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節 各執一詞

京畿皇城,暮色四起,月色慘淡。

雨已經停了,檐下兀自點點滴滴,稀稀疏疏的落着,檐角高處掛着的銅鈴,被風吹着叮鐺作響。

偶爾一聲半聲,遠遠的傳來,聽在耳裡,彷彿是荒郊古寺般的靜謐。

乾清宮內,崇禎皇帝不過睡了片刻,便猛然驚醒。

執勤的的貼身太監小德子跪在地上替他理好袍角,便輕輕說道:“皇上,今兒內務府收到秦督從肇慶來的一塊新貢墨,王公公”

“走,瞧瞧去!”小德子話猶未完,就被崇禎皇帝興致勃勃的截了去。

肇慶端硯作爲四大名硯之首,具有外表堅實細膩、精緻嬌嫩,以及墨汁出墨柔滑、墨汁濃郁、書寫流暢、字跡清晰、顏色經久不變等特點。

崇禎甚是喜歡,自己只是秦愛卿臨行前提過一句,想不到他卻記掛在心裡,這讓他着實高興。

此時崇禎見到了秦浩明獻上的樂女墨,墨作美人形,背倚太湖石,抱琵琶作彈拔狀。

墨光澤細密,色澤玉潤,背面楷書陽文描金四字“文房瑞靄”。

擡首見小德子立於御案側,便道:“取水來試一試新墨。”

小德子恭謹地答應着,從水盂裡用銅匙量了水,施在硯堂中,輕輕地旋轉墨錠,待墨浸泡稍軟後,才逐漸地加力。

因新墨初用,有膠性並棱角,不可重磨,恐傷硯面。

崇禎不由微微一笑,但聞墨之香,淡淡縈開,只聽那墨摩挲在硯上,輕輕的沙沙聲,濃黑烏亮的墨汁漸漸在硯堂中散開。

“此墨造型古雅渾樸,墨色紫黑烏亮,乃墨中的上品。”

崇禎只寫了兩個字,那墨確是落紙如漆,光潤不膠。

他的字素來就亢氣渾涵,多雍容之態,上好的宣紙上字字鐵筆銀鉤,雖不是書法大家,但也足以一觀。

崇禎心情大好,見小德子聚精會神地盯着他書寫,揚臉問道:“小德子,你認識字嗎?”

小德子心下忐忑難安,聲音細若蚊蠅的答道:“皇上息怒。奴才只認得幾個字。奴才的名字,奴才認得。”

瞧着他緊張兮兮的模樣,崇禎輕笑幾聲,“別緊張,朕只是隨便問問。”

正說話間,一陣細碎急促的腳步聲由遠至近,打斷了他們的話語。

“慌慌張張的做什麼?沒瞧見皇上在批閱奏摺嗎?難道後面有鬼趕着你不成,連規矩都不要了。有什麼事?快說吧!”

小德子拂塵一擺,掛於臂彎,三步並做兩步上前低聲訓斥着殿門的小太監,只是說出來卻並無責備的語氣。

小太監傾身上前耳語了幾句,便被他摒了回去,“知道了,你先下去忙你的。”

小德子擡首見崇禎興致正濃,奮筆疾書。遲疑再三,額上冷汗都淌了下來,可還是徘徊不敢上前言語。

“有什麼事快說!”

崇禎厭煩的一皺眉,仍然埋首於書案間,並未擡頭看他一眼。

“回稟皇上,戶部尚書王立言,工部郎中韓意、李恆、吏部郎中鄭元峰殿外求見!”

崇禎略擡首,漫不經心的道:“就說朕在忙碌着,若是芝麻綠豆般的小事,讓他們打道回府,明日早朝再議。”

話猶未落,已聽見戶部尚書王立言的聲音遠遠的從殿外傳來,渾厚的語氣中透着貫有的堅執:

“臣戶部尚書王立言有十萬火急之事稟報皇上。若皇上執意不宣,臣等定會在此久跪恭候聖駕。”

崇禎執筆在手,卻忍不住手腕微顫,一滴墨滴落在雪白的宣紙上,黑白分明,無可挽回。伸手將筆擱回筆架上,突然伸手拽了那紙,嚓嚓幾下子撕成粉碎。

“宣!”

