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重組軍隊

今日三更,總共一萬字。。。呵呵,大家見諒。三章內容不對照,放在一起不太合適(當然也是爲了點擊。。。見諒見諒)。上週末,本來要免費的,可訂閱榜競爭激烈,就挪到了今天。

“夫君,你瘦了。”含煙院裡趙京娘低聲說道。

馬雲嘿嘿一笑,還沒張嘴呢,一旁的紫英卻是說道:“那有你說得那麼厲害,只不過是黑了些而已。看起來略略憔悴了些。”

明樂公主在一旁接口道:“也是,畢竟行軍打仗,不比平日在長沙,是更要操心一些,考慮的事情也多一些。”

從麗春院回來,馬雲終於從國事中抽身出來,陪陪自己的幾個妻妾。相別小半年,這馬雲是不是消瘦了、有沒有憔悴了,自然變成了她們嘴裡的頭等話題。

馬雲笑道:“行軍還好些,要說吃苦,還是從來的路上,荊州、洞庭湖的蚊子太過厲害,估計都有燕子那麼大,咬的全身都是包,奇癢難耐,整夜整夜都睡不着叫。”

明樂、京娘抿嘴而笑,倒是紫英在一旁笑道:“呵呵,既然那麼大,你怎麼不捉回來幾個烤着吃呀?”

衆人又是一通大笑,惹得正坐在地上的允文、允武也呵呵直笑,馬雲俯身抱起允文,問道:“小傢伙兒,你在笑什麼呀?”

允文只是嘿嘿直樂,伸着小手,要抓馬雲的王冠,馬雲一仰頭,閃了開,笑道:“想要這個啊?那要你長大了,有了本事才行。”

紫英在一旁邊伸手要接過允文,邊說道:“給我抱吧,他可皮了。自來熟,什麼都不怕的。”明樂眼珠一動,似是在尋味這句話,不過也只是那一閃念的功夫,神色也就回復了正常,在一旁陪着笑。

馬雲將允文遞給了紫英,說道:“對了,我在唐州的時候,見到了郭大哥,還有匡胤,他們都好,還讓我替他們向你問好。”

“匡胤還好嗎?父親、母親還有小弟,他們都好嗎?”

“他們都好,大漢皇帝新立,岳父大人已經調回了汴京任職,這下你也可以放心了,這麼近,也便於照顧家裡。匡胤屢立戰功,估計現在要升官了吧。沒想到,我這小舅子,打仗還是一把好手啊。”馬雲言不由衷的誇讚道。

紫英淺淺一笑,忙着照顧兒子,也就不再說話。

馬雲轉過頭,又對明樂說道:“對了,過兩天,趙普要出使大唐,你看看有什麼東西要帶的,讓趙普替你帶過去。你在這裡回不去,盡些孝心也是應該的。”

明樂眼睛一跳,問道:“趙大人,又要出使大唐了?”

馬雲掃了明樂一眼,說道:“是啊,眼下我們大楚佔了襄州等地,正好和大唐的淮河一線,練成了一片,以後可以一同北抗中原。這次趙普去,也就是繼續加深,咱們楚唐兩國的交流,增進兩國的信任。”

“大王,這**北伐,可有什麼收穫嗎?”明樂悄聲問道。

馬雲沉默了一下,嘆了口氣,說道:“年初的時候,我們和大唐約定共同出兵中原,那個時候契丹無道,中原民怨沸騰,可是平分天下的大好機會。可惜,岳父猶豫不定,沒有出兵,直到漢帝劉知遠即位,進入汴京,安定了天下,岳父方纔出兵,哎,那時中原無隙可趁,大楚只能暫避風頭,大**隊在宿州被漢軍擊敗了。”

“哦。”明樂點了點頭,不再說話。

馬雲見明樂鬱鬱不樂,隨笑着寬慰道:“唐兵雖敗,但根基尚在,你莫要擔心了。漢軍不敢南渡淮河的,若漢軍南渡,寡人當親自掛帥出征,救援大唐。”

“哦,對了,明日寡人招何仲舉入宮,讓他給我們一家人畫幅畫,等允文、允武長大了,也讓他們看看自己小時候的樣子。紫英,明樂,你們覺得怎麼樣啊?”馬雲忽然提議道。這是趙普提出來的要求,向馬雲要一幅明樂、允武、和自己一家三口的畫像,這位趙大人就準備帶着這幅畫,作爲禮品,出使李唐。

