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鹿死誰手的對決(2)

顧客是上帝,不能欺騙他們,但又如何讓他們高高興興地買下商品,就需要施以一些生意技巧了。因人而異,摸清對方的需求再有的放矢引導對方,是銷售工作中最重要的秘訣之一。

把從衆心理的利用作爲一種正當的手段來使用

“從衆”是一種比較普遍的社會心理和行爲現象。通俗地解釋就是“人云亦云”、“隨大流”;大家都這麼認爲,我也就這麼認爲;大家都這麼做,我也就跟着這麼做。

人都是這樣的,喜歡少數服從多數。當他們看到很多人都選擇同一個東西的時候,就會肯定這個東西的價值,然後跟着去選擇這個東西。

我們可以簡單利用一下人們的這種心理,讓顧客看到物品被瘋狂搶購的場景,接着顧客就會一個接一個地來購買了。有一段十分傳神的文字,來描述人的從衆心理:

突然,一個人跑了起來。也許是他猛然想起了與情人的約會,現在已經過時很久了。不管他想些什麼吧,反正他在大街上跑了起來,向東跑去。另一個人也跑了起來,這可能是個興致勃勃的報童。第三個人,一個有急事的胖胖的紳士,也小跑起來……十分鐘之內,這條大街上所有的人都跑了起來。嘈雜的聲音逐漸清晰了,可以聽清“大堤”這個詞。“決堤了!”這充滿恐怖的聲音,可能是電車上一位老婦人喊的,或許是一個交警說的,也可能是一個男孩子說的。沒有人知道是誰說的,也沒有人知道真正發生了什麼事。但是兩千多人都突然奔逃起來。“向東!”人羣喊叫了起來。東邊遠離大河,東邊安全。“向東去!向東去!”

看來,從衆心理對人的影響確實很大。造成人們產生從衆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羣體中,由於個體不願標新立異、與衆不同而感到孤立,當他的行爲、態度與意見同別人一致時,就會有“沒有錯”的安全感。從衆源於一種羣體對自己的無形壓力,讓個體產生一些以前沒有過的想法。

所以從衆心理也有一種盲目性,我們要合理、正確地使用羣衆的從衆心理。我們可以大打廣告,或者做一些促銷活動,當大家來對我們的物品進行瘋狂購買的時候適當讓大家都知道,那麼我們的品牌就可以打出去了。

我們在這裡說的利用從衆心理一定要注意,每一個顧客都要記住,不能盲目地從衆,不要迫於壓力做出自己根本就不願意做的事情。還有就是每一個商家,要有自己的道德標準,利用這種心理製造繁榮景象讓大家買東西是一種手段,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如果這是一種欺騙,找託來做,而且還惡意擡高價格等的做法那就很不值得提倡了。

對整個市場來說,用好了良性的從衆心理,可以帶動產業的發展,比如現在提倡綠色食品的發展,這是一個好的現象。而綠色食品正成爲當今的時尚,大家爭相購買,這可以帶動一種健康的生活。但是一旦被亂用,就可能誤導經濟的良性發展,對個人的生活也很不利。

現在中國的炒房者真是爲數不少啊,大量的民衆投入炒樓,這不僅僅導致樓價虛高,大面積衍生地產泡沫,還破壞社會的平衡與和諧。這些炒房者都是一種從衆心理造成的,現在中國的房價居高不下,很多人炒房賺了錢,於是一大堆的人就跟着去了。這樣會造成不良的嚴重後果,直接影響以後的生活。

我們每一個人,要謹記正確地利用從衆心理,把從衆心理的利用作爲一種正當的手段來使用,這樣可以提高自己產品的信譽、知名度,還可以很直接地打倒你的競爭對手。而不正當的欺騙會砸了自己的腳後跟,毀了自己的前程,失去信用。

善於擁抱自己的對手,能使你的成就更大

有間小雜貨商店對面新開了一家大型的連鎖超市,使得這個小商店的生意一天比一天糟糕。小商店的老闆憂心忡忡地找一位朋友訴苦。朋友告訴他說:“如果你對這家連鎖超市心存畏懼,你就會仇視他,仇恨便成了你真正的敵人。”

雜貨商忙問:“那我該怎麼辦?”

朋友建議:“每天早上站在商店門前祝福你的商店生意興隆,然後轉過身去,也同樣祝福那家連鎖超市,當衆擁抱你自己的對手。”

雜貨商憤怒地吼道:“我爲什麼要擁抱我的對手?”

