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節 奏疏與汲黯

回到未央宮後,劉德的腦子裡依然還在迴盪今天的所見所聞。

提着筆,劉德在帛書上寫下第一句話:兒臣劉德謹聞:洪範八政,一曰食,二曰貨。

寫下這一句的時候,劉德也有些感慨,洪範相傳是大禹所著,大概是這世界上最古老的政治書籍,而尚在原始部落愚昧之中時,老祖宗們就意識到了,爲政的根本,這就不得不讓後人有些慚愧。

劉德接着寫道:民以食爲天,食在貨前,鄉間長者曾言:民無三年之積,不足稱其家;國無九年之用,不足以稱其國。故舜命后稷‘黎民祖飢’是爲政首,殷周之盛,詩書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化,易雲:天地之大德曰生。

寫到這裡,劉德就醞釀了一下情緒,同時將心裡所想的東西整理一下,再接着寫下去:今一夫狹五口而治百田,畝歲收三石,爲粟三百石,除三十一之稅,餘兩百九十石,食人月兩石,五人終歲百二十石,餘有百七十石,石四十,爲錢六千八百。嘗社閭新春之祀,用錢八百,餘錢六千。衣,人率用錢五百,五人終歲兩千五百,餘有三千五百;糧種耕具,百畝用錢兩千,餘有千五百,口賦,五人終歲六百,餘有九百;芻藁徭役之稅,用錢千三百,不足五百,不幸疾病死葬之費及上賦斂又未及此,農夫常有不勸耕之心!

這一段是劉德仿照李悝當年的一篇變法繳文所寫。

將這一段寫完,再看了看,劉德覺得還是比較滿意的,基本上符合如今的社會情況。

而且這種用數據說話的東西,通常是會令人信服的!

當然,某些地方是稍微有些誇張的。

但是不誇張一點,怎麼引起便宜老爹的重視,怎麼讓他刷聲望呢?

“既然農民如此的苦,那怎麼減輕農民負擔呢?”劉德知道,已到圖窮匕見之時,於是他提起筆,繼續寫下去。

這一寫,就一直寫到夜半之時,劉德實在撐不住才和衣就睡。

第二天早上起來之後,劉德繼續伏案書寫,到了中午,才總算將初稿寫好。

他拿起帛書,仔細看了看,嘆了一聲:“文筆比之晁錯還是不如!”

但這是沒辦法的事情,身爲穿越者,能勉強寫出這樣一篇算的上標準的奏疏,已經很不錯了。

“要是這時能有個飽讀詩書之人來與我潤色就好了!”劉德感嘆着。

一般而言,天子的詔令和朝廷的決議,都是有着專門的文人來潤色之後,再頒佈天下的,否則,像當年劉邦那種老粗,發出的詔書,怎麼可能那麼文縐縐?

只是劉德沒有這個條件啊!

一個能給正式公文潤色的文人,那起碼是詩書傳家的名門之後,有着海量的閱讀量,對各種經典都倒背如流,可惜,這樣的人才,如今是少之又少!

不太可能會跑到劉德碗裡。

正感慨着,門口有個宦官來通報道:“殿下,宮外有一個名叫汲黯的人,持着少府監的令符求見!”

“快請!”劉德一下子就跳了起來,連自己沒穿鞋都忘記了,直接就光着腳跑了出去。

“真是說曹操,曹操就到啊!”劉德心裡感慨着。

若非這汲黯自己找上門來了,劉德都快被這兩天的忙碌給忘記了他曾答應過少府監的事情!

劉德就這樣光着腳一路狂奔,跑到了宮門口——剛開始,他確實是忘記穿鞋了,但後來嘛……呵呵呵……劉德的節操你懂的!

在宮門口,劉德見到了前些日子見過的少府監成毅。

在成毅身邊跟着一位看上去年紀不大,略顯青澀的年輕士子。

此人頭戴進賢冠,腰佩長劍,身材不高,但卻也不是什麼手無縛雞之力的羸弱士子,起碼,站立在一旁的模樣還頗有些剛毅的味道。

“汲先生安在?”劉德見了就高叫一聲,一點也不壓抑自己求賢如渴的心思。

“臣拜見殿下!”成毅見到劉德立刻就行禮,他身邊的那個士子也跟着拜道:“小臣汲黯拜見殿下!”

