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1節 變革之大世!(2)

這田升站在臺上,對着話筒,開腔說道:“大道至簡,簡以陰陽!”

這沒什麼了不起,不過……

黃老尚陽,老莊才尚陰。

這也是區分黃老和老莊的最好辦法。

黃老尚陽,所以大部分黃老學者,無論在家裡宅多久,最終,都要入世踐道。

而老莊尚陰,不管他在塵世打滾多少個年頭,最終都要歸隱山林,修己身,最終羽化登仙。

從這個方面來說,其實後世的道家,應該是老莊演化出來的。

至於黃老思想,一部分歸於儒,一部分散於道家,還有一部分,成爲了風水先生和到處招搖撞騙,神神道道的算命先生。

“大道至繁,繁則以四象八卦五行!”田升卻是稍稍提高一下音調:“四象者何?東南西北,地之四方!蒼龍白虎,朱雀玄武,四宮之宿!春夏秋冬,少陽老陽,少陰老陰,法四時之候!於人則曰:少陽太陽,少陰太陰,經絡之屬也!”

“至於八卦,曰:乾、震、坎、艮、坤、巽、離、兌,法九宮,以近道!”

“五行則以:金木水火土,法之以仁義禮智善……”

說到這裡,其實也是些老生常談,當然,也算有所心意。

至少,劉徹聽出來了。

這貨在黃老思想的基礎,糅雜了陰陽家和儒家的理念。

那五行論明顯就是抄的儒家的德性論,是世碩先生的學問。

跟以前不一樣,如今,印刷業發達,所以,諸子百家的典籍,哪怕再冷僻,也有人印刷出來——就算賣不掉,也可以拿來送人!

對於書籍的寶愛,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士大夫的傳統美德。

六年前,倘若有人送一套書給朋友或者賓客,那立刻就能引起人們的感動。

在當時,哪怕是論語這樣的普及性書籍的存世量,也最多不過千套而已。

而且,大半是有錯誤和有殘缺的。

但如今……

論語的存世量,已經超過了十萬套。

而且是經過了數位國寶級的儒生校對,還有着孔家和顏氏家族珍藏的原始版本論語和石渠閣收藏的論語版本做參考,幾乎做到了完美還原的版本……

至於目前,存世量最多的書籍《九章算術》,僅僅是官方的刊印量,就已經達到了恐怖的二十五萬套,至於民間私印或者手抄的數量,則根本無法統計。

世碩的著作和思想,確實很冷僻。

但當年,劉徹打着給先賢立祀的招牌,收攏諸子百家先賢的著作。

其中,就有世碩子孫所獻的《五行》。

然後,劉徹將之印了數百套,放在茂陵的圖書館,供給士民借閱或者購買。

而前不久,劉徹接到了茂陵方面的報告:很多書籍庫存都已經耗盡,請求加印。

而這世碩的五行。就是其中之一。

什麼人會去看這位在儒門之中一向名聲不顯的孔子弟子的著作呢?

劉徹稍微好奇了一下,然後就發現,感興趣的人還真是多!

不僅僅儒家的各個派系。

黃老、法家還有雜家,乃至於墨家,都有人借過,甚至買過《五行》。

茂陵的藏書,可不便宜!

一套動輒就要十金,還限定身份地位。

當然,諸子百家,對世碩感興趣是正常的。

這位孔子弟子,雖然普羅大衆,對其所知不多。

但諸子百家的巨頭,豈能不知道,他乃是孔孟思想之間的橋樑?

如今,這田升拿着儒家的說法,裝進自己的思想之中。

雖然有些稍微畫風不對。

但,這纔是真正的諸子百家之間正常的交流。

好的東西,毫不客氣的裝進自己的袋子裡。

壞的東西,丟掉丟掉!

但,田升的下一句,就讓全場爲之寂靜,讓劉徹都嚇得跳了起來。

他望着整個會場,先是深深的吸了一口氣,然後彷彿下了定決心,昂首挺胸,說道:“黃老無爲,無爲者,陰陽也,因大道至簡,簡則順勢而爲!”

“無所不爲,四象八卦五行也,因大道至繁,演以天地萬物,宇宙星辰,故當無所不爲!”

“故民一於君,陰陽也!此大道至簡!”

“而事斷於法,四象八卦五行也!此大道至繁!”

劉徹在聽到這句話後,立刻就嚇得跳了起來!

原因很簡單。

這是慎到的學問……

但在田升手裡被演化到了一更高級,更系統,而且更有說服力的階段!