朋友說:“你的任何祝福都會變成福氣,迴歸於你。你所給的任何詛咒,也同樣會變成黴氣纏繞着你。”

幾個月後,正如這人當初所擔心的,他的商店倒閉了,但他卻同時被聘請爲那家連鎖超市的經理人,而且收入比以前更可觀。

當衆擁抱對手,不僅可以減少你對對方的敵意,也可以極大限度地化解雙方的矛盾。

競技場上比賽開始前,雙方都要握手敬禮或擁抱,比賽結束之後也一樣重複如此,這就是最尋常可見的當衆擁抱你的對手。另外,政治人物也常這麼做,明明是恨死了政敵,見了面仍然要握手寒暄。

能當衆擁抱對手就使你站在了主動的位置上。你採取主動,不僅迷惑了對方,使對方搞不清你對他的態度,還迷惑了第三者,使他搞不清楚你和對方到底是敵是友。其實真實情況只有你心裡才清楚,但你的主動卻使對方處於接招的位置。所以,當衆擁抱你的對手,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你都是贏家。你的擁抱,也將使對方打消再對你攻擊的念頭,若他不理你的擁抱而依舊攻擊你,則更能顯示出你的大度和對方的小氣,那麼他的行爲必將遭到別人的譴責。

更重要的一點是,當衆擁抱對手一旦有了第一次的開頭,久而久之便會成爲一種習慣,讓你無論與何人相處時,都能容人、容事、容天下,還能出入無礙,進退自如,而這正是成就事業的資本。

事實上,要當衆擁抱你的對手並非想象中那麼難,只要你能克服心理障礙,一切都可以做到。在肢體上擁抱你的對手,與你的對手握手擁抱;在言語上擁抱你的對手,公開稱讚對方、關心對方,表示你的誠懇。當衆擁抱你的“對手”,善於擁抱自己的對手,能使你的成就更大。

故意透露虛假信息,矇蔽對方

我國古書上有這樣的記載:子貢曾經先後在衛國和魯國做官,並且經常雲遊諸侯列國,是當時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和外交活動家。同時,子貢還經常來往於列國之間從事商貿活動。由於他經常與各國君主、達官貴人打交道。所以對這些人喜歡爭強好勝,醉心於自我炫耀的消費心理了如指掌。他曾一針見血地指出,有地位的人珍視玉而輕視珉(當時貴玉賤珉,珉是一種美麗的石頭)的原因,不是玉的價值一定比珉的價值大,而是玉的數量小,珉的數量多。物以稀爲貴,以多爲賤。在有地位的人眼裡,儘管珉很好看,裝飾效果也很理想,價格也比玉便宜得多,但它卻不像玉那樣稀有貴重。如果佩帶珉,就不足以顯示自己高貴的地位,有份,有傷大雅。

子貢利用人們“貴玉賤珉”的消費心理,經常經營一些比較少有的物品,價格高得令人咋舌。由於子貢賣的這些東西很少見,價格又高得出奇,貴族們競相搶購,子貢因此發了大財,成爲戰國時期有名的大富豪。

貴玉賤珉法,也稱限量營銷法。企業經營者利用人們好奇、求稀的心理,有意識地限制商品生產和銷售的數量,造成一種商品緊俏的態勢,引發消費者的購買興趣。

美國“稀爾蘭奇”珠寶公司,多年來一直稱雄於世界珠寶經營界,他們就是採用了“限量營銷”經營法。“稀爾蘭奇”公司的黃金首飾和珍珠項鍊純度極高,設計別緻,製作精美,最受上層社會富貴人家垂青,因此國內外客商爭相前來重金求購。這對該公司拓展經營領地是一個極好的機會。然而他們不但不增加生產,擴大銷售,反而採取了“限量”生產銷售法,始終將自己的產品控制在目標市場範圍之內,不越“雷池”一步。結果,“稀爾蘭奇”產品在市場上的緊俏地位始終未降低,不法商販也就無法僞造“稀爾蘭奇”產品在普通市場上傾銷謀利。

即使如此,“稀爾蘭奇”公司仍然保持高度警惕性,惟恐有人盜用自己的名號去欺騙顧客,於是特設了專賣店,並且大做廣告,告訴顧客一定要到專賣店去買“稀爾蘭奇”產品。專賣店裡總是缺貨,顧客常常空手而歸,但是他們寧願等一年半載也不到別處去買低檔次產品。“稀爾蘭奇”的產品總是供不應求,因此它在國際市場上,百餘年來盛名不倒,而銷量卻在悄悄地穩步增長。

在出手闊綽的日本消費者眼裡,似乎有錢也難買到的商品才更具有購買價值。日本日產汽車公司在開拓市場時,利用人們的這一消費意識,運用限量銷售的辦法,獲得了出人意料的效果。

