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七章 各方算計

萬字大章奉上,請諸位笑閱。

______————————柴榮雖然只是一個都尉,只算是勉強進入唐軍的中層,但他在山北唐軍中擁有較爲特殊的位置。

首先他本人訓練過少年俘虜營,在輪臺戰役中立過奇功,雖然都尉的位置在唐軍之中並不算很高,但他的功勳與表現在同齡人裡頭卻是光芒四射,只憑着他的功勞、表現與年齡,就足以讓他進入到唐軍高層的視野,讓他成爲軍方重點觀察與培養的對象。

更何況,柴榮還是郭威的養子。輪臺一戰奠定了郭威在天策唐軍之中的聲望,北庭大勝之後,郭威與石拔、慕容春華、馬繼榮同時晉升爲上將軍,成爲僅次於郭洛楊易這兩位大將軍的高級將領,已有資格與聞最核心的戰略決策。柴榮作爲郭威的養子,在信任度上自然也就勝過了其它人。還在北庭接受訓練時,他便已經是能夠直接見到楊易的少數人之一。

這次針對漠北的攻勢,他也是知道秘密最多的中層將領之一。

——————————拔野在柴榮的安排下,騎上快馬,由庚新護送迅速趕往後方。

唐軍的觸角在最近一段時間忽然伸到了小金山以東三百里,而且拔野更發現這個觸角還在不斷東延,一路西行,拔野注意到唐軍並非固列陣勢,而是向東行軍。他馬上就意識到柴榮應該是作爲最前沿的探路先鋒。

在柴榮以及他所說的“第四府”西面,又有三層兵馬,每一層都有三個府左右,這支軍隊便一共是九個府。拔野又注意到,自己沿途所見的士兵個個都年輕得非常明顯,年紀都是和自己差不多,在精力瀰漫中不自覺地展現出強烈的衝勁來。

他不知道,這九個府的兵力,正是唐軍高層所稱的“孤兒軍”,全部是集結了過去幾年在各場大戰中喪失了家人的孤兒,不分敵我地在天山北麓進行高強度的訓練,由楊易親自主抓,乃是近年唐軍內部的新生力量之一。

這支孤兒軍武器配備是複合的,而馬匹配備則是一人三馬——包括兩匹戰馬與一匹負重馬,機動力非常強。在訓練中展現出了不弱的戰力,在演習中比之鷹揚軍中間也不遜色了,但這支軍隊仍然有一個令人擔心的重大缺點——他們儘管曾領了任務在天山南北剿殺馬賊與叛亂,但畢竟尚未經受過真正慘烈的戰爭,因此對於他們能在即將到來的大戰中發揮什麼樣的作用,楊易對此尚有保留。

越過了這三層兵馬以後,便有一座大帳低調地坐落在一處山谷之中,山谷的周圍若隱若現地佈列了十幾處駐兵處,拔野根據直覺判斷,這十幾處駐兵點應該不超過萬人。

他的估摸雖不中亦不遠矣,這一批兵力便是孤兒軍的靠山軍力,一共六個府的兵力,以帶馬步戰兵爲主,是用經過輪臺一戰洗禮的民兵,再加上部分新收牧民、新收番衆訓練而成,而以安西老兵作爲各府、營、隊、火的主幹,這支軍隊以長矛步戰爲主要特徵,每三人配備兩馬,號爲“長矛陣”。軍隊的大部分人馬都經歷過大戰,其平均年齡約三十上下,就銳氣而言不如孤兒軍,就經驗來說卻是遠勝。

拔野在山谷之外還尚能遊目,但一進山谷,忽然感受到一股空前未有的壓力!

山谷之內除了那座大帳之外,就都只是一些小帳篷,駐紮的人馬不多,大概只有幾百人的樣子,但這幾百人個個都能給拔野以一種無形的壓力,這種單兵壓力,拔野從所未見!就算是前兩天見到的那三個皮室,以及以前曾交手過的小金山駐軍,和山谷中這幾百人比起來似乎都遠所不及!

庚新一路將拔野送到這裡,才由山谷中一個校尉指引進入大帳,庚新先進去參見,過了好一會,纔出來接引拔野。

大帳之內沒人伺候,只站着兩個衛士,坐着兩個將領,正面那人身材不高,未穿鎧甲,但肌肉虯結有如一塊塊的石頭,只是小肚子頗見隆起,微微有些發福,但眼睛一掃過來,仍然能令人感到彷彿被一頭猛虎盯着!

庚新已經行禮下去:“都督!雙牙刀狼部族酋長拔野到。”

拔野一聽大吃一驚,心道:“難道真的是石拔!”

