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人事辦人事

bookmark

沈一貫從占城返回中郡城,就是組織各方籌建安南總督府衙門,並且由各方選出新任的安南總督。

等到這一切完成之後,就意味着安南戰事的結束,到時候就將戚繼光的軍隊撤出安南,進需要留下少數的駐軍,就能控制安南局勢了。

安南各方對於這一次的會議非常的重視,就在鄭檢宣佈投降之後,各方齊聚在中郡城,積極參與這場能決定安南未來十年命運的會議。

遲弘漠這些日子是忙得快要猝死過去了,安南總督府這種全新的模式,就要沈一貫和他從頭搭建出來。

而安南經驗,很有可能成爲日後中原擴張到草原,擴張到高原的模式,作爲擴展邊疆的基礎模式。

遲弘漠一個觀政進士,就被委以如此重任,自然是拿出十二份的力氣來做事。

不過遲弘漠的苦沒有持續多久,原本來廣西負責地方人事工作的同科進士顧憲成,也被調往安南負責籌建安南總督府。

蘇澤的用人原則就是,只要好用,就往死裡用。

這些能在歷史上留下名字的人,確實能展現出過人的才能,比如顧憲成就是天生爲了搞人事而生的。

這倒不是說他人事幹部不幹人事,而是在於顧憲成總能夠從別人的履歷中看到別人的長處,並且將人安排在最適合的崗位上。

這份能力和天賦,確實是別人完全比不上的。

在被派往廣西的路上,顧憲成就看完了廣西大小官員的檔案。

他的工作是輔佐剛剛升任廣西巡撫的王錫爵,治理廣西的各項問題。

到任之後,顧憲成立刻向自己的上司王錫爵提出,要調整廣西各地的官員。

王錫爵剛剛到任廣西,之前他在杭州擔任知府,如今被調任到內陸的廣西,本來還有些不適應,想要等等再開始施政。

但是顧憲成的話讓他改變了主意。

顧憲成提出,廣西的主要矛盾,就是漢人和瑤人之間的矛盾,以及當地瑤人瑤寨,和漢官的矛盾。

而明廷治理廣西,雖然也採取了改土歸流,但是效果一直不好,很多瑤寨都有長期叛亂的傳統。

而在東南進入廣西以後,執行的兩個大政策,一是改土歸流,將瑤寨的世襲土官撤出,改爲派遣流官治理。

二是將一些交通不方便,比較貧困的瑤寨從山上遷下來,打散到漢人聚集區居住。

這兩個政策在藤峽等地區執行的不錯,但是在廣西另外一些地區,特別是和雲貴接壤的地區,效果就沒這麼好了。

很多瑤寨在連綿的大山中,橫跨幾個省,而且這些瑤寨之間有共同的信仰,還有云南和貴州的明廷官府支持,給東南在廣西的治理製造了很多麻煩。

特別是原本在廣西的戚繼光部南下安南之後,廣西雖然沒有爆發什麼大叛亂,但是小規模的叛亂始不少。

這也是王錫爵最頭疼的事情。

而顧憲成提出的方案,就是在各府內,瑤人聚集的地區,單獨設立羈縻州。

羈縻州依然使用東南的律法,但在這個基礎上,增設專門的瑤人流官,處理和瑤人有關的事務。

而顧憲成很快就從龐大的本地官員名單中,找到了適合擔任這些羈縻州人選。

顧憲成推薦的人,並不拘泥於是漢人還是瑤人,卻總能夠給本地推薦適合的官員。

如果是民風彪悍的地區,他推薦的都是一些手段酷烈,但是想對清正的官員,這些官員能夠鎮壓那些叛亂的地區,又能以身作則讓屬下服氣。

對於那些漢人瑤人矛盾不激烈的地區,顧憲成會推薦一些擅長髮展經濟,治理民政的官員過去,這些官員會發展當地的經濟,逐漸消除瑤人首領的影響力。

在顧憲成的忙碌下,廣西這些羈縻州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除了用人之外,顧憲成也建立了一套有效的升遷體系。

同樣是擔任州縣的主官,在處理漢瑤問題上更出色的官員,會更容易得到晉升。

處理不好當地漢人瑤人矛盾的官員,則得到懲罰。

廣西的民族問題大大緩解,王錫爵正準備向東南朝廷表彰顧憲成的功勞,大都督府一紙調令又將顧憲成送到了安南。 面對迎接自己的同年,顧憲成露出一個苦澀的笑容。

遲弘漠熱情的迎接這位同年榜眼,自己這段日子一直都在安南奔波,總算是見到和自己一樣慘的同年了。

看着遲弘漠的笑容,在廣西已經曬黑了一圈的顧憲成也露出一個苦澀的笑容。

“顧兄,總算是把你盼來了!沈大人可是等你很久了。”

遲弘漠露出一個賤賤的笑容,顧憲成是被沈一貫親自要過來的。

遲弘漠早就知道這位同年的能力,所以這個建議也是他向沈一貫提出來的。

顧憲成恨的牙癢癢的,自己好不容易纔熟悉了廣西的事務,又被一口氣派到了安南。

再這樣下去,自己豈不是要去南洋了?