反正是副畫嘛,又沒什麼損失,馬雲樂得答應,只是單單給明樂畫,別的妻妾未免心裡不平衡,於是,話到嘴邊,就成了大家一塊畫了。至於找何仲舉來畫,那是因爲人家李景文化素質比較高,既然要畫,一定要畫的比較好纔對,這楚國之中,文化程度最高,又最聽話的,當然就是天策府十八學士了,而十八學士中,最會畫畫的,當屬何仲舉了。

紫英等人聽了連聲稱讚。

大漢天福十二年五月二十七日,楚王馬雲回到了長沙。在郊迎大禮上,拓跋恆率先責問大王,規勸大王切莫窮兵黷武,緊接着兩位相國徐仲雅和範質也先後規勸楚王“裁軍”,楚王默然不語,不置可否。這個消息很快,就在長沙官場上傳播開來,善於鑽研楚王心裡的大臣們,紛紛猜測楚王的心意兒。

自第二天開始,不斷的有官員上書附和徐、範二人的建議,楚王馬雲將他們的奏章全部留中不發,於是上書裁軍的官員,越來越多,理由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面對這種情況,軍方當然不會聽之任之,置之不理,畢竟一裁軍,那可就直接影響到他們的切身利益了。樞密使王贇、副使李驤、劉彥濤,連日來多次求見馬雲,想找馬雲述說厲害,竟然全部被當回。

這樣,還在觀望中的官員,羣起而動,上書裁軍的奏章,都能塞滿一個房間了。畢竟很多人不是隻寫一次了事,而是反覆的寫,一次比一次詳細,一次比一次有理,一次比一次臭長。正在廣大官員準備再接再厲,大寫特寫的時候,楚王突然下詔,詔令徐、範二相,六部九卿,會同樞密使、樞密副使一同議事,誰都知道,這件事,要有個結論了。

經過整整一天緊鑼密鼓的磋商,第二天,馬雲舉行了大朝會,頒佈了軍隊重組的詔書,詔書的第一句話就是:改革,事在必行。

至此,針對19萬3千多人的楚軍,首先挑選軍中精銳,成立一萬人的近衛軍,以曹彬、潘美、石大爲左右團練使,其後大軍裁減爲十萬常備軍隊,其中水軍2萬人,馬步兵8萬人,在鄧州、唐州等地另外實行鄉兵制度,招募鄉兵3萬人,農閒操練,農忙耕種。

在全軍實行,新的軍隊組建方式,成立火、隊、都、營、團、師、軍七級組織,十人爲一火,五火爲一隊,五隊爲一都,四都爲一營,三營爲一團,三團爲一師,三師爲一軍。隊的長官稱爲隊長,都的長官稱爲都頭,品階爲尉官,有上下尉之分;營的長官稱爲指揮使,團的長官稱爲團練使,品級爲校官,有上中下之分;師的長官稱爲防禦使,軍的長官稱爲提督,品級爲將官,也有上中下之分。另外尉官、校官、將官,還有封號。有了封號,纔可以進入忠烈祠,享受春秋二祭的祭祀,在軍中可以將封號,繡在軍服上,以示榮耀。尉官以“勇”字開頭;校官,以“忠”字開頭,將官以“智”、“仁”、“信”字開頭,再往上的品級還有元帥,封號以“武”字開頭。例如,一個隊長立了大功,除了論功行賞之外,還可以賞賜封號,比如“勇安尉”一類的。爲了更加全面的控制和掌握軍隊,馬雲還在軍中營以上單位設立了文工團,專門給軍中的將士,講講評書,說說故事,大都是宣傳忠君愛國不怕死,或者是些生活中的小樂子,給官兵解悶兒。

指揮使、防禦使這些叫做軍職,除此之後,還有官職,比如一個營駐紮在嶽州,那麼營的長官的軍職是指揮使,官職是嶽州守,在官階上比嶽州刺史低了半級,負責嶽州的防禦工作。馬雲重新組織了楚國的軍事指揮體系,將梧州道和柳州道整合在一起,稱爲嶺南西道,任命馬光猛爲嶺南西道都統,馬氏第二軍提督,少將銜;郎州道改爲黔中道,任命曹芸爲黔中道都統,馬氏第三軍提督,下面只管轄一師一團,少將銜;將襄、房、均、鄧、唐、隨、復、呈等八州劃爲山南東道,以丁思瑾爲山南東道都統,馬氏第一軍提督,管轄兩個師,以及三個師的鄉兵;以荊州、安州、嶽州等地爲荊南道,以朱元爲荊南道都統,馬氏第四軍提督,以林仁肇爲水軍提督。

