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七八章 人選

標註爲絕密的詔令,很快就下發了,一定範圍內的下發。

朝堂上多數是不知道的,朝政一如既往的運行着。市易寺的那點事,沒人在意,即便是有人知道市易寺在甄別胡商,也不會在意。西番商賈賺大宋的錢,市易寺早該介入了。

就是市易寺的官吏,也不知道爲什麼上官讓甄別胡商······或許是哪個胡商招惹了上官吧。這事並不難,就是甄別是海運還是陸運就好,並不需要做其他事。

剩下的不是市易寺的事,是需要皇城司接手了。

這些事,趙曦不需要操心了,就是內閣大臣也沒必要操心了。皇城司可以做好。趙曦和內閣大臣,需要考慮河湟的接任者和新路徑的探路者。

“河湟接任者,歐陽公舉薦章惇和蘇轍,諸位臣工以爲如何?”

章惇激進,蘇轍持重。在接任河湟的職銜上,趙曦中意蘇轍,不過對於章惇,趙曦覺得他更適合王韶的職責,適合開拓。

並且,章惇相對來說要果決,甚至可以說心狠手辣。

現在,對於已經知道朝廷謀劃的臣工,都知道這是立功的時機。章惇和蘇轍二人,從青苗法開始,就被趙曦雪藏了,相比同期的王韶和呂惠卿,他倆缺少具體的政績和功勞。想來歐陽修的舉薦,也是看到了他倆人的情況。

或許也該着讓他倆建功立業了。人可以適當壓,卻不能壓的過了,過分的壓制會導致彈性失去,而不是理性反彈。

這時候,將章惇和蘇轍二人,派遣到河湟一線,或許是最合適的做法。

“官家,既然朝廷的謀劃還有時間,不如將此二人一併遣河湟,在王子純暫未西行之前,考驗他二人在處置河湟煩亂局面的能力······”

富弼的建議穩妥,也算是給一個良性競爭的環境。

“也對,同爲嘉佑二年及第,作爲同期,三人可形成合力。”

同年及第嗎?趙曦能明白韓琦此話背後的意思。趙曦還真不在乎。

現在國朝的統治模式,與以往的王朝完全不同。不提王韶,就是章惇和蘇轍,在講武堂這些年,在承擔教授學員的同時,又何嘗不是對自己的灌輸式教化和心裡暗示?不存在翻天的可能,

即便是有個例外,新軍呢?軍備物質呢?在現在的大宋,沒有一點可以自立的條件。

將章惇和蘇轍同時放在河湟,確實是個很不錯的建議。政策需要持續,對內附部落的持續性政策,是樹立國朝信譽最好爾等辦法。

而在王韶未西進的時間段,可以協調政務的處理,不至於讓原本的方向偏離了。不可能沒有調整,人與人的思維方式不同,理解朝廷相關法令也不同,處置問題的措施就有不同。只要是大方向不偏移,有些改變倒是能讓內附部落更加認同國朝的政策。

“還需要議一下第一批探路者的人員,初步不少於五十人的建制編隊,配備一定具有商貿經驗者,再與嚮導合作。”

市易寺的進展很順利,不斷有奏報遞上來,甄別出來的胡商,皇城司也已經採取行動了。

探路行爲,不是簡單的行軍,需要關注的不僅僅是途徑,還需要對整個路徑周邊的環境做調查。非三兩月能成事。趙曦預定的時間是一年。

一年時間探路,再用一年時間,分次分批的派遣軍伍,建立中轉兵站,然後形成作戰編隊······整個過程運作下來,足足需要三年乃至更長的時間。

所以,第一批探路者將在章惇和蘇轍就職差不多的時間出發。人選也需要儘快定下來。

“官家,探路者編隊,老臣以爲唯有老護衛營軍卒可擔任。”

對於老護衛營的那批軍卒,算是最被朝廷認同,也是所謂的軍功顯著。其實現在他們全部都是將領了。只是富弼想不出比他們更強,更適合探路的人選了。

“不妥,官家,富閣老,誰都知道,如今的役兵法的選兵全靠老護衛營在做,甚至不同軍卒的甄別和訓練規劃都是老護衛營的軍卒在執行。”

