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七節 皇太極的憂慮

多爾袞晃動着有些昏沉的腦袋,思索着皇太極提出來的種種問題。

說實話,近日他一直沉湎於多鐸之死無法自拔,還真沒有認真考慮這些事情。

好在他畢竟不是無能之輩,雖不如皇太極驚才絕豔,可一般人的智商還是有的,尤其是在有提示的情況下。

“皇兄可是指他清剿晉商的行動?”多爾袞有些不確定的回答。

和晉商的聯繫,一直是由皇太極親自掌握,他並沒有插手。只知道晉商對大清的重要性,再具體的就沒有過問。

“不錯!”

皇太極讚許的緩緩點頭,這是多爾袞不同多鐸和阿濟格的地方,不是一味崇尚武力,知道軟實力的重要性。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後金從深山老林走出來纔多少年光景,沒有文化,沒有歷史,還只是一羣野蠻人。

平日裡大戰的一些戰術,還是從漢人三國志裡面學習,族人又能有多大出息?

要不是皇太極手腕高超,四處挪騰算計,建奴真難以發展到如此地步?

“大明將領秦浩明不知從何得到信息,把和大清有密約的晉商連根拔起,這一步可以說斷了大清的命脈。

十四弟不知道,晉商對大清的崛起有多麼重要?”

皇太極臉色沉重,肥胖的大手端着酒杯,搖頭凝神說道:

“食物、棉麻、鎧甲、鐵器……乃至生活所需的一切用品,大清都無法做到自給自足。

不僅如此,沒有他們,我們的東珠、人蔘、皮毛等皆無法銷售給大明,用來換取大清需要的任何戰略物質。

毫不誇張的說,有晉商在,大清無後顧之憂,只要厲兵秣馬,從大明劫掠錢財即可。

可現在沒有他們,大清已經陷入困頓之地。”

迎着多爾袞不解的目光,皇太極起身繼續解釋道:“十四弟認真想想,即使以大明原先的不堪,大清入關劫掠,又能得到什麼東西?

無非是人口財物,最多還有糧食。

可單靠劫掠,我們根本無法獲得源源不斷且對大清有用的戰略物質。”

多爾袞點點頭,深有同感。

入關劫掠大明,只是戰略上的需要,目的是打擊大明的戰爭潛力。

至於說獲得的戰略物資,肯定不如朝廷有系統有針對性的購買得到得多。更何況,有些戰略物資多在江南沿海,大清鞭長莫及。

再說,入關劫掠,那也是有風險的,戰爭畢竟是要死人的。

沒有這些晉商的幫助,皇太極說大清危在旦夕還真不是危言聳聽。

怪不得以當初父漢如此嗜殺之人,對大明晉商也是恭禮有加,從未刁難他們,原來根由在這裡。

皇太極見多爾袞頻頻點頭,眼中閃過一絲欣慰。如今的大清,確實需要他們二人攜手,方能渡過危機。

“晉商對大清的作用,並不僅於此!”皇太極銳利的眼神緊盯着多爾袞,沉聲說道:

“大明幅員千里,疆域廣袤,戴甲之士百萬,其一舉一動大清根本無法察覺。

可晉商商棧遍佈大明全國,朝中權貴和他們有千絲萬縷的關係,便是西北叛賊,也和他們過從甚秘。

所以,大明但有風吹草動,第一個得到情報的總是他們。

否則,單憑大清布在大明境內的暗探,打打殺殺跑跑腿的事情尚可,可要和大明朝廷上層有什麼聯繫,卻是力有不逮,更不用說得到情報……”

說到後面,皇太極肥胖的臉上唏噓不已,顯然是痛惜晉商的毀滅。

皇太極的舉動,多爾袞感到很是怪異很是可笑。大清的君主,居然懷念大明的商人,這要傳出去,簡直要令多少人詫異。

“可笑嗎?”皇太極揹負雙手,眼中隱晦莫名,說不清是慶幸還是傷感,只是喃喃自語說道:

“朕早就說過,大明是一個龐然大物,大清和其相比,不過是螢火之光,微不足道。

我們現在的舉動,充其量只是一羣鬣狗,趁猛虎不注意,從他的嘴裡奪食。等他們醒悟過來,大清將無任何機會。

這也是一直以來,朕願意和大明和議,甚至寧願犧牲一些名分上的東西。可惜,大明崇禎皇帝卻死活不答應。

哪怕他們軍事上節節敗退?”

