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徒呼奈何

戰亂多厲的天福十二年終於過去了,在這一年裡,兒侍契丹的石晉王朝終於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被契丹人攻克了汴京,俘虜了石敬瑭一家,可是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也僅僅在汴京城享受了短短的三個月,就迅速的去參見西天佛祖了……契丹的入侵中原的大軍倉皇北退,劉志遠在形式上統一了中原地區。

可劉知遠的龍椅還沒有坐熱乎,鄴城留守杜重威就反了,劉知遠先派了大將高行周去對付,結果沒搞定,沒辦法劉知遠親自出馬,前前後後圍困鄴城將近4個月也沒有打下來。不過,鄴城裡面也耗得沒有糧食了,最終,杜重威在得到劉知遠“繳槍不殺”的承諾之後,灰溜溜的投降了。

劉知遠高高興興的剛回到汴京城,就捱了一悶棍,皇太子開封尹劉承訓病故了。這劉承訓可是劉知遠培養多年的接班人,待人處事頗爲老練,政治才能也算不錯,誰曾想竟然這般的命薄。六十多歲的劉知遠哭的是死去活來,恨不得拿自己來頂替兒子。劉知遠倒不是隻有劉承訓一個兒子,老二劉承祐年少貪玩,輕佻無行,劉知遠怎麼看都不順眼。人生有三大痛:少年喪父、中年喪妻、老年喪子。劉知遠英雄一世,當了皇帝,臨了臨了,最有出息,最佳繼承人給掛了,劉知遠當時就病倒了。大年初一,劉知遠強打精神,召見百官,改元乾佑,本想討個好兆頭,誰知道自己竟然從寶座上暈倒摔了下來,整個朝廷是一片惶恐。

“三哥,你看這天,已經連下半個月的大雪了。咱們的軍隊可有七八天都沒有訓練,這鬼天氣再不晴,那羣小子肯定懶得不行了。”郭府上,趙匡胤挑開門簾大咧咧的衝着裡面圍坐在火爐上烤火的郭榮、王樸說道。

郭榮和王樸邊喝酒邊聊天,見趙匡胤來了,忙招呼他坐下,笑道:“練兵之道,一張一弛,讓他們休息一下也是好的,再說了,這天氣也確實是太冷了。王先生,你說呢。”

王樸看了眼一屁股坐在身邊的趙匡胤,隱隱皺了下眉頭。他點點頭,又問道: “大官人,皇上病情如何啊?”

郭榮嘆了口氣,說道:“昨天父帥進宮探視了皇上,哎,皇上整日思念魏王劉承訓,恐怕這……”

他話只說了一半,可言語中的意思確實表露無疑,皇帝沒幾天了。王樸眼睛轉了轉,言不由衷的說道:“國事艱難啊。”

趙匡胤眨了眨眼,好像什麼也沒有想明白一樣,只是嘻嘻笑道:“說句實話,這事兒,咱們擔心也沒有什麼用。三哥,你說咱們什麼時候,去求求郭大帥,給咱們外放到地方上去啊,呆在京裡面,是什麼都幹不了啊。”

郭榮瞟了一眼趙匡胤,問道:“那你想去哪裡啊?是代州、定州,還是恆州啊?”一旦皇帝大行,18歲的劉承佑肯定是控制不住局面的,劉知遠臨死前,肯定是要託孤的,這託孤之臣,無非是史弘肇、郭威、楊邠、王章、蘇逢吉等幾個舊臣。到時候,郭家的權勢反而還能更大一些。郭榮打着自己的小算盤。

趙匡胤拍了拍自己的胸膛說道:“就定州吧,那地方距離契丹最近,正好是英雄用武之地啊。”

王樸搓了搓手,冷笑道:“我倒覺得,要建功立業,近了說,潼關是個好地方,遠了說,宿州安徽宿州市也不錯,要說在定州嘛,就只能是個小打小鬧,又有什麼意思呢?”

