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豫章行(二)

袁州驛站是個兩進兩出的院子,馬雲等楚國使者就住在後院,陳覺則住在前院。

享受完夜生活之樂的陳覺,剛剛回到驛站住所,就有客來訪。

“念安兄,近來辛苦了。”心裡雖然有點不情願,但陳覺還是客客氣氣的將朱元給讓了進來。

朱元笑着說:“陳大人,真是不好意思,在大半夜的打擾您。”說着,拿出自己這一年來在袁州、鄂州、虔州、筠州、黃州等地考察軍備的結果報告來。

早在去年的時候,閩中王延義弒父自立,其弟建州節度使王延政不服,也割據自立。福州、建州兩地不斷的相互攻擊。在這種情況下,一心想在軍事上有所建樹的陳覺、查文徽等人便連續的遊說唐主李璟,在得到其允許之後,便在毗鄰閩中的撫州,秘密集兵備戰。爲了防止楚王趁虛而入,也是爲了加強李唐西線的防禦實力,在今年年初,陳覺就派遣樞密院屬員朱元到袁州等地,檢查軍備。奇怪的是,朱元走了以後,陳覺就像忘了似的,任憑朱元怎麼上書,他就是不理此事了。

迫於無奈,有將近一年也沒有回家的朱元,再也顧不得打擾不打擾了,見縫插針,連夜來見陳覺。

陳覺連忙接過來這些報告,連聲寬慰道:“辛苦辛苦,念安兄,這番功勞,我一定會上奏朝廷,請陛下嘉獎。”說着又笑着望向朱元。

朱元聽他這麼一說,眼睛一亮,半年來積聚的怨氣也少了許多,再看陳覺溫文爾雅,一點也沒有被打擾後不樂意的樣子,心中暗喜,接着又說道:“陳大人此去長沙,覺得大楚如何呀?”

陳覺原以爲朱元交了報告,他就會告辭,沒成想他居然擺出了長聊的樣子,陳覺含糊的說道:“楚王仁義,又得百姓愛戴,可謂一明主也。”

朱元一愣,完全沒有想到陳覺居然會這麼說,詫異之下,也不知道該怎麼繼續原來的話題了。正在猶豫之際,陳覺已經站了起來,說道:“天色已晚,念安兄,有事不如我們明日再聊吧。”

看着陳覺一副送客的態度,朱元也不敢遲疑,當下謙稱幾句不敢當,請留步之類的話,訕訕然離去了。

淡淡的月光下,朱元的身影轉了幾個灣兒,就不見了,在朱元走後的瞬間,陳覺嘴角隱隱浮現出一絲冷笑。

第二天一大早,陳覺、馬雲等人和張巒拜別之後,便繼續上路了。陳覺這樣的大忙人,自然早就把和朱元的約定拋之腦後了,或者當時他的那句話更像是謙詞了。至於朱元,沒有上司的命令,他也就只能繼續的留在袁州等地,考察他早已考察了許多次的軍備情況了。

路上,馬雲不懷好意的問道:“陳大人,不知那位朱元朱大人官居何位呀?”

陳覺見馬雲冷不丁的問了這麼一個話題,笑道:“王爺,怎麼注意到此人了呢?他不過是我樞密院下的一個郎官。”

“哦,”馬雲也是笑道:“也沒什麼,我只是覺得好像在哪裡見過此人,覺得有點面熟。是吧,趙兄。”

趙普答道:“哎呀,王爺,我也正在想這事呢。這個人好像是。。。,”說着他又鬼鬼祟祟的看了陳覺一眼,正好陳覺也向他看來,趙普似乎被偵破內情,老臉一紅,喃喃道:“真的好面熟。”

陳覺看了看欲言又止的趙普,心中冷笑一下,說道:“世上人何其多也,有一兩個相似的也算正常了。”

馬雲點頭說道:“那是,那是,這位老兄一直待在袁州,我記得好像實在嶽州見過這個人的。差的這麼遠,應該不是了。”

陳覺呵呵笑了,不過看起來總有那麼一點勉強,似乎想遮掩什麼。

李節在一旁說道:“陳大人,下一站應該是洪州了吧,王爺,這洪州古稱豫章,可是一處歷史名城啊,而且洪州城裡可有一位南昌王,排起輩分來,還是你的大哥呢。”

馬雲在荊南時對李唐也算相當關注了,這個南昌王是唐主李璟的長子,名字叫李弘冀。此人果決剛毅,比起李唐皇室其他的子弟,要強上許多。可惜的是,這個李璟不知道是不是腦子進來了,皇位不想傳給兒子,反而想傳給弟弟李景遂,爲避免起紛爭,還把兒子給趕到了洪州,封做南昌王了事。

馬雲雖然知道,卻裝糊塗說道:“是嗎?這人。。。這位王爺如何稱呼呀,怎麼不在金陵呢?”