然後,汲黯就看到了這位他將來的主君的腳是光着的。

汲黯此時雖然在家鄉有些名氣,但,像這樣被一個人看重還是頭一回,特別是此人還是天子血脈,當朝殿下,頓時就感動了起來,覺得自己遇到了一個重視自己的明主了。

劉德卻是毫不客氣的走過去,扶起汲黯,道:“先生今安在,何以相見之晚也!”

說完也不管滿臉驚愕的成毅,更不理一臉不解的汲黯,就這樣拉着汲黯的手,朝宮內走去。

汲黯被劉德拉着,心裡卻是上上下下的打着鼓。

他雖然年少成名,但卻也還沒有名到連長安的皇子都聽說過的地步。

於是他好奇的問道:“殿下,何以知小臣?”

劉德嘿嘿一笑,這卻是裝X裝過頭了。

不過,沒關係,他是皇子,這種小事根本無需費力,他笑道:“先生之父,清譽名滿長安,俗諺曰:有其父必有其子,我想來,先生也應是當世英才!”

汲黯的父親當年確實是朝廷的大夫官,只不過,名氣卻未必有那麼大就是了。

只是,誰家的小孩不是將自己的父親看做英雄的?

有了這個解釋,汲黯勉勉強強也就相信了。

劉德拉着汲黯,進了自己的寢殿,主客分坐之後,劉德道:“先生即來,可願暫屈於我之幕僚?”

劉德一點也不給汲黯拒絕的機會,道:“幕僚之職,暫時雖然給不了先生什麼名分與官職,但卻是我之左右肱骨,不知先生可願意?”

話都說道這個份上,汲黯覺得自己要是拒絕,恐怕就要狠狠的得罪這位皇子殿下了。

更何況,他本身就是來投奔劉德的,於是立即出列拜道:“臣黯拜見殿下!”

這就是確立了君臣從屬關係了。

劉德哈哈大笑道:“汲卿快快請起!”說着就扶起汲黯,親切的將他扶到位子上坐下,然後問道:“卿現在可有空?”

既然來了這麼個廉價的優質勞動力,劉德若還不懂剝削,那就乾脆可以找塊豆腐去撞死了!

