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節 契機

拿着東甌國國王的奏疏,劉徹反覆看了好幾次,越看心裡面越激動。

東甌王當然不是來請求內附的。

他的奏疏,跟過去閩越、東甌、南越三國的奏疏差不多——相互打小報告,檢舉揭發對方的黑材料。

但這次東甌王打的小報告卻是非同小可,而且有圖有真相!

他在奏疏中說:吳逆劉濞第三子子駒亡在閩越,閩越以國賓之禮相待,還許其自立、擁兵。

子駒深恨東甌出賣劉濞,殺父之仇不共戴天,因此,日夜勸閩越王擊東甌。

東甌王於是就‘誠惶誠恐’‘夜不能寐’,請求天子做主。

劉徹將這奏疏放下,臉上平靜的對那位東甌王的使者道:“東海王報告的事情,朕已經知道了,卿回國以後轉告東海王:朕會派使者前往東甌與閩越調查,請東海王放寬心,有朕在,東海國必不會遭人攻擊!”

這劉濞的那幾個兒子,流亡在南越、閩越甚至西南夷之中,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漢室朝野也早有猜測這些人的去向,先帝在時,甚至曾多次派遣使者前往南越和閩越秘密調查。

但可惜,使者還在路上,先帝就駕崩了,這事情自然不了了之。

等劉徹登基即位以後,又是忙着掌握兵權,收攏朝野民心,自然也沒時間和那個精力去管幾個喪家之犬。

現在看來。他們蹦躂的還是挺歡實的嘛!

東甌王的使者聞言,卻是立刻叩首:“陛下洪恩,臣主東海王感激涕零!”

所謂的東甌。其實只是俗稱,就像有人把紅薯叫番薯一樣。東海國,纔是東甌國正式的官方稱呼。

劉徹摸了摸下巴,他自然知道,東甌人的心思了。

東甌跟閩越之間的關係是很複雜的。

在本質上來說,其實東甌國是漢室爲了牽制和羈絆閩越國的產物,而閩越國又是漢室拿來削弱長沙王吳苪在越人中的威望而出現的產物。

這檔子破事。就是說三天三夜也說不清楚。

簡單點來說吧,當年。秦末天下大亂,秦的鄱陽令吳苪趁機自立,割據一方,號稱鄱陽君。

越人的首領。也就是初代閩越王無諸,率領越人託庇吳苪手下。

最開始,吳苪抱上的大腿是項羽。

可哪成想,項羽看不上吳苪這個鄱陽君,對其頗爲輕視,給的待遇低的令人髮指。

吳苪於是大喊一聲:莫欺少年窮,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果斷投了劉邦。

劉邦比起項羽那個小氣鬼,就大方多了。

滅了項羽後。對吳苪封賞有加。

許其建立長沙國,裂土爲王,成爲異姓諸侯王中唯一一個能壽終正寢的存在。

當時。吳苪就是越人的共主,他的命令,從湖南一直到浙江、福建等越人的聚集地,無人敢違。

閩越國的創建者無諸不過是吳苪手下的大臣。

到了漢五年,劉邦忽然發現,吳苪這小子雖然看上去濃眉大眼。忠厚老實,但是手底下的勢力太大了。

所有越人都視其爲共主。

這怎麼行!

果斷要下手削弱和再平衡!

不過那個時候劉邦已經稱帝五年。多多少少要講節操和吃相了。

不能再跟以往那樣掀桌子罵娘,擼起袖子就開幹。

於是,這次的行動就斯文很多了。

漢五年,漢天子下詔,以‘存亡續斷,王者之責’的名義和‘無諸有功社稷,軍功甚厚’爲理由,冊立無諸爲閩越王,統治廣大的閩越地區,在東冶爲其設立都城。

閩越國的建立,等於是斷了吳苪一臂,有了無諸這個閩越王,吳苪再也不能像過去那樣對越人發號施令了。

解決了吳苪的問題,閩越的問題就又再次出現了。

越人抱團取暖,團結在無諸麾下,對漢室來說,這同樣是不可接受的!

於是,在孝惠皇帝三年,呂后殺了一個回馬槍,重提了越人在楚漢爭霸時的功勞和在高皇帝劉邦討伐英布、彭越時,閩越王無諸麾下大將號爲閩君的搖的功勞,冊立搖爲東海王,都東甌。

閩越王無諸有心反對,但奈何,一則有了漢室支持,搖立刻就擺脫了閩越的控制,事實上已經是自立了。二則,他的封國和王位,本身就是來源於軍功,漢室以軍功爲藉口,冊封搖,閩越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只能捏着鼻子認了。三則,當時掌權的是呂后呂雉,呂后的手段和權謀,又豈是無諸能阻擋的?

但是,從此以後,閩越和東海(東甌)兩國就勢同水火,相互敵視了。

無諸的子孫後代覺得,東海國不過是哥的臣子,憑什麼跟哥平起平坐?

而搖的子孫則認爲,哥是靠的實打實的軍功,裂土爲王,而且哥是受長安天子冊封的,與爾何干?