將陰陽四象八卦五行,與慎到的思想結合在一起。

這直接催生了一個新的學派。

劉徹也不知道,這個學派應該叫什麼名字?

但,可以肯定,這將是一個全新的,足以讓黃老派煥發生機的學派!

原因很簡單。

慎到,既是黃老派的先賢,也是法家的奠基人。

法家三要素,法、術、勢。

這勢,就是慎到提倡的。

同時,慎到還是黃老學派的入世派的中流砥柱和無所不爲思想的奠基人。

另外……

民一於君,事斷於法,這句話,聽着很熟悉是不是?

當年,張釋之阻止太宗孝文皇帝依照自己的性子去判處那個驚嚇他馬車的百姓,去族誅那個偷盜劉邦高廟器皿的盜賊的犯人,用的藉口就是:法如是足也!

法如是足也!

意思就是說:王子犯法庶民同罪!庶民犯法與王子同刑。

法律面前,沒有高低貴賤,沒有列侯、草民之分。

你犯法,該是什麼罪就是罪!

法既定,則不可輕侮之!

刑無等差,法無貴賤!

同時,在慎到思想中,勢,是最高等級的政治觀念,禮法要讓位於‘勢’。

由此衍生出了黃老派的另外一個思想——齊物。

齊物講的是什麼?

說起來很複雜,但可以用一句大家都能理解的話來概括,那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這從根本上否定了儒家的天地君親師,徹底摧毀了‘天生聖人,作君作師’。

但,這一系列的思想,太深奧,太難以理解。

在實踐之中,更是會遇到無數困難和險阻。

打個比方,假如劉徹犯法,這套理論就立刻會陷入可怕的悖論之中。

因爲天子不可能有錯!

假如錯了!

那肯定是這個世界的問題!

這就使得漢興以來,慎到思想的衰落和老莊、尹宋學派的興起。

老莊不用說,但這尹宋學派,屬於黃老目前入世派的主要派系。

講究的是:仁、義、禮、樂,名、法、刑、賞,糅雜了名家、雜家的部分思想,類似於一個修補匠,有事情就補一補。

只要保證民生穩定,天下安寧。

那就可以了。

畢竟,尹宋學派追求的是寬恕忍讓,這也是黃老派現在的困境所在。

因爲尹宋學派最反對的就是戰爭。

而如今天下的主旋律卻偏偏是擴張和戰爭。

另外,尹宋學派還主張只要事情辦好了就可以了,而且,事情越少越好。

相對消極,相對被動,越來越不適應時代發展。

整個黃老學派上下,都是懶洋洋的。

只要沒到火燒眉毛的時候,絕對不想動,只要沒到非不得已,絕不收弟子。

而,現在,田升一次性解決了兩個黃老派目前的最大問題。

第一個,就是用慎到思想,取代尹宋學派。

用貴勢,取代寬恕忍讓。

用積極取代消極。

用尊重法律,崇尚法律,來取代利用法律。

而第二,田升非常聰明的結合了儒家的優點,將慎到的思想進行改進,並且妥協,用‘大道至簡’所以民一於君,天下萬事萬物,都要尊崇天子,都依從天子的意志和命令,而又因爲‘大道至繁’所以,事斷於法。

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勢爲最高基準和參考物。

而且……

最重要的是……

假如是這樣去解釋的話,那麼,黃老派思想深邃,難以理解、難以融會貫通的缺點,就克服了許多。

因爲大道至簡,所以,開始不用太複雜,只要告訴學生門徒們基本的特點和基本原則就可以了。

而這田升已經說過原則了。

儒家的德性論,仁義禮智善。

完美!

破費!

而在另外一個方面。

劉徹能看到,田升這一派最終可能會做什麼事情了……

憲法嗎?

君主立憲?

劉徹嘴角溢出一絲笑容,在心裡說道:“有意思……真是讓朕大開眼界啊!”

而田升做的最聰明的事情就是——他規避了劉徹設下的一切紅線和底線,在遊戲規則內,講出了民貴君輕這四個字。

是的,他所有的言論,都沒有這四個字。

但,每一個聽過他的演說的人,仔細琢磨,必然能想到‘民貴君輕’或者‘法如是足也’這樣的字句。

太聰明瞭!

劉徹忍不住鼓掌。

天子鼓掌了,其他人豈能無動於衷。

於是,頓時掌聲雷鳴。

整個會場,全體起立,用熱烈的掌聲,見證黃老學派的復興!