郭榮一愣,反問道:“宿州?哪裡可挨着的是李唐的,現在朝廷形勢並不好,怎麼可能主動去招惹這個強鄰呢?”

王樸拿起身旁桌子上的一杯酒,喝了一小口,眼光掃視了一下郭榮、趙匡胤,笑道:“李唐是個紙老虎,強?嘿嘿,我看李唐不出三年,必然滅亡!”

趙匡胤眼中精光一閃而過,他追問道:“王先生爲什麼這麼說,要知道現在楚國取得了荊南道,已經和淮南連成一線,如果楚唐聯合,那麼南下可不容易啊?上次我們在唐州,楚國的軍隊可不弱啊。”

王樸嗤笑道:“滅李唐者,必楚國也。想當年孫劉不是聯盟了嗎?可後來還不是自己打自己,打的一塌糊塗。大官人,我給您算一筆賬,李唐立國10多年,它的軍事力量可以說是繼承了吳國的,精銳兵馬最多也就15萬人,可是,他三年前,討伐福建,好了將近兩年才平定了福建,損失的兵馬怎麼說也有3萬人吧,去年在宿州,又損失了6萬人,最近可有消息說,李唐南征的軍隊,貿然進攻楚國,已經被楚國全殲,楚王震怒之下,發兵十萬攻下了雄州,進逼虔州。”

“什麼?”還沒等旁邊的王樸說話,趙匡胤就吃驚的問道,他眼光遊弋,追問道:“王先生,這消息可靠嗎?楚唐真的要翻臉了嗎?”

“哼!翻臉?他們翻臉是早晚的事。不過,依我看楚國這次進逼虔州,虛張聲勢的意思,要大的多,畢竟今年楚國已經連番作戰了,軍隊疲勞不堪。”

“哎,這個李景,真可算是一個廢物了,本來是一副好棋,結果下成了這幅模樣。”郭榮搖了搖頭,不知道是覺得可惜呢,還是覺得氣憤呢。

“李景的才幹本就差些,如果碰上了太平年月,還是勉強可以支撐下去的,誰讓他趕上了這個時間,又攤上了這麼一個厲害的鄰居。李唐,我看是保不住了。”王樸搖頭嘆息道,他話鋒一轉:“可是,如果我們機會選的恰當,說不定,可以不用費什麼力氣,就可以得到淮南之地了。”

郭榮眼睛一亮,問道:“先生可有何妙計?”

“妙計嗎?有很多條,不過,這都是比較遠的事了,依我看,楚唐正式翻臉,怎麼說也要拖個一兩年的光景吧。可咱們大漢,眼下馬上就有一個門檻了,能不能平平安安的邁過去,可不容易啊。”王樸道。

郭榮、趙匡胤一愣,兩個人互視一眼,異口同聲的說道:“先生可說的是李守貞?”

“不錯,就是李守貞。其實這李守貞和杜重威是一丘之貉,皇帝在一日,李守貞懼怕皇帝陛下,他就會安穩一日,一旦皇帝大行,李守貞是必反無疑。所以我說,要想立功,還是要去潼關, 李守貞叛亂,首先必然要南下潼關的。嘿嘿,說起來,咱們大漢也算是有福氣啊。”王樸分析道。

有福氣?王樸思維跳躍太快,剩下的兩人都沒有明白過來。

郭榮問道:“先生何出此言?這叛亂難道還是什麼好事情嗎?”