唐軍這些年軍政體制變化頗大,原本只有郭洛、楊易兩個都督,隨着統治疆域的擴大,執掌北庭的楊易、執掌河中的郭洛分別晉爲大都督,而在比河中、北庭次一等的重要軍事區域則設都督以總管軍隊,拔野消息靈通,知道在大西北在楊易之下,稱都督可沒有幾個,再聯繫之前柴榮說那人姓石,都督而且姓石的就只有一人,那就是有橫掃千軍之稱的鐵獸石拔!

他所料不錯,眼前這人正是石拔,他經由密令被張邁從碎葉徵調到此,爲了避免碎葉河流域的動盪,碎葉的大軍基本未動,石拔這次只帶了五百親衛空降,而這五百親衛亦是整個天策唐軍最強的戰力之一,以同樣數量而言,也唯有皮室、龍驤、鷹揚中的佼佼者才能與之並肩。這也是拔野會感受到那麼大壓力的緣故。

這時的石拔已經不是當年的小石頭了,隨着閱歷的增加,雙眉已略見滄桑感,其實他的年紀也不大,但一個鏖戰數十場、斬敵以百計的人,身上所帶的已不是那種散發出來的殺氣,而是殺氣沉澱下去後不怒自威的震懾力了。

面對着他,拔野亦不敢不低頭。

“你就是拔野麼?”石拔看着拔野,笑道:“我聽小柴榮說過你們的事情,不錯不錯,少年人就該像你們這樣。不過小柴榮選的路是對的,你選的路卻錯了。現在這個時代,做馬賊沒前途。”他和郭威不但是同袍,而且是好友,因此對柴榮多看顧了幾分,否則憑着柴榮的身份地位,他的故事尚未有資格入得石拔的耳朵。

拔野有些奇怪,心想你不問軍情,怎麼卻來關心我們的往事?但不知爲何,聽了這幾句話心裡卻不自覺地與石拔拉近了一點距離,覺得這個駕馭數萬人、統攝數千裡的唐軍大將並非高不可攀。

但拔野仍然簡單地迴應了一句道:“人各有志。”

石拔哈哈又是一笑,便不再談論這個話題,開門見山道:“聽小柴榮說你有契丹的軍情要賣給我,卻不知道是什麼軍情。”

拔野道:“我與柴榮相見的地方,再往東三百里,便有契丹大軍,而且大軍之中,有皮室!”

簡簡單單的兩句話,卻叫石拔旁邊一箇中年將領有些動容,道:“皮室?你確定?”

這個中年將領叫安守智,乃是安守敬的堂弟,一直以來並不以戰場征伐聞名,主要是在後方負責訓練、後勤、情報處理以及參謀劃策,孤兒軍以及長矛陣,他也是主要的負責人之一。這次石拔空降,安守智便被派來做石拔的參謀。

拔野道:“我確定,而且我還俘虜了一個皮室。”當下便不再隱瞞,將自己的老巢如何被契丹徵調、自己如何遇到皮室之事說了,安守智聽說他還俘虜了一個皮室,馬上問道:“那俘虜何在?”

拔野早有準備,道:“帶來了,就在山谷外邊。”

安守智與一個衛兵耳語幾句,那衛兵馬上領命去了。

若放在以前,石拔聽說有仗打一定大感興奮,這時卻沒什麼反應,只是問安守智道:“永康王?那是誰?契丹中的猛將麼?”

論武力石拔有萬夫不當之勇,但對敵國的人物掌故卻並不熟悉。

安守智道:“永康王,就是耶律阮。”三言兩語將耶律阮的來歷解釋了個清楚。

石拔一聽笑道:“這麼說來,那不就是贊華活佛的兒子?”

拔野不知道贊華活佛是誰,聽安守智道:“是。”腦筋一轉,心道:“難道這個什麼贊華活佛,就是契丹的人皇王耶律倍?怎麼他成了什麼活佛!”

石拔又笑道:“若是這樣,那這次他們豈非可以父子團聚?”

安守智看了拔野一眼,道:“兩國相爭,就算是父子之親,面對面也是要相殺的。”

石拔哈哈笑道:“什麼兩國相爭,元帥說了,咱們這次來漠北,是來弘揚佛法,不是來兩國相爭。最好活佛的佛法能叫那耶律阮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那就省了很多事情了。哈哈,哈哈……”

拔野越聽越覺得迷糊,自來關於石拔的傳聞,不是嗜血鐵獸,就是橫掃千軍,但這次他忽然率領大軍前來,竟然說什麼弘揚佛法,卻叫人太也摸不着腦袋了。

安守智不肯再拔野面前泄露太多機密,便不接口,只問道:“契丹方面,人馬有多少,你可探得什麼消息?”

