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五節 煞費苦心

七月金秋,正是酷暑難耐之際。

大清早,整個金州城已經已經沸騰起來。秦浩明帶着侍從室一班文官武將,開始巡視佈防金州,爲迎接即將到來的大戰做準備。

眼前是一個簡陋的官道,似乎還墊過沙石,用石碾子夯實過,金州地不大,遍佈着幾個大的街道,各處由小道組成。

這是一座遍佈漢人農耕式生活軌跡的城池,從長滿雜草的官道向前,城門洞有一箇中隊的士兵在把守。

馬兒穿過城洞時,士兵們和帶班的軍官齊涮涮的行禮,戰馬毫無觸動,還是低頭小步向前,這個場面,它經歷的太多了。

城門兩側還很雜亂,有一些靴子和破衣服丟在地上,也有一些簡陋粗製的武器被丟在地下。

有一些蒙古韃子還被羈押在城門兩邊,他們身份特別,沒有被如同普通漢商和漢人一樣下令回家等候處置,而是繼續躺在這裡。

“讓董將軍把商人審一審,有願意爲我們效力的,留家人做人質,好好款待他們。不願意的,一律查沒其家產充公。”

秦浩明瞟了這些垂頭喪氣或跪或躺在路邊的韃子,他們的神色可憐兮兮的,有老人和孩子,估計是戰死韃子的家屬。

天氣太熱,他們都除掉了帽子,露出光禿禿的腦勺和辮髮,老人們的辮髮都是灰白色的,看起來髒兮兮油膩膩的十分難看。

那些孩子,髒的也是不成模樣。蒙古韃子實在髒的可以,就算是富貴人家也是一樣,都是些小髒孩。

在這些蒙古人身邊是被拋在地上的手本和拜帖,被凌亂的扔在地上,一陣風颳過來,拜帖被吹的啪啪直響。

“那其他人呢?”馮厚敦指着老人還孩子問道。

“其他的無論男女老少,全部充當勞力,大明可沒有多餘的糧食養閒人。表現好的,酌情照顧。”

秦浩明掩着鼻子,目無表情回答。

像金州城這樣的咽喉戰略要地,是大明進攻遼東的橋頭堡,從海路上可和登州、威海、皮島、獐子島連在一起,騷擾建奴。

而陸地則可支援寧錦關防線,讓建奴疲於奔命,或者讓他們大肆擴充兵力,窮兵黷武,拖垮狗日的經濟。

所以,金州城既然已經納入他的囊中,將來也絕不可能吐出來。

金州城裡大明百姓並不多,約莫有好幾千人,其他人不是爲奴就是被殺了。反倒是草原韃子人數更多,多數是隨軍的家屬。

在此之前,秦浩明是有意縱容進行屠殺,他覺得不行殺戮無以震懾人心,給人的感覺並不是那麼可怕。

他就是要明明白白告訴漠南韃子,跟隨建奴有風險,入夥需謹慎。當漢人舉起屠刀迸發血性的時候,那就是由羊變成狼。

現在又有騎兵趁着建奴大軍抵達之際,被派往北方,在那裡應該是更有他們廣闊的用武之地。

可惜他現在有些後悔,多好的勞力啊,修葺金州正需要他們,原來白白浪費了。

“這些蒙古商人倒是好命,肯定有識趣的傢伙,能在秦督手裡活下來,不容易!”

閻應元是一直追隨秦浩明的老人,當初如何對付八大晉商,他可是歷歷在目,現在見秦浩明如此說,不由得搖搖頭感慨。

“元亨啊,你們要知曉兩件事情。首先,本督對商人並無任何偏見。相反,商人對國家的發展至關重要。

看看本督所做的就知道,又是搞國資委,又是商業司,還有各種作坊等等,纔有了將士們的糧餉軍費。

畢竟,靠劫掠只是一時之計,終非長久。

但是,盜亦有道,做人必須有底線,有些錢不能掙。”

閻應元這句話對商人有誤解,秦浩明不得不重視起來,這些人今後都是國家的柱石,必須解釋清楚。

他轉過身,對着一衆文武繼續說道:“其實你們應該知道,本督和範永鬥等八大晉商並無私人恩怨,但爲什麼要行如此霹靂手段除之?