王樸擺擺手,說道:“大官人, 我說的有福氣,不是指李守貞叛亂,而是指楚國南下嶺南,同時還和李唐鬧了矛盾。你們想,如果楚軍現在沒有南下嶺南,楚唐之間關係良好,那麼如果李守貞叛亂,楚軍突然出兵唐州,進攻汴京,那麼我們大漢可就危險了。而現在,楚國就想出兵,一沒有那個軍力,二他也多了顧及。”

“我看十二弟,未必會有那麼大的野心吧?”郭榮有些遲疑的說道。

一旁的趙匡胤不屑的說道:“那個人只是一個紈絝子弟,他懂得了什麼?如果他真的有野心,去年四月份,他就不應該向我們大漢稱臣。他既然已經稱臣了,又怎麼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呢?這麼做可是名不正言不順啊?”郭榮也是點點頭。

“如果,去年他不稱臣,我們會把唐州平白無故的割讓給他嗎?”王樸笑道:“其實,從他稱臣這件事看,楚王也絕非易於之輩啊。你們覺得,當今天下,誰最強呢?”

“是我們大漢吧。只要我們能休養生息幾年,就算是契丹,我們也不用怕他。”郭榮自信的說道。

王樸笑着點了點頭。

郭榮詫異的問道:“你是說楚國這是有意的遠交近攻?他難道不怕我們大漢也從中橫插一腳嗎?”

“怕,他當然怕了。所以,他剛剛從荊南退兵,就立刻南下攻擊嶺南,所做的無非是壯大自己,順便削弱李唐。他想趁着我們大漢新生的這三四年,一舉統一江南。”王樸斷言道。

趙匡胤愣了愣,不相信的搖了搖頭,說道:“他沒這麼厲害把?”

郭榮則說道:“那我們將如何是好呢?”

王樸搖了搖頭,說道:“如果皇帝不大行的話,李守貞不叛亂,我們還是可以想辦法的,可現在我們自顧不暇,所能做得,無非是幫一把李唐而已。”

趙匡胤喝了酒,不解的問道:“幫李唐?我們怎麼幫他們?他們肯相信我們嗎?”

“李唐現在最缺的是什麼?百戰的精兵啊?可我們不是在宿州俘虜了他們五萬人馬嗎?放回去給他們,他們又有什麼不肯的呢?有了這5萬人,李唐怎麼着也能和楚國糾纏一陣子吧,把時間拖久了,對我們就是好事情。”

趙匡胤恍然大悟,叫道:“好主意啊!”扭頭看郭榮,卻見郭榮一臉的苦笑,他搖了搖頭,說道:“俘虜李唐的軍官嘛,倒是可以放的。精壯軍士,早就納到我們軍隊裡面了,現在去哪裡找他們啊?再說,蘇逢吉蘇大人、王章王大人他們恐怕也不會同意釋放的。”

王樸沉默了半晌,壓低了聲音說道:“依我看,李守貞必反,這麼一來,大官人,您無論如何也要要到潼關守這個職務,這纔是建功立業的機會啊。只有官高了,兵多了,說話纔有分量啊。不然,就只能看着楚國坐大,我們的計策再多,沒人用,我們也只能徒呼奈何了。”。

