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節 秦浩明的殺手鐗

崇禎十五日寅時,這個時刻正是黑白交接,人最爲犯困的時候。

兵法上這是劫營的最好時機,概因黎明前,天色即將由黑轉白的這一小段時間裡。

士兵們經過一夜的緊張值守,精神和體力已經疲憊到極限。

眼見天色就要大亮,敵人若是過來劫營,豈不是要把行蹤暴露的乾乾淨淨?

所以這個時候,精神上就容易鬆懈。

而善於用兵的將領,就會抓住這短短一瞬間的鬆懈,迅速出動衝擊敵營,攻敵人一個措手不及。

只不過劫營這種事情,也並非萬能。

歷史上劫營不成反被劫的事例,數不勝數。

這其中蘊含的風險,只有身經百戰的將軍才能明白。

此時的秦浩明全身着黑,潛伏在蒼茫的月色之中。

前方,是韃虜萬人大營,宛如無人區一般寂靜。

後方,是他從五千天雄軍將士中挑選出來,沒有夜盲症的一千七百名善戰之士。

全幅甲冑在身的戚綱,騎在馬上,率領大明健兒,屏氣凝神,一動不動。

宛若恆古就存在雕塑,等待秦浩明的激活。

趙縣城內,亦有從一萬五千人中挑選出來的三千將士橫戈待旦,在盧象升的帶領下,摩拳擦掌等待對韃虜的驚天一擊。

熱血在心中沸騰,一種天下在手的感覺,漸漸瀰漫在秦浩明的心頭。

冷兵器時代的戰爭遠比熱兵器更加慘烈,更能刺激男人的戰鬥**。

但是,冷兵器殺人永遠沒有熱兵器殺人來得快捷高效。

可要是二者同時進行,那無疑是韃虜的噩夢,大明的福音。

今晚,秦浩明就是打着劫營的注意。

只不過在這之前,他還要讓韃虜的大營亂起來,或者說讓韃虜大營發生炸營。

軍營是地道的肅殺之地,當兵的都是提心吊膽過日子,經年累月下來精神上的壓抑可想而知。

加之軍隊中等級森嚴、管理閉塞,平日全靠軍紀彈壓。

到了大戰之前,人人生死未卜,不知明天還能不能活着回來,每個人都處在精神崩潰的邊緣。

這時候只要有一點風吹草動,可能只是一個士兵做噩夢的尖叫,就可以引爆營中歇斯底里的瘋狂氣氛。

士兵徹底擺脫軍紀的束縛,就有人會抄起傢伙,有冤報冤有仇報仇!

追殺軍官、仇人、不認識的戰友,第二天只留下一地的屍體。

所以,炸營是任何一支紀律嚴明的軍隊也束手無策的事情。

韃子戰鬥不弱於天雄軍,兵力也佔優勢。

如果只是單純的正面廝殺,天雄軍將士必將付出慘重的代價,並且有可能戰敗。

在秦浩明的心中,漢人的性命是比韃子值錢的。

另外,作爲後世的特種戰士,傻傻的拿人命去填的戰鬥,他是不屑爲之。

爲了這場即將到來的戰役,秦浩明可謂是絞盡腦汁,早做謀劃。

韃子有韃子的優勢,但天雄軍也有優勢。

那就是戰場是由他們選擇的,爲什麼不能發揮主場作戰的優勢呢?

善於利用熱兵器的威力,也是秦浩明作爲特種戰士的軍事技能之一。

他的殺手鐗就是火藥。

對於火藥的使用,秦浩明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這個時代再也沒有其他人比他玩得更溜的。