1991年,該公司推出一款被稱爲“極具古典浪漫風采”名爲“費加洛”的中古型轎車,爲了使該車能以高價在市場上暢銷,經過精心策劃,反覆論證,最後決定召開一次新聞發佈會,在會上宣佈了一條出人意料的消息:費加洛車只限售兩萬輛,保證以後不再生產這種車型,並在一定時間內接受預訂,然後抽籤發售。消息傳出後,在日本上下引起轟動,前去申請訂購該車的人高過30萬。能中籤買車的人當然欣喜萬分,沒有中籤的人則千方百計去搜尋二手車,令二手車的行情比原價高出一倍。

日產汽車公司這次促銷行動大獲成功,當年日產汽車公司的產量累計達400萬輛,營業額達400億美元。日產公司的成功在於它在明的限量下暗中達到高價,即以限量來掩飾它獲取高價的目的。

限量營銷看起來如此“神奇”,原因無非有這幾點:一是抓住了消費者講求商品品位個性化的心理。俗話說“物以稀爲貴”。那些來得容易,唾手可得的東西,既無珍藏價值,又很難引人注目、產生影響。二是抓住了消費者的求高質量的心理,限量生產,限量銷售,就能充分保證產品的質量。三是抓住了消費者懼怕假冒僞劣產品的心理,限量生產和銷售的產品有烙印編碼和其他一些特殊標識,又是在短期內銷售出去,不法之徒無機可乘。

所以,這種限量營銷法只要運用得當,情形適宜,完全可以達到讓客戶蜂擁搶購的目的。

揣摩心理,巧妙迎合

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當你心裡感激某人,覺得他幫了你忙的時候你很高興,願意做事情來回報他;但是如果你心裡覺得人家在強迫你的時候,你就會惱怒?這就是成功的推銷員和失敗的推銷員讓顧客產生的兩種不同心理狀態,我們當然想要做第一種推銷員,讓顧客覺得滿意。那麼究竟怎麼樣才能做到呢?一句話,推銷的時候就是要滿足顧客的需求,我們給他們的感覺應是我們在幫他們解決問題,而不僅是在推銷自己的產品。

多想一下顧客的需求,瞭解他們實在的需要,解決他們一些眼前的問題,那麼我們推銷自己的產品就不是那麼困難了。一位成功的人士這樣描述他的一次成功生意:

他認識一位顧客,一位退休在家的老太太,是她的律師爲他做的引薦。他對任何陌生人都持有戒心,之所以同意與他見面純粹是因爲她的律師做了引薦。她們的見面將是一個三方會談。律師引見他,而且只有在律師同意他的話之後,她纔會同意,大家約定了一個時間,在她家碰頭。她一個人住,對任何一個她不認識的人都不放心。這個人在路上時,給她家裡打了一個電話,然後抵達時又打了一個電話。她告訴他律師還未到,不過她可以先和他談談。這是因爲之前說了幾次話,讓她放鬆了下來,所以,她願意單獨談談。當這位律師真正到來時,他的出場已經變得無關緊要了。

這位先生第二次見到這位潛在顧客時,發現她因爲什麼事情而心神不寧。原來她申請了一部急救電話,這樣當她有病時,就可以尋求到幫助。雖然保障部門已經批准了她的申請,但一直沒有安裝。於是這個人馬上給社會保障部門打電話,當天下午就裝好了這部急救電話,而且他一直在她家裡守候到整個事情做完。

從那時起,這位客戶對他言聽計從——給予了徹底的信任,因爲他看到了真正困擾她的事情並幫她及時解決。她相信這位先生有能力滿足她的需要。這個額外的幫忙好像使得他的投資建議幾乎變得多餘,一經建議馬上得到了同意,雖然剛開始這位老太太對這個建議並沒有多大的興趣。

顧客的需求實在太多了,只想着自己的產品有多好當然是不行的,不適合自己的東西大家都不會去買的。

顧客的需要有很多種,心理學家馬斯洛分析得出,總的來說,人的需求分爲簡單的五種:第一類是生理需要——對於食、住等的需要;第二類是安全需要;第三類是社會或尊嚴的需要。這種情形中,我們重視別人的判斷及我們與他們的相互作用;第四類是自我需要,需要被別人表揚;第五類是自我實現的需要。因此我們要從實際的情況來看,你的潛在顧客哪種需求是最主要的,最想在哪方面得到滿足。就像上面例子中的老太太,她的需求就是安全感的需求,那麼我們就要從這方面去下手。

