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洞悉對方深處潛藏的玄機(1)

反覆給予暗示,消除對方防範心理

每個人都有戒備心,在看到、發現一些自己不認識或者無法理解的現象之後,會本能地加以防禦,產生戒備心。

初次會面的人尤其如此。即使是熟人,當知道你的目的時,也會抱着戒備心。

這時候,他就像一個戴着面具且像刺蝟般表現出高度防衛姿態的人,他的真意,深深地藏在面具的背後,完全看不出端倪,對方下一步將如何行動,完全無法捉摸,根本就無法接近。

比如:對方和你交流的時候,只是隨聲附和或者沉默,不表示自己的意見。或者專門對無關緊要的事情問個不停,又或者表現得始終客客氣氣。類似這種時候就該注意了,對方已表現出相當的戒備心。

凡是抱着戒備心的人,都會刻意隱藏自己的防禦心理,在言語和動作方面,儘量避免表示明確的意見,所以,在寒喧和談話時,絲毫不會帶有感情,千篇一律都是客套。你只要稍微和對方談幾句話,就會發覺毫無意義。

雙方在談話的時候,即使之前顯得非常投機,但之後,對方可能會突然改變語氣,敷衍地說:“你所講的我都懂了,讓我回公司考慮一下吧!”開始時你是抱着無限的希望,結果一切竟都落空,這是對方故意把戒備心隱藏起來的一種做法。越是神經質的人,越容易有戒備心,而要打破別人的戒備心,首先就要拉近和對方的距離,讓他知道自己是朋友而不是敵人。

有個女司機把一男青年送到指定地點時,對方卻掏出尖刀逼她把錢都交出來,她裝作害怕的樣子交給歹徒300元錢,說:“今天就掙這麼點兒,要嫌少就把零錢也給你吧。”說完,她又拿出20元找零用的錢。見歹徒有些發愣,她趁機又說:“你家在哪兒住?我送你回家吧。這麼晚了,家人該等着急了。”

不知不覺,歹徒便把刀收了起來。氣氛緩和了,她又不失時機地啓發歹徒:“我家裡原來也非常困難,咱又沒啥技術,後來就跟人家學開車,幹起這一行來。雖然掙錢不算多,可日子過得也不錯。何況自食其力,窮點兒誰還能笑話我呢!”見歹徒沉默不語,她繼續說:“唉,男子漢四肢健全,乾點兒啥都差不了,走上這條路一輩子就毀了。”

一直不說話的歹徒聽罷,突然哭了,把300多元錢往她手裡一塞,說:“大姐,我以後餓死也不幹這事了。”說完,低着頭走了

當要解決某些問題時,一般來說,對方都有一種防範心理,尤其是在危急關頭,我們更要注意消除對方的防範心理。從潛意識來說,防範心理的產生是一種自衛,也就是當人們把對方當作假想敵時產生的一種自衛心理,那麼消除防範心理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反覆給予暗示,表示自己是朋友而不是敵人。一旦對方消除了對自己的防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在動作上一樣可以暴露對方有沒有戒備心

很多時候,戒備心並不一定只是表現在言語上,在動作上一樣可以暴露對方有沒有戒備心。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觀察對方坐的位置。

有句話說:“交朋友要保持距離。”戒備心理,可以從距離的遠近上表現出來。凡是喜歡坐得很遠,且半個屁股坐在外面的人,他的潛意識行爲於無意之中就表示了強烈的戒備心。

不單是坐的位置,姿勢也是有力的表示。

某服裝公司的人事主管曾經告訴我,當公司招考職員時,應徵者的姿勢也是錄取的標準之一。當然姿勢不能太隨便,可是太拘謹的人——筆直地坐着、雙手放在雙膝上、身體始終保持不動的,也不合格。

問他理由,他回答:“經營服裝這項業務,經常和各式各樣的人直接交際來往,所以希望錄取的職員,是一些能隨時洞察對方心理動向的人才。凡是姿勢拘謹的人,和別人之間經常有一種距離,是始終存有戒備心的證明,自然不容易和別人接近,像這種人當然不適宜從事服裝這個行業。”這位人事主管的話,的確有他的道理。

心理學家在輔導他人的時候,認爲須特別注意的也是坐的位置和姿勢。第一,要和對方保持適當的距離;第二,自己經常要保持舒暢的姿勢;第三,視線儘可能不要直視對方。這些動作都是爲了消除對方的戒備心。

