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投石問路

大晉開元二年的第一天,就在馬光亮代表楚王馬希範去長沙城東祭祖的同時,遠在江陵的江湖節度使、荊南節度副使馬雲,在行軍司馬李驤、節度使府推官趙普、範質、吳班等人陪同下,來到剛剛修整完畢的孔廟裡面,由馬雲主祭,殺豬、羊、牛三牲,向孔聖人致敬,並推稱孔子爲“至聖先師”。

事實上,馬雲之所以在金陵不願多呆,一方面固然是怕李唐朝廷再生變故,更主要的就是要趕在大年初一的這一天,主持這項具有重大意義的祭孔活動。

自唐末以來,士大夫漸漸被驅逐出權力的中心,而變成了武人專權。武人專權的後果,就是戰亂不休,兵驕則驅將,將驕則叛主,天下紛紛擾擾,始終不得干政。要想評定天下,離開赳赳武夫那自然是不成的,可是如果全靠這些武夫的話,唐明宗取代唐莊宗,唐末帝取代唐閔帝,石敬瑭又再次取代唐末帝的悲劇,一定會再次重演。

所以,當馬雲初下南平,荊南集團初具雛形的時候,範質就提出“尊孔平賊”的政治口號。馬雲對這個口號是越來越滿意。尊孔嘛,就是要提倡教化,廣播仁義,收斂民心。治國平天下,沒有士大夫階層的支持,那簡直是無法想象的。而祭孔就是實施這個政治口號的關鍵步驟。至於平賊嗎?現在大楚稱臣於大晉朝廷,那麼除了大晉朝廷,其餘的蜀國、李唐、吳越、南漢,甚至於在長沙城裡上躥下跳的馬光亮,時機到了都可以稱之爲賊。而且妙就妙在,馬雲知道這個大晉朝廷馬上就要玩玩了,到時候如果自己實力強大,一樣可以把下一個篡位者劉知遠稱之爲“賊”。

爲了達到宣傳的效果,更好的做這場秀。馬雲剛從金陵動身西返,這邊的範質就立刻動員起來,在荊南四州廣爲宣傳這場盛事。荊南的學子,不論年紀大小,不論學識高低,更不管出身的貴賤,只要願意,都可以參加。

至聖先師的影響力,果然不是蓋的。雖然是大年初一,可遠道而來的學子們,濟濟嚷嚷的,偌大個孔廟居然都裝不下這麼多人。祭祀完成之後,馬雲對着學子們,即興的唸了一段荀子的《勸學篇》,允諾錄用品學兼優者做官,得到學子們熱烈的響應。馬雲高興之餘,還不忘囑咐範質、吳班等人妥善安排好學子們返家的諸項適宜。

下午的時候,由鑑於荊南的歸州、峽州、荊州受災,馬雲馬不停蹄的又去江陵城的工地,以及城中的佘粥點實地視察了一番。晚上,馬雲在李驤的陪同下有去西城外的虎賁軍大營,巡視了一番,爲了顯示荊南對軍事力量的重視,他還準備在軍營留宿。

接見完軍中的將領,又和士兵們一起吃了一頓飯。他剛剛回到帥帳,正準備和李驤就招攬流民,成立新軍的事情詳細商議一下。

現在範質基本上保證了家家戶戶都有飯吃,可畢竟吃不飽,穿不暖,每家只能出一名壯丁修渠道、建城牆的政策,也讓一片勞動力空閒了下來。與其這樣,不如把這些人集中起來,讓他們有點活幹,一來鍛鍊新軍,二來也避免這些人吃不飽飯,心生怨言。畢竟人心都是不足的,沒飯的時候,想有點東西吃,當有了東西吃的時候,卻又想着能夠吃飽。荊南節度使府初立,需要防微杜漸啊。

就見李二狗進來躬身說道:“秉大帥,趙大人求見。”

馬雲看了眼身側的李驤,笑着說道:“請趙兄進來吧,這麼晚他還跑來,一定是有要緊的事情了。”

不多時,帳外就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接着帳簾一挑,趙普急匆匆的走了進來,他來不及躬身施禮,就說道:“王爺,李司馬,剛剛得到長沙急報,前日大王身體欠安,已經命令二王爺替代他,主持祭祖大典。”說着懷中掏出一封信來遞給了馬雲。

“什麼?”李驤失聲問道。這個消息,真不是一個好消息啊。國家祭祖大典非同小可,主祭之人更是如果不是帝王自己,那麼十有**就是未來的帝王了。莫非楚王一定下定了決心了嗎?

