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還在等待李秘的答覆,表面雖然波瀾不驚,但內心卻是忐忑不安,畢竟李秘的最終決定,干係到蜀營往後能不能從李秘身上得到足夠的情報。
李秘其實也遲疑了很久,雖然他如今是名色指揮,手中權柄不算小,又結交了官場上不少人脈,皇帝也看重他,但李秘心裡卻非常清楚。
只要周瑜還在皇帝身邊,他李秘就只能是棋子的命運,周瑜是何等樣的人,皇帝雖然並不昏庸,可週瑜的危害,說不定比那些宦官還要可怕!
李秘一直想尋求力量來擺脫周瑜的操弄,也想爲自己留條後路,更希望有人能制約周瑜,讓他無法肆無忌憚胡作非爲。
雖然魏營也能夠做到這一點,而且經歷了李秘清洗蘇州城內魏營細作,活捉程昱之後,魏營的報復必然是接踵而至。
但李秘對魏營的行事作風並不是很欣賞,魏營只是想將李秘當成棋子,李秘也無法認可魏營的所作所爲,所以蜀營纔是制約吳營的最佳選擇!
想通了這個策略,李秘便朝徐庶道:“你在蜀營能做多大的主?拿多大的事?”
徐庶聽聞此言,也有些詫異,但很快就醒悟過來,想必李秘的條件該是不低,這是在討價還價,便朝李秘道。
“那就要看李大人具體想提甚麼要求了。”
李秘得了這話,便朝徐庶道:“其實你們夫婦隱居在虎丘已經沒太大的意義,發揮不了更大的作用,跟着我也同樣如此,與其東躲西藏,不如主動出擊!”
“主動出擊?如何個做法?”蜀營的人素來低調,這也是他們安身立命的根本,在沒有絕對把握之前,他們是不會貿然出手的。
眼下週瑜掌控大局,魏營夾縫求生,蜀營正好坐山觀虎鬥,坐收漁人之利,主動攪合進去是非明智之舉。
徐庶乃是蜀營大軍師,權柄自是夠大,可對待這樣的問題,他也不得不謹而慎之。
這房裡雖然都是親信,但自己名色指揮的身份,知道的人越少,自是越好。
所以李秘便將徐庶請到了內室,開門見山地朝他說道。
“周瑜是個有大野心的人,他高舉廟堂之上,恣意妄爲,漫說你蜀營和魏營憂慮,便是我也放心不下。”
“蜀營一直以來韜光養晦的策略也是沒錯,頗有太祖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意思,然而大軍師應該知道,策略沒有好壞,壞的策略用在對的時間,也是好策略,好的策略用在錯的時間,也只能適得其反,正所謂君子相時而動是也。”
“眼下吳營竊據朝堂,魏營自身難保,正是蜀營風雲並起的最佳良機,若蜀營一味保存實力,便要錯過這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了。”
“吳營勢大,一時無兩,魏營又有心報復,兩虎相鬥也確實必有一傷,但蜀營若等着坐收漁利,浪費了大好時機,卻不是好的策略,若能夠趁着雙方焦灼之際,主動出擊,將周瑜從廟堂上趕下來,這天下大勢便該是要改寫了。”
“你蜀營隱忍至今,可不就是爲了有朝一日厚積薄發麼?難道大軍師不認爲這個爆發的時機已經到了麼?”
“蜀營若繼續積攢實力,確實能取得一些優勢,但你需想到,周瑜站在皇帝身邊,手裡掌控着多少資源,即便分心去剿滅魏營,成長壯大的速度也絕對比蜀營要快。”
“若任由周瑜鬧騰坐大,魏營被滅之後,再也無人牽制,周瑜的下一個目標,必然會是蜀營,與其讓他逐個擊破,爲何不出手壓制?”
“我知道你們不願救魏營,但大軍師不妨想一想,你們真的能夠坐收漁利麼?又能夠收到甚麼利益?”
“魏營被剿滅,對吳營的好處絕計是最大的,蜀營若是運氣好,或許還能撿口剩湯來喝,但肉絕對會讓吳營給叼走,吃了肉的吳營再來對付只能喝湯的蜀營,你們的勝算又有多少?”
李秘之所以能夠有驚無險走到現在,就是得益於他超前的大局觀,雖然羣英會三方勢力並沒有出現在歷史記載之中,但李秘的大局觀卻能夠延伸到這上頭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即便說不上真知灼見,也比徐庶這種當局者要更加清楚一些。
“請李先生賜教。”徐庶聽得李秘如此分析,也是恍然大悟,真真是一語點醒夢中人。
他們厚積薄發,總想着積攢足夠的力量,可他們到底低估了周瑜的擴張速度,有了皇帝陛下的支持,他們根本就等不到積攢厚實,就要面臨最後一戰!
他對周瑜知根知底,卻看錯了時勢,認爲魏營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從沒想過形勢已經惡化到要進行最後決戰的程度。
即便是最終決戰,也是吳營和魏營的決戰,他蜀營還是能夠坐收漁利,但這個漁利對他們而言,價值已經不大了。
聽得徐庶對自己的稱呼從李大人變成了李先生,李秘也就有了底氣,此時朝徐庶道。
“與其讓吳營剿滅魏營,還不如從中作梗,給魏營留下一些種子,讓魏營處於半死不活的狀態就好了。”
“魏營若是半死不活,對蜀營自是沒有致命的威脅,但破船還有三斤釘,魏營的人不斷向吳營尋仇報復,便能夠牽制吳營,蜀營次啊能獲得生機,纔有了與吳營進行最後一戰的實力!”