在國際外交活動中,饒富趣味的是,參加晚宴者的座位如何編排呢?正式會議場合中,兩國人員各列一排,雙方面對面而坐;而在晚宴中,席位的安置爲兩國人員穿插着並排坐。

這種依照聚會的目的不同,座位安排也隨之變化的外交方式,是從長遠的歷史中演變而來的,同時也有它的心理依據。人類在協力合作時,有喜歡並排而坐的傾向,而互相產生競爭心理時,又往往是相向而坐。反過來說,兩人並排而坐時,容易產生彼此的緊密關係。外交活動中,開會討論時相向對坐,晚宴時相鄰而坐等形式,就是巧妙地運用了人類合作與競爭的心理變化。

如此說來,如果能與他人相鄰而坐,較容易與對方建立友好關係,因爲,並排而坐時,不必擔心對方正面投來的眼光,視線較爲自然。對方坐得近,心中也易產生親近感。

另外,一般戒備心特別強的人,都不喜歡對方用靈魂之窗的眼睛去窺測他的內心,而會故意避開視線。於是你如果想透過視線從頭到腳去觀察對方,且不要讓眼睛轉個不停的話,則必須坐遠一點,這樣當你轉動視線的時候,角度不會太大,就不容易引起對方的注意。

由此說來,坐的位置和姿勢以及視線和態度,都會自然地表現出內在的戒備心。所以,只要注意對方這方面微妙的動作,就可以搶先一步取勝對方。

窺視他人情緒變化的差異,辨別他人氣色蘊藏的內涵,洞悉他人內心潛藏的玄機,才能更好地制其人、攻其心,讓自己在人生的旅途上左右逢源,運籌帷幄。

故意示弱,鬆懈對方戒備心

在與人打交道時,故意顯露某些缺點,可以使其放心。

有些男明星似乎特別受到女性觀衆的喜愛,這種現象並非什麼新傾向,因爲自古以來討好女性觀衆的秘訣,就是在她們面前毫不掩飾自己的缺點,使其產生安心感。這些演員除了容貌與演技等條件不錯外,還善於運用與生俱來的缺點,以贏得女人的歡心。英俊小生雖然是女性崇拜、迷戀的對象,卻沒有丑角來得有親和力。原因是小生們常常意識到自己不容毀損的形象,所以,雖然同爲大明星,卻非人人喜愛。

話說回來,面對謹言慎行的初見面者,不妨故意顯露自己的缺點,以鬆懈對方的戒心。這項戰略的目的是打破你在對方心目中的完美形象,給予他安心感。

日本著名拳擊手輪島功一在一次不幸的敗北後,拱手讓出拳王的寶座,於是他悄悄下定決心,要在下一次的比賽中雪恥,重新贏回掌聲與寶座。

於是他一方面苦練功夫,另一方面放出風聲,說他已經年紀大了,並且體弱多病,好以此誤導對方,使對方失去戒心。

然後,他還故意安排一次與對方不期而遇的機會,他身着厚重的大衣,戴着口罩,走在路上還頻頻咳嗽。那位戰勝他的拳手正好在附近散步,很“巧合”地碰到他,他立刻表現出一副很虛弱的樣子,上氣不接下氣地和對方打了個招呼便匆匆離開,只聽見後頭傳來那人的嘆息聲:“可憐的人,病到這種地步。”

過了一段時間,他已經確信自己有把握奪回拳王的寶座,便宣佈要向當時的拳王挑戰。在賽前的記者招待會上,輪島功一看着對手說:“我要讓你趴在地上求饒,我要打得你無還手之力。”

對方當然也不是泛泛之輩,立即毫不示弱地說:“輪島功一先生,我看你是病得太厲害了,或是發高燒胡言亂語吧?”