陳覺雖是李唐重臣,可是皇位繼承之事,他卻也不願摻和,當下解釋說道:“南昌王是陛下愛子,現居洪州,不過是歷練歷練罷了。就像王爺一樣,您雖然來了我大唐聯姻,可並不代表楚王不愛護您啊。”說着,還捻鬚呵呵笑了起來。

馬雲本想反駁一句,你不這麼說,我還真沒想到這裡面還是這些道道呢?可看陳覺沾沾自喜的樣子,他把話給吞了回去。在別人地盤上,還是少呈口舌之利爲妙。

馬雲想放過陳覺,陳覺可不這麼想,他又問道:“聽說王爺在望城縣打了您的師傅李皋李大人,可有此事呀?”

那邊的李節狂給馬雲使眼色,可惜馬雲好似弄不明白是什麼意思,一臉詫異的說道:“這事,你也聽說了?”

“王爺,毆打老師,這事在長沙流傳甚廣,呵呵,說起來也不失爲一段佳話啊。”

馬雲當然不會信陳覺這鬼話,不過他還沒開腔,一旁的趙普就說道:“昔伊尹放太甲,三年而歸正;現今王爺只是打了一個不尊禮教的士人,有怎麼說的上是什麼大錯呢?”

根據《史記》所記載,太甲在位初年,任用伊尹爲相,商朝比較強盛。可是三年後,太甲就開始按照自己性子辦事,以殘暴的手段對付百姓、奴隸,伊尹便把他放逐到桐宮。再過3年,伊尹見太甲改過自新,便鄭重的將政權重新交給他。太甲復位後,沉痛接受教訓,成爲了一個勤政愛民、勵精圖治的聖君。

馬雲只是一個楚王若干個兒子中的一個,不管是從地位,還是從威望等各個方面來說,趙普舉伊尹放太甲這個例子作比較,那是完全不恰當的。

趙普的話剛說完,旁邊的李節,就接口說道:“聖人云:‘天地師君親’,不尊師重教,怎麼也算不上良舉。楚王對王爺期望甚大,王爺應當吸取教訓,謹慎勤懇,這‘太甲’之比,豈能是自詡的。”

李節這話又急又重,不過馬雲、趙普二人就像沒聽見一樣,臉上仍是笑嘻嘻的,看着李節仍要發作,陳覺笑着說道:“清官難斷家務事啊,何況王位繼承這樣的大事呢?”

陳覺這思維跳動也太大了,他先挖了一個坑,見兩邊人對上了,他卻跑到另外一個地方,去挖另一個坑了。

馬雲笑容一斂,說道:“陳大人此言差異,小王素來只是喜好舞刀弄槍,想做一個曹彰一樣的人物,對於王位,我是一點想法都沒有的,不過,要是有亂臣賊子圖謀不軌,我自然萬萬容不下他。”

雖然馬雲一臉肅容,說的又是義正言辭,可惜,旁聽的三人,一個都不信。李節在一旁說道:“王爺能有此心,真是我大楚之福啊。楚王和二王爺要是聽到這話,應該是倍加欣慰的。”

陳覺瞥了李節,暗說這李節真是糊塗,居然都沒聽明白馬雲的話,是人都知道大楚是兄終弟及的,包括楚王馬希範的王位就是這麼得來的,當時衡陽王(馬希聲)死了以後,長沙的羣臣可是恭迎尚在桂州的馬希範繼承王位的。如果馬希範死了,馬光亮當了楚王,馬雲照樣可以發兵,因爲馬光亮繼承王位不合程序。

楚國鬧得越兇,對我大唐來說,才越有利啊。

三天來,馬雲一行人就在這種暗藏機鋒的閒聊中渡過了。

這天中午,馬雲他們終於趕到了洪州。洪州、袁州、虔州都隸屬鎮南節度使,而南昌王李弘翼就正好擔任這個職務。在中原節度使位高權重,手握重兵,可在李唐,經過徐溫、李昪的裁減、控制,節度使的權利已經大大減弱了。它雖有軍權,但人事權和財政權利已經被剝奪了。

李弘冀是李璟的大兒子,今年也不過十六七歲,因爲年紀不大,李璟就派了大批的官員輔佐他。只是李弘冀身材高大,看起來就像20多歲年紀,而且少年老成,喜怒不形於色,文采雖比不上他爹,可爲人處事,相當老辣。年紀輕輕,竟然還頗有手腕。

在洪州的歡迎隊伍裡,李弘翼自然位居起首了。李弘翼畢竟不是張巒,陳覺等人早早就下了馬,快步走到李弘翼面前,拜倒道:“有勞王爺了,下官何德何能,安敢勞王爺大駕啊。”

李弘翼卻是異常的知書達理,當下扶着陳覺,笑道:“陳大人,客氣了,說起來你總管兵馬,我也是你的下屬嘛。那位是楚國的五王爺呀?陳大人,還不給我引薦一下。”

陳覺正要爲幾人介紹,馬雲橫跨一步越過陳覺,一把抓住李弘翼,說道:“大舅子,我就是馬雲啊,想必你就是李弘翼了。”

這話一出口,四下登時就變得靜悄悄的。所有的人都望向二人,不知道這李弘翼接下來會說什麼?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__^*)?,都會成爲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爲作者加油吧!