你們也知曉,如今這年月,大明連年天災**,老百姓活不下去,紛紛是舉旗造反,到處是烽煙四起,攪得大明朝廷是沒一日安寧,國事日愈衰落!

可是反觀韃虜,卻是兵強馬壯,國事一日勝過一日,兵鋒也是幾次三番攪得大明傷筋動骨,元氣大傷!

難道你們就不奇怪,大明有天災,他韃虜就沒天災嗎?

本督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們,有,當然有!不但是有,而且比起大明來,那也是好不了多少!

可都是面對天災,這國事怎麼就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呢!這是爲什麼呢?

原因有很多,但是其中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大明出了一批賣國賊!而且最要命是這批賣國賊還很有本事!

這些賣國賊是什麼人呢?有很多,有官員、將軍、平民、也有士兵,可是他們都沒有這些賣國的商人的危害大!

那這些商人怎麼賣國呢?

以範永鬥這些賣國商人爲例,他們用自己龐大的商業絡,在大明採購大批量的物資,說糧食、鐵器、火器、布匹、藥材等等,然後轉賣給韃虜。

得到這些物資以後,大大的緩解了天災**帶來的危害這自然也是帶來了韃奴實力的大漲!”

“實力大漲之後怎麼辦呢?

搶!

韃虜不會生產,偏偏又窮得可憐,他們那些山參鹿茸能養得起八旗大爺嗎?

不去搶,這銀子哪裡來,沒銀子,範永鬥他們也不會賣東西過來啊!

那到哪裡搶呢,當然是到大明搶啊,大明有銀子啊!

於是韃虜只要有機會,那必定來找大明的麻煩,搶到了銀子,那就用來買範永鬥他們手裡的物資。

搶到了值錢貨,說文玩古董,珠寶之類的東西,那就委託範永鬥他們再帶到大明來賣!

賣完,得了銀子,又可以買範永鬥他們手裡的物資,得了物資,實力又強了,又來大明搶,就這樣,陷入了一個循環!

不但如此,這些商人爲了給韃虜軍事行動提供方便,還在大明建立了一個龐大的情報絡!

這個絡覆蓋大明的各級官員,不管文官武將,那都能把手伸過去,特別是邊關,那都被他們搞的爛透了!

還有各個地方,只要發生點什麼事情,都能第一時間把消息送到韃虜那裡去!

要不然,爲什麼每次叛賊即將要被朝廷覆滅之際,韃虜就入關呢?沒人通風報信,這時間能配合如此默契?”

這些話,秦浩明講得非常仔細,一問一答,把問題剖析清清楚楚。又怕武將聽不懂,語言也非常直白。

他說這番有兩個目的,一,自然是強調商業的重要性。二,是給衆人警告。

他不希望打倒了一批,跟他浴血奮戰的班底也栽在這裡,陷入無休止的惡行循環中。

當然,他知道只靠說想要杜絕這類現象,那無異於癡人說夢,但他表明了態度,真有人還想走這條路,那也怪不了他心狠手辣。

當然,有些話他還是挑着說,至少,今後發生的事情他就沒辦法說。

崇禎十七年的時候,李自成一路打到京城,可遠在千里之外的多爾袞卻是對李自成了如指掌,

不但知道李自成的行軍路線,還能知道他每次打下城池的實際情況,手裡實際上有多少可戰之兵,他都知道!

最後多爾袞看到有機會,立即是動員全族之人,跑來和李自成爭天下!

這裡面誰對韃虜的功勞最大,當然是那些商人了!

後來韃虜得了天下,爲了感謝那些爲他們做出巨大貢獻的商人們,順治小兒特地在皇宮召見了他們,給他們封官賜爵。

後來就整出個“八大皇商”,沒有大功勞,一個封建王朝的商人,肥豬一般的存在,憑什麼得到這個待遇!

不過,話說到這裡,也已經足夠了!

“秦督煞費苦心,吾等受教!”

