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5節 帝國的毀滅(4)

“將主,我們就這樣走了,不好吧……”須卜當戶身邊一個骨都侯小聲的說道:“萬一日後右谷蠡王在碲林大會上告狀,我們該怎麼辦?”

匈奴雖然沒有法律,也沒有軍法,但對於臨陣逃跑者的處罰是非常嚴苛的。

像是休屠部族,在河陰臨陣逃跑,結果被單于罰掉了一半的奴隸和牲畜,用於補償呼衍氏族的損失。

渾邪人和樓煩人投降後,他們的部族上下,更是全部被廢爲奴隸!

“那也得亦石有命回去告狀!”須卜當戶冷笑着說道:“你們沒有看到嗎?”他指着身後的已經只有些輪廓和聲響的戰場說道:“漢朝神騎來了,漢朝的車騎將軍也來了……這裡就是一個圈套,一個大圈套!”

“漢朝皇帝是神!”須卜當戶咬着自己的嘴脣,他雖然不想承認,但在事實面前卻不得不承認:“他再次預見了一切,並且安排了這個圈套!他想將我們和整個匈奴全部吃掉!”

“神騎出現了,漢朝的車騎將軍也來了……”須卜當戶心有餘悸的道:“河陰的那個郅都還會遠嗎?漢朝的細柳營、飛狐軍、句注軍、南北兩軍以及虎賁衛、羽林衛,恐怕都已經在包圍過來了……我們再不跑,就要被全部吃掉了!”

“至於亦石,就讓他替我們去死吧……”須卜當戶道:“我們現在的使命,就是要趕快去將這個消息告訴大單于!”

匈奴帝國,在過去四年的戰爭中,已經失去了太多太多了。

馬邑之戰,還可以說只是傷筋動骨,但並未喪失元氣。

但高闕之戰,卻損失了大量的青壯人口和奴隸以及牲畜。

十幾萬的戰俘和相同數量的投降者,讓匈奴的人口大大下降。

特別是在河西和幕南地區,大片大片的牧場,已經沒有主人了。

但,這些損失,其實還不致命。

畢竟,死的都是些別部和分支的人馬。

對匈奴來說,只要本部在,就一切都有可能。

但問題是,本次軍臣南侵,帶走了幾乎整個單于庭的精銳——僅僅在河西留下了左賢王的本部。

倘若這些人全部折損在漢朝,那麼,匈奴的脊樑骨就要斷掉了!

整個帝國,就會跟夏日的祁連山上的雪山一般,轟然倒塌,然後化作雪水,流入萬里峽谷,再不見蹤影!

當然,這其實也只是須卜當戶的藉口而已。

他真正的想法,還是帶着自己的精銳萬騎回到草原,回到氏族。

手裡有兵,才能在未來的亂世之中立足。

至少,未來可以藉此與漢朝或者且之那個混蛋談談價碼!

……………

須卜氏族的奔逃,對整個亦石的軍陣都產生了毀滅性的影響。

蘭氏的萬騎長蘭翊野差點也想跟着跑了算了。

好在,氏族的驕傲使得他停止了腳步,即使如此,部族內部也是人心惶惶。

下層的牧民除了跪在地上祈禱,就是躺在地上裝死。

貴族們戰意全無。

也就是另外一個被加強給亦石的甌脫王率領的萬騎還能像點樣子。

即使如此,甌脫人也萎靡了起來。

再也不復之前的飛揚跋扈。

“右谷蠡王,現在須卜當戶跑了,我們也得想個辦法才行……”甌脫王騎着戰馬,找到亦石說道:“我們必須捨棄一些東西了……”

“你是說……”亦石看着甌脫王,遲疑不定。

他的本部,有一半多,都已經派出去了。

倘若現在跑了,就等於拿那三千多人當了炮灰,作爲部族的主人,這是無法接受的。

而且,亦石懷疑,假如自己跑了,就是回到草原,其他貴族也會幹掉自己。

畢竟,部族的首領,需要爲部族負責。

“再看看吧……”亦石搖搖頭,望着自己派出去的那支騎兵,在心裡祈禱着,希望薩滿們的法術能奏效,天神可以保佑自己。

只要自己派出去的軍隊,可以擊敗……不……抵擋住漢朝人第一波攻勢,那,他還可以靠着騎兵的速度,來跟漢朝人糾纏一二,說不定能有轉機……

雖然,亦石自己非常清楚。

現在,自己已經被漢朝人包圍了。

在他的南面和背面以及東面,全是敵人!

