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2節 打擊一小撮(1)

晁錯沒過多久,就來到了劉徹的面前。

“朕近日一直在看愛卿給太宗和先帝所寫的奏疏……”劉徹拿着那些從故紙堆裡翻出來的晁錯奏疏道:“卿的見地,以朕來看,確實是賈長沙後,中國少有之廟算者也!”

晁錯這個人,不僅當官很厲害,寫文章,也是牛逼的很。

他的文字,就像一把把利劍,直指問題核心所在和弊病的癥結所在。

且從來不諱言某事的好壞。

譬如的《言兵事疏》《戍邊勸農疏》,哪怕是放在現在,也是有許多可取之處的。

而這兩道奏疏,卻是在二十餘年前,上奏太宗的。

至於近年以來,晁錯也沒閒着。

除了‘削藩策’這張讓其名留青史的奏疏外,他在劉徹即位後,也寫了《再論戍邊策》《請益百姓疏》等。

總的來說,晁錯的文字,跟他的爲人一樣,又臭又硬。

逼急了,他連皇帝的作爲,都敢評判一下。

至於罵官僚、罵諸侯王,更是從不憚於表達自己的憤怒和不滿。

所以,儘管,一直以來,很多人都想晁錯死。

但劉徹一直張開了羽翼,保護了晁錯。

現在,在石渠閣裡,最起碼有上百封彈劾晁錯的奏疏,躺在那裡發黴。

“陛下繆讚了……”晁錯低頭謙虛的道:“臣不過是狂夫之言而已,幸得陛下聖明,擇而用之!”

劉徹聞言,微微一笑。

晁錯的性格,還真是從來沒有變過!

狂夫之言,而明主擇焉。

這是左傳中形容太公望的話……

所謂‘太公望年七十,屠牛朝歌,賣食盟津,過七十餘而主不聽,人人謂之狂夫也。’

換句話說。這貨哪怕是謙虛的時候,也是自比太公望的。

難怪,後來魯迅會喜歡晁錯,說他‘西漢鴻文。沾溉後人,其澤甚遠’。

這兩人的脾氣,性格,原來根本是一樣的。

不過,這話在同時也拍了劉徹祖孫三代的馬屁。

能用太公望的。文王武王成王是也!

所以,劉徹也就由得他去裝逼了。

“朕聞說先賢曰:賞罰所以禁惡揚善也,今卿爲御史大夫,身負先帝重託,輔佐朕,治理天下,牧治江山社稷,有亂臣賊子二三人,卿誅是不誅?”劉徹也不跟晁錯繞圈子了,直接就開門見山的問道。

晁錯立刻跪下來。長身而拜,道:“臣受太宗、仁宗兩代先帝知遇之恩,委以託孤之重,敢不爲陛下效死?”

“善!”劉徹點頭:“明日朝會,朕將致法於濟南,凡有非議者,皆可爲亂臣賊子,卿可自處之!”

晁錯微微一愣。

天子的意思,他自然很清楚。

那就是誰敢反對,誰就是抗拒天子意志的亂臣賊子。

他這個御史大夫。可以自由處置之。

而,當今朝堂之上,不客氣的說,除了丞相和大將軍等少數人外。其他人,屁股底下都是一堆的翔。

貪污受賄和瀆職枉法的事情,基本上人人都幹過。

哪怕是他晁錯也不例外。

換句話說,在朝堂上,只要打起反腐的旗幟,那是一抓一個準!

只是。這樣會不會太激進了?

萬一,有些了不得的人物跳起來,也要處置?

但晁錯的猶豫,只在這一剎那,他很快就做出了決定,拜道:“諾!”

“臣謹奉詔!”

對晁錯來說,天子的命令,合理要執行,不合理也要執行。

這就是法家的宿命。

更何況,收拾諸侯王跟勳貴,這本就是晁錯的使命!

只是……

“若東宮干預、說情,臣當如何?”晁錯擡頭問道:“請陛下示下!”

晁錯的擔憂,當然很有道理。

素來,東宮就是漢家勳貴和大臣的保護傘。

很多大臣貴族,就是因爲跟東宮關係密切,所以,一般的問題,哪怕被人發覺,也會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尤其是那些舊日與兩位太后有舊的傢伙們。

除非是犯下必須懲罰的大罪,一般的小事情,像貪污受賄,根本就動不了他們。

當年,晁錯費力九牛二虎之力,將袁盎幹趴,逐出朝堂,結果如何?

人家雖然丟到了全部官職,甚至爵位也被一擼到底。

只是,人家有東宮竇太后的保護和照顧。

所以,這些懲罰,只是將袁盎暫時趕出朝堂而已。

但袁盎的聲音和意見,依舊可以通過其他官員和貴族的口,在朝堂出現。

在曾經的歷史上,更是讓袁盎聯合起了所有晁錯的政敵甚至盟友,將晁錯逼入絕境,使其落得腰斬棄市的下場!