“國朝謀劃西夏,最終還是要落實到征戰上。如今的新招募的軍卒,最終能不能上陣殺敵,全靠老護衛營的訓練和指揮。”

“況且,老護衛營的軍卒,現在說他們是備受關注也無不可。老臣以爲,不管是西夏還是北遼,絕對對他們重點關注着。因此,他們並不適合擔任探路者的任務,甚至將來作戰,他們也不適合編隊偏師。”

文彥博不涉及兵事不參言,但是他確實在役兵法和新軍上投注了大量的精力。不僅僅是對官家所獨創的訓練之法熟悉,甚至連招募新軍卒的事務,也深入的瞭解了。

他陳述的是事實。謀劃戰略包圍,最終是爲了夾擊征伐,決定勝負的還是軍伍的戰力。

戰略包圍的謀劃,是爲了對西夏作戰的必勝,而軍卒的戰力纔是決定勝敗的主要因素。倘若軍力上有絕對的優勢,直接正面進攻,碾壓式推進,滅掉西夏也完全可以。所以,探路、夾擊不是必要條件,軍卒的戰力纔是。

目前,朝廷之所以要用包圍夾擊的戰略,一是因爲軍力尚達不到完全的碾壓,二是還需要考慮北遼的反應。

趙曦在謀劃包圍的初衷,是想在對夏作戰時,兩面夾擊,全力推進,以閃電戰的方式,快速滅掉西夏,在北遼尚未反應之前,直接形成滅掉西夏的事實。最起碼達到西夏不再有讓北遼拉攏聯盟的實力。

“官家,不知近衛可否擔任此職責?”

韓琦所說的近衛,是國朝對一直在講武堂的第二批精選軍卒。

這些軍卒自挑選上來,基本上是跟隨官家的,朝堂都稱呼爲近衛。不管從忠誠度還是戰力,不比老護衛營一批的差。

這批近衛,跟老護衛營編制數量相同,都是兩千人。本以爲他們是承擔太子六率的職能,結果,因爲官家將皇子外放,只是挑選部分護衛力量。這部分精兵就繼續爲官家服務了。

“準了!”