更重要的是:天無二日,地無二主。

對閩越來說,想要一統越人,東海和南越就必須消滅。而相對南越,東甌無疑就屬於那種輕音體嬌易推倒的小loli,五十年來,閩越做夢都想滅了東海國,然後一統三越。

而對東甌來說,閩越自稱越人共主,簡直就是狂妄自大。而且,對方磨刀霍霍的樣子,讓東甌人不由自主的就會去抱長安的大腿,到了太宗孝文皇帝時期,又改成了抱劉濞大腿。

雙方的矛盾,幾乎不可調和!

而漢室當然是很願意看到這樣的局面:南越、閩越、東甌,三足鼎立,相互敵視,誰都做不成老大。誰都奈何不了對方。

當時間來到劉徹統治的現在,五十年的光陰彈指一揮,秦末戰亂導致的苦痛。彷彿是虛幻的泡影,不在存在。就連年輕人,幾乎都忘記了有那麼一個連皇帝都窮得湊不齊五匹顏色一樣得馬來拉車,堂堂丞相,只能坐着牛車上朝的悽慘時代。

遼闊的中國大地,開始迸發出勃勃生機,漢室五十年來休養生息的國策。已經使得中國人口達至一個前所未有的巔峰!

劉徹統治下的這個帝國,到今天。總共擁有四十一郡,領有戶口將近七百萬戶,人口直逼四千萬!

這是個什麼概念?

盛唐全盛之時,也不過有戶六百萬。人口四千餘萬而已。

李唐依靠這個人口基數,拳打突厥,腳踢西域,順便跟阿拉伯人掰了一回腕子。

當然,李唐王朝隱戶太多,他的人口數據只是一個官方數據,證明不了什麼。

而漢室基本不存在隱戶這個東西,地方上的土豪,被長安一茬茬的割韭菜。古典軍國主義制度下,不存在能與官府抗衡的地方勢力。

在漢室,就特麼連奴婢僕役家生子都要上稅。而且是重稅!

毫不誇張的說,只要劉徹願意,整個帝國都可以隨他心願起舞。

在這樣的情況下,劉徹的心自然就會放大。

殖民印度算什麼?

日不落帝國,纔是朕的征途!

當然,在那之前。先要完成國家的大一統。

從東海到南海,從雲南到海南。從沙漠到沼澤。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朝鮮是這條征途上的第一個腳印,接下來,就是三越,然後就是西南夷。

不過,說實話,西南地區,太窮了,也太偏僻了。

短期來說,至少以現在的科技水平和社會條件來看,羈絆比較好。

漢室也沒有那麼多資源投入到那片現在來說近乎於荒原的不毛之地。

這樣想着,劉徹就溫和的看向那位東甌的使者,道:“東海王的忠誠,朕知道了!”

對劉徹來說,劉濞那幾個流亡的王子,就是他啓動對三越滲透和顏色革命的基石。

都是寶貝啊!可不能輕易死了!

所以,他接着道:“卿回去轉告東海王,此事,不要聲張,朕自會處置!”

當然要處置了!

藉口調查閩越窩藏欽犯,劉徹就可以將觸角伸向東甌、閩越甚至南越,進一步的擴大對這三國國內的影響,若是運氣好,十年之內,就能將這三個割據政權,重新統一到漢室的疆域中。

現在,在劉徹眼中,唯一橫亙在他面前,阻止他統一三越的,就只有南越王趙佗那個老不死的了!

“趙佗什麼時候嚥氣呢?”劉徹不由得嘆道。

對於這隻老狐狸,不到他嚥氣的哪一天,劉徹不敢掉以輕心。

要知道,這可是一個能跟劉邦玩手段,敢與唬弄呂后,戲耍太宗孝文皇帝的梟雄般的人物。

另一方面,劉徹對趙佗也保持了足夠的尊敬。

儘管立場不同,利益不同,但劉徹必須承認,趙佗對於中國,對於華夏,對於漢族是有功的!

自古以來,越人就自成一體,桀驁不馴。

是趙佗,將越人徹底的完全的納入了華夏民族的體系之中。

趙佗之前,越人,尤其是兩廣地區的越人,根本就是自有自己的一套宗教信仰文化體系。

趙佗以後,兩廣就成了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越人也慢慢的成爲了漢人的一部分,到現在,幾乎所有趙佗治下的越人全部漢化了,他們用漢語,寫漢字,穿漢服,幾與中國無二。

而且,沒有趙佗,兩廣地區可能現在都還停留在刀耕火種的原始社會。

劉徹看的很清楚,趙佗對民族融合有功,但他一心只想着維繫自己的趙家王朝,抗拒統一大勢,這就是罪!