輪島這時一反過去的病態,中氣十足地說:“我自信現在的實力足以打倒任何一位拳王,就是拳王阿里也不例外。此外,我還知道你整天花天酒地,根本沒有練拳,你應該被那些女人掏空了吧!真是太不幸了,你的下半輩子恐怕就要靠女人來伺候了。”

等到比賽一開始,輪島功一的雙拳便如狂風驟雨般地向對方揮去,果然如他所說,幾個回合下來對方就支撐不住,最後不得不交出冠軍金腰帶。

許多人往往就是因爲輕敵,而使對方有機可乘。因此,要想取得勝利,就必須懂得先讓對方放鬆防備,然後你再乘虛而入。

洞悉人心奧妙,把握心理脈搏

當你發覺對方存有戒備心理或者心存芥蒂時,不妨向別人表示一下關心,融化別人內心的隔閡,沒準還能喚起對方相同的迴應。

某電機制造業者對於工人們屢次怠工感到無限煩惱。工人則對廠方不滿,正協商派代表向廠長反映,但是始終提不出具體的文案向上呈報。

此時,一位副經理挺身而出發言說:“工廠應該改善照明設備,雖然車間裡光線不十分暗,但是,如果能夠像家裡起居室般明亮,心情也會較爲開朗。工廠應該給員工們一個更舒適的工作環境。”員工們對副經理這番話雖然不太贊同,但自己也沒有更好的提案,也就默認了。

上層領導很快地接受了這個提案,工廠比以前倍加明亮,工人們也不再怠工,比以往更加賣力工作,生產量激增。但是,不久後總務科反映,電費可觀,希望降低用電量,而領導層則擔心因此會引起員工不滿而再度怠工。但是出乎人意料的是,員工仍然認真工作,絲毫不受影響。

不堪電費負荷的總務科人員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員工的心理:人們一旦明白對方對他的關心,也會同樣有回報之心。爲了儘量消除受關切的心理負擔,下意識中也想將此負擔加諸對方。工廠內的照明強弱並不是員工們怠工的主要原因。員工只是感激企業做出了“改善照明設備”這樣的關心姿態。

無獨有偶,在演藝界,有位深受觀衆喜愛的魔術師,曾在美國紐約的百老匯名噪一時,40年中吸引了60萬觀衆,賺進了驚人的財富。事實上,他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技術,只不過他對觀衆的態度和其他藝人不同。極個別的藝人心裡都是這樣想:“欺騙這些外行人還不簡單。”可是,這位魔術師每當登臺以前,心裡總是反覆地想着:“我愛我的觀衆。”日本著名的一位男歌星在表演的時候,看見人山人海的聽衆,會自然地脫口而出:“聽衆是菩薩。”這並非只是歌詞,而是和歌迷之間心的橋樑,非常符合心理學上的法則。

“觀衆至上”這句話在文藝界常被奉爲警示自己的座右銘。藝人如果不懂得尊重觀衆,即使技術如何純熟,也無法受到觀衆的愛戴而大放異彩。正如前面所講的魔術師,或許他和自己的觀衆都不清楚,爲何自己如此受歡迎?這是因爲,在魔術師的潛意識中,不斷告訴自己一個信念:“喜愛觀衆!”於是,在一舉手一投足之間,便有一份敬意與愛心自然地流露,觀衆在不知不覺中對他產生了好感。

或許有人對這種微妙的心理作用感到懷疑,但事實是,在心理學領域中,這是常見的現象。例如,老師認爲他的某位學生非常優秀,這位原來不怎麼出色的學生不但真的成績進步,其它方面也跟着迎頭趕上。在希臘神話中,熱愛雕刻的塞浦路斯王——皮古馬利旺認爲,他完成的作品雕像,猶如一位美麗的女郎,不禁對“她”百般愛戀,到最後真的望見雕像變成一位活生生的美女出來與他相會。這種心理作用,我們稱之爲“皮古馬利旺效果”,可充分運用於人際關係技巧中。