拔野道:“據被我俘虜的那契丹皮室說,有十萬大軍。”

石拔一聽嗤之以鼻,安守智也道:“不可能。那只是虛語。且不說爲了南方的事情,漠北精銳被大批抽調南下,就算是還留下的人裡頭有這麼多人馬,以耶律阮的身份也絕不可能調動這麼多人——耶律德光也不會放心將這樣大的人馬交給他。”

拔野雖然伶俐,但涉及到國家政略方面的事情,就沒法插嘴了。

石拔問安守智道:“你看這次這個耶律阮忽然跑到這裡,爲的是什麼。”

安守智道:“有兩個可能,第一是耶律德光要他來送死,借我們的手,趁機剷除耶律倍一脈。第二是耶律德光真的準備對輪臺進行攻擊,以分甘秦戰勢。當然,如果耶律阮是未奉命行事,那就是另外的可能了。”

石拔又問:“按你說他們大概有多少人。”

安守智道:“耶律阮手中就算有皮室軍,應該也不會很多,能有四五千人到頂了,多半還沒那麼多。但他承乃父遺緒,契丹近族有不少和他親近,因此應該有相當數量的契丹近族可以調動,或許可以逼近萬人。但耶律德光對他這一脈十分猜忌,應該也會加以限制,當也在幾千人上下。”

所謂的契丹近族,就是和契丹關係較近的回紇、奚族等族,這些近族由於與契丹齊心,又能得到較好的武器配備,戰鬥力十分可觀,其精銳未必就比皮室軍遜色,甚至皮室軍的兵員來源本來就有一部分出自契丹近族。

安守智繼續道:“至於耶律阮沿途所徵之雜族,數量則可能在萬人以上。但這些人也只有數量,不足爲慮。”

“那也不能這麼說。”石拔道:“人多起來,還是很麻煩的。尤其前面九個府的那些小子們,其實我還是有些擔心的。但耶律阮既然來了,不管他是爲了什麼目的,這一仗還是要打他一打的。”

安守智看看拔野,欲言又止,石拔知道他擔心泄露軍情,笑了笑,對拔野道:“你真的不願意投效我軍。我可告訴你,現在投效我軍,可有大大的好處,說不定過了今年,封侯拜將都有可能了。”

拔野可不大肯信,心道:“我臨陣來投,最多隻能去做陣前卒。”他不肯做炮灰,便跪下道:“拔野山野牧民,只願意逐水草而居,不願當官。請石都督成全。”

石拔道:“你的脾氣夠硬夠臭,卻算對我胃口,再看在你給我帶來了敵軍情報,若在平時我也成全你了。但現在你已經誤入我軍,知了我許多機密,我卻不能就這麼放了你。因此這一場仗,你願意也罷,不願意也罷,都得協助作戰。但我可以答應你,不會叫你去做陣前卒,只是派了你去柴榮處,受他節制。待我搞定了耶律阮,那時再劃個二三百里水草給你,許你自成一族,算是我大唐轄下。這個條件,你覺得如何?”

拔野這時已知道柴榮就是張榮,心道:“若歸柴榮節制,他想來不會讓我們去送死。”便躬身道:“願意!”

石拔揮手道:“那就下去,到前線聽令吧。”

拔野出去後,安守智才道:“這人剛來,只怕……”石拔道:“這麼細的事情,咱們就不要理會了,讓柴榮處理吧。嘿,本來還想着能否讓前鋒挺進到烏山,這才亮出旗號,現在看來是沒指望了,只能在這裡打他一場。”

安守智又道:“現在就打?要不要等大石將軍的人跟上再說?我們現在手頭只有一十六府兵力,只怕有些不足。”

石拔冷笑道:“我石拔有萬人在手,還怕誰來!雖然我手下帶的不是老部下,是一羣新丁,但區區一個耶律阮,我還不放在眼裡。再說雙方相距已經不過三百里,我們能察覺到他們,他們難道還會完全被我們矇在鼓裡?這一仗非打不可了,只是比我們預計的有所提前罷了。哼,本來想着會遇到耶律察割,誰知道先撞上了這個什麼耶律阮。”

安守智道:“若這樣,那我可要先快馬通知大石將軍和李樞密,讓他們有個準備。”

石拔哈哈笑道:“不止,還要派個人去通知贊華活佛……等等,就將那個皮室俘虜送去,他不是自稱是耶律阮的親衛麼,如果真是耶律阮的親衛,說不定會認得耶律阮的老子。哈哈。就這麼辦!”

————————四百里外,耶律阮也已經發現前面動勢有異。

這次耶律德光南侵,他一早便從韓延徽那裡得到消息,打探到天策軍在甘隴有大規模的調兵行動,韓延徽綜合種種情報,判斷張邁此次東征,只怕連北庭的精銳都調了過來。

“若鷹揚軍東調,則北庭必定空虛!”