馬雲作爲一名典型的穿越人士,他是不能理解古人對祖宗祭祀的重視程度的。

看馬雲並不在意的表情,趙普急道:“王爺,不可掉以輕心啊。過去楚王忌憚於武穆王的遺訓,遲遲不肯就世子一事表態。不管是二王爺,還是郎州的四爺,長沙的五爺,甚至是七爺、九爺,這些人明面上是和和睦睦,可私下裡的爭奪卻已經是如火如荼。只是楚王身體安康,這些事情都只是偷偷摸摸,誰也不敢擺在明面上。可是,自王爺擊破南平一來,王位之爭的均勢已經被打破了,在這種情況下,先有李節假傳王旨,意圖將王爺羈絆在金陵,後有七爺望城縣出手,周挺誨貪墨案,一箭三雕。其後,二王爺、五爺合力,不僅將您送到了金陵,而且還給大王留下了不聽教誨、頑劣異常,甚至是圖謀不軌的壞印象。王爺,長沙城的風波您忘了嗎?要不是楚王對馬氏宗族看的甚重,恐怕您早就身首異處了!”

馬雲面陳如水,並不說話,一旁的李驤卻抽冷子問道:“趙兄,可有楚王爺病情的通報。”

趙普衝着密信駑了一下嘴,說道:“上面說宮中傳出的消息,楚王只是偶感風寒,身體並無大礙。”

“可是就算是這樣,這一項任命也足矣是許多正在觀望那個中的大臣們,向二王爺方向傾斜的,長沙的平衡已經被打破了。年二十九晚上的時候,李皋覲見大王,拿着王爺過去整軍奏表說事,大王已然同意由二王爺主持整頓內軍了。”

李驤眼中精光一閃而過,他開口說的道:“楚王爺秉國多年,雖然性好奢靡,卻也不是不明之人。我在想楚王爲什麼會在這個時候,做出這樣的兩項旨意呢?”

見趙普開口要說話,李驤忙說道:“則平兄,我知道你的意思。這是楚王下定決定要立二王爺爲世子的表現了。可是,依眼下的形勢來看,先不說王爺都督荊南,單單看郎州有掌握數萬人馬的武平軍節度使四爺馬希萼,桂州有靜江軍節度使九爺馬希隱,而內軍中五爺的實力更是不容小視的,在這種情況下,大王貿然的做出這樣的舉動,會不會另有深意呢?”

經過趙普、李驤這麼一說,馬雲立刻明白了眼下的形勢,可現在到底該怎麼辦纔好呢?

一向頗多智計的趙普、李驤二人,一時也猶豫了起來。

怎麼辦?

楚王這麼做到底試想試探試探自己的兄弟兒子們,還是存了心要立馬光亮爲世子。不管是那種考慮,現在立刻動起來,聯絡馬希萼都是十分不明智的。萬一楚王是故意佈局,那麼馬希萼、馬雲圖謀不軌的罪名算是坐定了,楚王就會藉機削弱二人。馬雲還好說,荊南四州基本上都是他的人在掌控着,可馬希萼的武平節度使府,只要楚王活着,他馬希萼就沒有說動手下造反的能力。如果楚王真的要藉機削弱二人,馬希萼完全有可能出賣馬雲,再次投在楚王一邊,那馬雲最好也就是當一個南平王了。要成就大事,僅靠荊南四州,又怎麼行呢?

可是不動作,剛纔趙普說的也是很重要的一項,因爲楚王遲遲不立世子,自己的兄弟兒子們就難免秘密結黨。可參與其中的大臣畢竟是少數,還有大批的重臣們正在觀望中,如果對馬光亮祭祖這件事,馬雲他們一點反映都沒有的話,難免會給那些中立的大臣們,造成一種假象:大家都承認了馬光亮的世子地位。

名分——在古代是一項至關重要的東西,很多大臣支持不支持你,看的就是你有沒有名分。

現在馬希隱由於漢國的騷擾,自顧不暇,恐怕不會對這件事有什麼反映;馬希廣正忙於對付馬光亮的整軍,爲了達成妥協,馬希廣也不會對這件事有意見的;至於馬希萼,這傢伙就像狐狸一樣,沒有實實在在的好處,讓他當出頭鳥,爲別人火中取栗,他十有**也不會幹。最後,馬希崇,他陰險狡詐,一直是深藏不出,再加上實力弱小,這個時侯,他也一定不會出頭的。