如今,劉徹再讓晁錯定向反腐,就不得不先排除東宮的干擾。

不然,晁錯前腳抓人,後腳東宮使者跑來要求放人。

到時候,晁錯是放呢?還是不放呢?

這個問題,劉徹自然也有考慮。

“東宮方面,愛卿無需顧慮,朕會親自去跟兩位太后解釋……”劉徹淡淡的道:“卿只管履行職責就可以了!”

劉徹很清楚,這次的事情,不能再有什麼婦人之仁,也不能讓人看到自己的軟弱立場。

必須旗幟鮮明的告訴天下的貴族諸侯王們。

別作死,作死就一定會死!

同時明確告訴世人——朕意已決。

若他稍有遲疑和放縱,那他的計劃,就極有可能要流產!

所以,哪怕是東宮,也不能動搖他在這個事情的堅定態度。

“諾!”晁錯看到劉徹的態度,心裡頓時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只要東宮不干涉,那,他就可以保證完成任務。

………

翌日,是例行的常朝。

劉徹端坐在御座之上,看着滿朝文武百官。

“南越內附,朕已經下詔,將其國分爲七郡:南海、桂林、象郡、交趾、日南、桂林、蒼梧……丞相與御史大夫要選派好監察御史和采詩團的成員。務必,要讓南越上下君臣,皆知中國法度……”劉徹緩緩的做了個開場白。

南越之事,如今。基本已經全部談妥了。

經過這半個月的談判。

南越王趙佗已經接受了劉徹提出來的大部分條件。

其中,就包括了同意中央政府,向南越郡縣派遣監察御史和采詩團。

監察御史,監督不法,宣揚王化。采詩團,則深入南越郡縣,與各個階級廣泛交流。

這樣,中央政府,就在法律和意識。形態上,控制了南越。

這種控制,雖然還不比目前中國腹地的諸侯國。

但起碼也要強於後世****對HK的控制。

現在的南越王國,雖然依然被准許擁有受其王室控制的軍隊、官僚和貴族。

然而,南越全國的制度、法律以及社會結構,上下等級。全部都要跟着長安來。

從法理和原則上來說,從此以後,南越百姓,也就是漢朝百姓。

他們的名字被登記在南越王國的戶籍本上,同樣也被登記在了長安丞相府的戶籍本上。

南越士子、貴族和官員,可以跟中國士子一樣,來長安參加考舉,一視同仁獲得出仕做官的機會。

這一步邁出去,基本上,只要劉徹不作死。對南越橫徵暴斂,南越與中國的融合就會越來越密切。

要不了二十年,就會跟當年的長沙國一般,從一個特殊地位的諸侯國。變成一個普遍意義上的諸侯國。

他的官員、法律、軍隊,甚至王室,都會慢慢的被長安所控制和掌握。

對於這一點,劉徹的自信心還是很高的。

當然,僅僅依靠政治控制,想要徹底的穩固住南越內附的成果。

見效是會比較慢的。

通常。這是一個水磨功夫。

要下力氣,一點點的在南越,尤其是百越部族之中,傳播和宣傳漢朝的法律、政策以及意識、形態。

所以,劉徹跟趙佗還談妥了許多經濟援助的協議。

希望藉助經濟援助和技術援助,來達到加快這個進程的目的。

“南越與中國分離日久,其百姓,多刀耕火種,不識中國之先進耕作技術與工具之用……”劉徹看向大農令直不疑道:“大農要在關東吳楚齊魯淮泗之地,廣選農稷官,前往南越,輪流教導南越士民耕作及開鑿水利設施!”

向南越普及先進的技術和農具,這同樣有利於國家的統一與民族的融合。

百越諸部族,向來刀耕火種,以原始低效的勞作方式,獲取生活物資。

這怎麼能行呢?

如今,劉徹既然已經成爲了南越的主人,所有百越部族的天子,那自然有義務,幫助他們,從原始的氏族社會,過渡到文明的封建社會。

當然,中央政府,不能只付出,而沒有回報。

那樣的話,中央政府,豈非就是一個大寫的?

“另外,朕還與南越王談妥了,以蔗糖換鐵器的計劃……”劉徹對少府令劉舍道:“少府要跟進這一計劃,同時派遣能工巧匠,前往交趾、桂林、日南,指導南越士民,種植甘蔗,榨取蔗糖,轉輸中國,再以每石蔗糖,給鹽一石,鐵器若干斤……”

大農直不疑與少府劉舍,於是同時出列領命:“諾!”

這南越的蔗糖,算是劉徹計劃裡,未來交趾、日南和桂林等地區的主要經濟作物。

當地種植水稻和其他作物不是不行,但經濟效費比太低,而且也很難運出當地。

與其如此,不如在保證了基本的糧食產量後,全力發展甘蔗種植業,以蔗糖作爲主要商品。

然後,南越的部族和百姓,再以蔗糖,從中國換取大量的食鹽鐵器布帛。

這是雙贏!