契丹和天策一樣,擁有多面作戰的能力,當然這多面作戰必須得非主次。如當初張邁西征,中原和契丹乃是足以與天策政權抗衡的實力,張邁便無法兩頭同時打仗,而這次耶律德光雖然大舉南侵,對付的是同一個天策政權,則耶律德光便還有餘力派出一支偏師去試探北庭的虛實。

他下令,讓妹夫蕭翰爲西北招討使,鎮守契丹在漠北的統治中心——鎮州,又命耶律察割爲西征詳穩,耶律阮西征都監,統兵西征北庭。契丹方面的戰略規劃,是北庭如果防守嚴密,則這一輪試探性攻擊便起到分天策甘隴軍勢的作用,但若北庭果然如韓延徽的細作系統回報上來的情況一樣兵力空虛,則這試探便變爲真正的奇襲,大軍可席捲而西,橫掃北庭,破輪臺,然後威脅龜茲、焉耆,斬斷甘隴與安西的干連。

耶律阮領命之後,自請爲先鋒,他手下擁有皮室軍二千多人,近族戰力四千多人,沿途又徵集諸族諸部,共雜得諸族騎兵逾萬人。

徵集雙牙刀狼一部時出的小意外,丟失了幾名皮室,對於耶律阮來說也不算什麼大事,並未影響他進軍的進度,然而他派出去的斥候卻在小金山以東四百里就探知有異!似乎天策唐軍在這個地區也有軍事行動一般!

耶律阮的副將耶律安摶是契丹族內有名的人物,其父迭裡跟隨耶律阿保機南征北戰,漠北阻卜之戰、套南党項之戰、東胡渤海之戰,全部都有耶律迭裡的背影,在契丹影響不小,耶律阿保機死後,述律平稱制,要立耶律德光爲皇帝,耶律迭裡擁護耶律倍據理力爭,被述律平下獄殺死。

要知耶律倍畢竟是嫡長子,在國中根深蒂固,述律平也沒可能真將所有可能親耶律倍的人都斬盡殺絕。耶律德光看重耶律迭裡背後的力量,對他的兒子耶律安摶善加安撫,耶律安摶表面並無異志,但暗中卻與耶律阮走得甚近,他們父子一脈,都是擁護耶律倍一系的。

這次耶律安摶本是歸耶律察割麾下,耶律阮自請爲先鋒,耶律安摶便趁機自請爲耶律阮的副將,沿途出謀劃策,行三千里便收得七十餘大小部族,使耶律阮實力大增。

但耶律安摶卻還是暗示耶律阮,單憑這點力量要想撼動耶律德光和述律平的根基,最好還是以此爲基礎,取得對北庭方面的戰功,擴大在漠北以及歸附的回紇族中的影響力,徐徐以圖大事。

這次耶律阮向小金山方向用兵,正如石拔對烏山方向用兵,都帶着幾分襲擊的企圖,然而沒想到離小金山還有幾百裡,就已經遇到彼此的大軍了。

耶律阮得到情報之後沉吟道:“韓延徽怎麼辦事的!不是說北庭必定空虛麼!怎麼天策卻敢派人出小金山?”

漠北東西數千裡,廣袤得契丹人並不太害怕唐軍會趁機進襲,但若按照韓延徽的情報,則此時楊易在輪臺自保尚且不暇,怎麼還有可能派兵出境?

耶律安摶道:“兵勢險詐!張邁、楊易尤其是狡猾,他們做出來的事情,什麼樣都是有可能的。但料來張邁不至於會蠢到同時發重兵攻擊關中和漠北。”

當初張邁議東征的時候,甘隴就已經有了反對的聲音,如果張邁當時說要同時進軍漠北,只怕舉國都會譁然!

漠北的征途,素來爲漢家畏途,不是漠北有多少天險強軍,而是因爲漠北實在太窮,攻佔的收益不大,而成本實在太高。

這片延綿萬里的蠻荒之地不像中原一樣有標誌性的名城大都,攻下了就成了。漠北千百部族,若得召集會席捲南下劫掠中原,但中原軍隊如果佔據優勢北上討伐,這些遊牧部族打得過就打,打不過鬨然流散,化整爲零地躲入大漠與草原深處,漢家軍隊怎麼去找他們?就算有百萬大軍,也沒法佔據漠北所有的綠洲河谷啊,若是找不到他們,要麼就得退回中原,要麼就是佔據某處戰略要地。

可一旦漢家的大軍駐紮下來,由於貧瘠的漠北根本無法支持一支完全脫產的軍隊,而要從中原轉運糧食的話,光是後勤問題就足以將中原王朝的財政掏空。漠北諸族卻可以伺機待動,一等中原軍隊有隙馬上便能趁機反擊。

