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謀臣(3)

這讀書聲極爲蒼老,想必是一個老者了。不過,從那聲音中,卻聽不出什麼世間的心酸感覺,大有沉于田園的自得之情。眼下這個時節,這老者有這種心態,着實讓人佩服。

趙匡胤心中扶起了一絲讚賞。許是趙匡胤心事沉沉,以至於步履沉重,“塔塔”的腳步聲打擾了正在讀書的老人。那老人撩起廂房的竹簾走了出來:“這孔廟廢舊多年,早就無人居住了,不知壯士來此,有何貴幹啊?”

這老人五六十歲年紀,鬍鬚花白,不過精神卻是極好。趙匡胤施了一禮說道:“多年前,在下和朋友曾在這孔廟祭祀,今日故地重遊,一時心情激動,倒是打擾老丈了。”

“正所謂獨樂樂,不如衆樂樂,打擾倒是沒有。老夫一人住在這裡,隨時都可以讀書,倒是來上的客人,卻是極少啊。壯士一表人才,魁梧雄壯,想必是新來的周軍將領吧。”那老者笑呵呵的說道。

“老丈何以知之啊?”

“呵呵,將軍可是在考校老夫嗎?這其實很簡單,像將軍這樣魁梧雄壯之士,絕非兗州之人,或者是近期纔來到兗州的,因爲,前陣子慕容彥超叛亂,他的亂軍在兗州拉壯丁,如果是將軍這樣的人,想必早就被他強行拉入亂軍之中了。所以,你不是兗州人。如是普通百姓,現在兗州剛剛平復,兗州盜賊叢生,一般百姓豈敢在這個時候進入兗州啊,而將軍卻來了,這說明,將軍是隨着周軍一起來的。周軍紀律嚴明,普通的軍士尤其有這空閒時間到城郊來散心呢?所以將軍你必是周軍中的將領了!”老者慢慢的解析道。

“老丈真神人也,你說得不錯,在下確實是軍中將領!”

“莫非將軍是趙匡胤趙將軍嗎?”老者笑着問道。

趙匡胤一愣:“老丈是如何知道的?”

“呵呵,將軍你自己告訴我的啊,剛纔將軍不是說,昔年曾經和人再次結拜嘛。老夫既然在這個孔廟裡面寄居,對這個孔廟的歷史還是有些瞭解的。七年前,有十餘人再次結拜,那些人貴不可言,最差的也是一個州刺史了!而且,將來的發展更是前程似錦啊。那十餘人裡面,據老夫所知,只有一個人近期來到了兗州,那不就是趙將軍你嗎?”

“老丈見微知著,真是讓人佩服,不知老丈尊姓大名啊?”趙匡胤有些激動了。對於馬雲、郭榮來說,趙匡胤自己覺得比他們一點都不差,差的只不過是家世而已,當然還有文臣。馬雲手下有趙普、範質、李驤,郭榮手下有王樸、魏仁浦,而自己卻是孤零零的,除了高懷德、高懷亮、王彥超、慕容延釗、石守信這些個兄弟之外,再也沒有別的什麼人了。士子?得士者得天下。

“在下江州史虛白見過趙將軍!”老者施禮說道。

江州史虛白?沒聽說過。雖然沒有聽說,可趙匡胤不以爲意,他聽說過大名的人,可多了,可那些人肯定自己的話嗎?趙匡胤轉着腦子:“史先生,中原動盪,而江南平靜,中原的百姓大都想南下避難,先生何以北上呢?”

“江南雖大,卻沒有在下躬耕之地,北國動亂,卻是英雄志士層出不窮之地啊!”史虛白念須說道。

趙匡胤登時明白了這老頭的意思,江南官場這老頭進不去,所以乾脆北上,現在險中求富貴,他雖笑容滿面的說道:“聽先生之言,就知先生有大才,末將當爲先生向陛下推薦。”

“將軍之意,老夫多謝了。只是,老夫垂垂老矣,在做刀筆吏已經沒有那麼多的空餘時間了。躬耕自樂,廖慰殘生了。”

“我三哥,當今陛下唯一的皇子,晉王殿下,求賢如渴。若知先生,必然會重用的。在下願意爲先生舉薦。”

“一個王樸就足以了,老朽去了又哪有什麼發揮的餘地啊。倒是將軍,人中龍鳳,莫非只想做一個區區的節度使嗎?”老頭見趙匡胤試探自己,反而將了趙匡胤一軍。

“我三哥英明神武,如果他等繼承大寶,天下不難掃平,我嘛做一個軍前小卒,已經足矣!”趙匡胤謙虛的說道。

“晉王殿下英識果決,在下早就聽聞了,不過,若說晉王登基就能掃平天下,我倒覺得將軍說得不對。江南楚國、燕雲契丹豈是易於之輩?三國爭雄,而大周卻處於其中,最危險恐怕是大周啊!仇敵環顧,國興國滅,往往都是一念之差啊,當年石敬瑭反唐,太原城垂垂將破,誰曾想不過一月之間,石敬瑭竟然成了天子。三年前,陛下在漢高祖面前立誓扶保大漢,誰曾想昨日的郭雀兒,卻成了今天的天子呢?”史虛白笑道。

“先生的意思?”趙匡胤問道。史虛白的話打動了趙匡胤,當年的十幾人裡面,他想來都認爲自己比人品,比武功,比才華,比長相,都是第一流的,結果卻被兩個人給壓着。郭榮還好說,畢竟對自己很好,那個無賴馬雲竟然也能登基稱帝,這讓他難以嚥下這口氣。只不過天下一定,等郭榮當了皇帝,就再也沒有他趙匡胤的機會了。