第49章 感情背後的心理玄機(1)第21章 潛移默化,莫讓心理效應破壞生活平衡(2)第12章 揭開人性內衣(2)第49章 感情背後的心理玄機(1)第15章 透視舉止奧秘(1)第23章 藏巧於拙、鋒芒不露不是陰險狡詐(2)第38章 瓦解對方心理防線(2)第33章 透過行爲舉止(3)第10章 “天機”由言語道出(5)第3章 觀人於細微,察人於無形(3)第33章 透過行爲舉止(3)第31章 透過行爲舉止(1)第16章 透視舉止奧秘(2)第41章 透視職場心理操縱術(2)第28章 讓對方放下心理包袱(1)第22章 藏巧於拙、鋒芒不露不是陰險狡詐(1)第29章 讓對方放下心理包袱(2)第36章 掌握辨心真招(3)第2章 觀人於細微,察人於無形(2)第2章 觀人於細微,察人於無形(2)第48章 綿裡藏針,柔中帶剛透(4)第22章 藏巧於拙、鋒芒不露不是陰險狡詐(1)第12章 揭開人性內衣(2)第39章 瓦解對方心理防線(3)第47章 綿裡藏針,柔中帶剛透(3)第43章 鹿死誰手的對決(1)第48章 綿裡藏針,柔中帶剛透(4)第22章 藏巧於拙、鋒芒不露不是陰險狡詐(1)第1章 觀人於細微,察人於無形(1)第4章 觀人於細微,察人於無形(4)第19章 識破謊言,讓虛僞欺詐者顯露真形(3)第26章 洞悉對方深處潛藏的玄機(1)第37章 瓦解對方心理防線(1)第18章 識破謊言,讓虛僞欺詐者顯露真形(2)第23章 藏巧於拙、鋒芒不露不是陰險狡詐(2)第49章 感情背後的心理玄機(1)第46章 綿裡藏針,柔中帶剛透(1)第4章 觀人於細微,察人於無形(4)第30章 洞察他人心理第50章 感情背後的心理玄機(2)第5章 觀人於細微,察人於無形(5)第40章 透視職場心理操縱術(1)第33章 透過行爲舉止(3)第42章 透視職場心理操縱術(3)第16章 透視舉止奧秘(2)第11章 揭開人性內衣(1)第1章 觀人於細微,察人於無形(1)第48章 綿裡藏針,柔中帶剛透(4)第49章 感情背後的心理玄機(1)第17章 識破謊言,讓虛僞欺詐者顯露真形(1)第45章 鹿死誰手的對決(3)第11章 揭開人性內衣(1)第40章 透視職場心理操縱術(1)第42章 透視職場心理操縱術(3)第43章 鹿死誰手的對決(1)第15章 透視舉止奧秘(1)第31章 透過行爲舉止(1)第15章 透視舉止奧秘(1)第7章 “天機”由言語道出(2)第48章 綿裡藏針,柔中帶剛透(4)第19章 識破謊言,讓虛僞欺詐者顯露真形(3)第24章 掌握爲人處世的策略,搶佔主動權(1)第2章 觀人於細微,察人於無形(2)第23章 藏巧於拙、鋒芒不露不是陰險狡詐(2)第12章 揭開人性內衣(2)第16章 透視舉止奧秘(2)第7章 “天機”由言語道出(2)第20章 潛移默化,莫讓心理效應破壞生活平衡(1)第18章 識破謊言,讓虛僞欺詐者顯露真形(2)第5章 觀人於細微,察人於無形(5)第23章 藏巧於拙、鋒芒不露不是陰險狡詐(2)第12章 揭開人性內衣(2)第37章 瓦解對方心理防線(1)第20章 潛移默化,莫讓心理效應破壞生活平衡(1)第8章 “天機”由言語道出(3)第44章 鹿死誰手的對決(2)第32章 透過行爲舉止(2)第3章 觀人於細微,察人於無形(3)第34章 掌握辨心真招(1)第7章 “天機”由言語道出(2)第21章 潛移默化,莫讓心理效應破壞生活平衡(2)第44章 鹿死誰手的對決(2)第33章 透過行爲舉止(3)第30章 洞察他人心理第48章 綿裡藏針,柔中帶剛透(4)第43章 鹿死誰手的對決(1)第40章 透視職場心理操縱術(1)第28章 讓對方放下心理包袱(1)第25章 掌握爲人處世的策略,搶佔主動權(2)第15章 透視舉止奧秘(1)第3章 觀人於細微,察人於無形(3)第4章 觀人於細微,察人於無形(4)第49章 感情背後的心理玄機(1)第49章 感情背後的心理玄機(1)第12章 揭開人性內衣(2)第22章 藏巧於拙、鋒芒不露不是陰險狡詐(1)第33章 透過行爲舉止(3)