平日裡這幫人私下很少集體面聖,今日卻頂着這般大的雨勢聚集一起,想來是有十萬火急之事需他親自定奪。

希望不是時局有變化纔好。

片刻,殿內便由遠及近的響起雜沓急促的腳步聲,幾位大臣身着朝服,面色凝重立於殿下,雙手撂衣行着三拜九叩的大禮。

“諸位愛卿侍奉國事,以後除了早朝,就毋須這套唬人的繁文辱節!一律免跪吧。”

說罷,略一擡手,已有內侍上前代他虛扶。

“謝皇上洪恩!皇上!臣有本奏。”

王立言一身緋身的官袍,胸前五彩絲線紋繡着孔雀補子。面上條條皺紋似凝聚了出來,仿如刀刻,臉色隨着話語猛地沉了下來。

王立言乃是三朝元老,是最年長的一位。剛被崇禎提入內閣,授太子太傅,

“皇上,潮汕府、廣州巡撫衙門、閩粵總督府上報潮汕災情,一府六縣目前統計共有兩萬七千餘人受災。

而流入廣州府的災民有兩萬餘人,潮汕知府李元模失職,應革職拿問。

閩粵總督秦浩明、廣東巡撫樑明理百般騰挪,在沒有朝廷幫忙的情況下,安置災民有功,應予以表揚嘉獎。”

王立言眉須皆已白如冰雪,五樑冠上絲滑的冠帶順着他的動作,搖晃不定。

“准奏。”崇禎不動聲色,也不問下文,只是簡單兩個字,彷彿無視其他人,可心中猶如萬馬奔騰,勉強控制。

“皇上,此中有冤情,廣州士紳富戶血淚斑斑。王尚書良莠不分,替奸邪歪曲辯護,此乃欺君之罪,萬死!”

工部郎中韓意聽罷一臉悲憤忙不迭的躬身跪於地,金絲冠帶滑過沉悶的空氣中,留下一條鎏金的痕跡,襯得他雪白的鬢髮,更加蒼然。

“臣附議!”

吏部郎中鄭元峰眼中含淚,跪伏餘地,一臉的生無可戀。

“臣附議!”

繼而是工部郎中李恆。

“韓愛卿,鄭愛卿,李愛卿,你們冒着這瓢潑似的大雨,難道就是爲了彈劾王愛卿,給朕一個合理的解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崇禎冰洌的雙眼微挑,聲音中充滿親和柔順,似乎他此時心情極好,可殿下各大臣聽得卻是毛骨悚然。

“請皇上明鑑,潮汕災民拖家帶口涌入廣州城,城內士紳富商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多人開設粥鋪賑災,災情原本有望逐漸得到抑制。

可閩粵總督秦浩明委派登州衛五品守備入廣大開殺戒,搞得城內天怒人怨,百姓恨不能啖其肉喝其血。

據微臣調查,五品守備張雲乃秦浩明表弟,現廣州城內多家士紳富戶已經聯名控訴,懇請皇上除此逆賊。”

工部郎中韓意高舉奏摺,向崇禎稟報詳情。

“此事微臣有實證,家中老父及闔府百餘人,竟然被屠夫張雲私刑拘押,至今不知身在何處?

府中子弟因辯駁幾句,慘死十餘人,請皇上爲微臣做主。”

吏部郎中鄭元峰以頭頓地,語氣凝噎,聞着落淚,聽者心酸。p

p:感謝書友打賞,感謝諸君投票支持,故土難離敬上!

