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七節 華夏英烈

九月初,是京畿皇城一年之中最好的季節,秋高氣爽,空氣清新,氣候宜人。

閩粵總督私自出兵遼東半島的事情,從原本的遮遮掩掩到京城上下沸騰,變成朝野皆知。

自從崇禎理政以來,建奴屢次戰勝大明邊軍主力,每次都是死傷大量邊軍將士,從無一勝。

到袁崇煥矯詔斬殺毛文龍後,可說是爲後金長驅南下解除了後顧之憂,三個月後就發生了兵臨北京城下的“己巳之變”。

建奴約十萬精兵繞道蒙古,由喜峰口攻陷遵化,直迫明都北京,到後來更是發展爲常態化。

現在大明的軍隊主動深入遼東半島,這無疑是可喜可賀的事情。

不同於朝廷大佬的心思迥異,民間的意見顯得相當一致,皆是叫好一片。

尤其是隨着夜不收的勇士,帶着秦浩明整理成冊的,以連載的形式刊發在復報上,更是引起一片熱議。

秦浩明深知大明朝堂上的袞袞諸公,沒有最爛,只有更爛。所以他已經放棄和朝堂的聯繫,轉而利用在京城復報的分社,拉攏凝聚民心。

京城海鮮第一酒樓,座無虛席。

秦浩明從國子監聘請的士子擔任讀報人,舉着報紙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不停滾落着大顆大顆的眼淚,抽泣斷續說道:

“雙腿皆斷的陳二狗,推開了千戶官鋒子的手,平靜地要求留下。

他淡淡地告訴千戶官,如今已是殘廢,不肯再當活死人,願以生命爲華夏兒女發出憤怒之火。

當千戶鋒子和一衆倖存的同袍,抹着眼淚以軍禮告辭離去,陳二狗躺在戰死同袍旁,舉着火折從容而笑。

死傷慘重的建奴,終於攻進了山寨,用刀槍一一刺入定南軍的屍首,不敢有半點大意。

陳二狗在劇痛中不言不動,直至建奴大軍全部進入山寨,方纔翻身坐起,點燃了深埋在山寨之下的火藥。

臨死前指着驚慌失措的建奴,哈哈大笑,說了一句,我乃閩粵總督麾下張將軍親軍,騎兵營的陳二狗,便與在場建奴精銳玉石俱焚,灰飛煙滅。

那建奴名將多鐸,在兩軍交換屍體時,有感於陳二狗的壯烈,不肯英雄無名,便將實情告之定南軍。

秦督大人聽了淚如雨下,當場手書“生當爲人傑,死亦爲鬼雄”。嗚呼,痛哉!

此譽爲陳二狗,更是爲遼東羣山峻嶺間一同爲國捐軀的八百鐵血男兒。

吾輩聞之,當以酒敬之,以此祭奠遼東那些慷慨悲歌,從容赴死的英靈!”

讀報人泣不成聲,臺下聽客淚如傾盆,紛紛起身灑酒致敬。

讀報人穩定了一下情緒,繼續說道:“定南軍不僅有陳二狗這樣的英雄好漢,還有輜兵齊大志那樣感天動地的豪傑。

當時建奴攻勢如潮,以死傷慘重的代價,終於突破定南軍防線。

那建奴皆是自幼生長在黑山白水間的野蠻人,武力無敵,勇不可當。

短兵相接時,定南軍與建奴以命相拼,血染沙場,可惜不敵,眼見防線就要崩潰。

就在此時,被砍斷雙腿的齊大志

,率先帶着幾十個傷卒,紛紛扛起火藥包,用一團團暴起的血雨,組成堅不可摧的鐵壁防線!

悲哉齊大志,壯哉,定南軍,英雄豪氣,華夏千古!”