皇太極慷然嘆道。

大明的錚錚鐵骨,他是有領教。過去,軍事上節節勝利,尚無法讓崇禎低頭。現在,恐怕會更難。

想到這裡,皇太極搖頭對多爾袞沉聲說道:

“曾經有一段時間,朕以爲大清照此發展下去,積蓄實力,待到時機成熟,終將有機會入主漢人江山。

可惜,此次遼東大戰讓朕看清了事實,漢人終究人才濟濟英雄輩出,大清不如多矣!

秦浩明、閻應元、張雲、盧欣榮、吳鋒、顏蟄……原本皆是籍籍無名之輩,不意卻讓大清損兵折將,以至於岌岌可危。”

皇太極這段時間功課做得很足,把定南軍留在遼東和朝鮮將領都派人瞭解打探,此刻竟然如數家珍。

“也不盡然!”多爾袞有些不服氣的傲然答道:

“不說他們,便是大明曆屆遼東督撫中,熊廷弼,王化貞,孫承宗,袁崇煥,洪承疇中,哪一個不是大明的英雄人物?

可他們,又有誰能阻擋大清崛起的步伐?

說到底,他們根本無法掌控遼東將門,大明的內耗是……”

話說到這裡戈然而止,多爾袞終於回過神,同時也明白皇太極今日到此的目的和他所看到的憂慮。

大明軍隊作戰能力真比大清差嗎?

多爾袞統兵多年,自然深知不是如此。

都是兩個肩膀一個腦袋,誰也沒三頭六臂,不見得誰比誰強。

甚至,許多遼東將門世家子弟,從小習武打熬體力,個人作戰能力並不比大清勇士差。

四川白桿兵、浙江戚家殘軍、關寧鐵騎、九邊軍將,都足以和大清一較高下。

而且,在許多小規模作戰中,他們可能更勝一籌。

卻唯獨在大規模作戰,即使在大明兵力佔優的情況下,失敗的一定是明軍。

原因何在?

還不是人心不齊,軍中山頭林立,派系衆多,誰也不肯出死力導致。

誰都把自己的家丁看成是保命的本錢,不肯用於戰場廝殺,方有大清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赫赫威名。

當然,大清也有八旗,也有派系,也有爭鬥,可畢竟人少,便於掌控。再加上皇太極威望日漸高漲,故而此類現象較少。

想到這裡,多爾袞眼中複雜難明。

自己和皇太極相比,終究在眼界和格局上多有不如,尤其是在細微之處。

ps:感謝書友元寶媽媽111、書友20170411132658683打賞,銘感盛情!感謝諸君的繼續支持,阿土唯有半夜碼字拜謝!

