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7節 太初曆

不知不覺,便已是元德九年。

十餘年時間,彈指而過,劉徹也有些唏噓不已。

此時,整個世界依然一片黑暗,只有未央宮中庭院中熊熊燃燒的火盆與殿中長明的鯨油燈的光芒可見。

“陛下,請登車臨朝……”顏異走到劉徹身前,屈膝拜道。

劉徹點點頭,登上已然準備好的攆車,然後數百名衛士簇擁着他,前往宣室殿。

今日是十月甲子(初一)。

大漢帝國一年一度,最重要的國事會議,大朝議已經準備就緒。

自元德二年後,大朝議的制度漸漸健全並完善。

在如今,大朝議不僅僅肩負着皇帝與天下郡國羣臣見面,並審閱郡國政績、評判官吏表現的任務。

更是大漢帝國與石渠閣會議平齊的重要國事會議。

依照劉徹規定的制度,大朝議方是國家立法和修法之地。

在大朝議上,皇帝與天下人共議過去一年,朝堂諸卿曾經做出過的決策,曾經設立的法律。

若有人反對這些決策、法律,可以在大朝議上提出來,並經天下人共議,決定其的廢立。

不僅如此,大朝議上還有審議國家未來一年基本財政預算的程序。

正因爲不斷添加了這些功能和權力,所以漢家大朝議也是越開越長。

元德二年時,大朝議只是從凌晨開到下午,最多到晚上。

但到了元德四年,這大朝議就變成了連續三日的會議。

元德六年,甚至足足開了六天。

去年,大朝議首次進行了分組商議和討論。

若有穿越者來到此時,恐怕會愕然發現,漢室大朝議,已經越來越像後世的人大了。

今日,漢家大朝議與石渠閣會議,共同構成了帝國國事協商制度的兩架馬車。

大朝議是決定修法、立法,審議重要國策、決定戰和、制度國家政策與法律的會議。

是體制內的自我修復和妥協機制,更是統治階級內部的協商會議。

是中央與地方博弈之所。

而石渠閣之會,則是統治階級與學術界、思想界、民間代表之間的協商會議。

基本上,是一個歌功頌德、阿諛奉承的地方。

石渠閣會議的與會代表,也基本都是諸子百家的巨頭、精英、軍政兩屆的高級貴族,還有皇族的諸侯王代表。

自第一次石渠閣之會至今,討論的問題,也一直都是空對空的學術問題。

頂多,在皇帝倡議之後,諸子百家與列侯公卿一起吹捧一下過去一年大漢帝國取得的輝煌成就,共同祝願大漢天子領導帝國人民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

諸子百家的巨頭們也都很聰明的從不在石渠閣之會上談論具體的國政。

於是,這石渠閣還真被劉徹玩成了一個鼓掌大會。

當劉徹的攆車抵達宣室殿側殿,他走下攆車之時,整個宣室殿內外,早已經人山人海。

數以百計的朝臣,濟濟一堂,齊坐宣室殿之中,在九卿各官的率領下,他們依照着各自排序,恭立殿中兩側。

而列侯勳臣與諸侯王們,則端坐於殿中兩邊。

殿外,郡國上計吏及郡國兩千石以上代表則默然而坐。

今日是大朝議的第一日,照例將不會議論具體事務,只會總結、表彰或者懲處過去一年,帝國內部的郡國官吏,同時宣佈一些重要事務。

是以,郡國上計吏及兩千石們,人人都是忐忑不安。

這是他們最危險的時刻。

隨時都可能被叫進殿中,被天子或者羣臣鞭笞。

當然,也可能會得到表彰,甚至升官進爵。

“陛下駕臨,百官恭迎!”顏異持着玉笏,走到殿中,沉聲唱諾三遍。

然後宣室殿之中編鐘齊鳴,數十名唱詩童子用着楚音齊唱詩之《皇矣》,在歌頌上帝神明的頌詞之中,劉徹在數十名侍中的簇擁下,升階而上,端坐到御座之中,天子十二琉垂下,冕服之中,盡顯莊嚴。

“臣等恭祝吾皇萬壽無疆!”丞相晁錯率領百官恭拜,齊聲唱諾。

瞬間,整個未央宮內外,都響徹這朝拜之聲。

“朕躬安……諸卿平身……”劉徹揮手道。

然後,羣臣便各自落座,數十盞鯨油燈依次被點燃,將這座殿堂照耀得宛如白日。

“宣詔吧……”劉徹淡淡的吩咐一聲,御階之上的顏異立刻恭身道:“諾!”