意思大家都聽明白了,閻應元代表衆人躬身俯首表達謝意。

“哈哈”該說的的都說了,秦浩明也是一副很得意的樣子,馬鞭指指前方,說道:“叫人安排,本督今晚要入住王府。”

“諾,大人!”

一羣侍從官也都是感覺精神振奮,他們年紀都不是很大,還沒有沾染上官場老油子的惡習,更加上秦督對他們推心置腹,衆人更加感覺前途光明。

“吩咐前方,少些殺戮,儘量多抓些勞力到金州構築公事。對了,讓城裡將士們不要太兇,注意效率。”

先前殺得太狠,秦浩明急忙補充性的命令。

善待城中民,共實也是爲了日後的大局考慮。畢竟,遼東的人口不如大明境內,全都殺了,哪來的勞工?

“諾,卑職立馬去辦理!”

閻應元知道這事特別要緊,立刻帶着侍從司文宣局的人,找了一個地方就開始寫印涮曉諭和軍令,然後由侍從文官官和侍從武官分別交給相關的部門去頒佈施行。

秦浩明沒有理會過多的細節,他成立侍從司原本就是要幫自己的手,再過問細節就是和自己過不去了。

第二百一十五節 楊府密謀第二百二十四節 國無界,界無疆第一百一十節 狼行千里第三百九十二節 讓他們全部趴下第五百零七節 抵近偵查第一百八十三節 進退兩難第五百四十六節 鼓舞士氣第一百五十三節 抽絲剝繭第八十一節 官職在身第五十四節 借我三千騎第六十節 困局第二十七節 我的地盤聽我的第五百三十七節 渾水摸魚第一百五十一節 刮目相看第五百三十節 衝突第一百六十三節 兩難第四百五十六節 重操舊業第二百七十二節 事起德州府第六百一十六節 鑄京觀第一百四十九節 亡羊補牢第五百七十二節 豫親王多鐸第二百二十五節 天災將至第九十節 梟雄淚第二百八十六節 男兒功名馬上取第一百六十八節 能力第一百五十二節 口腹蜜劍第六百三十五節 什麼人帶什麼兵第四百四十七節 筵無好筵第四百八十六節 船廠第一百七十節 豐收第六百五十節 其樂融融(新書《崇禎大帝國》已發,求諸君支持!)第二百八十六節 男兒功名馬上取第二百三十二節 敲打多爾袞第一百七十七節 奪權用人第四百六十節 爲建奴做事,斷子絕孫!第一百九十二節 膽大包天第四百二十節 軍工民用第六百一十四節 建奴白甲第四百六十四節 銀幣的作用第一百三十三節 諜影第二十一節 衛所軍制崩壞第四百八十一節 無所不能第三百六十七節 一觸即發第三十八節 復社鉅子第五百一十節 突襲第六百三十九節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第六百二十一節 怎地一個了得第五節 大明的骨氣第一百七十九節 萬事俱備第六百一十二節 決戰開始第四百三十五節 大明之危,萬曆之始?謬矣!第一百五十九節 漢家血脈第一百零五節 秦家村第三百零三節 無恥之尤(再次感謝家裡窩囊家外雄萬賞,明日加更回報!)第一百六十二節 敲詐勒索第三百六十八節 利劍出鞘第二百八十節 你方唱罷我登場第一百八十四節 多爾袞,一生爲何?第四十一節 泄密第四百八十五節 事情做在明處第三百二十七節 搶手的流民第六十六節 疏忽第二百九十九節 兩手準備第一百四十節 不負此生第五百一十八節 磅礴如海第十四節 葉家的惦記第四百二十二節 都不是什麼善茬第四百七十三節 何等之難第四十一節 泄密第二百九十三節 潤物細無聲第二百三十三節 勾心鬥角第四百零九節 居安思危第九十九節 淺議和談第四節 悔不當初第六十八節 秘議第十二節 性格大變第三百四十四節 醉夜迷情第四百五十六節 重操舊業第十四節 葉家的惦記第八十五節 二美初見第六十八節 秘議第三百六十節 誰的孩子第五百六十三節 軍中計策第六百四十四節 國戰無英雄第三百四十三節 陽謀第六百六十三節 安居第六百二十六節 國之根本,大明長城!第五百二十七節 志不在此第六百五十一節 調教太子第四百二十八節 威脅第四百八十八節 不服就幹第一百二十五節 又是這套第八十九節 西山大營第六百一十九節 說出去誰信呢第五百七十三節 奴才無能第四百九十九節 前因後果第三百七十四節 那就聽你們的第八十六節 一皁難求第五百五十節 憂心第三百零二節 刀砍首輔(感謝書友家裡窩囊家外雄萬賞,敏感盛情!)
