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四節 鳥槍換大炮

這次,爲了打出關寧鐵騎的威風,吳三桂和祖寬幾乎帶上了全部精銳的家丁和三千將士。

他們的部下胡漢摻雜,有蒙古人也有漢人。這在遼東也是很正常的情形,祖大壽自己的家丁中也有相當數量的蒙古人在其中。

明末時的遼東局面錯蹤複雜,蒙古,大明,建奴,三方互相廝殺,也有互相合作。

而蒙古人既有人在後金的鍋裡撈飯吃,也有在大明這邊領着俸祿的。

有很多流落到遼東土地上的蒙古人是有奶就是娘,這些人的忠誠十分有限。

然而憑着過人的騎射本事在將領麾下混飯吃,在遼鎮的將門之中,對收用蒙古人幾乎沒有什麼忌憚。

祖大壽和曹變蛟護送他們前行,沿途有大片開墾好的農田,農家掩映在阡陌中。

在寧遠到錦州的地界安置了五六十萬人左右,加上原本的居民應該接近百萬了,這麼一點地方擁有了大量的戶丁口,在大明北方是很罕見的情形。

各家將門都在急着瓜分丁口和土地,祖大壽也不瞞曹變蛟,指着錦州城四周的大片土地道:“不瞞曹將軍,這一片萬把畝地都是我祖家的地。”

祖大壽道:“另外在寧遠那一片還有數萬畝,山海關到永平府也還有萬把畝。”

曹變蛟哼了一聲,說道:“我知道復宇兄是寧遠世家,恐怕所說的還不止吧?”

祖大壽含笑不語,他主要是和曹變蛟先說清楚,他這種外來的將門肯定也要大量土地來養育家丁。

這邊的熟地不僅是祖家,還有另外的遼西將門世家都佔的差不多了,曹變蛟要地,只能自己想辦法開墾。

另外就是軍戶丁口,按大明慣例將領是可以把軍戶當佃農,嘉靖到萬曆年間,特別是萬曆年間爲了解決衛所無用的痼疾,特別給將領很多優惠。

包括賞給大量世田,把將領侵佔的田畝合法化,但對將領侵佔軍戶卻一直沒有辦法。

到了張居正之後,各種重建的法度加快崩壞,到現在祖家在遼西一帶最少有十萬畝以上的土地。

光是替他家種地的軍戶就有過萬人,如果沒有這些土地和丁口,祖大壽是怎麼也養不活那幾千家丁的。

說話間他們已經看到松山衛城,這座城池修築極早,被損毀後又在重新修築。

現在城東南這裡正在修角臺和魁星樓,城門被兩邊的角臺包在裡頭。

一旦遇敵兩邊角臺可以射箭和放炮,可以把城門保護的很好,蟻附攻城的話,會叫攻城者承受不起強攻的代價。

角臺雖然還沒有徹底修完,兩邊已經明顯放置了好多門大炮,而且都是五千斤重級別的代表大明鑄炮最高水平的紅夷炮。

明朝的火器鑄造雖然走了歪路,把戰艦的艦炮當要塞炮和野戰炮來鑄,除了守城之外幾乎沒什麼用處。

建奴在皇太極手裡收了三順王和大量的鑄炮人才,到多爾袞入關爲了攻潼關堅城出動了炮隊。

結果從京城走到潼關用了大量人手,還在路上走了好幾個月,後來的戰事中清廷也把大炮拉到了江南,但用處已經不大。

眼前的幾乎要修築完成了,城牆從牆基到城樓全部條石和城磚,城樓還在修築,周長大約是六裡左右。

在內地來說是一個大縣和小型州城的規模,比起動輒十來里長甚至二三十里的大型名城,松山城規模當然小的多。

不過考慮到這是一座軍事要塞,就是錦州的衛城,它的規模已經很不小了。

“前面是登州水軍。”

