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迪卡和帕札爾等地這兩年有大量的作坊和工廠建立起來,每個月都有大量的羊毛紡織品成品出廠,也有大量的毛皮製革成品出廠,大量款式新穎,又精美的皮衣、皮褲和皮靴出廠,這些商品遠銷到東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汪達爾王國、西哥特王國、法蘭克人和勃艮第人以及倫巴第人的居住地,甚至還賣到了大西洋上的英格蘭。
不過這些都是其他國家的商人前來買走的,並不是本國商人賣出去的,而且現在每天都有工廠和作坊建立起來並開始生產,這種生產羊毛紡織品和皮革製品的技術算不上多麼高深,許多人一看就會了,因此技術上在本國內並不是保密的,學會之後就有人建立工廠招募工人開始生產,使得賽迪卡和帕札爾等地每天都有好多工廠和作坊建立起來。
經過王庭工商貿易部的統計,在秦東控制的地盤上,已經有超過三千多家大小作坊和工廠了,每個月的數量都在翻新和增加,基本的輕工業體系已經建立起來。
除了這些生產羊毛紡織品和皮革製品的工廠和作坊之外,另外還有大量的玻璃、琉璃廠、啤酒工廠和作坊,還有食品加工廠,鐵器製造廠、馬車製造廠、衣物和鞋帽製造廠等大量的工廠建立起來,這些工廠每天都生產出大量的成品,而這些成品的銷路卻成了問題,因爲交通狀況的原因,許多商隊每一趟輸運的數量有限,許多成品都擠壓在一起運不出去。秦東只能想辦法讓商人們走海路,現在他能控制的區域也只有黑海西海岸一線,所以也只能走這裡的航線將商品和貨物賣出去。
經過最初航海貿易的商人們嚐到了甜頭之後,他們的膽子越發大了起來,他們並不滿足於在西海岸一線和克里米亞一線航行,他們開始自發組織起來組成大型船隊向黑海東海岸出發,抵達波斯帝國格魯吉亞和亞美尼亞的沿海。將貨物從這裡卸下,然後直接賣給當地的商人,或者將貨物運輸到波斯帝國的巴比倫等幾個經濟和文化繁榮的重要城市。
在外交上,秦東先如今的外加政策是不得罪周邊其他國家。保持商貿往來的同時,還可以進行軍事上的交流,例如秦東就和波斯帝國薩珊王朝建立了外交關係,雙方允許對方的商人來自己的國家經商貿易,而且還要爲這些商人提供便利和保護。
還有更大但的商人們組織船隊南下君士坦丁堡,並不在這裡販賣貨物,因爲走陸路到君士坦丁堡要方便得多,這些走海路的商人們在君士坦丁堡根本賺不到什麼錢,他們只是在君士坦丁堡略作停留,補充一些淡水和食物之後就從土耳其海峽繼續南下到馬爾馬拉海和愛琴海。然後穿過地中海抵達亞歷山大港,又或者是前往塞浦路斯和敘利亞以及耶路撒冷。
在這個時代,路途越是遙遠,道路越是難行,商品越是難以抵達的地方。越是奇缺貨物,能賣出的價格越高,風險程度越高,利潤就越大,只要有足夠的利潤,商人們都能冒險前往。
輕工業的規模已經開始形成,以後要做就是在輕工業各個領域完善各個行業。只要是日用品,秦東決定都要能夠在自己能控制的地盤上生產,只有在自己的地盤上能做到自行生產,不僅要滿足內部的需求,而且還要遠銷海外。
在輕工業的行業中有一種是秦東當前最需要卻沒有的,在匈奴帝國最缺的不是衣物和糧食。也不是金銀錢財,而是食鹽!
