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打不打

蕭益人還沒有回到金陵,可楚蜀兩國結盟的消息卻早被他派人送到了金陵。

原因很簡單,孟昶、王招遠如此的激進,大大的出乎楚國的意料。由於楚國地盤的急劇擴大,造成了捕風房人力吃緊,楚國對蜀國的瞭解並不深入。楚國從馬雲還是,都在擔心孟昶,生怕這小子像劉禪那樣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孟昶要鐵了心的閉關鎖國、得過且過,大楚就很難對關中施加影響力了。所以,楚國琢磨的最多的是,如何說服孟昶結盟。沒想到孟昶極具革命大無畏精神和革命浪漫主義精神,盲目自信之下,想當然的就準備北伐了。

這和楚國的政策可就大相徑庭了。馬雲召開了多次軍政會議,把目前楚周形勢,定義爲“短暫的對峙”,換句換說,楚國上下對於打過淮河,統一全國是積極的、躍躍欲試的,只不過,現在江南新服,楚軍有點子力不從心罷了。至於這個“短暫”呢?定義的時間是兩到三年。

可有利也有弊啊。這兩三年對楚國來說,是一個難得的調整休息、大力發展期,可對於中原的大周來說,這三年也是一個難得的恢復期。大周皇帝郭威和前面那些走馬燈般換來換去的皇帝不一樣,這傢伙是真的有才幹:廢舊政、除弊端,收兵權、攬人心。這麼一來,三年以後,我強,敵也強了。特別是充塞關中的政策,如果關中重新復興了起來,那麼楚周的“短暫對峙”,有可能發展成爲“長期對峙”。

如果最終走向長期對峙,那麼楚國顯然是不利的。自古從北統一南方的居多,從南統一北方的,到五代爲止,還沒有成功的例子。在五千年的中國歷史上,由南方統一北方的,只有一個成功的例子,那就是明朝(民國不算真正的統一)。

而且相對於對峙了百餘年的南北朝來說,大楚戰略防線是不完整的(東晉也丟了四川,但是它能長期存在下去只要是因爲中原混『亂』,無力南下)。自古守江必守淮,守下游必守上游,淮南雖然在楚國的掌控下,可是四川事實上卻是獨立存在的。這不能不讓朝廷上下有些擔心。

大楚皇帝馬雲立刻召見三省六部一院一臺的重臣們商議了起來。

“陛下,臣以爲貿然北進,即便有蜀國相配合恐怕也不會有太大的收效。原因很簡單,咱們還沒有準備好。淮南赦免了一年的賦稅、江南東道也赦免了一年的賦稅,江南西道去年又有大災,這都少了好多銀錢了。雖說海上貿易的稅收多了一些,可是,這兩下權衡,即便年底的時候國庫小有盈餘,恐怕也不夠軍費啊。”徐仲雅第一個站出來說道。馬雲稱帝以後,那位名義上的相國,政權一把手馬希隱,上書請辭,頤養天年去了。楚國『政府』之中以徐仲雅爲首。這徐仲雅也成了名副其實的丞相,不過,在議政時,這位丞相一般都是總結髮言的,很少打過頭陣。

馬雲詫異的看了眼徐仲雅,再次沉聲問道:“諸位愛卿,你們還有別的什麼看法嗎?”徐仲雅的話說得那麼明白,馬雲當然知道他的意思。可是,由於慕容彥超一事的影響,馬雲心裡還是泛起了嘀咕。

當時就是和慕容彥超眉來眼去,玩曖昧,搞朦朧美,結果沒有把話說清楚,讓慕容彥超誤以爲楚國是堅定的支持他的,老傢伙登時趾高氣揚,信心十足的和郭威對這幹,被郭威打了個措手不及,一個月不到,就被滅掉了。讓楚國失去了一個絕佳的機會。想想看如果現在兗州掌控在楚國手裡,那麼中原會是個什麼樣子?兗州可是扣着山東的脖子呢。兗州落入楚國手裡,山東的十餘個州縣,就只有越過黃河才能和汴京聯繫上。

這樣絕佳機會的喪失,對於馬雲來說是一個打擊。可現在,馬雲突然感覺,自己很有可能再次遇上慕容彥超事件。

蜀國打出進攻的大旗,還喊着自己“同去”。自己到底應不應該同去啊?國庫雖然沒錢,可是,楚國要籌錢,也不是那麼困難的事情。四年前,楚國不就發行過國債嘛,而且反響很好。現在再發行國債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可關鍵的問題是,四年前發行國債,自己可是打下了建國四五十年的南漢,現在北進,能不能打下宋州,都在兩可之間啊。

兵部尚書曹芸站了出來:“陛下,臣以爲太倉促了。淮南的軍隊剛剛整頓完畢,還有經過良好的訓練,而山南東道的軍隊,數量又少。更可況,軍器、軍械尚沒有足備。如果戰爭曠日持久,恐怕兵部可那不出來足夠的軍械啊。”

楚國現在已經開始發展高科技武器了,比如放火用的霹靂彈,防煙用的梅花彈(裡面加了麻醉、『迷』魂一類的草『藥』),弩牀、弩車,還有聲音巨大、卻沒有什麼殺傷力的震天雷(利用巨大的聲音,讓敵人的戰馬受驚,進而潰敗。震天雷聲音之大,可以讓附近的人都暫時失聰。不過這只是一種理論上的,還沒有賦予實踐。大戰中是不是有效,誰也不知道。可在試驗中,震天雷確實把母牛、羔羊等畜生,嚇得精神錯『亂』、內分泌失調,狂躁不安,難以控制。可是楚國少馬,特別是缺少戰馬,這個試驗還沒有在龍精虎猛的戰馬上用過。)