第三百二十四節 招募浙兵第三百一十四節 有罪當罰第二百八十八節 首輔之言第一百九十節 樂極生悲第五百九十五節 國之利器第二百零六節 何處撈錢第五百七十八節 似曾相識第二百七十一節 公道自在人心第五百九十五節 國之利器第三百六十三節 多爾袞的才能第四百六十三節 年底總結第六十四節 論戰第五百一十六節 屁都不是第三百六十五節 敵跡初現第二百九十一節 陰招第四百七十節 視察慰問第六百五十六節 徐徐圖謀第四百九十八節 出兵濟州島第四百四十八節 取捨之間第八十三節 緣淺情深第三百三十六節 鄭芝龍的根基第二百四十三節 快刀斬亂麻第六百一十七節 奸猾吳三桂第二百四十九節 收網第四百九十八節 出兵濟州島第二百八十九節 教崇禎用人第三百零四節 試點第一百九十二節 膽大包天第四百八十八節 不服就幹第三百一十二節 逼良爲娼第五百一十四節 這一切都值得第二百七十九節 琉球使者第二百六十節 男大當婚第二百一十五節 楊府密謀第七十九節 劫殺韃虜第三百五十六節 絞殺建奴第二百二十三節 一箭三雕第六百五十四節 葡萄牙人第二百八十八節 首輔之言第七十九節 劫殺韃虜第六百一十一節 大戰前奏第二百六十四節 大明海軍威武第五百八十六節 人心向背定成敗第四百五十三節 各執一詞第二十一節 衛所軍制崩壞第一百四十六節 組建隊伍第二百一十四節 謀奪牧場第二百一十六節 生產建設第五百八十節 勇武第五節 大明的骨氣第五十八節 善後第二百六十六節 靠海吃海第五十六節 伏擊第二百六十五節 野心第一百二十二節 戰法第五百六十九節 太子朱慈烺(感謝書友阿杰阿軒阿心六萬大賞!)第四百六十五節 大明銀行第五百四十九節 無奈第四十六節 情定終生第三百五十節 練兵練將第六百零七節 圖窮匕見第一百零三節 塵埃落定第一百八十二節 戰刀所向,皆爲漢土第一百五十六節 兩面三刀第二百七十一節 公道自在人心第三百五十五節 自投羅網第三百七十八節 雷霆雨露皆君恩第一百八十一節 壯哉,天雄軍第七十四節 焉能不亡第六百零八節 下輩子投好胎,不要再做建奴第五百二十七節 志不在此第二百六十三節 私鹽之利第五百七十七節 鰲拜慘死第二十二節 考察謀劃第一百四十五節 拳拳維護第二百五十六節 水師革新第三節 文武雙全第五百二十二節 兵不血刃第一百一十六節 亂戰第五百四十六節 鼓舞士氣第一百八十九節 倒算反攻第五百三十七節 渾水摸魚第三百八十二節 好人沒好報第九十二節 君前拔刀第六百四十八節 心思變化第十五節 前期準備第六百六十一節 流民安置第二百五十六節 水師革新第二百九十八節 殺猴駭雞第六十一節 震撼第六百六十六節 有仇報仇第一百四十三節 識人不明第二百零三節 宣府防衛第五百五十五節 炮仗第四百六十節 爲建奴做事,斷子絕孫!第四百三十九節 洗腦第四百一十八節 南洋局第一百五十一節 刮目相看第五節 大明的骨氣第三十五節 秦淮河畔
第三百二十四節 招募浙兵第三百一十四節 有罪當罰第二百八十八節 首輔之言第一百九十節 樂極生悲第五百九十五節 國之利器第二百零六節 何處撈錢第五百七十八節 似曾相識第二百七十一節 公道自在人心第五百九十五節 國之利器第三百六十三節 多爾袞的才能第四百六十三節 年底總結第六十四節 論戰第五百一十六節 屁都不是第三百六十五節 敵跡初現第二百九十一節 陰招第四百七十節 視察慰問第六百五十六節 徐徐圖謀第四百九十八節 出兵濟州島第四百四十八節 取捨之間第八十三節 緣淺情深第三百三十六節 鄭芝龍的根基第二百四十三節 快刀斬亂麻第六百一十七節 奸猾吳三桂第二百四十九節 收網第四百九十八節 出兵濟州島第二百八十九節 教崇禎用人第三百零四節 試點第一百九十二節 膽大包天第四百八十八節 不服就幹第三百一十二節 逼良爲娼第五百一十四節 這一切都值得第二百七十九節 琉球使者第二百六十節 男大當婚第二百一十五節 楊府密謀第七十九節 劫殺韃虜第三百五十六節 絞殺建奴第二百二十三節 一箭三雕第六百五十四節 葡萄牙人第二百八十八節 首輔之言第七十九節 劫殺韃虜第六百一十一節 大戰前奏第二百六十四節 大明海軍威武第五百八十六節 人心向背定成敗第四百五十三節 各執一詞第二十一節 衛所軍制崩壞第一百四十六節 組建隊伍第二百一十四節 謀奪牧場第二百一十六節 生產建設第五百八十節 勇武第五節 大明的骨氣第五十八節 善後第二百六十六節 靠海吃海第五十六節 伏擊第二百六十五節 野心第一百二十二節 戰法第五百六十九節 太子朱慈烺(感謝書友阿杰阿軒阿心六萬大賞!)第四百六十五節 大明銀行第五百四十九節 無奈第四十六節 情定終生第三百五十節 練兵練將第六百零七節 圖窮匕見第一百零三節 塵埃落定第一百八十二節 戰刀所向,皆爲漢土第一百五十六節 兩面三刀第二百七十一節 公道自在人心第三百五十五節 自投羅網第三百七十八節 雷霆雨露皆君恩第一百八十一節 壯哉,天雄軍第七十四節 焉能不亡第六百零八節 下輩子投好胎,不要再做建奴第五百二十七節 志不在此第二百六十三節 私鹽之利第五百七十七節 鰲拜慘死第二十二節 考察謀劃第一百四十五節 拳拳維護第二百五十六節 水師革新第三節 文武雙全第五百二十二節 兵不血刃第一百一十六節 亂戰第五百四十六節 鼓舞士氣第一百八十九節 倒算反攻第五百三十七節 渾水摸魚第三百八十二節 好人沒好報第九十二節 君前拔刀第六百四十八節 心思變化第十五節 前期準備第六百六十一節 流民安置第二百五十六節 水師革新第二百九十八節 殺猴駭雞第六十一節 震撼第六百六十六節 有仇報仇第一百四十三節 識人不明第二百零三節 宣府防衛第五百五十五節 炮仗第四百六十節 爲建奴做事,斷子絕孫!第四百三十九節 洗腦第四百一十八節 南洋局第一百五十一節 刮目相看第五節 大明的骨氣第三十五節 秦淮河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