同鄉會,但楚州商會在西北和河北諸路屯田中所起到的強大推動作用,使得王靜輝不敢小瞧商會的力量,此時正好藉此機會來組合杭州商家成立商會,將來說不定什麼時候能夠用到,尤其是在江南,自己的商業力量和政治影響力還遠遠不能夠與北方相比,不過他相信有李慎和杭州商會,這個狀況不久就會得到極大的改善。

第403章 稅法第415章 諷刺第134章 王靂第326章 談判第129章 銷路第264章 勘查第296章 反間第200章 誘敵深入第297章 擴張第307章 投身第426章 圈套第90章 前奏第183章 情報第400章 女直第168章 傳警第209章 轉變第43章 轉機第75章 兼容幷蓄第173章 拒受第309章 烏龍第252章 攤牌第199章 公道之言第351章 佈局第164章 推託第184章 掠奪的東西第73章 獻寶第276章 事故第21章 出書第34章 波瀾第409章 草原第191章 風滿樓第128章 借雞生蛋第74章 心事第378章 風起雲涌第61章 雨至第115章 苦惱第59章 潛移默化第94章 農書第70章 漸變第56章 因勢利導第245章 訟師第61章 雨至第402章 劍拔弩張第269章 應對第328章 歸宋第113章 推銷第426章 圈套第161章 先手第246章 燃燒彈第333章 緩兵第122章 曹太后第385章 官制改革第311章 釋疑第282章 定策第72章 妙用第121章 開誠佈公第299章 范進中舉第252章 攤牌第390章 摩擦第154章 軍火第110章 蟻穴第272章 威懾第78章 制舉第91章 廂兵第81章 賜婚第184章 掠奪的東西第204章 激將第305章 新式武器第357章 迷霧第390章 摩擦第194章 冰封第160章 驚雷第121章 開誠佈公第251章 乘風第278章 顧忌第2章 觀光第282章 定策第322章 期待第172章 以史爲鑑第336章 鐵與血第428章 安內第119章 體檢第293章 質疑第365章 叛亂第32章 求助第132章 宿命第431章 互鬥第369章 奴隸第164章 推託第321章 經濟評論第391章 突襲第74章 心事第151章 同行第49章 彌合第113章 推銷第183章 情報第145章 急招第228章 渴望第216章 亮旗第19章 蜂窩煤
第403章 稅法第415章 諷刺第134章 王靂第326章 談判第129章 銷路第264章 勘查第296章 反間第200章 誘敵深入第297章 擴張第307章 投身第426章 圈套第90章 前奏第183章 情報第400章 女直第168章 傳警第209章 轉變第43章 轉機第75章 兼容幷蓄第173章 拒受第309章 烏龍第252章 攤牌第199章 公道之言第351章 佈局第164章 推託第184章 掠奪的東西第73章 獻寶第276章 事故第21章 出書第34章 波瀾第409章 草原第191章 風滿樓第128章 借雞生蛋第74章 心事第378章 風起雲涌第61章 雨至第115章 苦惱第59章 潛移默化第94章 農書第70章 漸變第56章 因勢利導第245章 訟師第61章 雨至第402章 劍拔弩張第269章 應對第328章 歸宋第113章 推銷第426章 圈套第161章 先手第246章 燃燒彈第333章 緩兵第122章 曹太后第385章 官制改革第311章 釋疑第282章 定策第72章 妙用第121章 開誠佈公第299章 范進中舉第252章 攤牌第390章 摩擦第154章 軍火第110章 蟻穴第272章 威懾第78章 制舉第91章 廂兵第81章 賜婚第184章 掠奪的東西第204章 激將第305章 新式武器第357章 迷霧第390章 摩擦第194章 冰封第160章 驚雷第121章 開誠佈公第251章 乘風第278章 顧忌第2章 觀光第282章 定策第322章 期待第172章 以史爲鑑第336章 鐵與血第428章 安內第119章 體檢第293章 質疑第365章 叛亂第32章 求助第132章 宿命第431章 互鬥第369章 奴隸第164章 推託第321章 經濟評論第391章 突襲第74章 心事第151章 同行第49章 彌合第113章 推銷第183章 情報第145章 急招第228章 渴望第216章 亮旗第19章 蜂窩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