數了半天,馬雲自己不出頭,就再也沒人出頭了。

可是,這出頭的椽子向來可是先爛的呀。

馬雲臉色陰晴不定,猶豫了半晌,方纔說道:“不管父王是出於何種考慮,哎,這頭我們不能現出,先出頭,危害太大了,特別是南平新撫,不是財政還是軍事方面,我們暫時是離不開長沙的支持的。至於李唐,雖然我們之間又協定,可是陳覺、馮延巳他們並不蠢,他們想的是讓我們楚國徹底內亂起來。可是一旦我們和楚王對立起來,二十二州對四州,傻子也知道該怎麼選擇。算了,這事就這樣吧,我們好好做好自己的事情,機會一定會來的。“尊孔平賊”的大旗,我們不能丟啊,只要楚王在,我們都是不能明目張膽的扯起造反的。大義、名聲不能不顧及啊。”

“尊孔平賊”?忽的李驤的眼珠子一轉,他忍不住呵呵笑了起來。這是趙普也是似有所悟。而馬雲則是不明所以的看着李驤。

李驤笑道:“王爺,有辦法了。”

馬雲一愣,這小子剛纔想了半天,都是束手無策的一臉苦瓜相,居然轉眼就有了主意,他心中暗喜,問道:“計將安出?”

李驤笑道:“趁着拜祭孔廟的士子們還沒走,我們可以大張旗鼓的舉辦一次儒學的盛典,探討儒家治國的思想。楚王向來重文,聽說這個消息,他心中必然不會有其它的想法。舉辦這種儒學治國的盛會,不僅可以大大的提高王爺在楚國的人脈,而且還有投石問路的意味。如果我猜的不錯的話,我們舉辦盛會的消息一經傳出,郎州的四爺馬希萼一定會派人來湊趣的;而長沙的二王爺也自然會明白,王爺此舉的意思,可是王爺擁有重兵,他對你無可奈何之下,必然會更加的感覺到兵權的重要,整軍必然更加嚴厲,二王爺和五爺矛盾就會更加的突出了。五爺被逼急了,必然會尋求幫助,這麼一來,所有暗藏的人,都要從幕後,走到臺前,長沙的水,纔會更加的渾濁。”

一股勁風吹進了帥帳之中,燭火隨之搖曳不定。李驤的這個辦法卻是妙計,可是有一點,這舉辦儒家年會的大典,由誰傳給楚王聽呢?由馬光亮他們?不成,事情到了這些人嘴裡,好事也變成了壞事了。馬希廣?不行,自己的勢力太強,只要是心裡想當楚王的人,沒有人不會對自己忌憚三分的,到了這關鍵時刻,馬希廣會不會再次聯合馬光亮構陷自己呢?一旦楚王聽信讒言,調馬雲會長沙,是回還是不回呢?

忽的,馬雲眼睛一亮,他想起了一個人來,但是那個人抵死不來江陵,居然也是有深意的。這個人不是別人就是馬雲的師傅拓跋恆,當時在長沙時,馬雲向楚王建議調拓跋恆去荊南幫助自己處理政務,可是拓跋恆當面就拒絕了,而且還對楚王表現出忠心耿耿的姿態,讓楚王也有些感動。現在楚王是不樂意見這個拓跋恆,但並不代表拓跋恆就徹底的失事了,也不代表着拓跋恆就見不到楚王,每年楚王賞賜大臣們的時候,賜給拓跋恆的財物,可不比當寵的李皋、徐仲雅少多少。

馬雲當即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李驤、趙普二人,三人又細細的探討了一番,確定了具體的步驟,先派人去嶽州告訴石文德,讓他出面請出楚國著名的隱士和大儒宋安(石文德和宋安是好友),另一面由趙普親自去長沙秘密拜見拓跋恆,請他上書。等趙普進了長沙之後,荊南節度使府立刻要行動起來,大肆的宣傳這次盛典,不禁要在荊南宣傳,而且還跑到整個楚國去。盛典的日子,就訂着二月的初八。

今天發燒,文章被我檢查了兩邊,裡面可能還有些錯誤,希望大家能都諒解。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__^*) ,都會成爲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爲作者加油吧!