客人如癡如醉,爲英雄含淚灑酒,爲定南軍鼓掌喝彩,爲鰲拜戰死遼東而歡呼。

這些時日,茶館酒肆青樓皆是酒,滿堂爲之醉,定南軍的事蹟傳遍京都。

國子監外的柏林寺,宏偉的戲臺上,亦有剛剛組建的軍樂司人員,把的英雄搬上舞臺。

用悲壯、肅然、英雄、雄渾、低沉的和聲,彷彿將遼東烽火一幕幕的血雨腥風,一一展現在學子面前。

山寨上陳二狗面對驚慌逼近的建奴,從容一笑點燃引線,齊大志滾進建奴的腳下,怒吼着炸起血雨。

插滿了箭矢的定南軍用血肉之軀化爲鐵壁橫流,用胸膛頂着建奴的刀槍,在漫天亂石間無視生死,始終堅守在城牆上。

血跡斑斑的瓦房店內外,只有如山的斷臂殘軀,和處處熊熊燃燒的烽火。

北京,大明的都城,沒有風花雪月的傷春悲秋,只有鐵血男兒,只有遼東風雨,只有金戈鐵馬,只有萬載華夏。

國子監的學子,不敢出去和草民一齊高歌,手不釋卷,看的不是和,而是掩蓋其下的。

不時有人低聲吟誦着,不時有人掩卷而嘆,不時有人悄然拭淚,不時有人藉機外出,偷偷地慷慨悲歌。

同時,復報分社的楊廷樞親自擔任讀報人,向臺下的士子朗讀戰鬥情形。

“一週的圍城,南城的城牆已經被石彈打得搖搖欲墜,城池上的定南軍將士皆是疲憊之極。

死亡的戰士越來越多,箭矢彈藥已經處於匱乏的儲備線上。

建奴的攻勢不定,有時是清晨,有時是白日,有時是半夜。有時是偷襲,有時是全軍四面猛攻。

拋石機的彈雨,連綿不絕的箭雨,給予瓦房店悽風苦雨。

偷襲、重點突破、四面強攻、挖城、地道、遠程打擊,建奴用一切他們能想到的法子,肆虐南城。

一波接着一波,一輪接這一輪,從不停頓,從不放棄。

我們只能分作三班,一班作戰,一班待命,一班修整。

可是有時候一連幾天,我們都無法真正休息,因爲不僅僅是建奴如潮水般的攻勢,更因爲天上不斷掉下的石雨。

地上到處是飛來的山石,快要將南城掩埋,工匠營只好再將山石一一拋射回去,不能停,否則南城就沒有下腳的地方。

定南軍發揮了創造力,他們向地下挖出了一個浩大的堡壘,那一夜,我們終於能入眠。

但是我們不去想明天,我們沒有精力去想明天,我們只知道,我們活着,就要戰鬥,我戰鬥着,定南軍就不會屈服。”

雖然有些藝術加工的方式,但基本都是真實事件。

秦浩明正用各種方式,不停的宣傳華夏英烈的事蹟,喚起民衆的覺醒。

ps:感謝書友漢王張雲、爻釋、虢過兒打賞,感謝諸君投票支持,祝願大家新年快樂,故土難離敬上!