第4章 人心難測第21章 翻手爲雲第153章 趙季札第76章 吳越變亂第98章 觀畫(下)第48章 人事勝於天意第90章 給契丹人拉活第137章 兄弟,來科考不?第46章 三戰石守信第25章 約四事第49章 巧取雄州第64章 做的次數少了第67章 疑兵第99章 請人喝花酒第41章 路遇趙匡胤第140章 改朝換代(1)第49章 越牆第26章 限制党項(5)第158章 蜀國來客第45章 神棍28第200章 混戰第90章 聯合契丹第20章 想我?像我?第11章 後漢的建立(下)第15章 殺人31第183章 發兵第113章 周府議事第33章 定策(下)第203章 謀蜀第15章 案發第118章 合議簽署第64章 祭孔第6章 各有所謀第28章 打劫第5章 不謀而合第21章 捕風房第27章 限制党項(6)第143章 改朝換代(4)第56章 是誰走漏了消息第195章 跟在皇帝身邊第12章 岳陽樓(下)第26章 離間第29章 詐門第140章 僞周的計劃第13章 轉戰歸州(上)第113章 孫晟來訪(3)第208章 咱也出兵第81章 巨型炮仗第111章 決策第166章 幫人砍砍價第125章 盡用楚人?(1)第35章 大相國寺半日遊第40章 找點事幹(下)第63章 皇帝樓上坐第38章 家事第115章 西征第10章 後漢的建立(上)第9章 倡議北伐(下)第10章 後漢的建立(上)第16章 滅蜀第44章 他是個女人第88章 親征河東第211章 隴州第31章 黑吃黑的太祖皇帝第39章 重組軍隊第60章 出降(下)第180章 活捉第71章 一錯再錯(下)第2章 整風運動第83章 豫章行(六)第65章 搏命第11章 典軍的麻煩第58章 包圍汴京第64章 收編第139章 想享受文人待遇嗎?第124章 敲定買賣23第2章 回家第34章 來之不易的晚餐第26章 販布的同行26第136章 刺殺連連第120章 李唐猝亡(4)第12章 驅除契丹第21章 翻手爲雲第37章 馬踏南平(一)第140章 僞周的計劃第35章 稱王荊湖(中)第4章 斷其一臂第6章 大楚高級會議(二)第109章 心動(下)第137章 刺殺連連(2)第153章 趙季札第40章 一戰關中(1)第70章 血戰第87章 援兵3第61章 招降納叛第69章 進攻潼關
第4章 人心難測第21章 翻手爲雲第153章 趙季札第76章 吳越變亂第98章 觀畫(下)第48章 人事勝於天意第90章 給契丹人拉活第137章 兄弟,來科考不?第46章 三戰石守信第25章 約四事第49章 巧取雄州第64章 做的次數少了第67章 疑兵第99章 請人喝花酒第41章 路遇趙匡胤第140章 改朝換代(1)第49章 越牆第26章 限制党項(5)第158章 蜀國來客第45章 神棍28第200章 混戰第90章 聯合契丹第20章 想我?像我?第11章 後漢的建立(下)第15章 殺人31第183章 發兵第113章 周府議事第33章 定策(下)第203章 謀蜀第15章 案發第118章 合議簽署第64章 祭孔第6章 各有所謀第28章 打劫第5章 不謀而合第21章 捕風房第27章 限制党項(6)第143章 改朝換代(4)第56章 是誰走漏了消息第195章 跟在皇帝身邊第12章 岳陽樓(下)第26章 離間第29章 詐門第140章 僞周的計劃第13章 轉戰歸州(上)第113章 孫晟來訪(3)第208章 咱也出兵第81章 巨型炮仗第111章 決策第166章 幫人砍砍價第125章 盡用楚人?(1)第35章 大相國寺半日遊第40章 找點事幹(下)第63章 皇帝樓上坐第38章 家事第115章 西征第10章 後漢的建立(上)第9章 倡議北伐(下)第10章 後漢的建立(上)第16章 滅蜀第44章 他是個女人第88章 親征河東第211章 隴州第31章 黑吃黑的太祖皇帝第39章 重組軍隊第60章 出降(下)第180章 活捉第71章 一錯再錯(下)第2章 整風運動第83章 豫章行(六)第65章 搏命第11章 典軍的麻煩第58章 包圍汴京第64章 收編第139章 想享受文人待遇嗎?第124章 敲定買賣23第2章 回家第34章 來之不易的晚餐第26章 販布的同行26第136章 刺殺連連第120章 李唐猝亡(4)第12章 驅除契丹第21章 翻手爲雲第37章 馬踏南平(一)第140章 僞周的計劃第35章 稱王荊湖(中)第4章 斷其一臂第6章 大楚高級會議(二)第109章 心動(下)第137章 刺殺連連(2)第153章 趙季札第40章 一戰關中(1)第70章 血戰第87章 援兵3第61章 招降納叛第69章 進攻潼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