所以在韃虜未抵達之前,秦浩明便把他們可能佈置營房的地址悉數考察一遍。

趙縣城池就是這麼大的範圍,相應的佈置也顯得較爲容易。

秦浩明集中所有天雄軍的火藥,並且在“借糧”的同時,重點清空附近城池的火藥庫存。

不要說方圓三公里,便是趙縣附近方圓近二十公里,秦浩明也早已經佈下多個爆炸區,目的便是廣撒網,多斂魚,抓住一個是一個。

阿巴泰的營區下面,就埋着三個火藥庫,秦浩明要做的,不過是把它們引爆而已。

秦浩明弓着身體,幾個跳躍便消失在無邊的暗夜中。

旁邊的董長青和餘佑漢見狀,也躬身朝不同的方向摸去,他們要負責另外兩處的爆炸引線。

同時楊陸凱率領着一百五十名大明士兵,擡着木板和飛橋,悄然摸到韃虜大營附近潛伏。

他們是爲騎兵突擊做準備。

韃虜的營地外,有壕溝、拒馬、鐵蒺藜等等防守措施,過之不易。

這時就需要鋪陳木板,把鐵蒺藜釘走。架設飛橋,供天雄軍將士戰馬越過。

黑暗中,秦浩明彷彿和暗夜合成一體。

此時,韃虜營地安靜無聲,寂若無人。

唯有轅門前高高掛起的氣死風燈,孤零零隨風搖盪。

昏暗的光線,甚至連數十步外的溝塹,都不能映照清楚。

從懷裡掏出火摺子,秦浩明嘴邊泛起一絲冷笑,韃子們,爺爺的大禮馬上要送給你們,希望你們自求多福。

火繩冒着絲絲的火花蜿蜒前行,向它的終點奔去。

“轟!”的一聲驚天巨響,震得遠在三百米外的秦浩明一個踉蹌,差點坐倒在地。

現在的火藥不能跟後世的黑火藥或者tnt炸彈相比,秦浩明秉承着既然不能以質取勝,那就以量取勝的原則。

他把天雄軍原先庫存的火藥分爲十個爆炸點,深埋地底。

當然,必要的改變也是要有的,同時埋在地下的還有鐵片,就地取材的碎石頭。

在高速爆破的熱當量下,這些可是比子彈還厲害的武器,基本上可以彈無虛發。

秦浩明穩住身形,心中狂喜,成功了,成功了!

舉目朝韃虜營房望去,四面火光沖天,劇烈的爆炸不僅收割着韃虜的性命,同時也點燃營房帳篷。

地上的泥土被帶起到高空,混着火藥的濃煙,以至於煙霧瀰漫,並迅速向周圍人馬中蔓延。

韃虜人馬被火勢和濃煙分割,前後左右不能相顧,將找不着兵、兵找不着將,一團混亂。

被驚起的戰馬到處嘶鳴,用力掙脫繮繩的束縛,撅起蹄子在軍營毫無目標到處衝撞。

“必勝!大明將士們,跟我衝!”