祖大壽發現松山碼頭外聚集了不少人,多半是衣衫襤褸的農民和軍戶,他們應該是在服勞役。

夏天這個時候剛剛收穫過,田畝也翻過了,暫時除了給農田除草外沒有太多的事。

修築城牆和相應各堡的事多半是從遼民中抽勞役,在這裡是軍事區域,徭役也是地方稅賦的一種。

如果承平無事,官府當然不會沒事就叫百姓出力,但在薊遼這種前敵地方,百姓也知道不修好城的話,建虜來了躲都沒處躲,倒也沒有人因此而不滿。

況且就算不滿也沒有用,稍有實力的都在廣寧之戰甚至瀋陽和遼陽一役時就躲到山海關裡去了。

在人羣中有一羣拿着儀仗的衛兵,也有一些穿着青袍和藍袍戴着烏紗帽的低品文官,還有不少穿着吏服的小吏。

人羣正中最顯眼的就是個穿紅袍的矮瘦官員,不用問也是薊遼錦州巡撫林克生。

文官的地位在武將之上,不過文官一般也不會隨意殺害武夫,畢竟人命關天。

在軍中引起不滿的話也會影響到文官駕馭軍隊的能力,況且大明也不是沒有兵變的傳統。

天啓、崇禎年間巡撫都被亂兵給打了,總兵一樣有被亂兵逼着跳牆逃跑的,殺人這事,看起來簡單,真的是要有一定的膽量才幹的出來。

幾千騎兵自官道一路飛馳向前,路邊有不少樹木帶來遮陰的陰影,兩邊的農田還荒蕪着,有一些重新翻過了。

再過一陣子會種上高粱或是豆料,也有一些土地種了苜蓿,現在遼西的軍馬數目極多,就算朝廷有豆料補充也很緊張。

不少地方都種了苜蓿,遼西已經不是遼鎮當年,現在兵馬幾乎都是被總兵控制,步兵還是炮灰兼奴隸。

騎兵幾乎都是將領直接掌握,不會再有人敢私吞豆料把馬養疲瘦了。

連續的乾燥天氣使路面浮塵很多,地面也是坑窪不平,騎馬們小心的在道路上奔馳,大多數騎兵穿着火紅色的軍袍。

或是披着大紅的斗篷和披風,最前頭的騎兵手舉大紅色的軍旗,整支騎兵隊伍象紅色的怒潮,直撲松山城下。

當然松山城那邊也早就現了這支騎兵隊伍,並且已經確定了騎兵們的身份,否則的話城門上早就示警,城門也早就關閉了。

等趕到薊遼巡撫林克生所在的地方時,曹變蛟和祖大壽一起下馬,然後抱拳行禮道:“末將見過老大人。”

林克生的年紀才三十來歲,並不足稱老,稱“老大人”是下屬對上官的一種尊稱。

在大明,簡單的只稱呼對方大人是需要親近的關係,否則的話就要加上很多敬稱和官稱,稱巡撫爲軍門大人。

也可以象曹變蛟和祖大壽這樣稱呼一聲老大人就可以。

兩個武將的禮數十分恭謹,林克生的黑臉上露出笑容,他伸了下手,還了一個半揖,然後笑道:“兩位將軍請起。”

“謝老大人。”

林克生對曹變蛟道:“本官已經在接到督師大人的快馬,對督師大人的安排本官十分高興,錦州城日後有曹將軍和祖將軍兩位,可算是穩若泰山了。”

曹變蛟答道:“末將在老大人治下,一定聽從軍令行事。”

林克生深深看了曹變蛟一眼,才移過目光說:

“登州水師來了好幾百人,說是來打前站。這事情兩位去處理一下吧,畢竟帶兵前往的是兩位將軍的人馬。”

“是,謹遵巡撫大人均令。”兩個武將畢恭畢敬的答應下來。

總督府的人就在松山碼頭上,從寧遠一路松山塔山杏山和大淩河堡,偏西一些就是錦州。

這裡是狹長的遼西走廊的咽喉地帶,地勢都是十分要緊。

“好雄壯威武的戰艦,不意登州衛竟然發展至斯?”

祖大壽和吳三桂等人奔馳到碼頭,望見巍巍聳立的大明海師,那黑黝黝碩大的炮口布滿船舷,忍不住發出驚歎!