在秦東在各地大力提倡、鼓勵民衆進行農耕生產,多生產作物糧食,以前匈奴人和其他遊牧民族的牧民們還可以從動物肉類中攝取鹽分,雖然缺。但並不是缺得特別嚴重,可是如果以糧食作物爲主食的話,從糧食作物中攝取的鹽分就不足以滿足人體的需要,現在許多人都開始以小麥等爲主要食物,這就必須要解決食鹽的問題,否則就會出現許多人因爲體內缺少鹽分而生病。
秦東在這一段時間裡就接到不少報告,許多人因爲缺鹽而生病了,食鹽中的鈉離子是神經系統中傳遞信息的必備物質,肌肉收縮和心臟跳動都與鈉離子有關。所以,人體缺鹽的話,神經系統就會非常虛弱,人就顯得沒有勁,吃鹽過少也會造成體內的含鈉量過低,發生食慾不振,四肢無力,眩暈等現象;嚴重時還會出現厭食、噁心、嘔吐、心率加速、脈搏細弱、肌肉痙攣、視力模糊、反射減弱等症狀。如果鹽分不足,就會從骨骼中汲取;夜晚感到肌肉抽筋往往是缺鹽的徵兆,在流汗和排泄的時候,一部分鹽會隨着汗液和尿液一起排出體外;眩暈和昏厥可能也是因爲身體缺水少鹽,所有秦東認爲必須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解決吃鹽的問題。
而先進匈奴帝國所有鹽的來源主要是西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正處於混亂時期,各行業都出現民生凋敝的情況,別說食鹽了,一些最簡單的東西也很難運到匈奴的帝國境內,東羅馬帝國倒是有鹽賣過來,但太少,根本無法滿足需要,因此秦東決定自己想辦法解決食鹽的問題。
這個時期製造鹽的主要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從地下鹽井中挖,這是礦物鹽,味道確實不敢恭維,而且顏色和品相也不怎麼好,第二種方法就是煮鹽,將海水倒入鍋中,用木柴燒大火煮鹽,這種方法主要是利用鹽的溶解度,鹽在水中的含量超過了它的溶解度就會自動結晶析出,在這個時代主要都是以這種方法獲得食鹽,而從地下鹽井中挖鹽的量太少,且找鹽井很困難,並不能大規模普及。在歐巴羅,煮鹽主要在地中海周邊沿岸進行,西羅馬帝國的技術最爲高超,但是現在西羅馬帝國陷入混亂。
爲了解決吃鹽的問題,秦東親自趕到海邊挑選了幾處海灘平緩的海岸線,安排當地地方官員組織民衆修建如稻田一樣的鹽田,方方正正,一塊接一塊,他決定將曬鹽法搞出來。
這個時代煮鹽是主要方法,煮鹽的方法又分爲兩種,第一是漏水煮鹽法。主要生產設備分三部分:第一,沙幅。在海邊潮水可到之處,鋪滿細沙(亦稱嫩沙)厚約2至3寸,耙鬆,使沙能充分吸收潮水。若遇到低潮位,潮水浸不到沙幅時,須挑海水淋沙,待風吹日曬幹後,便成滷沙。第二,鹽漏。鹽漏系用於滲漏滷水。一般方形,高約3市尺,深約2市尺,四邊砌石,底架竹木,上鋪竹篾或茅草,以盛滷沙。鹽漏埋在沙幅下,深1市尺,四周砌海泥,漏旁建一個小池與鹽漏底相通,用海水淋澆滷沙成滷滴入小池存儲待用。第三,煮鍋。鍋有竹鍋、鐵鍋兩種。竹鍋乃竹篾編成,方形平底,外塗石灰或黃泥,長1丈,寬5尺,深3尺。每鍋可煮鹽1000市斤。另一種鐵鍋是以白鐵製成,圓形或方形平底,直徑4—5尺,高7—8寸,每鍋可煮鹽7—10斤,約煮5—6小時成鹽。
第二種煮鹽的方法就是曬水煮鹽法。在海邊建築圍堤,內築簡易儲水蒸發池,引潮水入池曬至相當濃度入鍋煮之成鹽。煮鹽生產落後,產量少,勞動生產率低,成本高。特別是消耗木柴量大,煮成1擔鹽約耗木柴400斤左右。
秦東這次決定不用煮鹽法制鹽了,羅馬帝國在沿海地帶都在使用煮鹽法制鹽,他決定採用鹽田法,就是海水曬鹽法制鹽。
在秦東的指揮下,地方官員組織當地民衆修建鹽田,如井字型的鹽田很快就修建了一大片,隨手秦東有指示在鹽田的附近修建結晶池,結晶池的作用主要用來讓鹽分從海水中結晶出來,結晶池的底部要保持平整和乾淨。
在這個時代,秦東有兩種方法可以用海水製鹽,而且效率要比煮鹽法高得多,第一個就是日曬法,即太陽能蒸發法,另外一種是冷凍法,在後世有的國家還用電滲析法,不過電滲析法在這個時代還沒法使用,因爲沒有電。
太陽能蒸發法是很古老的製鹽方法,也是仍沿用的普遍方法。這種方法是在岸邊修建很多像稻田一樣的池子,用來曬鹽。製鹽的過程包括納潮,制滷、結晶、採鹽、貯運等步驟。納潮,就是把含鹽量高的海水積存於修好的鹽田中。制滷就是通過利用太陽能讓海水蒸發,濃度逐漸加大,當水分蒸發到海水中的氯化鈉達到飽和時,要及時將滷水轉移到結晶池中。滷水在結晶池中繼續蒸,原鹽就會漸漸地沉積在池底,形成結晶,達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採集了。鹽田製鹽受環境影響很大,海水的鹽度、地理位置、降雨量、蒸發量等等因素,都會直接影響鹽的產量,不過這是這個時代最先進的製鹽方法,即使到了後世的二十一世紀,絕大多數食鹽都是採用這種方法制作出來的。
冷凍法制鹽,這種方法的原理是,當海水冷卻到海水冰點(-)時海水就結冰。海水結成的冰裡很少有鹽,基本上是純水。去掉水分,就等於曬鹽法中的水分蒸發,剩下濃縮了的滷水就可以製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