當然,比起作死的朝鮮,趙佗就可愛多了。

你要知道,南越國國中,實行的是郡縣制。()

第466節 大朝儀(6)滴兩百八十四節勝利者決定一切第1043節 匈奴對漢軍的恐懼第483節 閱兵第227節 自以爲是的劉安第128節 頭名之爭第508節 怪獸出籠第208節 調查(2)第823節 漢家君臣盡歡顏(2)第991節 諾!陛下!第1411節 河套的開發(2)第598節 軍臣的決斷第1489節 皇室教育(1)第689節 吊打文青(2)第1334節 戰場第751節 南越迴歸(2)第105節 天子的決斷第16節 決裂第682節 籠子第972節 材官不死第1480節 安東之患(2)第430節 廟算(2)第247節 太子劉德(3)第324節 佈置第132節 殿問第151節 軍議與蝗災第537節 洗腦(2)第1427節 在大夏(1)第1519節 保衛先帝宗廟快去搶紅包第1556節 匈奴的大一統(1)第1298節 武貴文輕第103節 政治第1246節 義民第1269節 殘忍的匈奴人第81節 求情第394節 說服第834節 匈奴的未來(3)第549節 比爛第300節 調校手下第1281節 戰上谷(2)第1182節 講道理(3)漢越一體化計劃2第1463節 裁決第376節 八方英才匯長安(2)第1430節 統一大計(1)第1526節 作戰方案(1)第1408節 裁決(2)第1255節 軍功制度(2)第1554節 官制改革(3)第1440節 龍城大會(2)第405節 賄賂第1394節 談判(1)第1281節 戰上谷(2)第1244節 暴跳如雷的軍臣第528節 三越攻略第1144節 經濟(1)第639節 廟算(1)第1531節 和平時代結束了第1398節 失望第1211節 儒家的反擊(1)第139節 負荊請罪第21節 招攬人才第1292節 帝國的毀滅(1)第757節 抵達(1)第1448節 決策第415節 匈奴公主(2)第255節 艱難的抉擇第1361節 演技派們第826節 匈奴的醒悟第1007節 小麥的推廣問題第1518節 囂張的劉榮第1540節 最後的林胡王(1)第1438節 司馬遷的疑惑(2)第1136節 封神第735節 心軟第568節 災難!第1033節 磨刀霍霍(2)第288節 夷狄與諸夏第516節 本性難改第573節 戰和(2)第1308節 疑惑第1111節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1407節 裁決(1)第632節 新學派?(1)第72節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1400節 雜家官僚(2)第916節 哭廟(2)第1379節 強制性閉關鎖國第367節 新的時代(3)第1000節 法家也要順應時代第1011節 特務政治的開端(1)第1438節 司馬遷的疑惑(2)第1276節 可憐的燕王第1140節 家宴第1340節 帝國主義!第790節 背叛與忠誠(1)第473節 中央集 權(1)第1310節 協議第98節 暗流
第466節 大朝儀(6)滴兩百八十四節勝利者決定一切第1043節 匈奴對漢軍的恐懼第483節 閱兵第227節 自以爲是的劉安第128節 頭名之爭第508節 怪獸出籠第208節 調查(2)第823節 漢家君臣盡歡顏(2)第991節 諾!陛下!第1411節 河套的開發(2)第598節 軍臣的決斷第1489節 皇室教育(1)第689節 吊打文青(2)第1334節 戰場第751節 南越迴歸(2)第105節 天子的決斷第16節 決裂第682節 籠子第972節 材官不死第1480節 安東之患(2)第430節 廟算(2)第247節 太子劉德(3)第324節 佈置第132節 殿問第151節 軍議與蝗災第537節 洗腦(2)第1427節 在大夏(1)第1519節 保衛先帝宗廟快去搶紅包第1556節 匈奴的大一統(1)第1298節 武貴文輕第103節 政治第1246節 義民第1269節 殘忍的匈奴人第81節 求情第394節 說服第834節 匈奴的未來(3)第549節 比爛第300節 調校手下第1281節 戰上谷(2)第1182節 講道理(3)漢越一體化計劃2第1463節 裁決第376節 八方英才匯長安(2)第1430節 統一大計(1)第1526節 作戰方案(1)第1408節 裁決(2)第1255節 軍功制度(2)第1554節 官制改革(3)第1440節 龍城大會(2)第405節 賄賂第1394節 談判(1)第1281節 戰上谷(2)第1244節 暴跳如雷的軍臣第528節 三越攻略第1144節 經濟(1)第639節 廟算(1)第1531節 和平時代結束了第1398節 失望第1211節 儒家的反擊(1)第139節 負荊請罪第21節 招攬人才第1292節 帝國的毀滅(1)第757節 抵達(1)第1448節 決策第415節 匈奴公主(2)第255節 艱難的抉擇第1361節 演技派們第826節 匈奴的醒悟第1007節 小麥的推廣問題第1518節 囂張的劉榮第1540節 最後的林胡王(1)第1438節 司馬遷的疑惑(2)第1136節 封神第735節 心軟第568節 災難!第1033節 磨刀霍霍(2)第288節 夷狄與諸夏第516節 本性難改第573節 戰和(2)第1308節 疑惑第1111節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1407節 裁決(1)第632節 新學派?(1)第72節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1400節 雜家官僚(2)第916節 哭廟(2)第1379節 強制性閉關鎖國第367節 新的時代(3)第1000節 法家也要順應時代第1011節 特務政治的開端(1)第1438節 司馬遷的疑惑(2)第1276節 可憐的燕王第1140節 家宴第1340節 帝國主義!第790節 背叛與忠誠(1)第473節 中央集 權(1)第1310節 協議第98節 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