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楔子

第1章 楔子

暮春三月,萬物復甦,生機盎然。

潁川郡北部連綿的山巒林木已有綠意萌發,在和煦的陽光中倍顯蒼翠。

蜿蜒南下的穎水被春風吹皺了水面,朵朵次第暈開的漣漪與水畔的煙霧朦朧相得益彰。偶有幾尾魚兒調皮躍起,逗得幾星鳥雀斂翼掠過,盡情歡騰着萬物復甦的人間春曉。

河畔驛路上,七八騎士策馬小驅,望着入雒陽的軒轅關而行。

從身上沾滿了灰塵與頭幘已冒出幾縷凌亂髮絲中,可以看出他們已然跋涉了好些時日且趕路頗急。

不過,似是他們早就習慣了。

不僅臉上半分倦色都無,在外圍的騎士還不時將目光撇向矮丘、蘆葦蕩以及樹林等可容歹人藏匿身影之處,機謹猶如行伍中的斥候。

驅馬在最前探路的蒼頭,年紀約莫四旬了,鬚髮早就被歲月染上了的白霜。

只見他擡手遮住陽光,在馬背上直身眯眼遠眺了片刻,便撥馬回到隊伍中,對被簇擁在中間之人略拱手,朗聲請示道,“六郎,前方便是軒轅關前的最後一個驛落了,此關隘常年有天使與軍中信使通行,戍守將士亦不敢鬆懈。我等皆佩劍跨刀且無有貨物與婦孺隨行,徑自入穀道恐遭軍士誤會。不若,我等暫在驛落歇息,僕先遣一人前去報備後再入穀道可好?”

被喚作六郎之人,約莫弱冠之年。

身長七尺六寸,天倉飽滿,雙眸皎皎點漆,濃眉斜飛,鼻若懸膽,鬢若刀裁,端的相貌堂堂、一表人才。

他乃夏侯惠,字稚權。

豫州譙縣人,曹魏元勳故徵西將軍夏侯淵的第六子。

年幼時便以才學見稱,但不及早亡的夏侯榮有“七歲能屬文、過目不忘”之能。

年十歲時,父夏侯淵陣亡於漢中,惠隨長兄夏侯衡在許昌城外守喪,除服後歸居京都洛陽,以文見長,名聲漸顯。

年十四,郊遊踏青於偃師,泛舟於洛水。

驟逢大風,舟覆,溺,一時氣絕。

後復甦,併發溫病,恍惚囈語頻發、所言怪異,衆弗知其意。

七八日未愈,日漸危。

家人請太醫治。

太醫往視之,束手無策,唯配以湯藥灌入,辭曰:“風邪入體,寒邪入骨,非針石可及。恕老朽無能,少郎存活與否,唯天意耳。”

家人哀之,欲爲之設壇祭禱。

未行,惠竟自愈,然猶如離魂,不能自已。

復後數日,終有神智,行舉如舊。

此後惠寡言少語,尤喜武事,閉門勤讀兵書習弓馬,不復有屬文揚名、與他人同宴辯論釣譽之事。

時人皆不解。

或有曰:“昔倉舒與幼權俱早慧,號神童,皆年十三而亡。今稚權逢厄,遂閉戶守拙,乃畏天不假年乎!”

會母丁氏喪,守孝。

年十七,孝滿,長兄夏侯衡欲表天子爲惠求職。

惠辭曰:“年少學淺,才識不能理一邑,武略不能治一伍,安能登天子堂。”

家人慾求公卿女妻之。

復辭曰:“丈夫生於世,當求建功立業、名錄青史耳!今身無尺寸之功,何汲汲求妻哉!”

衡壯之,不復強爲。

是時,何晏、夏侯玄、諸葛誕、鄧颺、丁謐、畢軌、荀粲、司馬師等人常聚衆交遊,清談名理,收名朝廷,京都翕然。

玄乃夏侯尚之後,亦惠族子也,是故常遣人作邀。

惠皆不赴。

長兄夏侯衡有聞,責曰:“泰初,宗族骨肉也。今殷殷之情,何故不赴邪?”

