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4節 墨家的春天

等莊嬰和劉舍被帶到劉徹面前時,這兩個傢伙狼狽不堪,甚至臉上還留着淤青的痕跡。

“很有志氣嘛……”劉徹淡淡的做出評價。

雖然其實心裡面,劉徹是很高興能在這樣的時候出現一個這樣的大新聞了。

只是作爲皇帝,他要矜持。

“明天,整個長安都要知道,衛尉與少府不合了!”劉徹看着跪在自己面前的兩位九卿,故作惱怒的說:“朝廷九卿的臉,都要被爾等喪盡!”

“臣知罪!”少府劉舍立刻就叩首道:“只是,陛下容稟,臣安坐於家,而衛尉無故帶人堵臣家門,臣也是迫不得已!”

好嘛,一句話就將自己的責任摘得乾乾淨淨。

衛尉莊嬰自然也不差。

他拜道:“臣有罪,只是……陛下有所不知,實在是少府欺人太甚!”

在這個問題上,莊嬰是絕對不能後退的。

假如說,都到了自己碗裡的人,都被少府挖走。

那其他人會怎麼看這個衛尉?

尤其是南北兩軍下面的山頭們!

會不會覺得他這個衛尉沒用,幹不過少府卿?

一個衛尉被下面的人認爲沒有用,誰還會鳥呢?

衛尉不像執金吾,也不像郎中令,本身威權,就不一定能壓得服下面的山頭。

這是因爲衛尉本身的特殊性所導致的。

漢之衛尉,執掌一切宮門外的衛隊和城防部隊,職責非常大。

所以,歷代天子都給衛尉設置了兩個緊箍咒。

第一個就是郎中令。

漢舊儀說:殿外門署屬衛尉,殿內郞署屬郎中。

這個制度的存在,使得不管是郎中令還是衛尉,都不足以威脅到皇帝的安全。

而第二個緊箍咒就是,漢家制度,南北兩軍的實際指揮權力,是三署二十二屯衛候司馬。

換而言之,衛尉對南北兩軍,並沒有直接指揮權。

他需要皇帝授權,才能調動軍隊。

不然,南北兩軍鳥都不會鳥他。

今天的漢衛尉,每天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督促下面的三署以及二十二屯衛候司馬,巡邏宮闕,嚴查出入宮闕的人。

除此之外,大約就是處理各種往來公文。

可想而知,漢衛尉若是今天不能據理力爭,讓少府低頭,乖乖的吐出被搶走的士子。

以後莊嬰這個衛尉別說耍威風了。

恐怕,要被下面的人直接無視。

甚至可能會出現衛尉丞的威信比衛尉更高的事情出來。

這又不是發生過。

在漢室政壇,長官沒用,副手不得不‘承擔責任’的事情,多如牛毛。

而且,那些副手們通常都是樂於‘承擔責任’的。

將長官當成踏腳石,踩進淤泥裡,變成陪襯,這是能吏的象徵!

莊嬰是肯定不希望自己變成一個別人的踏腳石的。

所以,莊嬰的語調提高了幾度,斜視着劉舍,說道:“臣實屬迫不得已,還望陛下明察之!”

劉舍聽了,幾乎就要跳起來給這個傢伙一拳。

什麼叫做迫不得已?

堵我家大門,也叫迫不得已!???

當然,劉舍也知道,自己似乎確實乾的好像有些過了。

只是……

這與他何干?

所以,劉舍無視了莊嬰能吃人的眼神。

對桃候家族來說,永遠緊跟着天子的腳步做事情,纔是第一重要的事情。

而他的態度,則更進一步激怒了莊嬰。

就是兔子急了也咬人!

更何況,老莊家從來不是吃素的。

於是,兩位九卿就這樣大眼瞪小眼,相互惡狠狠的對視。

劉徹看了,搖了搖頭,不得不拉偏架,道:“好了,衛尉、少府,都休得再爭執了!”