第41章 透視職場心理操縱術(2)第8章 “天機”由言語道出(3)第43章 鹿死誰手的對決(1)第2章 觀人於細微,察人於無形(2)第49章 感情背後的心理玄機(1)第39章 瓦解對方心理防線(3)第29章 讓對方放下心理包袱(2)第43章 鹿死誰手的對決(1)第38章 瓦解對方心理防線(2)第17章 識破謊言,讓虛僞欺詐者顯露真形(1)第1章 觀人於細微,察人於無形(1)第21章 潛移默化,莫讓心理效應破壞生活平衡(2)第38章 瓦解對方心理防線(2)第30章 洞察他人心理第49章 感情背後的心理玄機(1)第24章 掌握爲人處世的策略,搶佔主動權(1)第19章 識破謊言,讓虛僞欺詐者顯露真形(3)第13章 揭開人性內衣(3)第15章 透視舉止奧秘(1)第50章 感情背後的心理玄機(2)第38章 瓦解對方心理防線(2)第7章 “天機”由言語道出(2)第5章 觀人於細微,察人於無形(5)第5章 觀人於細微,察人於無形(5)第8章 “天機”由言語道出(3)第16章 透視舉止奧秘(2)第19章 識破謊言,讓虛僞欺詐者顯露真形(3)第10章 “天機”由言語道出(5)第24章 掌握爲人處世的策略,搶佔主動權(1)第29章 讓對方放下心理包袱(2)第36章 掌握辨心真招(3)第50章 感情背後的心理玄機(2)第18章 識破謊言,讓虛僞欺詐者顯露真形(2)第17章 識破謊言,讓虛僞欺詐者顯露真形(1)第27章 洞悉對方深處潛藏的玄機(2)第29章 讓對方放下心理包袱(2)第20章 潛移默化,莫讓心理效應破壞生活平衡(1)第45章 鹿死誰手的對決(3)第43章 鹿死誰手的對決(1)第41章 透視職場心理操縱術(2)第36章 掌握辨心真招(3)第34章 掌握辨心真招(1)第17章 識破謊言,讓虛僞欺詐者顯露真形(1)第10章 “天機”由言語道出(5)第50章 感情背後的心理玄機(2)第50章 感情背後的心理玄機(2)第46章 綿裡藏針,柔中帶剛透(1)第33章 透過行爲舉止(3)第25章 掌握爲人處世的策略,搶佔主動權(2)第17章 識破謊言,讓虛僞欺詐者顯露真形(1)第29章 讓對方放下心理包袱(2)第38章 瓦解對方心理防線(2)第16章 透視舉止奧秘(2)第23章 藏巧於拙、鋒芒不露不是陰險狡詐(2)第25章 掌握爲人處世的策略,搶佔主動權(2)第34章 掌握辨心真招(1)第25章 掌握爲人處世的策略,搶佔主動權(2)第18章 識破謊言,讓虛僞欺詐者顯露真形(2)第1章 觀人於細微,察人於無形(1)第4章 觀人於細微,察人於無形(4)第42章 透視職場心理操縱術(3)第45章 鹿死誰手的對決(3)第16章 透視舉止奧秘(2)第31章 透過行爲舉止(1)第50章 感情背後的心理玄機(2)第44章 鹿死誰手的對決(2)第45章 鹿死誰手的對決(3)第29章 讓對方放下心理包袱(2)第45章 鹿死誰手的對決(3)第38章 瓦解對方心理防線(2)第36章 掌握辨心真招(3)第26章 洞悉對方深處潛藏的玄機(1)第26章 洞悉對方深處潛藏的玄機(1)第22章 藏巧於拙、鋒芒不露不是陰險狡詐(1)第13章 揭開人性內衣(3)第31章 透過行爲舉止(1)第42章 透視職場心理操縱術(3)第42章 透視職場心理操縱術(3)第3章 觀人於細微,察人於無形(3)第39章 瓦解對方心理防線(3)第35章 掌握辨心真招(2)第12章 揭開人性內衣(2)第2章 觀人於細微,察人於無形(2)第19章 識破謊言,讓虛僞欺詐者顯露真形(3)第12章 揭開人性內衣(2)第38章 瓦解對方心理防線(2)第8章 “天機”由言語道出(3)第8章 “天機”由言語道出(3)第4章 觀人於細微,察人於無形(4)第35章 掌握辨心真招(2)第30章 洞察他人心理第48章 綿裡藏針,柔中帶剛透(4)第10章 “天機”由言語道出(5)第10章 “天機”由言語道出(5)第48章 綿裡藏針,柔中帶剛透(4)第15章 透視舉止奧秘(1)第50章 感情背後的心理玄機(2)