爆炸聲就是最好的信號,盧象升高聲吶喊,一馬當先衝出城門,三千鐵騎彷彿一道鋼鐵洪流,快速朝五里外的韃虜大營衝刺。

“出擊!”敵營已經一片混亂,不需要再掩飾了,戚綱手中長刀揮舞,率先衝向韃虜大營。

第五百八十七節 華夏英烈第四百三十三節 規矩第十六節 別樣苦練第一百四十二節 蓄勢待發第一百五十五節 無妄之災第三百二十二節 護衛隊第四百五十一節 鐵血柔情第五百六十三節 軍中計策第一百一十五節 預備禮物第四百四十五節 聰慧之女第一百七十節 豐收第五百四十四節 鳥槍換大炮第二百八十一節 難道血已冷第四百二十四節 忍一時風平浪靜第五百五十九節 對比第二百六十六節 靠海吃海第三百三十五節 接風洗塵第四百零七節 私鹽氾濫第五百五十一節 雄軍風采第三百六十六節 亦商亦盜第六百六十二節 援兵抵達第一百四十節 不負此生第五百七十節 他們是畜生第四百五十三節 各執一詞第一百五十一節 刮目相看第六百零二節 洪承疇第二百一十節 圖謀馬市第五百八十三節 建奴詭計第六百六十七節 炮灰第二百零二節 底氣第七節 敗家少爺第六百四十七節 離京之際第六百四十六節 家是他們的家,國不是他們的國第三十九節 如是動心第二百三十七節 雛形初成第一百四十五節 拳拳維護第四百六十八節 這是他們唯一的下場第三百六十八節 利劍出鞘第三百四十六節 坦誠相待第三百六十二節 攻受易位第三百六十七節 一觸即發第四百一十五節 滄海桑田第四百八十六節 船廠第六百零三節 政客心思第一百節 君臣奏對第二百五十三節 聯手第四百九十一節 背水一戰第三百三十七節 來了,就不走了第二百九十九節 兩手準備第二百零三節 宣府防衛第五百四十三節 遼東貓膩第六百三十七節 皇太極的憂慮第四百零四節 天下之大第三十九節 如是動心第三百一十五節 歸家第一百八十九節 倒算反攻第四百六十四節 銀幣的作用第三百八十五節 還是不是男人第五百七十七節 鰲拜慘死第六百零八節 下輩子投好胎,不要再做建奴第三百七十二節 首戰告捷第五百二十五節 煞費苦心第四百七十二節 衝突開始第四十三節 衝冠一怒爲紅顏第五百四十四節 鳥槍換大炮第六十二節 考察第三百三十四節 全套班子第六百四十節 還沒殺夠(諸君元宵節快樂!)第四百四十九節 囂張第六百六十八節 復仇第一百九十三節 奏對崇禎第二百零三節 宣府防衛第二百二十三節 一箭三雕第二百八十五節 國子監的辯論第三百四十九節 與狼共舞第四百五十七節 構建精銳(二合一)第六百五十一節 調教太子第五百零六節 翻雲覆雨第三百八十九節 也就那樣第五百二十二節 兵不血刃第二百九十八節 殺猴駭雞第五百二十二節 兵不血刃第三百五十六節 絞殺建奴第四百六十四節 銀幣的作用第六百零五節 這是輔兵嗎第一百七十五節 禍水東引第三百九十八節 不要折騰第一百一十七節 騎兵對決第一百七十節 豐收第四百二十八節 威脅第六百四十六節 家是他們的家,國不是他們的國第六百二十九節 漢人至上第五百六十節 人心第四百八十七節 開花結果第五百六十三節 軍中計策第四百零一節 軍令如山第三百五十節 練兵練將第六百三十七節 皇太極的憂慮第三十五節 秦淮河畔第二百零五節 歪理邪說
第五百八十七節 華夏英烈第四百三十三節 規矩第十六節 別樣苦練第一百四十二節 蓄勢待發第一百五十五節 無妄之災第三百二十二節 護衛隊第四百五十一節 鐵血柔情第五百六十三節 軍中計策第一百一十五節 預備禮物第四百四十五節 聰慧之女第一百七十節 豐收第五百四十四節 鳥槍換大炮第二百八十一節 難道血已冷第四百二十四節 忍一時風平浪靜第五百五十九節 對比第二百六十六節 靠海吃海第三百三十五節 接風洗塵第四百零七節 私鹽氾濫第五百五十一節 雄軍風采第三百六十六節 亦商亦盜第六百六十二節 援兵抵達第一百四十節 不負此生第五百七十節 他們是畜生第四百五十三節 各執一詞第一百五十一節 刮目相看第六百零二節 洪承疇第二百一十節 圖謀馬市第五百八十三節 建奴詭計第六百六十七節 炮灰第二百零二節 底氣第七節 敗家少爺第六百四十七節 離京之際第六百四十六節 家是他們的家,國不是他們的國第三十九節 如是動心第二百三十七節 雛形初成第一百四十五節 拳拳維護第四百六十八節 這是他們唯一的下場第三百六十八節 利劍出鞘第三百四十六節 坦誠相待第三百六十二節 攻受易位第三百六十七節 一觸即發第四百一十五節 滄海桑田第四百八十六節 船廠第六百零三節 政客心思第一百節 君臣奏對第二百五十三節 聯手第四百九十一節 背水一戰第三百三十七節 來了,就不走了第二百九十九節 兩手準備第二百零三節 宣府防衛第五百四十三節 遼東貓膩第六百三十七節 皇太極的憂慮第四百零四節 天下之大第三十九節 如是動心第三百一十五節 歸家第一百八十九節 倒算反攻第四百六十四節 銀幣的作用第三百八十五節 還是不是男人第五百七十七節 鰲拜慘死第六百零八節 下輩子投好胎,不要再做建奴第三百七十二節 首戰告捷第五百二十五節 煞費苦心第四百七十二節 衝突開始第四十三節 衝冠一怒爲紅顏第五百四十四節 鳥槍換大炮第六十二節 考察第三百三十四節 全套班子第六百四十節 還沒殺夠(諸君元宵節快樂!)第四百四十九節 囂張第六百六十八節 復仇第一百九十三節 奏對崇禎第二百零三節 宣府防衛第二百二十三節 一箭三雕第二百八十五節 國子監的辯論第三百四十九節 與狼共舞第四百五十七節 構建精銳(二合一)第六百五十一節 調教太子第五百零六節 翻雲覆雨第三百八十九節 也就那樣第五百二十二節 兵不血刃第二百九十八節 殺猴駭雞第五百二十二節 兵不血刃第三百五十六節 絞殺建奴第四百六十四節 銀幣的作用第六百零五節 這是輔兵嗎第一百七十五節 禍水東引第三百九十八節 不要折騰第一百一十七節 騎兵對決第一百七十節 豐收第四百二十八節 威脅第六百四十六節 家是他們的家,國不是他們的國第六百二十九節 漢人至上第五百六十節 人心第四百八十七節 開花結果第五百六十三節 軍中計策第四百零一節 軍令如山第三百五十節 練兵練將第六百三十七節 皇太極的憂慮第三十五節 秦淮河畔第二百零五節 歪理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