漢朝人在人數上、騎兵數量上,以及裝備上、士氣上,全面碾壓了自己。

“難道,大匈奴真的要滅亡了嗎?”亦石在心裡苦笑着。

匈奴帝國自從冒頓大單于憤而起兵,與東胡爭霸開始,已經興盛了將近六七十年的時間。

在這過去的半個多世紀裡,匈奴主宰和書寫着整個東北亞的秩序和規則。

他們消滅了東胡,驅逐了月氏,獨霸了草原,統治着西域三十六國。

即使是在一年前,匈奴鐵蹄也曾經踏碎了西方世界的一切驕傲和強國。

康居人在匈奴的馬蹄下瑟瑟發抖,月氏人狼狽奔逃,大夏人卑躬屈膝的獻上貢品和奴隸、工匠,並且支付了大量的贖金,才換來匈奴撤兵。

那個時候,匈奴何等驕傲,何等狂妄。

即使是在這次南侵前,軍臣也是意氣風發,匈奴上下更是自信滿滿。

此番,他們集結了自平城之戰後最強大的一個重兵集羣。

除了左賢王的本部,以及折蘭、樓煩、白羊三部外,曾經所有參與過平城之戰的匈奴部族,幾乎全部到齊。

單于的王庭精銳也來了。

帝國的精銳與一切都壓在這一場豪賭上。

匈奴人也自信,這一次自己可以賭贏。

因爲,漢朝人絕對反應不過來。

他們要攻擊的地方,是過去漢匈衝突的偏僻和冷僻之地。

地方防務鬆懈,兵源和人口都不足。

更無法跟雁門關、雲中郡、北地郡等地一般,立刻得到漢軍主力的支援。

所以,軍臣就曾經自信的放話:“本單于的鐵騎,每人射一箭,足可射落日月,每一個騎兵振動馬蹄,足可踏碎山嶽,漢朝的邊防,必將不堪一擊!”

話猶在耳,但匈奴帝國的夕陽,卻也已經日落西山。

想到這裡,亦石就已經有所覺悟了。

他回過頭,看着甌脫王說道:“我是冒頓大單于的子孫,是孿鞮氏的子孫!”

“只有戰死的孿鞮氏,沒有投降的孿鞮氏!也沒有逃跑的孿鞮氏!”他看着甌脫王說道:“一旦事有不逮,你若可以僥倖回到草原,見到軍臣或者其他孿鞮氏,告訴他們!我!大匈奴右谷蠡王,到死都沒有像漢朝人求饒!”

其實,亦石也考慮過投降。

這不可恥。

但問題是——漢朝已經有且之了。

他就算投降了,地位估計也在且之之下。

他可不願意受且之的氣!

既然如此,還不如保持一個孿鞮氏的尊嚴!

………

嗯,明天開始準備還債,我算了一下,上個月欠了六章,這個月現在是1200票也是六章,一共12章,4萬八千字~

嗯,好像還有個萌主?那就是五萬兩千字~

爭取這個月結束不欠債~(。)