漢家軍隊之所以視大漠地區爲畏途可以總結爲一句話:穿鞋的怕光腳的。

在漠北,漢家軍隊可以百戰百勝,卻承擔不起一起戰敗,而胡族卻不怕多次戰敗——只要他們不被殲滅,戰敗之後躲起來,回頭一個召集,又能成軍。

歷史上漢家平定漠北者,就算是最強盛的漢朝與唐朝,也只有在武功最強盛的時期纔算做到。天策政權內部的大部分人,就算那些擁有一統宇內的野心者,也都認爲天策軍必須先下中原,然後再圖漠南,最後再對付漠北,這個思路,就連耶律德光也認爲必定如此。

契丹決策層的所有人,都不認爲此時的張邁擁有攻佔漠北的能力。

這時耶律安摶也道:“北庭究竟是否空虛難以預料,但若說天策軍想要攻佔漠北那絕無可能。現在這支軍隊,他們的目的很可能與我們是一樣的。”

“你是說……”

“作勢強攻,以分甘隴之危。”耶律安摶道:“他們出小金山數百里,忽然冒出來作出進攻鎮州的態勢,爲的卻是要我們以爲他們要全面進攻漠北。這個消息一旦傳到河套,我軍在那邊的主力必定軍心浮動。就算皇帝陛下心中認定張邁肯定吃不下整個漠北,但隨軍的漠北諸族精銳聽到消息卻一定思念親族、士氣受損。”

耶律阮哼了一聲,他可沒偉大到希望耶律德光得勝,雖然傾向於相信耶律安摶的判斷,卻道:“那此事……應該如何回稟後方?”

耶律安摶道:“唐軍的虛實我們還沒摸明白,若是誇大其詞也是不妥,將來還可能會落人口實。不如據實回報,是否向陛下回稟,該怎麼向皇帝陛下回稟,都由詳穩做主。同時我們仍然穩步向西,試着與東進的唐軍打一仗,唐軍是龍是蛇,一打就知道了。”

天策唐軍在張邁西征歸來一戰之後,漸漸有意識地淡化“天策”的稱呼,自李從珂敗亡之後,就連外界也漸漸接受天策軍爲“唐軍”的說法了。

耶律阮聽從了耶律安摶的建議,便一邊向西進軍,一邊將遇到唐軍的事情回稟後方。

————————如果說,這次契丹西征的大軍是整個契丹軍力系統的偏師,那麼耶律阮便只是這支偏師的偏師,這次契丹西征的大軍主力尚在數百里之外,原本契丹人也沒料到唐軍會主動出擊,更沒想到雙方會這麼快就遭遇上,所以主力和前部尚未會合。

在這一點上唐軍那邊的情況也是類似的,石拔的背後也還有大軍正在繼續東行。在未建立鐵路運兵站之前的冷兵器時代,大部隊的前鋒與後勤之間通常拉得很遠,有的時候甚至達到上千裡之大。像五胡亂華時期前秦號稱百萬大軍,但前軍已在淝水接戰時,最後的部隊纔開離關中。

耶律阮的消息一日二百里,兩日後到達西征詳穩——耶律察割的軍中,耶律察割聽到消息之後召軍中智囊耶律敵獵、猛將罨撒葛商議。

罨撒葛歡喜笑道:“來得正好,也不用去小金山了,現在剛好殺他一場!最好永康王先別動手,留幾個唐兒給我們纔好。”

耶律敵獵卻道:“漠北不是現在的唐軍可以吃得下的,就算楊易的鷹揚軍其實沒去南方,他親自領兵來打漠北,我們也不怕。但眼下卻有一件事情,比對付西面的唐軍更麻煩。”

罨撒葛道:“什麼麻煩事?”

耶律敵獵道:“那就是怎麼向陛下回稟。陛下命令詳穩西征,一來是分張邁的軍勢,二來是窺伺北庭的虛實,三來也是以攻爲守,好保漠北無恙。其實我們都不怕唐軍進入漠北,他們若真進來,來十萬人叫他們餓死十萬人,來二十萬就叫他們凍死二十萬!但就眼下來說,卻要堤防這是唐軍的詭計。”

耶律察割道:“你是擔心這個軍情報到南面,會影響南征大軍的士氣。”

“那是自然的。”耶律敵獵道:“不但影響士氣,甚至會影響帝心!中原的勝敗,是屋子外面的勝敗。這漠北卻是我大契丹的後院。後院如果起火,皇帝陛下在南方也無法安心用兵的。而且這次隨徵的人馬裡頭,漠北諸族也是勁旅,這些人會打仗卻沒什麼腦袋,他們如果聽說唐軍居然出兵漠北一定要擔心親族。謠言一旦傳播開來,陛下再怎麼解釋說漠北不會有事也沒用了。到時候向南方傳遞這個消息的詳穩就要承擔這個過錯了。這次永康王派人來傳話,口氣模棱兩可,我料他也是不想承擔這個責任。所以把這個擔子推給了詳穩。”