第41章 透視職場心理操縱術(2)第8章 “天機”由言語道出(3)第43章 鹿死誰手的對決(1)第2章 觀人於細微,察人於無形(2)第49章 感情背後的心理玄機(1)第39章 瓦解對方心理防線(3)第29章 讓對方放下心理包袱(2)第43章 鹿死誰手的對決(1)第38章 瓦解對方心理防線(2)第17章 識破謊言,讓虛僞欺詐者顯露真形(1)第1章 觀人於細微,察人於無形(1)第21章 潛移默化,莫讓心理效應破壞生活平衡(2)第38章 瓦解對方心理防線(2)第30章 洞察他人心理第49章 感情背後的心理玄機(1)第24章 掌握爲人處世的策略,搶佔主動權(1)第19章 識破謊言,讓虛僞欺詐者顯露真形(3)第13章 揭開人性內衣(3)第15章 透視舉止奧秘(1)第50章 感情背後的心理玄機(2)第38章 瓦解對方心理防線(2)第7章 “天機”由言語道出(2)第5章 觀人於細微,察人於無形(5)第5章 觀人於細微,察人於無形(5)第8章 “天機”由言語道出(3)第16章 透視舉止奧秘(2)第19章 識破謊言,讓虛僞欺詐者顯露真形(3)第10章 “天機”由言語道出(5)第24章 掌握爲人處世的策略,搶佔主動權(1)第29章 讓對方放下心理包袱(2)第36章 掌握辨心真招(3)第50章 感情背後的心理玄機(2)第18章 識破謊言,讓虛僞欺詐者顯露真形(2)第17章 識破謊言,讓虛僞欺詐者顯露真形(1)第27章 洞悉對方深處潛藏的玄機(2)第29章 讓對方放下心理包袱(2)第20章 潛移默化,莫讓心理效應破壞生活平衡(1)第45章 鹿死誰手的對決(3)第43章 鹿死誰手的對決(1)第41章 透視職場心理操縱術(2)第36章 掌握辨心真招(3)第34章 掌握辨心真招(1)第17章 識破謊言,讓虛僞欺詐者顯露真形(1)第10章 “天機”由言語道出(5)第50章 感情背後的心理玄機(2)第50章 感情背後的心理玄機(2)第46章 綿裡藏針,柔中帶剛透(1)第33章 透過行爲舉止(3)第25章 掌握爲人處世的策略,搶佔主動權(2)第17章 識破謊言,讓虛僞欺詐者顯露真形(1)第29章 讓對方放下心理包袱(2)第38章 瓦解對方心理防線(2)第16章 透視舉止奧秘(2)第23章 藏巧於拙、鋒芒不露不是陰險狡詐(2)第25章 掌握爲人處世的策略,搶佔主動權(2)第34章 掌握辨心真招(1)第25章 掌握爲人處世的策略,搶佔主動權(2)第18章 識破謊言,讓虛僞欺詐者顯露真形(2)第1章 觀人於細微,察人於無形(1)第4章 觀人於細微,察人於無形(4)第42章 透視職場心理操縱術(3)第45章 鹿死誰手的對決(3)第16章 透視舉止奧秘(2)第31章 透過行爲舉止(1)第50章 感情背後的心理玄機(2)第44章 鹿死誰手的對決(2)第45章 鹿死誰手的對決(3)第29章 讓對方放下心理包袱(2)第45章 鹿死誰手的對決(3)第38章 瓦解對方心理防線(2)第36章 掌握辨心真招(3)第26章 洞悉對方深處潛藏的玄機(1)第26章 洞悉對方深處潛藏的玄機(1)第22章 藏巧於拙、鋒芒不露不是陰險狡詐(1)第13章 揭開人性內衣(3)第31章 透過行爲舉止(1)第42章 透視職場心理操縱術(3)第42章 透視職場心理操縱術(3)第3章 觀人於細微,察人於無形(3)第39章 瓦解對方心理防線(3)第35章 掌握辨心真招(2)第12章 揭開人性內衣(2)第2章 觀人於細微,察人於無形(2)第19章 識破謊言,讓虛僞欺詐者顯露真形(3)第12章 揭開人性內衣(2)第38章 瓦解對方心理防線(2)第8章 “天機”由言語道出(3)第8章 “天機”由言語道出(3)第4章 觀人於細微,察人於無形(4)第35章 掌握辨心真招(2)第30章 洞察他人心理第48章 綿裡藏針,柔中帶剛透(4)第10章 “天機”由言語道出(5)第10章 “天機”由言語道出(5)第48章 綿裡藏針,柔中帶剛透(4)第15章 透視舉止奧秘(1)第50章 感情背後的心理玄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