第1000節 法家也要順應時代第41節 科舉的土壤第318節 吩咐第786節 洗腦(2)第1502節 擔憂第566節 風暴(2)第1560節 匈奴的無奈第356節 緣由第536節 洗腦(1)第718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1)第206節 安排第816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4)第446節 博弈(2)第974節 陌刀威武(2)第18節 王娡的黑材料第1457節 掀桌子(3)第374節 兩條毒蛇第1471節 在安東(3)第1541節 最後的林胡王(2)第309節 交易(1)第4節 天子的本質第281節 迷霧第1478節 京兆尹第407節 考舉開始第697節 天坑裡的人們(1)第30節 謊言第1251節 策劃戰爭(2)第291節 忽悠匈奴人(2)第55節 燕飲(上)第1188節 明主(1)第1323節 抉擇(1)第379節 關門,放司馬第1414節 相親(2)第706節 淘金浪潮(4)第929節 探尋第422節 狗腿子(2)第537節 洗腦(2)第653節 伊稚斜的計劃第1375節 寶藏第1158節 合縱(4)第151節 軍議與蝗災第486節 政體第1569節 吹響殖民號角(2)第1050節 郅都的應對第877節 安排第666節 烏恆與鮮卑(1)第653節 伊稚斜的計劃第938節 鮮卑也是諸夏第169節 祥瑞(2)第350節 諸王議政(3)第763節 打擊一小撮(2)第1388節 聯盟(2)第118節 改革的計劃第87節 萬石君第1559節 匈奴西遷(2)第1056節 糾纏(2)第370節 各人的遭遇第705節 淘金浪潮(3)第1422節 作死小能手第375節 八方英才匯長安(1)第60節 微服(2)第616節 投石問路第892節 改造石家(2)第1531節 和平時代結束了第1609節 諸夏時代第1128節 波瀾(2)第14節 表演第1297節 帝國的毀滅(6)第1418節 鹿鳴宴(1)第360節 微服(3)第1386節 聰明的商人第1141節 選擇第482節 視察第869節 鮮卑歸附(2)第763節 打擊一小撮(2)第827節 十面埋伏(1)第542節 酷吏(2)第1593節 統治(3)第1233節 威權第322節 研究第205節 未雨綢繆第1303節 匈奴的部署(1)第1458節 掀桌子(4)第1459節 軍隊的憤怒第286節 無法改變第632節 新學派?(1)第507節 無題第1572節 匈奴的第三條道路(2)第522節 滄海君的迷茫第20節 我想當太子!第1597節 太初曆第32節 入宮第1286節 匈奴‘神騎’(2)第219節 一箭三雕第150節 劉德的提議第574節 來自羅馬第1592節 統治(2)第1268節 大戰開幕第1240節 振奮的羣臣第1325節 故佈疑陣
第1000節 法家也要順應時代第41節 科舉的土壤第318節 吩咐第786節 洗腦(2)第1502節 擔憂第566節 風暴(2)第1560節 匈奴的無奈第356節 緣由第536節 洗腦(1)第718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1)第206節 安排第816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4)第446節 博弈(2)第974節 陌刀威武(2)第18節 王娡的黑材料第1457節 掀桌子(3)第374節 兩條毒蛇第1471節 在安東(3)第1541節 最後的林胡王(2)第309節 交易(1)第4節 天子的本質第281節 迷霧第1478節 京兆尹第407節 考舉開始第697節 天坑裡的人們(1)第30節 謊言第1251節 策劃戰爭(2)第291節 忽悠匈奴人(2)第55節 燕飲(上)第1188節 明主(1)第1323節 抉擇(1)第379節 關門,放司馬第1414節 相親(2)第706節 淘金浪潮(4)第929節 探尋第422節 狗腿子(2)第537節 洗腦(2)第653節 伊稚斜的計劃第1375節 寶藏第1158節 合縱(4)第151節 軍議與蝗災第486節 政體第1569節 吹響殖民號角(2)第1050節 郅都的應對第877節 安排第666節 烏恆與鮮卑(1)第653節 伊稚斜的計劃第938節 鮮卑也是諸夏第169節 祥瑞(2)第350節 諸王議政(3)第763節 打擊一小撮(2)第1388節 聯盟(2)第118節 改革的計劃第87節 萬石君第1559節 匈奴西遷(2)第1056節 糾纏(2)第370節 各人的遭遇第705節 淘金浪潮(3)第1422節 作死小能手第375節 八方英才匯長安(1)第60節 微服(2)第616節 投石問路第892節 改造石家(2)第1531節 和平時代結束了第1609節 諸夏時代第1128節 波瀾(2)第14節 表演第1297節 帝國的毀滅(6)第1418節 鹿鳴宴(1)第360節 微服(3)第1386節 聰明的商人第1141節 選擇第482節 視察第869節 鮮卑歸附(2)第763節 打擊一小撮(2)第827節 十面埋伏(1)第542節 酷吏(2)第1593節 統治(3)第1233節 威權第322節 研究第205節 未雨綢繆第1303節 匈奴的部署(1)第1458節 掀桌子(4)第1459節 軍隊的憤怒第286節 無法改變第632節 新學派?(1)第507節 無題第1572節 匈奴的第三條道路(2)第522節 滄海君的迷茫第20節 我想當太子!第1597節 太初曆第32節 入宮第1286節 匈奴‘神騎’(2)第219節 一箭三雕第150節 劉德的提議第574節 來自羅馬第1592節 統治(2)第1268節 大戰開幕第1240節 振奮的羣臣第1325節 故佈疑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