第104章 女孩的心事第18章 謀臣(3)第106章 巧孃的擔心第60章 出降(下)第178章 糧草第70章 申屠近況第94章 再見陳傳第182章 對峙第55章 失蹤第192章 真議和第181章 生意經第39章 李唐的反映(3)第49章 巧取雄州第9章 陷害高行周第90章 聯合契丹第105章 後宮第106章 會戰(5)第45章 水攻第146章 奇怪的案件1第72章 斬立決第27章 物價暴跌第5章 不謀而合第56章 賬本第91章 契丹楊袞第32章 入蜀(1)第21章 捕風房第127章 買賣第194章 驚慌失措第82章 包圍第105章 會戰(4)第17章 謀臣(2)第55章 強弩之末?第175章 御駕親征第14章 下杭州(2)第31章 定策(上)第81章 豫章行(四)第24章 大晉的恥辱第86章 南下第146章 奇怪的案件1第104章 女孩的心事第62章 匍匐臥倒第189章 高勳議和第59章 出降(上)第41章 馬踏南平(五)第55章 強弩之末?第17章 送客第39章 重組軍隊第53章 奇謀第93章 兒女親家第157章 收復涼州第26章 謠言第85章 潞州第26章 販布的同行第58章 如墜霧中第83章 豫章行(六)第65章 搏命第67章 徒呼奈何第30章 往事如煙(下)第21章 劉崇南下第6章 尋找聖人子孫第68章 來了第48章 人事勝於天意第94章 全國大吹捧第79章 豫章行(二)第43章 三使南唐(4)第19章 血戰(二)第131章 盡用楚人?(7)第37章 牢頭居然是王樸第10章 後漢的建立(上)第83章 漫漫的攻城歲月第29章 往事如煙(上)第17章 送客第115章 刑部大堂(下)第13章 出使第17章 調軍第8章 火中會師第43章 再戰石守信第41章 三使南唐(2)第13章 周宗犯錯第16章 大海航行靠舵手第73章 戰爭賠款第105章 後宮第90章 給契丹人拉活第100章 戰高平2第39章 決策(2)第160章 慢慢磨吧第5章 觀兵第126章 盡用楚人?(2)第27章 孤注一擲第94章 全國大吹捧第141章 改朝換代(2)第13章 轉戰歸州(上)第1章 國號的爭論7.13第54章 商討第16章 伏擊(二)第19章 軍務政務第37章 馬踏南平(一)第41章 三使南唐(2)第8章 火中會師第78章 南逃福州
第104章 女孩的心事第18章 謀臣(3)第106章 巧孃的擔心第60章 出降(下)第178章 糧草第70章 申屠近況第94章 再見陳傳第182章 對峙第55章 失蹤第192章 真議和第181章 生意經第39章 李唐的反映(3)第49章 巧取雄州第9章 陷害高行周第90章 聯合契丹第105章 後宮第106章 會戰(5)第45章 水攻第146章 奇怪的案件1第72章 斬立決第27章 物價暴跌第5章 不謀而合第56章 賬本第91章 契丹楊袞第32章 入蜀(1)第21章 捕風房第127章 買賣第194章 驚慌失措第82章 包圍第105章 會戰(4)第17章 謀臣(2)第55章 強弩之末?第175章 御駕親征第14章 下杭州(2)第31章 定策(上)第81章 豫章行(四)第24章 大晉的恥辱第86章 南下第146章 奇怪的案件1第104章 女孩的心事第62章 匍匐臥倒第189章 高勳議和第59章 出降(上)第41章 馬踏南平(五)第55章 強弩之末?第17章 送客第39章 重組軍隊第53章 奇謀第93章 兒女親家第157章 收復涼州第26章 謠言第85章 潞州第26章 販布的同行第58章 如墜霧中第83章 豫章行(六)第65章 搏命第67章 徒呼奈何第30章 往事如煙(下)第21章 劉崇南下第6章 尋找聖人子孫第68章 來了第48章 人事勝於天意第94章 全國大吹捧第79章 豫章行(二)第43章 三使南唐(4)第19章 血戰(二)第131章 盡用楚人?(7)第37章 牢頭居然是王樸第10章 後漢的建立(上)第83章 漫漫的攻城歲月第29章 往事如煙(上)第17章 送客第115章 刑部大堂(下)第13章 出使第17章 調軍第8章 火中會師第43章 再戰石守信第41章 三使南唐(2)第13章 周宗犯錯第16章 大海航行靠舵手第73章 戰爭賠款第105章 後宮第90章 給契丹人拉活第100章 戰高平2第39章 決策(2)第160章 慢慢磨吧第5章 觀兵第126章 盡用楚人?(2)第27章 孤注一擲第94章 全國大吹捧第141章 改朝換代(2)第13章 轉戰歸州(上)第1章 國號的爭論7.13第54章 商討第16章 伏擊(二)第19章 軍務政務第37章 馬踏南平(一)第41章 三使南唐(2)第8章 火中會師第78章 南逃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