“永康王也會用心思了啊。”耶律察割嘆息着,說道:“以張邁狡猾的個性,的確很有可能會派一支偏師佯攻漠北。若我真上了他的當,那豈非讓諸族笑話!這個消息便暫且按住吧。但這一支入境的唐軍也不能輕易放過!傳令,讓永康王好好修理他們一番,最好滅了他們,然後持了首級,去小金山喝關揚威!”

耶律敵烈道:“永康王這次頗有建功立業之心,我想不等詳穩傳令他多半已經動手了。但敢來偷襲漠北的部隊,人數未必很多,只怕卻還是精銳,這場仗我們反而要提醒永康王得小心。”

————————————幾乎與此同時,得到“權副都尉”身份的拔野也見到了柴榮,與拔野一起到來的還有石拔的命令——他已經決心要攻打這支部隊。

本來孤兒軍九府和長矛陣六府拉開的距離頗遠,石拔既然打算正面用兵,便接連兩日行軍,要使大軍匯聚。

孤兒軍九府人人好戰,恨不得馬上廝殺。在九府都尉裡頭,柴榮是唯一一個頭腦比較冷靜的人,論武勇柴榮在九府都尉中其實並不算很出色,但這份沉着鎮定,卻是這個年齡的少年將領中所罕見。

他與拔野、石章魚、陳風笑等人商議戰況,石章魚陳風笑都說不用想那麼多,等石都督命令一下就開打。石拔並非孤兒軍的訓練者,但他戰功赫赫,又是少年成名,孤兒軍九千少年至少有九成都視他爲偶像,服他的指揮。

柴榮卻道:“敵軍虛實未明,必須先探知對方的兵力再說。”

這時更前面的第一府、第二府已經和契丹有了一點小規模的接觸戰,雙方各派斥候、探子,從彼此的軍隊活動範圍來推測彼此兵力。

柴榮便傳令下去,讓手下輔助第一府、第二府,以或許對方情報爲主要任務。

石拔抵達以後,唐軍方面的總兵力達到一十六府,那邊耶律阮則擁兵一萬八千人,就人數來說方方彼此相當。至於戰力則彼此都是一頭霧水。

安守智盤算着敵我軍情,卻也不敢大意——因爲他對孤兒軍的戰力仍然沒有把握。儘管孤兒軍在演習的時候表現出色,但演習和實戰永遠是兩碼事!

那邊耶律阮已經打出了旗號,石拔卻還沒豎大旗,他召集了十六府都尉,笑道:“知道我爲什麼不豎大旗麼?”

幾個年輕的都尉同時問道:“爲什麼?”

石拔笑道:“我怕豎起了旗號,就將對面的契丹嚇跑了!”

諸將一聽哈哈大笑。

這次聚議後,石拔便定下了與契丹會戰的決議。

柴榮回到軍中再與諸將商議,諸將都摩拳擦掌,準備廝殺。拔野忽然道:“石都督的意思,怕是要取勝殺敵吧。咱們要打,對方可未必要打。彼此都是騎兵,跑得都快,如果一方不準備廝殺,就在這幾千裡地跑來跑去,靠拉鋸就能拖上幾個月。”

拔野說的不錯,這一帶地勢開闊,間有山漠,唯一缺乏的就是值得雙方爭奪的戰略重點。而且現在又不是缺水時期,不需要去搶佔水源,對雙方來說,接觸一下對手,可戰則戰,不可戰則後退,彼此要追上對方進行殲滅都不容易。不打狠仗,想要滅敵便難。

柴榮問:“你有什麼好主意。”

拔野道:“如果我們兵力虛弱,想要嚇退對方,那當然是虛張聲勢。但現在既然想要打一場狠的,最好就表現得虛弱,引誘對方來攻擊。”

柴榮點頭道:“這就是兵法裡頭的‘強而示之弱’!”

拔野不管這些文縐縐的文言兵法,道:“差不多是這個意思。”

柴榮又問:“那你認爲該怎麼示弱?”

拔野道:“你若信得過我,就放我走,我去給契丹送點假消息。”

柴榮沉吟着,終於頷首道:“好,我帶你去見石都督。”

兩人連夜來見石拔,除了第一府、第二府的都尉之外,其它六府都尉都正在大帳之中,聽石拔和安守智就第一府,第二府返回的探子回報軍情,柴榮待兩府探子說完,這才插進來,先說了自己所探知的情況,再提拔野的建策,安守智對拔野並不信任,石拔盯着拔野一會,問道:“若我放你去見耶律阮,你怎麼讓他輕視我軍?”