對曰:“年少當慕學篤行,交遊清談非我所欲。”

遂以京都求名利者衆,非修學之地,乃辭別諸兄自歸桑梓譙縣,春夏習讀書傳,秋冬弋獵,三年不問世事。

如今北歸洛陽,乃是天子曹叡詔令至,以他爲散騎黃門侍郎。

散騎黃門侍郎是魏文曹丕所置的官職。

緣由是吸取了漢末宦官亂政的教訓,故而改以士族擔任天子內侍,後形成制度,朝廷常置散騎常侍、散騎黃門侍郎各四名。

職責是隨駕左右,掌侍從,顧問應對、規勸得失。

雖沒有什麼具體的實權,但卻尊貴異常。

蓋因自魏文曹丕開始,散騎常侍、散騎黃門侍郎都是擇心腹故舊、高門子弟或元勳之後充任,歷任數年之後便轉他職,外放則兩千石、居朝則掌機要。

可以說,這個職位就是天子擢拔心腹重臣的。

如今詔令來,夏侯惠急於趕路亦不爲奇了。

因爲先前的夏侯惠在偃師溺水時就已經死去,如今佔據這具身體裡的靈魂來自兩千年後。

擁有了後世的記憶的他,大致知道歷史的走向。

同樣,他也知道自己如果不早亡的話,“高平陵之變”將避無可避。

或是說,司馬氏掌權之後,夏侯淵一系除了夏侯霸亡奔入蜀、夏侯玄被誅殺之外,似乎沒有什麼損失。比如,在原本的歷史軌跡上,夏侯威的孫女夏侯光姬還成爲了東晉司馬睿的生母,同樣能讓夏侯氏的門楣繼續顯赫於世。

但夏侯惠一想到司馬懿指着洛水發誓(放屁)、司馬昭當街弒君的行徑,以及其後代得了天下後所誘發的神州陸沉,便覺得自己有必要爲曹魏續命。

不管怎麼說,曹魏對黎庶再怎麼不好,也不至於給天下蒼生帶來近三百年的至暗時期。

至於如何做到這點,他覺得並不難。

比如盡力勸阻曹叡不要放浪形骸,努力活得久一些、比司馬懿死得晚一些。

比如曹叡在託孤的時候,努力爭取不讓孫資與劉放在中間作祟,將託孤的人選改成了曹爽與司馬懿。

又或者是看有沒有可能,讓曹爽不要成爲桓範口中的“犢耳”!

當然了,求人不如求己。

將成功的希望全部寄託在他人身上,是不靠譜的。

他覺得,自身要盡力做好以防萬一的準備。

如努力讓自己在廟堂上擁有話語權、麾下有兵馬,在司馬氏發動高平陵之變的時候,可以當“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那隻黃雀。

不過,一切的前提,都要建立在他先進入曹魏廟堂核心的基礎上。

先有權,然後才能掌兵權!

這種思慮,就是促使他來到這個時代後,行舉異於往昔的緣由。

勤讀兵書習弓馬,是爲了日後能有機會掌軍;閉門謝客、不與名士交遊、回絕夏侯玄的好意等,則是避開“浮華案”,避免曹叡將自己歸入慕虛名之輩。

畢竟,他如果想改變歷史軌跡、想抗衡有士族世家作爲後盾的司馬氏,唯有的選擇,就是爭取從曹叡哪裡得到足夠的權力。

現今,太和三年(公元229年),他終於等到了第一步。

“不必了。”

依舊策馬前行的他,聽聞家中部曲的請示,昂頭目視着進入軒轅關的險要穀道,朗聲說道,“天子有召,不可怠慢。你遣一人先行至關隘報備即可,我等今日在關後緱氏縣宿夜,翌日至京師府邸。”

“唯。”

(本章完)