然後,他便捧着一份早就已經擬好的詔書,站立到臺階正中,正色唱諾:“朕聞之:萬物不同,而用之於人異也,此治亂、存亡、生死之原!故國雖強,民雖富,未必安也,尊貴高大,未必顯也:在於用之!故桀紂用其材而成其亡,湯、武用其材而成其王。聖人之治國,見其材而審其弊,用其長而去其短,故其享國千年,福澤後世。朕自受先帝遺命以保宗廟,夙興夜寐,不敢忘先帝之訓。

今日甲子,歲在丙申,羣臣陛至,賢與不肖,朕與天下人共視之!”

詔命既下,大朝議隨之開始。

太史令司馬談首先出列,奏道:“臣太史令司馬談敬奏陛下:臣自受命陛下,以改易禮法,重定陰陽之序,以合農稷之事,至今凡六歲,賴陛下神靈,社稷之福,今臣幸不辱命,作《太初之歷》,諸事既成,乃敬呈陛下……”

說着,數位博士擡着一個箱子,走到殿中,將之打開,裡面裝的正是一整部已經編纂完畢的《太初曆》。

自元德六年,劉徹下令讓太史令司馬談牽頭,與司馬季主等名宿、巨頭、星象家、數學家等百餘人共同編纂太初曆以來,在司馬談的帶領下,漢家的精英們用算盤、日冕以及其他工具,通過肉眼觀測日月星辰運轉和數學計算,終於測定出了新的歷法。

這套曆法,劉徹自然早已經看過了,並且交由少府、大農、丞相府共同審覈,確認無誤,可以公佈天下,作爲新曆法。

這部《太初曆》的誕生,宣告了沿用了數百年的顓頊歷壽終正寢。

今年的冬十月,也將成爲最後一個顓頊歷新年,自明年開始,漢家將以春正月爲歲首。

同時,這部曆法,第一次明確提出了二十四節氣的劃分,可以有效的指導漢室農業生產生活。

當然,作爲一部西元前的歷法,你也別指望他有多精密。

畢竟,現在漢家數學家們纔剛剛將圓周率精確到三點一四。

所以,可能過個幾十年,等到數學進步,到那個時候這部曆法可能就將和顓頊歷一樣被廢棄。

但在現在,這部曆法確實是漢室乃至於全世界最好的歷法,最精確的歷法!

劉徹起身道:“善!太史令辛苦了!朕爲天下謝之!”

隨即,他就對羣臣道:“太初之歷,朕已觀之,與之顓頊歷相比,精確非常,當佈告天下,廣教士民,使四海皆知!”

“諾!”羣臣紛紛頓首拜道:“臣等謹奉詔!”

但私底下,一些文官卻起了些不該起的心思。

“自古改歷易朔,正服色而變法制……”

“如今,曆法即便,或可上書請改正朔……”

改朔這種事情,只要做成了,那就是大功!足夠讓一個人甚至一個勢力崛起!

更重要的是,這種事情,壓根不需要費力,也不需要花費什麼功夫、努力,只要嘴巴就行了。

比起去修渠道、指導百姓改進生產方式,挨家挨戶的督促,可要輕鬆無數倍。

更妙的是——一旦做成了,不僅僅可以讓自身飛橫騰達,載入史冊,受萬世敬仰,還能借此借題發揮,打擊異己,清除競爭對手。

簡直不要太好!

唯一的問題是——當今天子,會不會喜歡?會不會同意?