第二百一十五節 楊府密謀第二百二十四節 國無界,界無疆第一百一十節 狼行千里第三百九十二節 讓他們全部趴下第五百零七節 抵近偵查第一百八十三節 進退兩難第五百四十六節 鼓舞士氣第一百五十三節 抽絲剝繭第八十一節 官職在身第五十四節 借我三千騎第六十節 困局第二十七節 我的地盤聽我的第五百三十七節 渾水摸魚第一百五十一節 刮目相看第五百三十節 衝突第一百六十三節 兩難第四百五十六節 重操舊業第二百七十二節 事起德州府第六百一十六節 鑄京觀第一百四十九節 亡羊補牢第五百七十二節 豫親王多鐸第二百二十五節 天災將至第九十節 梟雄淚第二百八十六節 男兒功名馬上取第一百六十八節 能力第一百五十二節 口腹蜜劍第六百三十五節 什麼人帶什麼兵第四百四十七節 筵無好筵第四百八十六節 船廠第一百七十節 豐收第六百五十節 其樂融融(新書《崇禎大帝國》已發,求諸君支持!)第二百八十六節 男兒功名馬上取第二百三十二節 敲打多爾袞第一百七十七節 奪權用人第四百六十節 爲建奴做事,斷子絕孫!第一百九十二節 膽大包天第四百二十節 軍工民用第六百一十四節 建奴白甲第四百六十四節 銀幣的作用第一百三十三節 諜影第二十一節 衛所軍制崩壞第四百八十一節 無所不能第三百六十七節 一觸即發第三十八節 復社鉅子第五百一十節 突襲第六百三十九節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第六百二十一節 怎地一個了得第五節 大明的骨氣第一百七十九節 萬事俱備第六百一十二節 決戰開始第四百三十五節 大明之危,萬曆之始?謬矣!第一百五十九節 漢家血脈第一百零五節 秦家村第三百零三節 無恥之尤(再次感謝家裡窩囊家外雄萬賞,明日加更回報!)第一百六十二節 敲詐勒索第三百六十八節 利劍出鞘第二百八十節 你方唱罷我登場第一百八十四節 多爾袞,一生爲何?第四十一節 泄密第四百八十五節 事情做在明處第三百二十七節 搶手的流民第六十六節 疏忽第二百九十九節 兩手準備第一百四十節 不負此生第五百一十八節 磅礴如海第十四節 葉家的惦記第四百二十二節 都不是什麼善茬第四百七十三節 何等之難第四十一節 泄密第二百九十三節 潤物細無聲第二百三十三節 勾心鬥角第四百零九節 居安思危第九十九節 淺議和談第四節 悔不當初第六十八節 秘議第十二節 性格大變第三百四十四節 醉夜迷情第四百五十六節 重操舊業第十四節 葉家的惦記第八十五節 二美初見第六十八節 秘議第三百六十節 誰的孩子第五百六十三節 軍中計策第六百四十四節 國戰無英雄第三百四十三節 陽謀第六百六十三節 安居第六百二十六節 國之根本,大明長城!第五百二十七節 志不在此第六百五十一節 調教太子第四百二十八節 威脅第四百八十八節 不服就幹第一百二十五節 又是這套第八十九節 西山大營第六百一十九節 說出去誰信呢第五百七十三節 奴才無能第四百九十九節 前因後果第三百七十四節 那就聽你們的第八十六節 一皁難求第五百五十節 憂心第三百零二節 刀砍首輔(感謝書友家裡窩囊家外雄萬賞,敏感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