第八十九節 西山大營第三百三十節 志存高遠第一百二十六節 嶽託授首第一百零二節 風雨飄零第三百一十八節 秦家族人第八十四節 佳人遠至第二百八十三節 君臣相宜第二百九十五節 大公無私第四百二十五節 膽大妄爲第五百九十九節 惺惺相惜第三百七十四節 那就聽你們的第五百三十節 衝突第九十六節 欺軟怕硬第六十七節 楊嗣昌三計第一百八十六節 曹家的罪惡第三百八十五節 還是不是男人第五百七十五節 擒拿鰲拜第五百七十八節 似曾相識第五百七十七節 鰲拜慘死第三百七十六節 什麼夫人?第二百三十四節 借刀殺人第六百五十二節 將士退役第六百一十五節 誰是英雄好漢第五百四十七節 先利其器第七十七節 阿巴泰的渴望第二百四十一節 王樸伏罪第五十節 天雄軍第三百五十二節 血色草原第五百五十一節 雄軍風采第六百一十九節 說出去誰信呢第五百七十五節 擒拿鰲拜第二百九十節 朕不相信第三百零五節 隻身許國第三百六十五節 敵跡初現第一百零七節 立功授田第三百三十七節 來了,就不走了第二百二十六節 心思難測第四百三十六節 崇禎也分贓第六百一十七節 奸猾吳三桂第三百零一節 朝堂鬧劇第四百三十九節 洗腦第四百九十二節 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第十三節 規章制度第六百四十節 還沒殺夠(諸君元宵節快樂!)第二百五十一節 所獲頗豐第七十七節 阿巴泰的渴望第一百七十五節 禍水東引第一百八十二節 戰刀所向,皆爲漢土第二百九十九節 兩手準備第二百五十七節 舉賢不避親第四百三十四節 形勢大好第五百二十八節 誅心之言第三百一十六節 佳人風情第五百九十節 大戰開幕第一百二十四節 漢奸悲哀第二百三十二節 敲打多爾袞第五百九十節 大戰開幕第五百二十二節 兵不血刃第二百三十二節 敲打多爾袞第五百六十四個節 此生無憾第六百六十七節 炮灰第八節 忍無可忍第二百三十九節 招攬工匠第五百二十節 無病呻吟第三百四十六節 坦誠相待第三百零六節 張雲的心志第一百五十九節 漢家血脈第六百一十六節 鑄京觀第三十八節 復社鉅子第四百一十七節 科學研究院第二百七十節 德州府的變化第六百五十九節 初臨臺灣第二百六十五節 野心第六百六十三節 安居第四百八十節 實屬無奈第二百一十六節 生產建設第二百六十一節 商議第二百四十八節 一舉兩得第一百八十六節 曹家的罪惡第二百七十節 德州府的變化第六百一十九節 說出去誰信呢第六百五十一節 調教太子第六百一十四節 建奴白甲第二百八十一節 難道血已冷第三百六十五節 敵跡初現第五百七十七節 鰲拜慘死第二百六十四節 大明海軍威武第三百三十四節 全套班子第六十九節 防禦部署第二百三十一節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三百五十二節 速戰速決第一百八十七節 逃之夭夭第四百二十二節 都不是什麼善茬第三百六十二節 攻受易位第三百二十四節 招募浙兵第一百三十三節 諜影第二百九十九節 兩手準備第五百七十四節 以命相拼第三百六十四節 水軍出擊第一百零一節 三餉禍明
第八十九節 西山大營第三百三十節 志存高遠第一百二十六節 嶽託授首第一百零二節 風雨飄零第三百一十八節 秦家族人第八十四節 佳人遠至第二百八十三節 君臣相宜第二百九十五節 大公無私第四百二十五節 膽大妄爲第五百九十九節 惺惺相惜第三百七十四節 那就聽你們的第五百三十節 衝突第九十六節 欺軟怕硬第六十七節 楊嗣昌三計第一百八十六節 曹家的罪惡第三百八十五節 還是不是男人第五百七十五節 擒拿鰲拜第五百七十八節 似曾相識第五百七十七節 鰲拜慘死第三百七十六節 什麼夫人?第二百三十四節 借刀殺人第六百五十二節 將士退役第六百一十五節 誰是英雄好漢第五百四十七節 先利其器第七十七節 阿巴泰的渴望第二百四十一節 王樸伏罪第五十節 天雄軍第三百五十二節 血色草原第五百五十一節 雄軍風采第六百一十九節 說出去誰信呢第五百七十五節 擒拿鰲拜第二百九十節 朕不相信第三百零五節 隻身許國第三百六十五節 敵跡初現第一百零七節 立功授田第三百三十七節 來了,就不走了第二百二十六節 心思難測第四百三十六節 崇禎也分贓第六百一十七節 奸猾吳三桂第三百零一節 朝堂鬧劇第四百三十九節 洗腦第四百九十二節 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第十三節 規章制度第六百四十節 還沒殺夠(諸君元宵節快樂!)第二百五十一節 所獲頗豐第七十七節 阿巴泰的渴望第一百七十五節 禍水東引第一百八十二節 戰刀所向,皆爲漢土第二百九十九節 兩手準備第二百五十七節 舉賢不避親第四百三十四節 形勢大好第五百二十八節 誅心之言第三百一十六節 佳人風情第五百九十節 大戰開幕第一百二十四節 漢奸悲哀第二百三十二節 敲打多爾袞第五百九十節 大戰開幕第五百二十二節 兵不血刃第二百三十二節 敲打多爾袞第五百六十四個節 此生無憾第六百六十七節 炮灰第八節 忍無可忍第二百三十九節 招攬工匠第五百二十節 無病呻吟第三百四十六節 坦誠相待第三百零六節 張雲的心志第一百五十九節 漢家血脈第六百一十六節 鑄京觀第三十八節 復社鉅子第四百一十七節 科學研究院第二百七十節 德州府的變化第六百五十九節 初臨臺灣第二百六十五節 野心第六百六十三節 安居第四百八十節 實屬無奈第二百一十六節 生產建設第二百六十一節 商議第二百四十八節 一舉兩得第一百八十六節 曹家的罪惡第二百七十節 德州府的變化第六百一十九節 說出去誰信呢第六百五十一節 調教太子第六百一十四節 建奴白甲第二百八十一節 難道血已冷第三百六十五節 敵跡初現第五百七十七節 鰲拜慘死第二百六十四節 大明海軍威武第三百三十四節 全套班子第六十九節 防禦部署第二百三十一節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三百五十二節 速戰速決第一百八十七節 逃之夭夭第四百二十二節 都不是什麼善茬第三百六十二節 攻受易位第三百二十四節 招募浙兵第一百三十三節 諜影第二百九十九節 兩手準備第五百七十四節 以命相拼第三百六十四節 水軍出擊第一百零一節 三餉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