“事在人爲啊!”史虛白笑道:“當年的石敬瑭,如果不是在河東招兵買馬,他也堅持不了那麼長的時間,當今的天子,如果不是任勞任怨的在外替大漢保境安民,樹立威望,汴京之亂,想必他也逃不脫李業的屠刀。事情嘛,雖然說冥冥之中自有定數,可是如果事先沒有一點點的準備,就算是機會來了,也抓不住啊!“

“先生可願意幫助末將嗎?”趙匡胤急切的問道。

史虛白似乎早就等着趙匡胤這話:“願意效命。將軍,現在契丹強盛,雖然其主昏庸了些,可是契丹乃是外族,控弦之士60萬,莫可掩其鋒,而江南馬楚,君明臣賢,兵馬強盛,急切之間並不可圖,而中原天子政令清明,一派明軍風範,安身立命,更要小心謹慎……”

明天可能段更哦

第47章 南下邕州第44章 他是個女人第19章 西遷(1)第58章 包圍汴京第89章 馬作的盧飛快第152章 給王殷通風報信第93章 到後方去要啥有啥第118章 宿州、泗州第123章 汴京動盪第164章 立下大功勞第14章 奇怪的彈劾第121章 咕咕雞莫漢摸的第4章 美侍女第76章 吳越變亂第53章 大手筆第70章 三路反叛(1)第82章 包圍第86章 援兵2第67章 聯姻第20章 死諫第149章 奢侈品第84章 驛站春風第39章 馬踏南平(三)第56章 專權第14章 下杭州(2)第37章 馬踏南平(一)第50章 家書第36章 初戰石守信第49章 越牆第66章 休妻?這可不行第65章 好事將近第18章 謀臣(3)第15章 首富第132章 刺殺23第39章 決策(2)第161章 裡通外國第67章 聯姻第15章 首富第34章 兵圍封州(上)第57章 京變第67章 催妝第55章 連番用計第1章 南平窘境第67章 聯姻第2章 吳越使臣7.14第174章 逼宮第144章第3章 突擊檢查第67章 疑兵第63章 堅守第125章 半夜敲門第62章 包圍圈第166章 幫人砍砍價第147章 奇怪的案件2第35章 燒不死你第46章 蜜月第69章 往事第144章第68章 老婆闖大牢第76章 吳越變亂第34章 來之不易的晚餐第194章 驚慌失措第69章 一鍋燴第49章 巧取雄州第7章 火藥第56章 專權第175章 御駕親征第205章 借道第195章 跟在皇帝身邊第137章 刺殺連連(2)第28章 請君入甕第4章 人心難測第8章 火中會師第209章 半個月時間第109章 昭告天下第53章 大手筆第8章 倡議北伐(上)第19章 軍務政務第26章 算盤啪啪響第104章 總結宣傳第24章 大晉的恥辱第169章 清州軍情第12章 新妃(3)第46章 撞車第36章 初戰石守信第13章 殺機現第122章 把爺的馬車開來第87章 戲弄第23章 限制党項(2)第146章 黃袍加身(3)第40章 三使南唐(1)第109章 昭告天下第13章 下杭州(1)第11章 岳陽樓(上)第7章 暖煙閣第189章 高勳議和第94章 再見陳傳第84章 後蜀的由來第7章 火藥
第47章 南下邕州第44章 他是個女人第19章 西遷(1)第58章 包圍汴京第89章 馬作的盧飛快第152章 給王殷通風報信第93章 到後方去要啥有啥第118章 宿州、泗州第123章 汴京動盪第164章 立下大功勞第14章 奇怪的彈劾第121章 咕咕雞莫漢摸的第4章 美侍女第76章 吳越變亂第53章 大手筆第70章 三路反叛(1)第82章 包圍第86章 援兵2第67章 聯姻第20章 死諫第149章 奢侈品第84章 驛站春風第39章 馬踏南平(三)第56章 專權第14章 下杭州(2)第37章 馬踏南平(一)第50章 家書第36章 初戰石守信第49章 越牆第66章 休妻?這可不行第65章 好事將近第18章 謀臣(3)第15章 首富第132章 刺殺23第39章 決策(2)第161章 裡通外國第67章 聯姻第15章 首富第34章 兵圍封州(上)第57章 京變第67章 催妝第55章 連番用計第1章 南平窘境第67章 聯姻第2章 吳越使臣7.14第174章 逼宮第144章第3章 突擊檢查第67章 疑兵第63章 堅守第125章 半夜敲門第62章 包圍圈第166章 幫人砍砍價第147章 奇怪的案件2第35章 燒不死你第46章 蜜月第69章 往事第144章第68章 老婆闖大牢第76章 吳越變亂第34章 來之不易的晚餐第194章 驚慌失措第69章 一鍋燴第49章 巧取雄州第7章 火藥第56章 專權第175章 御駕親征第205章 借道第195章 跟在皇帝身邊第137章 刺殺連連(2)第28章 請君入甕第4章 人心難測第8章 火中會師第209章 半個月時間第109章 昭告天下第53章 大手筆第8章 倡議北伐(上)第19章 軍務政務第26章 算盤啪啪響第104章 總結宣傳第24章 大晉的恥辱第169章 清州軍情第12章 新妃(3)第46章 撞車第36章 初戰石守信第13章 殺機現第122章 把爺的馬車開來第87章 戲弄第23章 限制党項(2)第146章 黃袍加身(3)第40章 三使南唐(1)第109章 昭告天下第13章 下杭州(1)第11章 岳陽樓(上)第7章 暖煙閣第189章 高勳議和第94章 再見陳傳第84章 後蜀的由來第7章 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