“少府,將那五位士子,退給衛尉!”劉徹做出了裁決。

衛尉的面子事小,南北兩軍的軍心事大。

這個事情,若是處理不當,很容易會在南北兩軍裡造成‘天子以爲吾等不如少府重要’的形象。

當然,少府也需要照顧。

畢竟,接下來幾年,劉徹會慢慢的肢解和分化這個龐大的官僚機構。

在這個過程裡,劉徹要確保,少府整體上不會受影響。

所以,劉徹看向劉舍,道:“至於少府那邊,確實需要足夠的墨家人才,這樣吧,朕會下令給墨苑,請墨苑代爲培訓一百位少府匠人及官吏!少府卿儘快擬定好名單吧!”

這樣,劉徹總算把這兩個人擺平。

將他們送走後,劉徹就召來繡衣衛都督周左車,吩咐下去:“將今日少府卿和衛尉卿的事情,給朕添油加醋的宣揚出去,朕要長安每一個人都知道此事!”

周左車聞言,微微一愣,然後就領命而去。

於是,當天,長安的大街小巷,頓時就被衛尉和少府卿互毆的傳聞和八卦給佔領。

許多老百姓都是帶着獵奇的心態談論着這個八卦。

但,在那些中上層的地主、商人、貴族眼裡。

這個事情的味道,就變得異乎尋常了。

“一個墨家士子,什麼功勞都沒立,一入仕途,居然就能擔任衛尉衙門的校弩校尉?”許多人目瞪口呆的聽着這個八卦,然後通過種種渠道予以確認。

雖然說,那校弩校尉只是個頭銜。

就跟那些頂着什麼護粟都尉、屯田司馬一樣頭銜的人一般。

也只是聽着好聽而已。

實際上,其秩比也才三百石。

手底下也就十幾號人而已。

但,那可是衛尉的校弩校尉啊!

哪怕是列侯子侄去參軍的話,起步點也就稍微高一些罷了。

甚至,還可能,不如這些墨家士子的起步點。

更別提,墨家的士子,可是被各個主力野戰軍團哄搶的!

於是,無數的人眼睛立刻就紅了。

居然有一條這樣的終南捷徑!

自然,就沒有什麼好說的了。

大家紛紛將自己家裡的還沒進學的子侄叫來,準備送去墨苑或者墨校。

至於墨家是什麼?他們的理念和思想有什麼?

大多數人才懶得去了解!

他們只知道,墨家士子有前途,而且,前途光明!

這就足夠了!

於是,幾乎只是一夜之間,墨家就發現,自己好像變得很受歡迎了。

尤其墨家在長安城裡的墨校門口,一下子就擠滿了帶着孩子前來報名求學的家長。

甚至,還有列侯的影子,在人羣裡出沒!

墨家的春天,似乎到來了……(。)