拔野道:“不用說假話,只要我泄露一些真消息,再隱藏一些真情報,就行了。”

石拔問道:“你要隱藏哪些真情報?”

拔野道:“要隱藏的,就是大軍的統帥是石都督你。如果對方知道統帥是石都督,只怕就不敢強攻硬戰了。”

這個奉承恰到好處,石拔也很受用,哈的一笑,又問道:“那麼你又打算泄露那些真消息呢?”

拔野指着柴榮道:“石都督你這次帶來的將兵,太過年輕——這一條就夠了。”

石拔聽得笑眯眯的,道:“有點意思,有點意思。”

眼前看來孤兒軍最大的缺陷,就是太年輕,實戰經驗不足,且沒有赫赫戰功,則無論演習時如何出色,也會被敵人所輕蔑。

拔野又道:“當然,最好不止我一個人去說。這次在我被圍困之前,應該有不少從東面來的商人,怕也被都督控制了吧。這些人裡頭,有一些本來就是契丹派遣混在商隊裡的細作,若將我們需要泄露的一些軍情泄露給他們,再將這些人也放一兩個回去,契丹那邊就會知道我軍的‘虛實’了。”

安守智盯着拔野,眼神中仍然帶着否定的意思,心道:“且不說這樣老套的詐術能否成功,就說你這個人,也未必值得信任。焉知你出了我軍之後,會否倒打一耙?”

其他各府都尉也有反對之色,石拔卻問柴榮道:“你覺得怎麼樣?”

柴榮道:“我相信拔野。而且他如果成功,多半能促使契丹與我決戰。就算他欺騙了我們,將我們賣了。憑他所知道的事情,也不見得能損得了我軍這次行動的根本。更重要的……”

他停了一停,石拔道:“更重要的是什麼?”

柴榮看了拔野一眼,若無其事地道:“更重要的是,如果拔野真的敢背棄我們,那他就要付出三百顆腦袋的代價——包括他自己的!”

石拔哈哈大笑,道:“對,就是這個理!”指着拔野道:“好小子,我雖不甚信任你,卻信任小柴榮。去吧,這次的事情若辦成了,便算你的功勞!”

拔野躬身領命,石拔又道:“臨走之前,可有什麼話要說麼?”拔野道:“只有一句話要問石都督。”

石拔道:“說!”

拔野道:“契丹的來勢可不小,都督你真有把握打贏這場仗?”

安守智一聽,喝道:“放肆!”

石拔非但沒有見怪拔野,反而睨了帳內衆少年都尉一眼,道:“若是我帶了多年的部隊在這裡,只要有二三千人就能橫掃耶律阮全軍,但靠着這些乳臭未乾的小子們,鬼知道成不成!”

聽了這話,連柴榮都忍不住胸口火氣一衝,其他各府都尉更是個個憤怒難當,第四府都尉踏出一步,大聲道:“都督!這話太瞧不起人!若得正面決戰而不勝,我易鴞願受軍法處置!”

其它五個都尉也都站出來,齊聲道:“我等亦願立軍令狀!”

石拔冷冷道:“立什麼軍令狀,當在說變文麼。你們到底是猛龍還是泥鰍,等打過這場仗我就知道了。”

只一句話,將諸府都尉堵得胸口如塞,個個恨不得契丹現在就開到,他們好上馬廝殺!

——————————————

(未完待續)