本來趙曦也準備派遣這部分人的。他們也算是趙曦的儲備,正是需要給他們建功立業的時候。探路和偏師,留給他們了。

第一四一章 坑人和哄人第一七四章 震驚是接二連三的(第三更)第二四一章 生命大於天第五五八章第四八三章 這是責任第二八章 玩到御膳房第六六章 何事得意第五八八章 王安石也有昏招第九六四章 大喇叭攻勢第九五零章 兩重天第七四四章 這樣就挺好(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一更)第六五九章 天才的想法第四二四章 宋國大理王第六二零章 心思第五五四章 嚇着了第十五章 你們也玩這個第四零四章 大理接管原則第四六零章 坑隊友的薛良孺第九百章 另一種推演第七二五章 被包圍了第八一二章 確實亂了第二零九章 筒車可行(第三更)第八八九章 夾生第四七五章 玩夠了沒第八零一章 微服私訪(十五)第八零五章 該是怎樣就怎樣第七三章 個人的要求第六三八章 先禮後兵的禮第二二七章 不留隱患第四七二章 看完了再說第七六六章第三零七章 等着西夏寇邊第七一一章 重點是如何進城第三五零章 談笑間灰飛煙滅第八零一章 微服私訪(十五)第三六五章 這就是囂張第六一六章 權利架構第六零九章 人事(下)第九章 和一手好稀泥第七五五章 太子遇襲第七九六章 微服私訪(十)第四三零章 萬馬齊喑究可哀第六二五章 這個狠了第二零一章 鬥嘴逗樂子(第五更)第八四五章 海軍護航啓航第九一九章 借力是本意第四九二章 又被坑了第五零一章 把疏奏帶回去吧第六八八章 等第七一七章第七六九章 漕運之弊第二一一章 摺子戲(第五更)第九三一章 戰馬第九二一章 輿情第五九章 撥弄撥弄就火了第六四七章 稅制第一五九章 浪子野心第七零七章 朕是要滅掉西夏第四零五章 這是鬧那般第五八四章 他們有了信念第二一七章 一文換一文第七九九章 微服私訪(十三)第七六七章 朕就是通報第六二五章 這個狠了第七七三章 趙曦之意第三一二章 戰略謀劃第六六章 何事得意第四四七章 故技重演第六七零章 說話的方式第四零八章 試試何妨第二三八章 明日再議?第二五七章 什麼怪事都有第二三七章 事急從權第三一章 飢餓營銷初探第九零三章 我的大宋第三四六章 時態和態勢第八三四章 算不算了結第五六五章 強弩之末第五九八章 順勢第五零三章 拋出一塊骨頭第二二零章 這就是馬車第七二五章 被包圍了第五七三章 比鬥第八零五章 該是怎樣就怎樣第八三零章 出行的目的第五二五章 奏對第二三四章 何至於此第八零七章 農無稅的設想第三一九章 折家的聽調不聽宣第五三八章 戰略部署(上)第九一一章 條件第六九四章 不得已的選擇第四六一章 憤怒第二三六章 有意和無心第九二三章 人之將死其言不善第五六二章 戲耍第一九八章 搞了個毛線(第二更)第五八零章 心知肚明第一零四章 誰在喊殿下第四九五章 殊途不同歸
第一四一章 坑人和哄人第一七四章 震驚是接二連三的(第三更)第二四一章 生命大於天第五五八章第四八三章 這是責任第二八章 玩到御膳房第六六章 何事得意第五八八章 王安石也有昏招第九六四章 大喇叭攻勢第九五零章 兩重天第七四四章 這樣就挺好(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一更)第六五九章 天才的想法第四二四章 宋國大理王第六二零章 心思第五五四章 嚇着了第十五章 你們也玩這個第四零四章 大理接管原則第四六零章 坑隊友的薛良孺第九百章 另一種推演第七二五章 被包圍了第八一二章 確實亂了第二零九章 筒車可行(第三更)第八八九章 夾生第四七五章 玩夠了沒第八零一章 微服私訪(十五)第八零五章 該是怎樣就怎樣第七三章 個人的要求第六三八章 先禮後兵的禮第二二七章 不留隱患第四七二章 看完了再說第七六六章第三零七章 等着西夏寇邊第七一一章 重點是如何進城第三五零章 談笑間灰飛煙滅第八零一章 微服私訪(十五)第三六五章 這就是囂張第六一六章 權利架構第六零九章 人事(下)第九章 和一手好稀泥第七五五章 太子遇襲第七九六章 微服私訪(十)第四三零章 萬馬齊喑究可哀第六二五章 這個狠了第二零一章 鬥嘴逗樂子(第五更)第八四五章 海軍護航啓航第九一九章 借力是本意第四九二章 又被坑了第五零一章 把疏奏帶回去吧第六八八章 等第七一七章第七六九章 漕運之弊第二一一章 摺子戲(第五更)第九三一章 戰馬第九二一章 輿情第五九章 撥弄撥弄就火了第六四七章 稅制第一五九章 浪子野心第七零七章 朕是要滅掉西夏第四零五章 這是鬧那般第五八四章 他們有了信念第二一七章 一文換一文第七九九章 微服私訪(十三)第七六七章 朕就是通報第六二五章 這個狠了第七七三章 趙曦之意第三一二章 戰略謀劃第六六章 何事得意第四四七章 故技重演第六七零章 說話的方式第四零八章 試試何妨第二三八章 明日再議?第二五七章 什麼怪事都有第二三七章 事急從權第三一章 飢餓營銷初探第九零三章 我的大宋第三四六章 時態和態勢第八三四章 算不算了結第五六五章 強弩之末第五九八章 順勢第五零三章 拋出一塊骨頭第二二零章 這就是馬車第七二五章 被包圍了第五七三章 比鬥第八零五章 該是怎樣就怎樣第八三零章 出行的目的第五二五章 奏對第二三四章 何至於此第八零七章 農無稅的設想第三一九章 折家的聽調不聽宣第五三八章 戰略部署(上)第九一一章 條件第六九四章 不得已的選擇第四六一章 憤怒第二三六章 有意和無心第九二三章 人之將死其言不善第五六二章 戲耍第一九八章 搞了個毛線(第二更)第五八零章 心知肚明第一零四章 誰在喊殿下第四九五章 殊途不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