他們不是沒有見過登州水師,但那是幾年前。自從覺華島被毀,糧食改爲陸運,他們就再也沒有見過水師。

停留在他們記憶中的,不過是比漕船稍大點的幾百料破爛海船。

現在,展現他們面前的是最新的大福船,由鄭家造船廠生產,登州船廠監製,已然是鳥槍換大炮。

第一百五十節 機關算盡第三百零二節 刀砍首輔(感謝書友家裡窩囊家外雄萬賞,敏感盛情!)第四十四節 發酵第四百三十八節 去去火第二百二十二節 漢蒙一家親第二十節 劫富濟貧第四百一十九節 無恥之尤第二百六十五節 野心第二百七十五節 試探第二百九十七節 重啓錦衣衛第一百九十一節 周皇后的智慧第二百六十一節 商議第四百八十六節 船廠第二百六十一節 商議第五百一十三節 皇太極的憂慮第三百九十三節 組建侍從室第五百九十節 大戰開幕第五百二十八節 誅心之言第一百零九節 崛起第六百一十七節 奸猾吳三桂第一百四十五節 拳拳維護第一百八十三節 進退兩難第四百九十九節 前因後果第三百一十三節 邵武路第三百零七節 近水樓臺先得月第三百五十節 練兵練將第四百六十四節 銀幣的作用第四百五十節 心思各異第一百七十八節 心懷不軌第二百五十四節 國之利器第六百零九節 狂妄的警告第一百七十四節 豺狼餓虎第二百節 大朝會第三百五十五節 自投羅網第四百零八節 這錢來得堂堂正正第三百六十九節 慘烈廝殺第五百一十一節 奪取旅順第二百三十節 莫欺少年窮第六百二十九節 漢人至上第一百一十九節 殺兄弟一,他日屠百!第六百六十一節 流民安置第四百二十九節 部隊變革第三百七十一節 圍三闕一第一百六十八節 能力第三百一十五節 歸家第五百八十三節 建奴詭計第五百二十一節 進擊第四百七十節 視察慰問第五十節 天雄軍第五百八十九節 聞之心酸第五百八十二節 左右爲難第二百一十六節 生產建設第三百四十八節 三份密疏第六百四十二節 鹹魚翻身第三百五十六節 絞殺建奴第五十九節 斥候遭遇戰第十五節 前期準備第二百九十三節 潤物細無聲第五百七十七節 鰲拜慘死第二百九十五節 大公無私第五百三十四節 內外有別第六百五十四節 葡萄牙人第一百六十七節 大才第一百九十五節 給鄭家下套第三十六節 義女柳如是第四百一十七節 科學研究院第六百三十二節 改造朝臣第六十三節 形勢第二百二十二節 漢蒙一家親第二百節 大朝會第六十七節 楊嗣昌三計第二百九十二節 臨別前夕第三百八十九節 也就那樣第一百四十八節 傷殘將士第六百五十五節 海上形勢第三百六十四節 水軍出擊第一百九十五節 給鄭家下套第三百六十五節 敵跡初現第五百九十九節 惺惺相惜第二百八十一節 難道血已冷第二百零五節 歪理邪說第二百一十一節 史上第一利器第五百四十七節 先利其器第三百九十六節 寧德府第五百七十五節 擒拿鰲拜第二百九十九節 兩手準備第九十八節 帝王心術說點什麼第二百二十五節 天災將至第五百七十七節 鰲拜慘死第三百四十四節 醉夜迷情第三百一十二節 逼良爲娼第三百五十八節 還施彼身第五百三十節 衝突第二百三十四節 借刀殺人第十節 自取其辱第六百三十八節 有他們在,就無大清(新年快樂!)第六百三十二節 改造朝臣第一百一十節 狼行千里第一百六十八節 能力
第一百五十節 機關算盡第三百零二節 刀砍首輔(感謝書友家裡窩囊家外雄萬賞,敏感盛情!)第四十四節 發酵第四百三十八節 去去火第二百二十二節 漢蒙一家親第二十節 劫富濟貧第四百一十九節 無恥之尤第二百六十五節 野心第二百七十五節 試探第二百九十七節 重啓錦衣衛第一百九十一節 周皇后的智慧第二百六十一節 商議第四百八十六節 船廠第二百六十一節 商議第五百一十三節 皇太極的憂慮第三百九十三節 組建侍從室第五百九十節 大戰開幕第五百二十八節 誅心之言第一百零九節 崛起第六百一十七節 奸猾吳三桂第一百四十五節 拳拳維護第一百八十三節 進退兩難第四百九十九節 前因後果第三百一十三節 邵武路第三百零七節 近水樓臺先得月第三百五十節 練兵練將第四百六十四節 銀幣的作用第四百五十節 心思各異第一百七十八節 心懷不軌第二百五十四節 國之利器第六百零九節 狂妄的警告第一百七十四節 豺狼餓虎第二百節 大朝會第三百五十五節 自投羅網第四百零八節 這錢來得堂堂正正第三百六十九節 慘烈廝殺第五百一十一節 奪取旅順第二百三十節 莫欺少年窮第六百二十九節 漢人至上第一百一十九節 殺兄弟一,他日屠百!第六百六十一節 流民安置第四百二十九節 部隊變革第三百七十一節 圍三闕一第一百六十八節 能力第三百一十五節 歸家第五百八十三節 建奴詭計第五百二十一節 進擊第四百七十節 視察慰問第五十節 天雄軍第五百八十九節 聞之心酸第五百八十二節 左右爲難第二百一十六節 生產建設第三百四十八節 三份密疏第六百四十二節 鹹魚翻身第三百五十六節 絞殺建奴第五十九節 斥候遭遇戰第十五節 前期準備第二百九十三節 潤物細無聲第五百七十七節 鰲拜慘死第二百九十五節 大公無私第五百三十四節 內外有別第六百五十四節 葡萄牙人第一百六十七節 大才第一百九十五節 給鄭家下套第三十六節 義女柳如是第四百一十七節 科學研究院第六百三十二節 改造朝臣第六十三節 形勢第二百二十二節 漢蒙一家親第二百節 大朝會第六十七節 楊嗣昌三計第二百九十二節 臨別前夕第三百八十九節 也就那樣第一百四十八節 傷殘將士第六百五十五節 海上形勢第三百六十四節 水軍出擊第一百九十五節 給鄭家下套第三百六十五節 敵跡初現第五百九十九節 惺惺相惜第二百八十一節 難道血已冷第二百零五節 歪理邪說第二百一十一節 史上第一利器第五百四十七節 先利其器第三百九十六節 寧德府第五百七十五節 擒拿鰲拜第二百九十九節 兩手準備第九十八節 帝王心術說點什麼第二百二十五節 天災將至第五百七十七節 鰲拜慘死第三百四十四節 醉夜迷情第三百一十二節 逼良爲娼第三百五十八節 還施彼身第五百三十節 衝突第二百三十四節 借刀殺人第十節 自取其辱第六百三十八節 有他們在,就無大清(新年快樂!)第六百三十二節 改造朝臣第一百一十節 狼行千里第一百六十八節 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