第二十七章 拉票七夕節求票第五章 設阱人第三十五章 溯姓第一二五章 士子西行之二第八十四章 再上征程第一三二章 輕取怛羅斯第五十八章 狼牙初試之二第三十六章 後顧第一百一十一章 橫槊掃千軍第八十八章 高昌攻防之二第五十八章 火牛雷豬第二七三章 上京會戰之八第三一八章 楊易入京第一七四章 會師第一三二章 來日之天下!第三十五章 溯姓第二十八章 遊說工作第二九八章 大閱兵第一二三章 第一座城第一二二章 論憲堂第五十四章 招魂第八十四章 車陣的威力二第五十四章 五萬佛民第一二一章 同牀異夢之一第六十九章 換將第六十七章 東南捷徑第四十二章 大英雄第五十三章 見龍在田第八十二章 血人巷第四十九章 龍面英雌要月票補身體第九十五章 落荒東逃第一八零章 戰爭的理由第十三章 戰後修煉第二十六章 自取滅亡第一三四章 天策大唐!第一二八章 火燒浮屠城之三第四十七章 封侯非我意,但願四夷平!第四十四章 國民糾評第六十二章 滅爾基之亂第一三一章 騎兵攻城第一二九章 碎葉留守第一一二章 壓艙石第七十五章 泥潭深陷第十八章 我們相信你第一二五章 蟄第四十七章 封侯非我意,但願四夷平!第三十一章 唐蹄之下,何敵不克!第七十七章 小將突圍第四十二章 假夜戰第五十一章 重建折衝府第三十九章 國士之怒第六十三 智取滅爾基第一一五章 國賊與民賊第五章 大戰前夕第七章 戰在即第二九一章 石敬瑭之死第三零六章 大遼三派第二十六章 自取滅亡第八十章 西域縱橫之二第一二七章 換城之議第四十一章 四面襲擾之三第六十五章 柴榮?第一二六章 冰雪渠務第三零四章 遼津第九十五章 落荒東逃第二八八章 河北儒林第一 一三章 龍戰於野之一第二六八章 上京會戰之三第二十四章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第七章 變文造勢第四十七章 取水部隊第二十六章 訓話第三零九章 蟄伏者的涌動第二九零章 拒降第一三零章 涼州大會第十一章 城外伏擊之一第一八二章 戰爭的理由之三第三二零章 國防三弊第一五一章 抵抗大唐第三一零章 大輪臺第二一九章 漠北騎兵的優勢第一七三章 扶持還是背叛——一念之間第九十九章 並世三大霸者!第二五三章 人心馬力第十七章 飛雀郭郎第九章 阿羯田山第六章 敦煌第七十六章 議和使者之二第一三二章 來日之天下!第五十一章 羣狼的窺視第一六二章 伐交之一第一三四章 天策大唐!第五十七章 馬象大戰第二三六章 大國之滅第二三零章 牛馬疲春第九十二章 爾虞第一一五章 大同第一六三章 士子之心
第二十七章 拉票七夕節求票第五章 設阱人第三十五章 溯姓第一二五章 士子西行之二第八十四章 再上征程第一三二章 輕取怛羅斯第五十八章 狼牙初試之二第三十六章 後顧第一百一十一章 橫槊掃千軍第八十八章 高昌攻防之二第五十八章 火牛雷豬第二七三章 上京會戰之八第三一八章 楊易入京第一七四章 會師第一三二章 來日之天下!第三十五章 溯姓第二十八章 遊說工作第二九八章 大閱兵第一二三章 第一座城第一二二章 論憲堂第五十四章 招魂第八十四章 車陣的威力二第五十四章 五萬佛民第一二一章 同牀異夢之一第六十九章 換將第六十七章 東南捷徑第四十二章 大英雄第五十三章 見龍在田第八十二章 血人巷第四十九章 龍面英雌要月票補身體第九十五章 落荒東逃第一八零章 戰爭的理由第十三章 戰後修煉第二十六章 自取滅亡第一三四章 天策大唐!第一二八章 火燒浮屠城之三第四十七章 封侯非我意,但願四夷平!第四十四章 國民糾評第六十二章 滅爾基之亂第一三一章 騎兵攻城第一二九章 碎葉留守第一一二章 壓艙石第七十五章 泥潭深陷第十八章 我們相信你第一二五章 蟄第四十七章 封侯非我意,但願四夷平!第三十一章 唐蹄之下,何敵不克!第七十七章 小將突圍第四十二章 假夜戰第五十一章 重建折衝府第三十九章 國士之怒第六十三 智取滅爾基第一一五章 國賊與民賊第五章 大戰前夕第七章 戰在即第二九一章 石敬瑭之死第三零六章 大遼三派第二十六章 自取滅亡第八十章 西域縱橫之二第一二七章 換城之議第四十一章 四面襲擾之三第六十五章 柴榮?第一二六章 冰雪渠務第三零四章 遼津第九十五章 落荒東逃第二八八章 河北儒林第一 一三章 龍戰於野之一第二六八章 上京會戰之三第二十四章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第七章 變文造勢第四十七章 取水部隊第二十六章 訓話第三零九章 蟄伏者的涌動第二九零章 拒降第一三零章 涼州大會第十一章 城外伏擊之一第一八二章 戰爭的理由之三第三二零章 國防三弊第一五一章 抵抗大唐第三一零章 大輪臺第二一九章 漠北騎兵的優勢第一七三章 扶持還是背叛——一念之間第九十九章 並世三大霸者!第二五三章 人心馬力第十七章 飛雀郭郎第九章 阿羯田山第六章 敦煌第七十六章 議和使者之二第一三二章 來日之天下!第五十一章 羣狼的窺視第一六二章 伐交之一第一三四章 天策大唐!第五十七章 馬象大戰第二三六章 大國之滅第二三零章 牛馬疲春第九十二章 爾虞第一一五章 大同第一六三章 士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