…………

最近幾章會特別難寫,嗯,要查閱的資料和考量的東西非常多,所以會寫的比較慢,請大家見諒!總之,我會盡量爭取寫出一些合乎邏輯和當時情況的文章出來,即使YY也會適當~

唔,話又說回來,不是西漢時人,只靠資料和文獻,真的很難將當時的情況寫的詳細,所以適當的YY和春秋筆法,還請大家海涵~~

嗯,今天就這一更了00

大家別急,下週估計三江,我今天已經過了初審~~~so……我要存稿,明天開始都會寫3-4章,但只發2章~--

第1485節 法家的短板第815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3)第1274節 不教胡馬度燕山(1)第396節 尚武第760節 交易第153節 薄皇后的幸福生活?第481節 商稅的顧慮第645節 匈奴使者——伊稚斜(1)第833節 匈奴的未來(2)第380節 欲先取之,必先與之第1567節 吹響殖民號角(1)第107節 喪心病狂第1546節 工程師治國第1118節 腦洞(2)第462節 大朝儀(2)第46節 舉薦來的汲黯第491節 爭取支持第159節 三個條件第1123節 赦與罰(1)第1526節 作戰方案(1)第834節 匈奴的未來(3)第500節 法統第1246節 義民第194節 麻煩第1049節 匈奴人的陰謀第841節 殲滅第1115節 禁忌之物第722節 猶豫的趙胡第1246節 義民第1080節 勇者無敵(1)第1044節 義縱的惶恐第920節 從此朕既國家(2)第1188節 明主(1)第319節 投機第248節 太子劉德(4)第103節 張湯的明悟第78節 天子的任務第242節 選擇第568節 災難!第734節 競爭第107節 喪心病狂第1342節 恐懼的力量第298節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306節 神器(1)第44節 財源第1010節 內閣(2)第633節 新學派(2)第490節 競賽第820節 匈奴的絕望與漢軍的幸福第615節 洗錢第368節 永不加賦!第917節 骯髒的政治第470節 鹽鐵官營(1)第247節 太子劉德(3)第941節 捕鯨業帶來的變化第1056節 糾纏(2)第79節 竇太后的改變第1156節 合縱(2)第719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2)第1266節 戰略(2)第175節 神器!第1536節 居延(1)第444節 劉徹的問題第1025節 恐怖的安東(2)第328節 選秀(完)第221節 教育之野望第1133節 匈奴的戰略調整(1)第679節 儒法合流?第148節 蝗蟲要來了第636節 新學派?(5)第1394節 談判(1)第1509節 單純的竇嬰第94節 拯救黃老學第1586節 兵家復興第147節 陽弋第267節 明悟第1373節 破而後立(1)第474節 中央集權(2)第80節 不作死就不會死第328節 選秀(完)第639節 廟算(1)第1441節 龍城大會(3)第608節 定策(2)第525節 勞務派遣第676節 覺醒第1274節 不教胡馬度燕山(1)第895節 風起南國(2)第24節 做個出頭鳥第924節 土雞瓦狗(3)第288節 夷狄與諸夏第970節 戰爭的腳步(1)第605節 戰略第225節 棉花有着落了第227節 自以爲是的劉安第1368節 幕南無王庭第37節 收心第1531節 和平時代結束了第1498節 兩個任務(1)第49節 厚顏無恥第776節 悲慘的烏孫人(1)
第1485節 法家的短板第815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3)第1274節 不教胡馬度燕山(1)第396節 尚武第760節 交易第153節 薄皇后的幸福生活?第481節 商稅的顧慮第645節 匈奴使者——伊稚斜(1)第833節 匈奴的未來(2)第380節 欲先取之,必先與之第1567節 吹響殖民號角(1)第107節 喪心病狂第1546節 工程師治國第1118節 腦洞(2)第462節 大朝儀(2)第46節 舉薦來的汲黯第491節 爭取支持第159節 三個條件第1123節 赦與罰(1)第1526節 作戰方案(1)第834節 匈奴的未來(3)第500節 法統第1246節 義民第194節 麻煩第1049節 匈奴人的陰謀第841節 殲滅第1115節 禁忌之物第722節 猶豫的趙胡第1246節 義民第1080節 勇者無敵(1)第1044節 義縱的惶恐第920節 從此朕既國家(2)第1188節 明主(1)第319節 投機第248節 太子劉德(4)第103節 張湯的明悟第78節 天子的任務第242節 選擇第568節 災難!第734節 競爭第107節 喪心病狂第1342節 恐懼的力量第298節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306節 神器(1)第44節 財源第1010節 內閣(2)第633節 新學派(2)第490節 競賽第820節 匈奴的絕望與漢軍的幸福第615節 洗錢第368節 永不加賦!第917節 骯髒的政治第470節 鹽鐵官營(1)第247節 太子劉德(3)第941節 捕鯨業帶來的變化第1056節 糾纏(2)第79節 竇太后的改變第1156節 合縱(2)第719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2)第1266節 戰略(2)第175節 神器!第1536節 居延(1)第444節 劉徹的問題第1025節 恐怖的安東(2)第328節 選秀(完)第221節 教育之野望第1133節 匈奴的戰略調整(1)第679節 儒法合流?第148節 蝗蟲要來了第636節 新學派?(5)第1394節 談判(1)第1509節 單純的竇嬰第94節 拯救黃老學第1586節 兵家復興第147節 陽弋第267節 明悟第1373節 破而後立(1)第474節 中央集權(2)第80節 不作死就不會死第328節 選秀(完)第639節 廟算(1)第1441節 龍城大會(3)第608節 定策(2)第525節 勞務派遣第676節 覺醒第1274節 不教胡馬度燕山(1)第895節 風起南國(2)第24節 做個出頭鳥第924節 土雞瓦狗(3)第288節 夷狄與諸夏第970節 戰爭的腳步(1)第605節 戰略第225節 棉花有着落了第227節 自以爲是的劉安第1368節 幕南無王庭第37節 收心第1531節 和平時代結束了第1498節 兩個任務(1)第49節 厚顏無恥第776節 悲慘的烏孫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