別人做官都是越做距離南京越近,自己怎麼是越做越遠了。

可偏偏他這次調動是大都督府的命令,是蘇澤親自點的,顧憲成也只能馬不停蹄的趕來了安南。

“沈大人說,安南總督的推舉我們東南不干涉,這一次顧兄的主要任務,還是大都督說的安南特別都察院的人選。”

遲弘漠也做了很多工作,他從口袋裡掏出一份名單遞給顧憲成說道:

“這是安南進步士人的名單,大都督說,要用安南本土進步士人來組建這個安南特別都察院,顧兄你先看。”

顧憲成結過名單,他的習慣是從檔案入手,推敲任職經歷,從而確定所用人的性格。

安南的朝廷基本上仿照東南的體制,對於任職官員都有詳細的履歷。

看完了之後,顧憲成說道:

“大都督的本意我是知道的,安南特別都察院是我們東南控制安南的狗鏈子,是專門用來制衡安南內部的常規手段,所以人員上必須要從安南的士人中選出,而且一定是要選擇在安南有清正名氣的官員。”

顧憲成現場掏出筆,首先說道:“那些安南大族的子弟首先要劃掉,必須要是寒門出生的。”

“提拔比較快,在安南官場上走的比較順利的官員也不能要,這些人就算是寒門出身,也因爲才能被上層詔安了,算是利益集團的一份子。”

“這幾個人,他們長期在安南最複雜的地區擔任縣令,能夠長期在這些地方任職,說明是有能力的官員。”

“長期在這些地方任職還得不到升官,這說明他們都是沒背景的。”

顧憲成又注重圈了幾個名字說道:“特別是這幾個人,他們每次都在最複雜的地區任職,但是每一次的任期都沒有做完,然後就被調任到其他地方。”

遲弘漠一直從事外交工作,對於人事工作並不瞭解,他疑惑的問道:“這是爲什麼?”

“給摘桃子的人讓位唄。”

顧憲成冷笑說道:“這幾個人都是有能力的,卻長期在基層盤旋。治理一縣,如果不是背景深厚的,有上級資源的幫助,要有政績都是靠的水磨的功夫。”

“施政就是種地,平日裡要好好打理,種下去的種子也不是一天發芽,治理一地有起色,至少也要兩三年的光景。”

“這些人就是給那些權門子弟去開荒刷政績的,在地方上耕耘數年,眼看要有政績了,就被調任到其他地方,然後將權門子弟調任過去,很快就能摘果子,這已經是我們中原玩剩下來的東西了。”

顧憲成圈出幾個名字,遲弘漠一看,果然都是接任了那幾個苦哈哈的寒門官員,然後迅速積累官聲而升遷的權門子弟。

遲弘漠大爲震驚,自己這個同年只是看了履歷,就能看出這麼多的東西。

這人和人的差距怎麼就這麼大呢?

顧憲成又說道:“這些人蹉跎於安南官場,對於安南權貴自然是有憎惡的。這其中也有潔身自好的,想要爲安南未來做點事情的人。”

“讓他們擔任安南特別都察院的御史,肯定能夠滿足大都督的要求。”

“不過我還是要當面見見這些人。”

遲弘漠點頭說道:“我這就安排,大都督府的命令,安南特別都察院的人選都是我們東南定,沈大人也說了,只要顧兄看中的人,立刻就可以上任。”

顧憲成眼睛露出寒芒說道:“人員不是問題,關鍵是要亮出第一劍,讓安南看到特別都察院的威力來。”