第一百三十節 知音第一百三十一節 挑釁第三十七節 詩詞歌賦的表演第三百二十二節 護衛隊第六百四十三節 點化孫傳庭第二百六十七節 餘孽第四百九十節 斬草除根第一百三十八節 形勢突變第一百六十一節 曲意奉承第四百零五節 要狠第一百四十五節 拳拳維護第五百四十六節 鼓舞士氣第五百七十節 他們是畜生第三百七十八節 雷霆雨露皆君恩第一百七十六節 別有他用第十九節 產品誕生第六百三十四節 不死不休第三百四十七節 蓄勢待發第五百一十三節 皇太極的憂慮第三百九十二節 讓他們全部趴下第八十一節 官職在身第四百零四節 天下之大第三百七十九節 寒磣天子第九節 無需再忍第五百七十二節 豫親王多鐸第八十五節 二美初見第六十六節 疏忽第二百三十二節 敲打多爾袞第三百二十八節 軍事會議第二百零六節 何處撈錢第一百九十二節 膽大包天第三百六十節 誰的孩子第四百七十九節 說漏嘴了第五十二節 事有可爲第二百九十九節 兩手準備第五百二十九節 變化第三百一十六節 佳人風情第六百四十六節 家是他們的家,國不是他們的國第二百節 大朝會第四百四十七節 筵無好筵第六十五節 部署第五百三十三節 丟臉第三百三十九節 鄭家第五百一十七節 長箭當空第八十五節 二美初見第六百六十一節 流民安置第三百六十五節 敵跡初現第二百三十一節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三百二十八節 軍事會議第四百零九節 居安思危第三百節 暗潮涌動第五百一十二節 此生無遺憾第六十節 困局第六百一十九節 說出去誰信呢第八節 忍無可忍第四百八十節 實屬無奈第一百四十七節 血腥暗衛第二百二十三節 一箭三雕第三百七十節 纏鬥第一百九十一節 周皇后的智慧第五百九十七節 活捉多鐸第一百一十二節 第二誓第三百六十四節 水軍出擊第二百八十三節 君臣相宜第六十二節 考察第五十九節 斥候遭遇戰第四百一十三節 大婚第五百四十一節 猖狂太甚第五百零二節 以夷制夷第三百二十三節 軍事第三百五十七節 實戰演習第一百五十五節 無妄之災第九十九節 淺議和談第五百五十節 憂心第三百八十九節 也就那樣第三百五十二節 速戰速決第五百一十二節 此生無遺憾第二百七十二節 事起德州府第六百三十一節 彼其娘之第五百一十三節 皇太極的憂慮第三百三十八節 他鄉遇故知第二百零四節 秦浩明的第一把火第一百九十三節 奏對崇禎第三百八十五節 還是不是男人第一百零九節 崛起第五百四十五節 海軍大都督第二十九節 好友來投第一百節 君臣奏對第二百五十六節 水師革新第四百九十六節 以退爲進第五百九十七節 活捉多鐸第六百六十一節 流民安置第二百八十二節 振聾發聵第三百七十二節 首戰告捷第六十一節 震撼第四百五十三節 各執一詞第六百三十一節 彼其娘之第三十八節 復社鉅子第三百六十四節 水軍出擊第六百三十七節 皇太極的憂慮
第一百三十節 知音第一百三十一節 挑釁第三十七節 詩詞歌賦的表演第三百二十二節 護衛隊第六百四十三節 點化孫傳庭第二百六十七節 餘孽第四百九十節 斬草除根第一百三十八節 形勢突變第一百六十一節 曲意奉承第四百零五節 要狠第一百四十五節 拳拳維護第五百四十六節 鼓舞士氣第五百七十節 他們是畜生第三百七十八節 雷霆雨露皆君恩第一百七十六節 別有他用第十九節 產品誕生第六百三十四節 不死不休第三百四十七節 蓄勢待發第五百一十三節 皇太極的憂慮第三百九十二節 讓他們全部趴下第八十一節 官職在身第四百零四節 天下之大第三百七十九節 寒磣天子第九節 無需再忍第五百七十二節 豫親王多鐸第八十五節 二美初見第六十六節 疏忽第二百三十二節 敲打多爾袞第三百二十八節 軍事會議第二百零六節 何處撈錢第一百九十二節 膽大包天第三百六十節 誰的孩子第四百七十九節 說漏嘴了第五十二節 事有可爲第二百九十九節 兩手準備第五百二十九節 變化第三百一十六節 佳人風情第六百四十六節 家是他們的家,國不是他們的國第二百節 大朝會第四百四十七節 筵無好筵第六十五節 部署第五百三十三節 丟臉第三百三十九節 鄭家第五百一十七節 長箭當空第八十五節 二美初見第六百六十一節 流民安置第三百六十五節 敵跡初現第二百三十一節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三百二十八節 軍事會議第四百零九節 居安思危第三百節 暗潮涌動第五百一十二節 此生無遺憾第六十節 困局第六百一十九節 說出去誰信呢第八節 忍無可忍第四百八十節 實屬無奈第一百四十七節 血腥暗衛第二百二十三節 一箭三雕第三百七十節 纏鬥第一百九十一節 周皇后的智慧第五百九十七節 活捉多鐸第一百一十二節 第二誓第三百六十四節 水軍出擊第二百八十三節 君臣相宜第六十二節 考察第五十九節 斥候遭遇戰第四百一十三節 大婚第五百四十一節 猖狂太甚第五百零二節 以夷制夷第三百二十三節 軍事第三百五十七節 實戰演習第一百五十五節 無妄之災第九十九節 淺議和談第五百五十節 憂心第三百八十九節 也就那樣第三百五十二節 速戰速決第五百一十二節 此生無遺憾第二百七十二節 事起德州府第六百三十一節 彼其娘之第五百一十三節 皇太極的憂慮第三百三十八節 他鄉遇故知第二百零四節 秦浩明的第一把火第一百九十三節 奏對崇禎第三百八十五節 還是不是男人第一百零九節 崛起第五百四十五節 海軍大都督第二十九節 好友來投第一百節 君臣奏對第二百五十六節 水師革新第四百九十六節 以退爲進第五百九十七節 活捉多鐸第六百六十一節 流民安置第二百八十二節 振聾發聵第三百七十二節 首戰告捷第六十一節 震撼第四百五十三節 各執一詞第六百三十一節 彼其娘之第三十八節 復社鉅子第三百六十四節 水軍出擊第六百三十七節 皇太極的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