第49章 感情背後的心理玄機(1)第21章 潛移默化,莫讓心理效應破壞生活平衡(2)第12章 揭開人性內衣(2)第49章 感情背後的心理玄機(1)第15章 透視舉止奧秘(1)第23章 藏巧於拙、鋒芒不露不是陰險狡詐(2)第38章 瓦解對方心理防線(2)第33章 透過行爲舉止(3)第10章 “天機”由言語道出(5)第3章 觀人於細微,察人於無形(3)第33章 透過行爲舉止(3)第31章 透過行爲舉止(1)第16章 透視舉止奧秘(2)第41章 透視職場心理操縱術(2)第28章 讓對方放下心理包袱(1)第22章 藏巧於拙、鋒芒不露不是陰險狡詐(1)第29章 讓對方放下心理包袱(2)第36章 掌握辨心真招(3)第2章 觀人於細微,察人於無形(2)第2章 觀人於細微,察人於無形(2)第48章 綿裡藏針,柔中帶剛透(4)第22章 藏巧於拙、鋒芒不露不是陰險狡詐(1)第12章 揭開人性內衣(2)第39章 瓦解對方心理防線(3)第47章 綿裡藏針,柔中帶剛透(3)第43章 鹿死誰手的對決(1)第48章 綿裡藏針,柔中帶剛透(4)第22章 藏巧於拙、鋒芒不露不是陰險狡詐(1)第1章 觀人於細微,察人於無形(1)第4章 觀人於細微,察人於無形(4)第19章 識破謊言,讓虛僞欺詐者顯露真形(3)第26章 洞悉對方深處潛藏的玄機(1)第37章 瓦解對方心理防線(1)第18章 識破謊言,讓虛僞欺詐者顯露真形(2)第23章 藏巧於拙、鋒芒不露不是陰險狡詐(2)第49章 感情背後的心理玄機(1)第46章 綿裡藏針,柔中帶剛透(1)第4章 觀人於細微,察人於無形(4)第30章 洞察他人心理第50章 感情背後的心理玄機(2)第5章 觀人於細微,察人於無形(5)第40章 透視職場心理操縱術(1)第33章 透過行爲舉止(3)第42章 透視職場心理操縱術(3)第16章 透視舉止奧秘(2)第11章 揭開人性內衣(1)第1章 觀人於細微,察人於無形(1)第48章 綿裡藏針,柔中帶剛透(4)第49章 感情背後的心理玄機(1)第17章 識破謊言,讓虛僞欺詐者顯露真形(1)第45章 鹿死誰手的對決(3)第11章 揭開人性內衣(1)第40章 透視職場心理操縱術(1)第42章 透視職場心理操縱術(3)第43章 鹿死誰手的對決(1)第15章 透視舉止奧秘(1)第31章 透過行爲舉止(1)第15章 透視舉止奧秘(1)第7章 “天機”由言語道出(2)第48章 綿裡藏針,柔中帶剛透(4)第19章 識破謊言,讓虛僞欺詐者顯露真形(3)第24章 掌握爲人處世的策略,搶佔主動權(1)第2章 觀人於細微,察人於無形(2)第23章 藏巧於拙、鋒芒不露不是陰險狡詐(2)第12章 揭開人性內衣(2)第16章 透視舉止奧秘(2)第7章 “天機”由言語道出(2)第20章 潛移默化,莫讓心理效應破壞生活平衡(1)第18章 識破謊言,讓虛僞欺詐者顯露真形(2)第5章 觀人於細微,察人於無形(5)第23章 藏巧於拙、鋒芒不露不是陰險狡詐(2)第12章 揭開人性內衣(2)第37章 瓦解對方心理防線(1)第20章 潛移默化,莫讓心理效應破壞生活平衡(1)第8章 “天機”由言語道出(3)第44章 鹿死誰手的對決(2)第32章 透過行爲舉止(2)第3章 觀人於細微,察人於無形(3)第34章 掌握辨心真招(1)第7章 “天機”由言語道出(2)第21章 潛移默化,莫讓心理效應破壞生活平衡(2)第44章 鹿死誰手的對決(2)第33章 透過行爲舉止(3)第30章 洞察他人心理第48章 綿裡藏針,柔中帶剛透(4)第43章 鹿死誰手的對決(1)第40章 透視職場心理操縱術(1)第28章 讓對方放下心理包袱(1)第25章 掌握爲人處世的策略,搶佔主動權(2)第15章 透視舉止奧秘(1)第3章 觀人於細微,察人於無形(3)第4章 觀人於細微,察人於無形(4)第49章 感情背後的心理玄機(1)第49章 感情背後的心理玄機(1)第12章 揭開人性內衣(2)第22章 藏巧於拙、鋒芒不露不是陰險狡詐(1)第33章 透過行爲舉止(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