上次大傢伙鼓譟要去封禪,結果差點被天子抽死,齊魯的同僚,死了不知道多少。

所以,這些人心裡面有些猶豫,暫時還不敢輕舉妄動,只能觀望觀望,看看反應,或者看看有沒有出頭之人。

第1466節 人事調整(2)第1123節 赦與罰(1)第1188節 明主(1)第1188節 明主(1)第1063節 屠殺(2)第1087節 漢朝人太可怕了(1)第163節 周陽由必須死!第685節 上帝貴平第797節 戰前(1)第787節 馬邑會戰(1)第1034節 大戰之前(1)第638節 轉折第543節 酷吏(3)第988節 商賈的興起第509節 禍事第1583節 戰前(1)第146節 吳國之變第1281節 戰上谷(2)第833節 匈奴的未來(2)第363節 劇變(1)第1188節 明主(1)第1595節 戰起(2)第1470節 在安東(2)第964節 墨家的春天第1571節 匈奴的第三條道路(1)第469節 殺雞駭猴第1155節 合縱(1)第619節 羣魔亂舞(2)第112節 父親第1496節 一夫狹五口而牧百畜第150節 劉德的提議第391節 馬政第259節 破逐鹿之妄說第1081節 勇者無敵(2)第544節 項羽的詛咒第179節 姊弟第1380節 漁陽之虎第1320節 爲難第1134節 匈奴的戰略調整(2)第1054節 不如草芥第802節 入關第182節 狗咬狗第216節 基本盤第909節 換俘(2)第369節 無題第1487節 加強法家第707節 淘金浪潮(5)第1016節 戰前準備(1)第1448節 決策第112節 劉啓教子第191節 造假第27節 定策第635節 新學派(4)第227節 自以爲是的劉安第1089節 漢朝人太可怕了(3)第717節 無題第1400節 雜家官僚(2)第1379節 強制性閉關鎖國第1166節 決心第117節 李廣難封(2)第1460節 怎麼對付文人第54節 袁盎的勸告第478節 引導第988節 商賈的興起第310節 交易(2)第1344節 武以止戈第1189節 明主(2)請假條第5節 推恩(上)第1280節 戰上谷(1)第1278節 戰前(2)第1148節 壞水第1278節 戰前(2)第1162節 征途(2)第1358節 自作孽第1518節 囂張的劉榮第1281節 戰上谷(2)第1229節 儒生的問題第366節 新的時代(2)第1448節 決策第121節 過繼(2)第331節 第二次考舉(2)第283節 五銖錢!(1)第644節 懸賞第383節 詔諭第1541節 最後的林胡王(2)第442節 人口倒逼戰爭第1329節 長安的重新規劃第930節 雁過拔毛(1)第767節 軟弱的官僚(1)第187節 郅都歸心第944節 萌芽第699節 目的(1)第731節 國情諮文(2)第1322節 可怕的胥紕軍第45節 鑄幣第1435節 行動力爆表的商賈(1)第335節 江都攻略(1)第1258節 匈奴的計劃(2)第416節 匈奴公主(3)
第1466節 人事調整(2)第1123節 赦與罰(1)第1188節 明主(1)第1188節 明主(1)第1063節 屠殺(2)第1087節 漢朝人太可怕了(1)第163節 周陽由必須死!第685節 上帝貴平第797節 戰前(1)第787節 馬邑會戰(1)第1034節 大戰之前(1)第638節 轉折第543節 酷吏(3)第988節 商賈的興起第509節 禍事第1583節 戰前(1)第146節 吳國之變第1281節 戰上谷(2)第833節 匈奴的未來(2)第363節 劇變(1)第1188節 明主(1)第1595節 戰起(2)第1470節 在安東(2)第964節 墨家的春天第1571節 匈奴的第三條道路(1)第469節 殺雞駭猴第1155節 合縱(1)第619節 羣魔亂舞(2)第112節 父親第1496節 一夫狹五口而牧百畜第150節 劉德的提議第391節 馬政第259節 破逐鹿之妄說第1081節 勇者無敵(2)第544節 項羽的詛咒第179節 姊弟第1380節 漁陽之虎第1320節 爲難第1134節 匈奴的戰略調整(2)第1054節 不如草芥第802節 入關第182節 狗咬狗第216節 基本盤第909節 換俘(2)第369節 無題第1487節 加強法家第707節 淘金浪潮(5)第1016節 戰前準備(1)第1448節 決策第112節 劉啓教子第191節 造假第27節 定策第635節 新學派(4)第227節 自以爲是的劉安第1089節 漢朝人太可怕了(3)第717節 無題第1400節 雜家官僚(2)第1379節 強制性閉關鎖國第1166節 決心第117節 李廣難封(2)第1460節 怎麼對付文人第54節 袁盎的勸告第478節 引導第988節 商賈的興起第310節 交易(2)第1344節 武以止戈第1189節 明主(2)請假條第5節 推恩(上)第1280節 戰上谷(1)第1278節 戰前(2)第1148節 壞水第1278節 戰前(2)第1162節 征途(2)第1358節 自作孽第1518節 囂張的劉榮第1281節 戰上谷(2)第1229節 儒生的問題第366節 新的時代(2)第1448節 決策第121節 過繼(2)第331節 第二次考舉(2)第283節 五銖錢!(1)第644節 懸賞第383節 詔諭第1541節 最後的林胡王(2)第442節 人口倒逼戰爭第1329節 長安的重新規劃第930節 雁過拔毛(1)第767節 軟弱的官僚(1)第187節 郅都歸心第944節 萌芽第699節 目的(1)第731節 國情諮文(2)第1322節 可怕的胥紕軍第45節 鑄幣第1435節 行動力爆表的商賈(1)第335節 江都攻略(1)第1258節 匈奴的計劃(2)第416節 匈奴公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