第20章 西遷(2)第37章 瘋狂的想法第97章 觀畫第68章 來了第37章 聲東擊西(上)第14章 威逼第185章 追擊第58章 直搗興王府第16章 架起油鍋第53章 大手筆第84章 喜憂參半第52章 蕭縣大捷第38章 家事第24章 名臣第31章 駐兵靈州(3)第5章 契丹滅晉(上)第54章 如此舉薦第46章 奇功第1章 國號的爭論7.13第23章 限制党項(2)第56章 碰壁第207章 水漲了第36章 初戰石守信第8章 請君作詩第22章 覆手爲雨第108章 心動(中)第149章 奢侈品第22章 借兵第7章 火藥第11章 周娥皇第42章 一戰關中(3)第40章 一三五第107章 心動(上)第6章 大楚高級會議(二)第31章 推波助瀾第167章 中間人第57章 怒闖拱聖營第38章 夜襲(下)第123章 汴京動盪第59章 出降(上)31第142章 改朝換代(3)第149章 當皇帝了(1)第107章 心動(上)第93章 到後方去要啥有啥第59章 老五吞了那筆錢第54章 使者不斷第63章 皇帝樓上坐第51章 追還是不追第122章 攻陷河中第52章 韶州鏖戰第115章 刑部大堂(下)第12章 驅除契丹第31章 定策(上)第208章 咱也出兵第62章 匍匐臥倒第176章 敵不動,我不動第48章 人事勝於天意第110章 新策略第131章 盡用楚人?(7)第19章 血戰(二)第138章 想享受文人待遇嗎?第10章 新妃(1)第4章 斷其一臂第105章 會戰(4)第140章 改朝換代(1)第61章 迷惑第144章第8章 請君作詩第22章 限制党項(1)第56章 碰壁第56章 賬本第141章 改朝換代(2)第144章第75章 廣東內務第93章 夜宿周府第34章 來之不易的晚餐第150章 財政收入第131章 盡用楚人?(7)第41章 路遇趙匡胤第153章 趙季札第113章 周府議事第79章 截擊第109章 昭告天下第98章 觀畫(下)第27章 物價暴跌第23章 限制党項(2)第203章 謀蜀第4章 晚宴第102章 溫存一下第115章 西征第39章 李唐的反應(1)第31章 駐兵靈州(3)第42章 三使南唐(3)第138章 你有事了(1)第110章 孫晟來訪(1)第71章 三路反叛(2)第81章 豫章行(四)第38章 決策(1)第58章 包圍汴京
第20章 西遷(2)第37章 瘋狂的想法第97章 觀畫第68章 來了第37章 聲東擊西(上)第14章 威逼第185章 追擊第58章 直搗興王府第16章 架起油鍋第53章 大手筆第84章 喜憂參半第52章 蕭縣大捷第38章 家事第24章 名臣第31章 駐兵靈州(3)第5章 契丹滅晉(上)第54章 如此舉薦第46章 奇功第1章 國號的爭論7.13第23章 限制党項(2)第56章 碰壁第207章 水漲了第36章 初戰石守信第8章 請君作詩第22章 覆手爲雨第108章 心動(中)第149章 奢侈品第22章 借兵第7章 火藥第11章 周娥皇第42章 一戰關中(3)第40章 一三五第107章 心動(上)第6章 大楚高級會議(二)第31章 推波助瀾第167章 中間人第57章 怒闖拱聖營第38章 夜襲(下)第123章 汴京動盪第59章 出降(上)31第142章 改朝換代(3)第149章 當皇帝了(1)第107章 心動(上)第93章 到後方去要啥有啥第59章 老五吞了那筆錢第54章 使者不斷第63章 皇帝樓上坐第51章 追還是不追第122章 攻陷河中第52章 韶州鏖戰第115章 刑部大堂(下)第12章 驅除契丹第31章 定策(上)第208章 咱也出兵第62章 匍匐臥倒第176章 敵不動,我不動第48章 人事勝於天意第110章 新策略第131章 盡用楚人?(7)第19章 血戰(二)第138章 想享受文人待遇嗎?第10章 新妃(1)第4章 斷其一臂第105章 會戰(4)第140章 改朝換代(1)第61章 迷惑第144章第8章 請君作詩第22章 限制党項(1)第56章 碰壁第56章 賬本第141章 改朝換代(2)第144章第75章 廣東內務第93章 夜宿周府第34章 來之不易的晚餐第150章 財政收入第131章 盡用楚人?(7)第41章 路遇趙匡胤第153章 趙季札第113章 周府議事第79章 截擊第109章 昭告天下第98章 觀畫(下)第27章 物價暴跌第23章 限制党項(2)第203章 謀蜀第4章 晚宴第102章 溫存一下第115章 西征第39章 李唐的反應(1)第31章 駐兵靈州(3)第42章 三使南唐(3)第138章 你有事了(1)第110章 孫晟來訪(1)第71章 三路反叛(2)第81章 豫章行(四)第38章 決策(1)第58章 包圍汴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