第201章 衣錦還鄉第012章 煙薯第290章 廟算之道第318章 兩頭下注第666章 棄遼第653章 滾雪球第002章 家廟第409章 廣築城?第366章 新務運動第333章 徐州地方第431章 蒸汽機第248章 新學派,紫色被動第057章 邀請第566章 睢陽第549章 拆遷問題第473章 財政仙術第446章 萬國博覽會第001章 穿越第248章 新學派,紫色被動第136章 倒黴的礦監第586章 兩面包夾之勢第033章 曬鹽第611章 如司馬懿故事第506章 發展不平衡矛盾第288章 是時候開始加速了!第591章 千年變局第367章 留學生們第598章 系統性歧視第456章 乏味的時代,激盪的世紀第369章 改土歸流第78章 銃炮第528章 鐵路大計劃第477章 投機與投資第570章 黑船來襲第598章 系統性歧視第474章 蒸汽車頭第614章 投降主義謀士第541章 行人司夫人會第321章 譚綸欺天了!第411章 星空和道德律令第187章 愚智對答第052章 海瑞的縣學新制第315章 開會的“藝術”和藝術第470章 唯有一爭第644章 藩屬國條約第601章 從沒打過這麼富裕的仗第88章 火器製造技能到手第561章 崇明島度假村第661章 蘭州易幟第610章 女真崛起第637章 西安諜戰第005章 破浪第392章 授時千年第481章 秩序的角落第021章 開蒙第146章 海戰之法第213章 “一道德”的野心第611章 如司馬懿故事第647章 宮廷開支第495章 陽謀第210章 真正的目的地第553章 解散國子監第436章 道魔增長第181章 定親(求月票!)第512章 蜀中和漢中第595章 重注第428章 民族主義的覺醒第665章 海參崴第629章 法律變革第102章 火器時代秘籍步法第452章 兩個世界第349章 裕王從唐肅宗故事第474章 蒸汽車頭第486章 王恭廠大爆炸第204章 人口和土地第187章 愚智對答第517章 不行就投了吧第066章 山雨欲來(三更)第119章 拍案驚奇第311章 從“賊”第325章 高拱獻策第359章 敵軍氣衰第244章 有疾,吾往矣第365章 嘉靖退位第628章 大赦第396章 龍虎山張家第225章 諸夏夷狄論第175章 府試求策,靖海七策第368章 新思想,新學說第485章 道德批判和批判道德第345章 無能狂怒第214章 成聖的路第577章 又在六國下矣第143章 一網打盡!第226章 抵達南京第651章 新火槍第390章 天授乎?民予也第659章 碾碎第464章 駕崩第552章 李成樑入京
第201章 衣錦還鄉第012章 煙薯第290章 廟算之道第318章 兩頭下注第666章 棄遼第653章 滾雪球第002章 家廟第409章 廣築城?第366章 新務運動第333章 徐州地方第431章 蒸汽機第248章 新學派,紫色被動第057章 邀請第566章 睢陽第549章 拆遷問題第473章 財政仙術第446章 萬國博覽會第001章 穿越第248章 新學派,紫色被動第136章 倒黴的礦監第586章 兩面包夾之勢第033章 曬鹽第611章 如司馬懿故事第506章 發展不平衡矛盾第288章 是時候開始加速了!第591章 千年變局第367章 留學生們第598章 系統性歧視第456章 乏味的時代,激盪的世紀第369章 改土歸流第78章 銃炮第528章 鐵路大計劃第477章 投機與投資第570章 黑船來襲第598章 系統性歧視第474章 蒸汽車頭第614章 投降主義謀士第541章 行人司夫人會第321章 譚綸欺天了!第411章 星空和道德律令第187章 愚智對答第052章 海瑞的縣學新制第315章 開會的“藝術”和藝術第470章 唯有一爭第644章 藩屬國條約第601章 從沒打過這麼富裕的仗第88章 火器製造技能到手第561章 崇明島度假村第661章 蘭州易幟第610章 女真崛起第637章 西安諜戰第005章 破浪第392章 授時千年第481章 秩序的角落第021章 開蒙第146章 海戰之法第213章 “一道德”的野心第611章 如司馬懿故事第647章 宮廷開支第495章 陽謀第210章 真正的目的地第553章 解散國子監第436章 道魔增長第181章 定親(求月票!)第512章 蜀中和漢中第595章 重注第428章 民族主義的覺醒第665章 海參崴第629章 法律變革第102章 火器時代秘籍步法第452章 兩個世界第349章 裕王從唐肅宗故事第474章 蒸汽車頭第486章 王恭廠大爆炸第204章 人口和土地第187章 愚智對答第517章 不行就投了吧第066章 山雨欲來(三更)第119章 拍案驚奇第311章 從“賊”第325章 高拱獻策第359章 敵軍氣衰第244章 有疾,吾往矣第365章 嘉靖退位第628章 大赦第396章 龍虎山張家第225章 諸夏夷狄論第175章 府試求策,靖海七策第368章 新思想,新學說第485章 道德批判和批判道德第345章 無能狂怒第214章 成聖的路第577章 又在六國下矣第143章 一網打盡!第226章 抵達南京第651章 新火槍第390章 天授乎?民予也第659章 碾碎第464章 駕崩第552章 李成樑入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