爲了打造有大楚特色的軍隊,增加軍隊的自豪感,馬雲下令在三年之內,分階段的統一軍服,在尉官、校官和將軍的軍服上要有明顯的區別。從今天起,大楚所有的軍隊,只能打出馬氏的旗幟,不能在寫自己的姓氏,作爲軍旗了。馬雲使用正中繡着“馬”字的玄黃滾龍旗,作爲軍旗。

緊接着,馬雲下詔正式組建了一所軍事院校,專門培養隊、都、營級軍官,稱之爲馬氏軍官學院,每年都從軍中抽調部分軍官參加培訓,學院的院長由馬雲親自擔任,副院長則是從中退役的老將呂師周和張少敵擔任,主修軍事指揮和政治兩大類課程,軍事指揮教材,有孫子兵法一類的,重要的一本則是馬雲署名編著的《論基層幹部在戰爭中的巨大作用》;至於政治類的則是由監察院的人過來上課,傳授忠君、不怕死等思想,以及如何對普通士兵做思想工作。

詔令下達以後,楚國官場對此是一片讚揚之聲,它一定程度上迎合了文官們渴望監督控制軍隊的想法,另一面對軍隊來說,讚揚聲,也多於反對聲,畢竟軍隊人數少了之後,士兵的待遇反而提高了一點,雖然裁了軍,可是由於有部分軍官參加培訓,軍官的數量上也沒有減少。

當然,最高興的還是馬雲了。自從當上楚王以來,他最放心的是荊南的軍隊,最不放心的就是長沙附近的內軍,可是當時的環境下,對內軍只能安撫,他藉着內軍和荊南軍隊的支持,強行的調走了各地掌握實權的馬氏子弟,整頓了政府體系。等完成了這些工作之後,馬雲率內軍和荊南軍隊北伐,在北伐途中對兩部分軍隊就做了一點的調動,接着北伐大捷,自己在軍中威望高漲。這個時候的馬雲,就有心整頓軍隊了,像劉彥濤這些人老將,該留的留,該退的退。不過馬雲,還是沒有動手,等徐仲雅等人提出裁軍的時候,馬雲心裡高興,但是表面上仍然對徐仲雅等人冷面相對。直到整個文官系統,對軍隊一片喊打的時候,馬雲才拋出自己的整頓想法,果然,得到了順利的通過。

裁軍,動作最大就是山南東道,可山南東道的兵,很多都是後晉的降兵,裁撤起來阻力就小的多。至於軍官的任命方面,通過北伐之戰,有升有降,也是應有之意,所以,進展的也頗爲順利。

改組軍隊的同時,國債的發行工作也陸陸續續開展了起來。隨着六月的到來,糧食收割之後,百姓交了賦稅,國庫也充裕了一些。馬雲的目光逐漸的投降了南方——嶺南劉氏。時不我待,現在郭威已經是大漢的樞密使了,掌握了大漢朝的兵力,如果劉知遠一旦掛了,後周的建立就不遠了,這樣柴榮、趙匡胤等人掌權的時間也快了。

因此,大楚統一江南的步伐一定要加快。不然,等那些人猛人掌權,自己還守着楚國這一畝三分地,可就危險了。至於,趁中原動亂的時候,和郭威爭奪天下,這個想法,馬雲不是沒想過,可是相對於統一江南,進而北爭中原而言,前一個難度太大。中原亂確實很亂,經濟狀況也不好,可有一點,中原的部隊戰鬥力強悍,要和郭威爭天下,那就一定要用舉國之兵,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就算贏了,也是便宜了別人,要是輸了,可就一敗塗地了。與其這樣,還不如把精力放在統一南方上面,畢竟嶺南已經是案板上的肉了,而李唐,它一發行大錢,就蹦不了幾天了。