第882節 富裕的大宛第117節 李廣的誓言第607節 定策(1)第799節 戰前(3)第1569節 攪局者第428節 戰爭!第1286節 匈奴‘神騎’(2)第1329節 長安的重新規劃第259節 破逐鹿之妄說第1474節 衆智(2)第238節 喪母第961節 膨脹的匈奴第160節 踏上打臉的征途第289節 劉啓教子第75節 爲政第246節 太子劉德(2)第888節 醫學的未來(2)第188節 可怕的關係網第1605節 說服(2)第240節 劉嫖的秘密第116節 李廣難封(1)第1170節 訛詐第513節 鼓譟第537節 洗腦(2)第243節 晁錯的應對第1467節 期許第665節 薄世的野望第169節 祥瑞(2)第732節 國情諮文(3)第1477節 薄世回京第706節 淘金浪潮(4)第962節 官員倒逼戰爭第871節 覲見(1)第335節 江都攻略(1)第548節 猶豫第845節 善後(2)第805節 馬邑之戰(2)第784節 烏孫的憂慮第765節 諸王圍攻第1434節 殖民時代(2)第505節 種子第536節 洗腦(1)第805節 馬邑之戰(2)第1569節 攪局者第472節 鹽鐵官營(3)第1551節 矛盾的陳嬌第132節 殿問第1506節 遊說(1)第1240節 振奮的羣臣第643節 木偶第966節 省親(2)第161節 對海洋的野望第2節 雪中送炭第570節 人心(2)第86節 傳播第213節 宮變第256節 知難而退第1356節 最後的白狼騎(2)第1191節 權勢、學術、錢(2)第329節 安排第908節 換俘(1)第278節 只有一個辦法!第824節 影響第210節 貨幣戰爭第1071節 血戰(2)第1142節 團結(1)第518節 昆明池第555節 墨家復興第657節 南巡(2)第1093節 天單于(1)第1498節 兩個任務(1)第1320節 爲難第1476節 見聞(2)第289節 劉啓教子第1398節 雜家官僚(1)第1189節 明主(2)第972節 材官不死第654節 梟雄第610節 胸甲第854節 封賞(1)第1302節 我死以後,哪管洪水滔天第925節 授田第750節 南越迴歸(1)第991節 諾!陛下!第1016節 戰前準備(2)第87節 萬石君第1055節 糾纏(1)第415節 匈奴公主(2)第942節 濊人,不存在了第753節 遠航(2)第187節 郅都歸心第466節 大朝儀(6)第1204節 鬆散的聯盟第1227節 明道第1283節 山寨(1)第1053節 感動與殺意第1331節 匈奴劇變第534節 帝國主義第358節 微服(1)第56節 燕飲(下)
第882節 富裕的大宛第117節 李廣的誓言第607節 定策(1)第799節 戰前(3)第1569節 攪局者第428節 戰爭!第1286節 匈奴‘神騎’(2)第1329節 長安的重新規劃第259節 破逐鹿之妄說第1474節 衆智(2)第238節 喪母第961節 膨脹的匈奴第160節 踏上打臉的征途第289節 劉啓教子第75節 爲政第246節 太子劉德(2)第888節 醫學的未來(2)第188節 可怕的關係網第1605節 說服(2)第240節 劉嫖的秘密第116節 李廣難封(1)第1170節 訛詐第513節 鼓譟第537節 洗腦(2)第243節 晁錯的應對第1467節 期許第665節 薄世的野望第169節 祥瑞(2)第732節 國情諮文(3)第1477節 薄世回京第706節 淘金浪潮(4)第962節 官員倒逼戰爭第871節 覲見(1)第335節 江都攻略(1)第548節 猶豫第845節 善後(2)第805節 馬邑之戰(2)第784節 烏孫的憂慮第765節 諸王圍攻第1434節 殖民時代(2)第505節 種子第536節 洗腦(1)第805節 馬邑之戰(2)第1569節 攪局者第472節 鹽鐵官營(3)第1551節 矛盾的陳嬌第132節 殿問第1506節 遊說(1)第1240節 振奮的羣臣第643節 木偶第966節 省親(2)第161節 對海洋的野望第2節 雪中送炭第570節 人心(2)第86節 傳播第213節 宮變第256節 知難而退第1356節 最後的白狼騎(2)第1191節 權勢、學術、錢(2)第329節 安排第908節 換俘(1)第278節 只有一個辦法!第824節 影響第210節 貨幣戰爭第1071節 血戰(2)第1142節 團結(1)第518節 昆明池第555節 墨家復興第657節 南巡(2)第1093節 天單于(1)第1498節 兩個任務(1)第1320節 爲難第1476節 見聞(2)第289節 劉啓教子第1398節 雜家官僚(1)第1189節 明主(2)第972節 材官不死第654節 梟雄第610節 胸甲第854節 封賞(1)第1302節 我死以後,哪管洪水滔天第925節 授田第750節 南越迴歸(1)第991節 諾!陛下!第1016節 戰前準備(2)第87節 萬石君第1055節 糾纏(1)第415節 匈奴公主(2)第942節 濊人,不存在了第753節 遠航(2)第187節 郅都歸心第466節 大朝儀(6)第1204節 鬆散的聯盟第1227節 明道第1283節 山寨(1)第1053節 感動與殺意第1331節 匈奴劇變第534節 帝國主義第358節 微服(1)第56節 燕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