第221章 黃雀是也第229章 圖什麼啊第185章 死地第146章 示好93.第93章 言外意第230章 風起青萍末47.第47章 威逼第138章 不語118.第118章 願往否71.第71章 扈從91.第91章 當歸第187章 無裨第184章 競速49.第49章 逢時第156章 何惑哉第244章 觀滄海第149章 肺腑否第175章 驚喜來103.第103章 迎親109.第109章 請纓第154章 似懂了第6章 求教第166章 歸淮南第41章 當黜之第38章 何懼之第198章 旌旗猶魏第29章 居不易第188章 無遺恨129.第129章 改道第6章 求教78.第78章 直率第216章 位高權重第14章 臣無罪第225章 御駕來第195章 不取第11章 各有思第134章 罷歸104.第104章 結髮第1章 楔子99.第99章 蓋彌彰第152章 莫求財71.第71章 扈從第220章 莫爭長短第242章 有三敗90.第90章 引蛇131.第131章 臨發第152章 莫求財第26章 可作誓第166章 歸淮南第214章 觸類旁通第213章 茶餘飯後86.第86章 難彰功123.第123章 緣由107.第107章 靜好48.第48章 無畏50.第50章 順遂49.第49章 逢時第198章 旌旗猶魏第199章 利令智昏1第13章 可恨第208章 無心之舉93.第93章 言外意第34章 門戶計第35章 門戶計2第25章 爾敢第217章 惠求教第11章 各有思第38章 何懼之第3章 無所事第163章 部將第182章 入甕69.第69章 副職第234章 噤聲第135章 招攬第159章 鴻鵠志第213章 茶餘飯後第179章 門戶仇83.第83章 皆學問第150章 心慰第29章 居不易第135章 招攬第143章 晚矣第152章 莫求財第204章 舍與不捨130.第130章 當百132.第132章 破襲第6章 求教81.第81章 不可伐第223章 觀兵第213章 茶餘飯後95.第95章 左伯紙71.第71章 扈從第34章 門戶計第161章 分營第163章 部將第195章 不取106.第106章 恩出上第224章 不公第159章 鴻鵠志
第221章 黃雀是也第229章 圖什麼啊第185章 死地第146章 示好93.第93章 言外意第230章 風起青萍末47.第47章 威逼第138章 不語118.第118章 願往否71.第71章 扈從91.第91章 當歸第187章 無裨第184章 競速49.第49章 逢時第156章 何惑哉第244章 觀滄海第149章 肺腑否第175章 驚喜來103.第103章 迎親109.第109章 請纓第154章 似懂了第6章 求教第166章 歸淮南第41章 當黜之第38章 何懼之第198章 旌旗猶魏第29章 居不易第188章 無遺恨129.第129章 改道第6章 求教78.第78章 直率第216章 位高權重第14章 臣無罪第225章 御駕來第195章 不取第11章 各有思第134章 罷歸104.第104章 結髮第1章 楔子99.第99章 蓋彌彰第152章 莫求財71.第71章 扈從第220章 莫爭長短第242章 有三敗90.第90章 引蛇131.第131章 臨發第152章 莫求財第26章 可作誓第166章 歸淮南第214章 觸類旁通第213章 茶餘飯後86.第86章 難彰功123.第123章 緣由107.第107章 靜好48.第48章 無畏50.第50章 順遂49.第49章 逢時第198章 旌旗猶魏第199章 利令智昏1第13章 可恨第208章 無心之舉93.第93章 言外意第34章 門戶計第35章 門戶計2第25章 爾敢第217章 惠求教第11章 各有思第38章 何懼之第3章 無所事第163章 部將第182章 入甕69.第69章 副職第234章 噤聲第135章 招攬第159章 鴻鵠志第213章 茶餘飯後第179章 門戶仇83.第83章 皆學問第150章 心慰第29章 居不易第135章 招攬第143章 晚矣第152章 莫求財第204章 舍與不捨130.第130章 當百132.第132章 破襲第6章 求教81.第81章 不可伐第223章 觀兵第213章 茶餘飯後95.第95章 左伯紙71.第71章 扈從第34章 門戶計第161章 分營第163章 部將第195章 不取106.第106章 恩出上第224章 不公第159章 鴻鵠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