而從此以後,石渠閣會議之上,某人演講出色,或者某個事物被通過後,全體鼓掌成爲了傳統。

但是……

此時此刻,在私底下,卻是暗流涌動。

諸子百家內部,都是議論紛紛。

“強敵啊……”董仲舒望着臺上年紀比自己還小的田升說道:“就如當年賈生一般……希望,你沒有倒在內部傾軋之中……”

當年的賈誼賈長沙,沒有倒在辯論場上,也沒有在廷議上輸過任何一次。

但他卻倒在了各種攻仵和抹黑之中。

胡毋生也爲田升感覺到可惜。

假如田升再年長二十歲,再蟄伏二十年,狹無上威望和崇高聲望,的確有可能整合整個黃老派,並帶領整個黃老思想,浴火重生。

但現在……

他太年輕,也太急躁了些。

鋒芒太露,則必木秀於林!

而法家的諸位巨頭,也都在交頭接耳。

“善!田升子可爲田子矣!”張恢滿懷好感的擊節讚歎着。

黃老思想與法家思想,其實是最接近的兩個派系。

法家的許多主張,都可以從黃老思想中追根溯源。

而黃老思想的一些行爲也受到過法家的影響。

到今天爲止《管仲》《慎子》等典籍,依然是兩派共尊。

另外,法家的先賢們,基本上都有一個黃老派老師或者本身就是黃老派的人物。

這才使得今日的黃老派和法家能夠結成聯盟。

因爲,比起儒家、墨家,黃老派與法家,纔是真正的天作之合!

但,盟友假如太強勢了。

也不是很好啊!

黃老思想若是復興,並且重新席捲天下,那還有法傢什麼事情?

所以,不少法家的巨頭,眼裡面都有些不懷好意。

對法家來說,結果最重要,過程不重要。

假如能夠富國強兵,那麼,再殘酷再殘忍的政策,他們也敢推行。

同時,假如能夠擊敗敵人,實現自己的勝利。

那也所謂卑鄙無恥,道德淪喪。

爲了幹掉政敵,法家大臣們,無所不用其極!

而在學術上面,他們雖然稍微矜持了一些,但也絕對不是什麼正人君子!

就像李斯陷害韓非,陷害的理直氣壯一樣。

而在另外一邊,雜家和韓詩派以及思孟學派、重民學派,都是議論紛紛。

有人覺得,應該跟這位田升交流交流,結個善緣。

也有人望着田升,欣喜若狂,覺得遇到了知己。

更有人咬牙切齒,憤恨不平。

至於黃老派本身,就更復雜了。

他們派出田升,其實是死馬當活馬醫。

因爲,如今黃老派上下,想要找到一個上了臺演講,能確保不會讓人跳腳,同時還不會變成催眠演講的人,實在太少。

而且,即使講的再好,恐怕也是舊調重彈。

與之相比,從齊國稷下學宮而來,受到齊黃老上下一致推崇和讚許的田升就成了唯一選擇。

如今,田升確實發揮完美。

讓天子都鼓掌讚譽。

而兩位太后,更是起身表示欣賞。

但問題卻是——這慎到和田駢的學問,與他們所熟悉的尹宋學派或者老莊學派,那是兩個概念。

這就有些糾結了。

然而,巨頭們,特別是以章武侯竇廣國爲首的真正巨擘,卻都知道,這纔是黃老的未來!

所以,幾位巨頭,都是對着下面叮囑:“凡敢非議、攻仵田升者,與吾等爲敵也!”

黃老派的巨頭們,每一個都知道,現在,已經不變不行。

再不變革,黃老就要被儒法拋在後面,甚至墨家和雜家都要騎到腦袋上撒尿了!

………

今天有點感冒,頭昏腦漲~

加上這章確實很難寫,從早上寫到晚上,勉勉強強才寫出這章讓我稍微滿意的~(。)