馬雲點了點頭,曹芸說得不無道理。比步軍的話,楚軍誰也不怕,可是對付馬軍,楚軍可有點含糊。楚軍也就打過一次馬戰,當時趙匡胤的白衣軍可是好好的教訓了他們一翻。現在再碰上白衣軍,自己的分流的陣法到底起不起左右,誰也說不準。既然楚國少馬,那就只能從軍械上考慮了。雖然沒有造出大炮、火槍,可是震天雷這些鬼東西,說不定會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陛下。以蕭大人的密信中,可以看出,如果我軍不動,蜀軍很有可能單獨行動。臣以爲,蜀軍不如周兵,他們要是單獨行動,恐怕是必敗無疑。蜀軍一敗,關中可就安定了下來。臣以爲,咱們應該出兵。”李驤力排衆議道。

第40章 找點事幹(上)第32章 國庫沒錢了第6章 大楚高級會議(二)第105章 後宮26第53章 大手筆第27章 孤注一擲第158章 蜀國來客第54章 留一手第22章 限制党項(1)第100章 戰高平2第120章 歸程(上)第98章 觀畫(下)第22章 借兵第37章 裁軍第137章 刺殺連連(2)第19章 圈套第6章 投石問路第84章 後蜀的由來第125章 盡用楚人?(1)第7章 聖人東南飛第34章 兵圍封州(上)第6章 各有所謀第35章 拉攏第117章 李唐猝亡(1)第21章 江湖傳聞第77章 奇襲第105章 幽會第90章 兄壯侄大第38章 夜襲(中)第16章 架起油鍋第3章 攻攻試試第148章 黃袍加身(5)第163章 調兵遣將第29章 詐門第6章 各有所謀第61章 打死你丫的第9章 長沙朝議第12章 新妃(3)第14章 下杭州(2)第14章 奇怪的彈劾第20章 三分之二第8章 盛典第112章 只能打楚國第85章 潞州第42章 趁火打劫第152章 給王殷通風報信第211章 隴州第18章 謀臣(3)第45章 水攻第62章 匍匐臥倒第101章 聽春宮24第59章 出降(上)第37章 聲東擊西(下)第116章 備受爭議的戰爭第155章 藏獒第65章 搏命第137章 刺殺連連(2)第37章 牢頭居然是王樸第84章 驛站春風第20章 死諫第118章 宿州、泗州第70章 申屠近況第117章 李唐猝亡(1)第43章 再戰石守信第100章 戰高平2第33章 皇帝的心事第104章 會戰(3)第18章 光猛南下第23章 限制党項(2)第50章 家書第19章 援軍第35章 大戰略第30章 往事如煙(下)第41章 三使南唐(2)第19章 軍務政務第163章 調兵遣將第29章 往事如煙(上)第4章 造假幣第189章 高勳議和第15章 案發第51章 旖旎的一夜第64章 做的次數少了第5章 契丹滅晉(上)第41章 一戰關中(2)第74章 兵進泉州第49章 chongle第70章 申屠近況第65章 二合一第125章 盡用楚人?(1)第141章 改朝換代(2)第143章 等待第150章 財政收入第41章 馬踏南平(五)第86章 林仁肇第72章 斬立決第134章 詩賊(1)第69章 一鍋燴第208章 咱也出兵
第40章 找點事幹(上)第32章 國庫沒錢了第6章 大楚高級會議(二)第105章 後宮26第53章 大手筆第27章 孤注一擲第158章 蜀國來客第54章 留一手第22章 限制党項(1)第100章 戰高平2第120章 歸程(上)第98章 觀畫(下)第22章 借兵第37章 裁軍第137章 刺殺連連(2)第19章 圈套第6章 投石問路第84章 後蜀的由來第125章 盡用楚人?(1)第7章 聖人東南飛第34章 兵圍封州(上)第6章 各有所謀第35章 拉攏第117章 李唐猝亡(1)第21章 江湖傳聞第77章 奇襲第105章 幽會第90章 兄壯侄大第38章 夜襲(中)第16章 架起油鍋第3章 攻攻試試第148章 黃袍加身(5)第163章 調兵遣將第29章 詐門第6章 各有所謀第61章 打死你丫的第9章 長沙朝議第12章 新妃(3)第14章 下杭州(2)第14章 奇怪的彈劾第20章 三分之二第8章 盛典第112章 只能打楚國第85章 潞州第42章 趁火打劫第152章 給王殷通風報信第211章 隴州第18章 謀臣(3)第45章 水攻第62章 匍匐臥倒第101章 聽春宮24第59章 出降(上)第37章 聲東擊西(下)第116章 備受爭議的戰爭第155章 藏獒第65章 搏命第137章 刺殺連連(2)第37章 牢頭居然是王樸第84章 驛站春風第20章 死諫第118章 宿州、泗州第70章 申屠近況第117章 李唐猝亡(1)第43章 再戰石守信第100章 戰高平2第33章 皇帝的心事第104章 會戰(3)第18章 光猛南下第23章 限制党項(2)第50章 家書第19章 援軍第35章 大戰略第30章 往事如煙(下)第41章 三使南唐(2)第19章 軍務政務第163章 調兵遣將第29章 往事如煙(上)第4章 造假幣第189章 高勳議和第15章 案發第51章 旖旎的一夜第64章 做的次數少了第5章 契丹滅晉(上)第41章 一戰關中(2)第74章 兵進泉州第49章 chongle第70章 申屠近況第65章 二合一第125章 盡用楚人?(1)第141章 改朝換代(2)第143章 等待第150章 財政收入第41章 馬踏南平(五)第86章 林仁肇第72章 斬立決第134章 詩賊(1)第69章 一鍋燴第208章 咱也出兵