錯!

應該是三贏!

因爲,還有一個贏家,是偉大的甜黨!

自從劉徹讓人抄襲了劉安的發明,在關中推行了豆腐後,豆腐腦這種神奇的零食,就成爲了關中中產階級和貴族家庭的零食與早餐的選擇。

然而,中國自古缺糖。

現在,中國主要的糖料來源,除了麥芽糖就是蜂蜜了。

很顯然,在這樣的情況下,哪怕是麥芽糖,也是很貴的。

一般的中產階級,甚至都消費不起,更別說拿來當豆腐腦的佐料。

於是,關中鹹逆橫行,甚至可以說是唯我獨尊。

這當然是不可接受的!

引進蔗糖,幫助甜黨王師,討伐鹹逆,長久以來,就是劉徹的一個心願。

劉徹相信,在有了足夠的蔗糖後,甜黨大軍,必然興盛起來。

因爲,人類是永遠都無法抗拒多巴胺帶來的快樂的。

將南越之事,處置完畢。

朝議,就進入了正題。

“濟南之事,卿等都知道了吧……”劉徹站起身來,沉痛的道:“濟南王臣闢光,居然如此喪盡天良,竟役使、奴役國人過律至斯,濟南固然有罪,朕也難逃其責!”

“非朕德薄,安可致濟南喪心病狂至如斯地步?”劉徹擠出兩滴眼淚,哀傷的道:“朕當素服以避正殿,齋戒沐浴,禱告上蒼,請求天地神明,毋因朕之過失,而降罪於朕之百姓,天下治亂,在朕一人,諸般罪孽,皆由朕起!”

面對劉徹忽然的這麼個變化,大部分官員,都是措手不及。

在漢室,天子是永遠沒錯的!

哪怕天子自己說自己有錯。

那也一定是因爲大臣們的原因!

天子怎麼能錯?假如真有錯,那也必然是這個世界的錯!

更重要的是,劉徹咬死了一個時期,他不提劉闢光橫徵暴斂,也不提他激起民變。

只提他‘役使國人過律’這個問題。

不瞭解漢室律法的人,可能會以爲這個罪名,也就跟小偷小摸差不多,撐死罰酒三杯的罪行。

但,實際上,這個罪名,在漢律之中,是極爲嚴重的大罪!

當年劉邦登基稱帝后,下令蕭何在秦律基礎上,修訂漢律。

漢律的絕大部分內容,都是抄襲的秦律。

但有幾條,卻是劉邦發明創造的。

這些律法中那條‘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固然是如雷貫耳。

但役使國人過律,卻同樣是舉足輕重的律法。

劉邦設立這條法律的初衷,就是吸取了秦亡教訓,爲了防止諸侯貴族,肆無忌憚的奴役自己的封國的百姓而設下的高壓線。

誰碰誰死!

這樣說吧,這個罪名在現在,就跟武帝朝時的巫蠱罪一樣。

是屬於人渣敗類纔會去做的事情。

尤其是在輿論界看來,諸侯王和貴族們,本身就是窮奢極欲的富貴之人。

這樣的人,卻還要役使國人過律,只能說,良心都被狗吃了!

歷代以來,所有坐死了這個罪名的人,最好的結果,也不過是一擼到底,廢爲庶民!(。)

PS:

媽蛋啊,今天我剛買的蘋果筆記本,藍屏了,貌似系統崩潰了……

我就不該手賤,去點那個更新,一更新特麼就出事了。

然後,弄了一天,也沒弄好,大爺的!

只好拿老夥計來開工了!

今天是本月最後一天了,沒投月票的同志,請投給我吧!

然後,等下還有一章。

接着,就是新的一個月了。

四月份,全新的征途,全新的戰場,貌似歷史類也要玩戰力榜?