第1251節 策劃戰爭(1)第212節 高興的天子第803節 出關第84節 籌劃第982節 以胡制胡第25節 一文錢難道英雄漢第1586節 兵家復興第487節 開源第621 節 錯誤第1164節 雄心(2)第1603節 僵持(2)第568節 災難!第1569節 吹響殖民號角(2)第534節 帝國主義第356節 緣由第1273節 但使龍城飛將在第223節 將軍們,請寫書吧第8節 家宴(上)第968節 安排第670節 人衆定能勝天第1305節 問題第1414節 相親(2)第850節 武夫當國(3)第1493節 手中的牌第1021節 諜影第1415節 變遷第481節 商稅的顧慮第1041節 河陰之戰(3)第757節 抵達(1)第555節 墨家復興第319節 投機第921節 齊魯第1602節 僵持(1)第887節 醫學的未來(1)第1417節 天下尚武!第646節 匈奴使者——伊稚斜(2)第1097節 可怕的少府第205節 未雨綢繆第709節 思慮第959節 猛將第433節 忽悠(1)第543節 酷吏(3)第55節 燕飲(上)第676節 覺醒第1366節 第三世界第1154節 石渠閣會議第516節 本性難改第49節 厚顏無恥第213節 宮變第1140節 家宴第1437節 司馬遷的疑惑(1)第820節 匈奴的絕望與漢軍的幸福第924節 土雞瓦狗(3)第645節 匈奴使者——伊稚斜(1)第552節 誘餌第1529節 刷經驗(1)第667節 烏恆與鮮卑(2)第1428節 在大夏(2)第1146節 使命第830節 十面埋伏(4)第1374節 破而後立(2)第419 長安諜影第1209節 新法家(2)第518節 昆明池第280節 戰鬥力爆表的御史們(2)第478節 引導第892節 少府的成果(1)第833節 匈奴的未來(2)第1198節 老將第686節 平律(1)第635節 新學派(4)第921節 齊魯第580節 張蒼去世第1500節 我的大斧已經飢渴難耐(1)第894節 改造石家(3)第679節 儒法合流?第33節 竇太后第38節 養廉第794節 動員(1)第987節 動員(2)第776節 悲慘的烏孫人(1)第1003節 託付重任第497節 身毒真相第91節 舊恩第935節 刺史之制(1)第528節 三越攻略第1605節 說服(2)第191節 造假第41節 科舉的土壤第670節 人衆定能勝天第954節 衆人的心思第1293節 帝國的毀滅(2)第1425節 使團(2)第490節 競賽第1152節 安排第767節 軟弱的官僚(1)第114節 高廟事變(1)第21節 招攬人才第987節 動員(2)
第1251節 策劃戰爭(1)第212節 高興的天子第803節 出關第84節 籌劃第982節 以胡制胡第25節 一文錢難道英雄漢第1586節 兵家復興第487節 開源第621 節 錯誤第1164節 雄心(2)第1603節 僵持(2)第568節 災難!第1569節 吹響殖民號角(2)第534節 帝國主義第356節 緣由第1273節 但使龍城飛將在第223節 將軍們,請寫書吧第8節 家宴(上)第968節 安排第670節 人衆定能勝天第1305節 問題第1414節 相親(2)第850節 武夫當國(3)第1493節 手中的牌第1021節 諜影第1415節 變遷第481節 商稅的顧慮第1041節 河陰之戰(3)第757節 抵達(1)第555節 墨家復興第319節 投機第921節 齊魯第1602節 僵持(1)第887節 醫學的未來(1)第1417節 天下尚武!第646節 匈奴使者——伊稚斜(2)第1097節 可怕的少府第205節 未雨綢繆第709節 思慮第959節 猛將第433節 忽悠(1)第543節 酷吏(3)第55節 燕飲(上)第676節 覺醒第1366節 第三世界第1154節 石渠閣會議第516節 本性難改第49節 厚顏無恥第213節 宮變第1140節 家宴第1437節 司馬遷的疑惑(1)第820節 匈奴的絕望與漢軍的幸福第924節 土雞瓦狗(3)第645節 匈奴使者——伊稚斜(1)第552節 誘餌第1529節 刷經驗(1)第667節 烏恆與鮮卑(2)第1428節 在大夏(2)第1146節 使命第830節 十面埋伏(4)第1374節 破而後立(2)第419 長安諜影第1209節 新法家(2)第518節 昆明池第280節 戰鬥力爆表的御史們(2)第478節 引導第892節 少府的成果(1)第833節 匈奴的未來(2)第1198節 老將第686節 平律(1)第635節 新學派(4)第921節 齊魯第580節 張蒼去世第1500節 我的大斧已經飢渴難耐(1)第894節 改造石家(3)第679節 儒法合流?第33節 竇太后第38節 養廉第794節 動員(1)第987節 動員(2)第776節 悲慘的烏孫人(1)第1003節 託付重任第497節 身毒真相第91節 舊恩第935節 刺史之制(1)第528節 三越攻略第1605節 說服(2)第191節 造假第41節 科舉的土壤第670節 人衆定能勝天第954節 衆人的心思第1293節 帝國的毀滅(2)第1425節 使團(2)第490節 競賽第1152節 安排第767節 軟弱的官僚(1)第114節 高廟事變(1)第21節 招攬人才第987節 動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