第10章 最像諸葛罵王朗第17章 送客第1章 你說不行,我說行第17章 調軍第81章 巨型炮仗第38章 決策(1)第91章 契丹楊袞第6章 各有所謀第80章 議徵安南第52章 韶州鏖戰第17章 謀臣(2)第33章 激戰封川(下)第28章 請君入甕第13章 突襲楚軍第16章 謀臣(1)第20章 想我?像我?第86章 林仁肇第93章 到後方去要啥有啥第144章 收拾王殷1第102章 溫存一下第6章 大楚高級會議(二)第195章 跟在皇帝身邊第102章 會戰(1)第128章 盡用楚人?(4)第117章 李唐猝亡(1)第106章 會戰(5)第58章 龍虎風雲會(一)第135章 潑髒水2第8章 倡議北伐(上)第109章 峰迴路轉?第122章 把爺的馬車開來第63章 皇帝樓上坐第89章 援兵5第130章 盡用楚人?(6)第19章 血戰(二)第33章 定策(下)第3章 嶽州現狀第46章 撞車28第35章 大戰略第10章 未來的CEO第35章 大戰略第127章 買賣第48章 嶺南的對策第116章 板上釘釘第138章 你有事了(1)23第108章 心動(中)第35章 稱王荊湖(中)第205章 借道第141章 展示實力第36章 兵圍荊門第14章 經濟計劃第107章 巧妙的戰略第47章 關門打狗第119章 公主大婚(下)第32章 定策(中)第16章 應對第43章 激戰第120章 李唐猝亡(4)第32章 小寶與平沙落雁式第54章 如此舉薦第69章 進攻潼關第53章 奇謀第212章 摟草打兔子啊第55章 新的變化第67章 催妝第39章 李唐的反映(4)第25章 限制党項(4)第6章 軍事改革第57章 京變第75章 廣東內務第157章 收復涼州第60章 龍虎風雲會(三)第47章 南下邕州第58章 龍虎風雲會(一)第5章 不謀而合第7章 大火熊熊第11章 岳陽樓(上)第25章 限制党項(4)第100章 長江水勢第145章 收拾王殷2第54章 如此舉薦第114章 遠交近攻第115章 刑部大堂(下)第57章 怒闖拱聖營第68章 來了第64章 收編第6章 各有所謀第25章 決定戰爭的因素第42章 三使南唐(3)第35章 稱王荊湖(中)第108章 心動(中)第85章 走在時代最前列第48章第14章 轉戰歸州(下)第87章 援兵3第121章 咕咕雞莫漢摸的第117章 救人
第10章 最像諸葛罵王朗第17章 送客第1章 你說不行,我說行第17章 調軍第81章 巨型炮仗第38章 決策(1)第91章 契丹楊袞第6章 各有所謀第80章 議徵安南第52章 韶州鏖戰第17章 謀臣(2)第33章 激戰封川(下)第28章 請君入甕第13章 突襲楚軍第16章 謀臣(1)第20章 想我?像我?第86章 林仁肇第93章 到後方去要啥有啥第144章 收拾王殷1第102章 溫存一下第6章 大楚高級會議(二)第195章 跟在皇帝身邊第102章 會戰(1)第128章 盡用楚人?(4)第117章 李唐猝亡(1)第106章 會戰(5)第58章 龍虎風雲會(一)第135章 潑髒水2第8章 倡議北伐(上)第109章 峰迴路轉?第122章 把爺的馬車開來第63章 皇帝樓上坐第89章 援兵5第130章 盡用楚人?(6)第19章 血戰(二)第33章 定策(下)第3章 嶽州現狀第46章 撞車28第35章 大戰略第10章 未來的CEO第35章 大戰略第127章 買賣第48章 嶺南的對策第116章 板上釘釘第138章 你有事了(1)23第108章 心動(中)第35章 稱王荊湖(中)第205章 借道第141章 展示實力第36章 兵圍荊門第14章 經濟計劃第107章 巧妙的戰略第47章 關門打狗第119章 公主大婚(下)第32章 定策(中)第16章 應對第43章 激戰第120章 李唐猝亡(4)第32章 小寶與平沙落雁式第54章 如此舉薦第69章 進攻潼關第53章 奇謀第212章 摟草打兔子啊第55章 新的變化第67章 催妝第39章 李唐的反映(4)第25章 限制党項(4)第6章 軍事改革第57章 京變第75章 廣東內務第157章 收復涼州第60章 龍虎風雲會(三)第47章 南下邕州第58章 龍虎風雲會(一)第5章 不謀而合第7章 大火熊熊第11章 岳陽樓(上)第25章 限制党項(4)第100章 長江水勢第145章 收拾王殷2第54章 如此舉薦第114章 遠交近攻第115章 刑部大堂(下)第57章 怒闖拱聖營第68章 來了第64章 收編第6章 各有所謀第25章 決定戰爭的因素第42章 三使南唐(3)第35章 稱王荊湖(中)第108章 心動(中)第85章 走在時代最前列第48章第14章 轉戰歸州(下)第87章 援兵3第121章 咕咕雞莫漢摸的第117章 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