第1559節 匈奴西遷(2)第64節 試驗第576節 決定第1593節 統治(3)第537節 洗腦(2)第1041節 河陰之戰(2)第1121節 影響(1)第205節 未雨綢繆第1169節 藝術(3)第1574節 流血的單于庭(2)第455節 坑第243節 晁錯的應對第1155節 合縱(1)第614節 烏孫的災難(2)第1339節 官僚的戰爭第808節 誰是世界第一強軍(2)第1100節 歷史中的故事第174節 最兇殘的敵人是叛徒第1505節 接班(3)第1484節 世界變遷第173節 千萬不要做豪強第82節 關於五銖錢的構想第167節 明君?第238節 喪母第876節 戰俘的問題第61節 微服(2)第469節 殺雞駭猴第1219節 墨家的忽悠策略(2)第1530節 刷經驗(2)第611節 匈奴體系(1)第1554節 官制改革(3)第721節 原委第593節 貪婪第1418節 鹿鳴宴(1)第832節 匈奴的未來(1)第432節 廟算(4)第838節 軍臣的條件(2)第581節 爲難第1569節 吹響殖民號角(2)第480節 佈局第117節 李廣的誓言第1164節 雄心(2)第698節 天坑裡的人們(2)第1177節 應變第712節 影響第712節 影響第991節 君權與臣權第541節 酷吏(1)第57節 證據第1453節 狂風暴雨(2)第227節 自以爲是的劉安第1447節 如癡如醉第1396節 悲哀的商人第1431節 統一大計(2)第845節 善後(2)第611節 匈奴體系(1)第909節 換俘(2)第1267節 悲劇的樓煩貴族第148節 蝗蟲要來了第1060節 郅都的超級胃口第1460節 怎麼對付文人第1539節 驚慌的世界(1)第842節 顏異的麻煩(1)第1076節 一漢當五胡(2)第89節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第637節 壁虎斷尾第314節 陷落與對策第1027節 狂歡(1)第1583節 敲竹槓第171節 投名狀第915節 哭廟第350節 諸王議政(3)第1362節 三個世界(1)第195節 人選第487節 開源第1371節 那恐怖的三首怪物(1)第1376節 黑科技第1119節 高闕陷落(1)第62節 奏疏與汲黯第1164節 雄心(2)第1328節 李廣出擊(2)第875節 安北都護府第476節 虛僞第737節 王者歸來——墨家(2)第1459節 軍隊的憤怒第281節 迷霧第107節 喪心病狂第1265節 戰略(1)第803節 出關第1178節 衛青的消息第1574節 流血的單于庭(2)第239節 回長安第833節 匈奴的未來(2)第222節 劉安要悲劇了第224節 你行的!第838節 軍臣的條件(2)第1576節 流血的單于庭(4)第942節 濊人,不存在了第655節 無奈第603節 魚海!魚海!(3)
第1559節 匈奴西遷(2)第64節 試驗第576節 決定第1593節 統治(3)第537節 洗腦(2)第1041節 河陰之戰(2)第1121節 影響(1)第205節 未雨綢繆第1169節 藝術(3)第1574節 流血的單于庭(2)第455節 坑第243節 晁錯的應對第1155節 合縱(1)第614節 烏孫的災難(2)第1339節 官僚的戰爭第808節 誰是世界第一強軍(2)第1100節 歷史中的故事第174節 最兇殘的敵人是叛徒第1505節 接班(3)第1484節 世界變遷第173節 千萬不要做豪強第82節 關於五銖錢的構想第167節 明君?第238節 喪母第876節 戰俘的問題第61節 微服(2)第469節 殺雞駭猴第1219節 墨家的忽悠策略(2)第1530節 刷經驗(2)第611節 匈奴體系(1)第1554節 官制改革(3)第721節 原委第593節 貪婪第1418節 鹿鳴宴(1)第832節 匈奴的未來(1)第432節 廟算(4)第838節 軍臣的條件(2)第581節 爲難第1569節 吹響殖民號角(2)第480節 佈局第117節 李廣的誓言第1164節 雄心(2)第698節 天坑裡的人們(2)第1177節 應變第712節 影響第712節 影響第991節 君權與臣權第541節 酷吏(1)第57節 證據第1453節 狂風暴雨(2)第227節 自以爲是的劉安第1447節 如癡如醉第1396節 悲哀的商人第1431節 統一大計(2)第845節 善後(2)第611節 匈奴體系(1)第909節 換俘(2)第1267節 悲劇的樓煩貴族第148節 蝗蟲要來了第1060節 郅都的超級胃口第1460節 怎麼對付文人第1539節 驚慌的世界(1)第842節 顏異的麻煩(1)第1076節 一漢當五胡(2)第89節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第637節 壁虎斷尾第314節 陷落與對策第1027節 狂歡(1)第1583節 敲竹槓第171節 投名狀第915節 哭廟第350節 諸王議政(3)第1362節 三個世界(1)第195節 人選第487節 開源第1371節 那恐怖的三首怪物(1)第1376節 黑科技第1119節 高闕陷落(1)第62節 奏疏與汲黯第1164節 雄心(2)第1328節 李廣出擊(2)第875節 安北都護府第476節 虛僞第737節 王者歸來——墨家(2)第1459節 軍隊的憤怒第281節 迷霧第107節 喪心病狂第1265節 戰略(1)第803節 出關第1178節 衛青的消息第1574節 流血的單于庭(2)第239節 回長安第833節 匈奴的未來(2)第222節 劉安要悲劇了第224節 你行的!第838節 軍臣的條件(2)第1576節 流血的單于庭(4)第942節 濊人,不存在了第655節 無奈第603節 魚海!魚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