“你跟着我確實能夠隱藏身份,也能夠從我這裡推敲出不少有價值的情報,但大軍師的目光也太過短淺了些,格局還不夠大,眼前的蠅頭小利,又豈能與大局相提並論。”
“想必大軍師也該知道,我正在扶持袁可立等重歸朝堂,他早先是蘇州府推官,而後做了山西道的監察御史,今次我卻有八成把握能讓他起復爲官,而大軍師曾經做過漳州知府和福州知府,想要起復就更是容易了,大軍師可明白我的意思?”
“小隱隱於野,中隱隱於市,大隱隱於朝,大軍師迴歸官場,纔是最安全的策略,若大軍師能夠在朝中監控周瑜,你我裡應外合,還愁找不到吳營的致命破綻?”
李秘如此一說,徐庶也陷入了陳思,過得許久才輕嘆一聲,擡起頭來朝李秘道。
“人常說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也是誠不欺我也,李先生對這天下形式格局分析精妙,頗有當年臥龍對策隆中,三分天下的風采,徐某人着實佩服!”
徐庶如此一說,便等於是認同李秘的提議了,李秘也是心頭歡喜,因爲他可不想羣英會蜀營的人整天跟着自己,而且還是大名鼎鼎的徐庶。
“那麼李先生認爲接下來該如何做?”
聽得此話,李秘也放心下來,朝徐庶道:“程昱眼下在你們手裡,用來跟我做交易,實在是大材小用,不若這樣好了,毛秋池是魏營的人,密謀攔截衛隊,解救程昱,卻因私怨,被提控案牘楊振帆虐殺,前任知府孫志孺洞玄識微,破獲兇案,並從兇案上洞察先機,破獲陰謀,而後聯合總督府,順藤摸瓜,一舉驅散兇徒,保住程昱,總督用人不疑,命孫志孺協助押解,你看如何?”
徐庶聽得李秘如此嚴密的計劃,也是心潮澎湃,不過他到底是個冷靜理智之人,此時擺了擺手,李秘道。
“這理由不錯,不過徐某在知府任上耽於商務,對偵查兇案並無建樹,說得太過反而不美,破獲兇案的功勞,李先生實至名歸,帶上總督也無可厚非,只消夠我說得過去便成。”
徐庶有功不搶,也是胸懷坦蕩,不過李秘卻也不想成爲焦點,橫豎皇帝陛下一定會知道他在次過程中的作用,這些個虛名,便是拿過來,也不好受用。
但徐庶卻接着說道:“李先生也不必多慮,不是徐某不居功,而是足夠進入朝堂就成,若是太張揚了,可就要引來周瑜的懷疑,反而適得其反。”
徐庶這等想法也是合情合理,李秘也就不再強求,伸出手掌來,與徐庶三擊掌立下誓言,這樁協議也算是徹底拍板了。
李秘帶着徐庶出來,便趕到總督府,說明了原有,當然了,李秘不可能將羣英會的事情也說出來,說辭固然是他與徐庶準備好的那一套。
總督莫橫欒聽說程昱遭劫,正心急如焚,嘴角都起了一圈燎泡,正打算差人往虎丘把李秘給尋回來。
畢竟押解程昱可干係到他往後的前途,他又豈能不上心?
這燃眉之際,李秘卻是帶回來這麼個好消息,他自然是歡天喜地,再聽李秘和徐庶連他那份功勞也算了上去,更是心裡舒坦,痛快答應了李秘的提議,讓徐庶加入了隊伍。
徐庶化名孫志孺,當過兩任知府,卻只有二十來歲,在官場上的風頭也曾經是一時無兩的,莫橫欒也有印象,橫豎已經提拔了袁可立一把,今次又是徐庶自己的功勞,順水推舟的人情,他沒道理不做,這事兒也就這麼定了下來。
這次危機也是有驚無險,莫橫欒對李秘更是倚重,徐庶回到虎丘詩會,又傳說李秘破案之能,文人們本對李秘不屑一顧,此番也是傳出些小名氣來。
加上理問所一下子死了兩個官員,整個理問所便只剩下李秘當家作主,一時間官場上也是有些不小的熱度。
莫橫欒也是緊鑼密鼓操持武舉府試的事情,李秘和趙廣陵仍舊養傷,理問所的差事全都壓在李秘身上,也無暇練功,便是武舉考試的日子來了,李秘的身子骨估計也無法恢復到能夠參加考試,自然也就放寬了心態。
也虧得有索長生,秦涼玉幾個的傷勢也是恢復神速,李秘又叮嚀索長生,一定要遏制厄瑪努耳的陰邪心態,雞毛蒜皮,雖然都是小事,卻也繁複,不得省心。
不過李秘倒也漸漸習慣了這種生活節奏,只覺着是眨眼間的功夫,二月已經到了末尾,湖泊與戰船之類的設施,也終於是順利完工,終於是要開始進入武舉府試的流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